《阿育王傳》一
西晉安息叁藏安法欽譯
本施土緣
歸命一切智婆伽婆。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爾時世尊日時已到。著衣持缽將諸比丘前後圍繞。向王舍城次行乞食。說者曰
不動如金山 容豫如象王
圓足如滿月 比丘衆圍繞
詣王舍大城 威儀甚庠序
乃至到城足蹑門阃。大地即時六返震動。說者曰
海以莊嚴地 山城亦複然
牟尼足蹑阃 一切皆踴沒
如是入城時 男女生淨信
城中悉變動 如風吹海浪
皆出和雅聲 世間未曾有
當佛入城時 丘墟悉平整
無諸砂礫 荊棘糞穢 皆沒于地
盲視聾聽 啞言躄申 狂者得心
貧窮得財 疾病得愈 一切衆樂
不鼓自鳴 寶器相扣 出種種音
佛光普照 如百千日 明徹內外
皆如金色 所放光明 映蔽日月
照于衆生 郁蒸涼樂 譬如栴檀
塗彼熱病 無不消滅
爾時世尊與阿難在巷中。行見二小兒。一名德勝是上族姓子。二名無勝是次族姓子。弄土而戲以土爲城。城中複作舍宅倉儲。以土爲糗著于倉中。此二小兒見佛叁十二大人之相莊嚴其身。放金色光照城內外。皆作金色無不明徹。見已歡喜。德勝于是掬倉中土名爲糗者奉上世尊。無勝在傍合掌隨喜。德勝于是說偈贊曰
大悲無師覺 圓光顯照身
強顔生敬信 以土施如來
稽首于世尊 已斷生死者
爾時德勝童子。施土已訖而發願言。使我將來蓋于天地。複說偈供養。說者曰
佛知彼小兒 心念發正願
以勝福田故 必獲于大果
大悲救世者 即時受彼土
使其心歡喜 以種王業緣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阿難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佛不以無緣而笑。何因緣故現于微笑。爾時阿難便作偈言
斷憂憍慢者 世界中最上
終不無因緣 現珂藕根齒
如雲出雷音 牛王眼相者
願說施土報 及與微笑事
佛告阿難。如是如是阿難佛不無緣而微笑也。汝今見是二小兒不也。已見世尊。佛言我若涅槃百年之後。此小兒者當作轉輪聖王四分之一。于花氏城作政法王號阿恕伽。分我舍利而作八萬四千寶塔饒益衆生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今吾滅度後 有王阿恕伽
名稱廣流布 莊嚴吾舍利
遍滿閻浮提 人天所供養
以少土施緣 受是大果報
佛說偈已便以此。土授與阿難。使塗如來經行之地因作是言。阿難。頻婆娑羅王子名阿阇世。阿阇世子名優陀那拔陀羅。優陀那拔陀羅子名文荼。文荼子名烏耳。烏耳子名莎破羅。莎破羅子名兜羅貴之。兜羅貴之子名莎呵蔓荼羅。莎呵蔓荼羅子名波斯匿。波斯匿子名難陀。難陀子名頻頭莎羅王。花氏城頻頭莎羅子名宿屍魔時。瞻婆羅國有婆羅門生一女寶。相師占言。必爲王後爲王寵愛。當生二寶子。一者當作轉輪聖王王四分之一。二者出家當得羅漢。婆羅門聞極大歡喜。便將是女至花氏城。衆寶璎珞以莊嚴之。嫁與頻頭莎羅王爲妻。王即納娶置于後宮。宮中妃後皆生嫉心而作念言。王必愛重薄賤我等。當教賤業令王惡之。遂便教使善解剃除須發。伺王眠時令爲王剃須。王眠覺已語言。當爲我剃須。答言已剃。王即以鏡自照。知須剃竟即語之言。汝欲得何願。答言唯求與王交會。王言我是刹利。汝身卑賤何由交會。女答王言我非下賤。我是婆羅門女。婆羅門本以我與王爲妻。宮人妒嫉教我賤業。王即語之自今已後莫爲此事。遂便立作第一夫人。共相愛樂而生一子。母言我憂患盡除。即爲作字名阿恕伽。阿恕伽者(晉言無憂)複生一子名爲盡憂。阿恕伽身體粗澀父不愛念。頻頭莎羅亦于諸妃多生子息。集諸相師相諸子等。有一相師名賓陵伽婆嗟。王語此相師占我諸子誰中爲王。相師答言王將諸子向金地園就彼相之。王與諸子至金地園中。母敕阿恕伽言。今王相子于金地園汝亦可往。阿恕伽言王不愛我何爲至彼。母複告言汝當必去。阿恕伽言我去。之後送食與我即辭而去。出花氏城見輔相子羅提掘多。羅提掘多問阿恕伽言。欲何處去。答言。王集諸子詣金地園我今欲往。爾時掘多乘一老象語阿恕伽言可乘此象。阿恕伽即乘此象向金地園。即到園所從象而下。于諸子邊在地而坐。諸子皆食種種肴膳。阿恕伽食粳米飯。盛以瓦器用酪和之渴則飲水。王語相師言和上願相諸子。我死之後誰中爲王。相師念言阿恕伽者必應爲王。我答王言彼應王者。王不愛之必當殺我。便答王言不中說名字可說形相。其所服用事第一者相應爲王。諸王子等各各自以。乘第一乘坐第一坐。食第一食用第一器飲第一漿。阿恕伽念言我應爲王。所以者何。象爲第一乘。地爲第一座。粳米第一飯。瓦器爲第一盛。酪爲第一味。水爲第一漿。以是義故我應爲王。相師相已。王將諸子還入城中。相師語阿恕伽母言。阿恕伽必得爲王。母語相師言且莫複道。並遠藏避如護身命。待阿恕伽得紹王位汝可來出。頻頭莎羅王以得叉屍羅城叛逆不順。即遣阿恕伽往討彼國。唯與四兵不與刀杖。時阿恕伽受命即出華氏之城。左右人言無有刀杖。如何得共怨敵鬥戰。阿恕伽言我有福力應爲王者。所須刀杖自然當有。作是語已地神開地授刀杖與。遂便前進四兵圍繞到得叉屍羅國。國中人民聞阿恕伽來自然歸伏。莊嚴城地平治道路。各各持瓶盛滿中物以花覆上名爲吉瓶。以現伏相。半由旬迎而作是言。我不叛于王亦不叛王子。唯逆王邊諸惡臣耳。供養恭敬隨從入城。人民調順還來歸國。王複遣阿恕伽罰佉沙國。彼國人民承迎調順如前無異。既調順已即還本國。有二大力士親近阿恕伽。阿恕伽即與二人封邑。天神爾時即護國土。天神作是唱言慎莫叛逆。何以故阿恕伽應爲轉輪王王四分之一。漸漸征罰四海之內悉皆歸伏。阿恕伽兄名蘇深摩者方入花氏城。第一輔臣複欲出城。道中相逢。輔臣頭禿落。蘇深摩戲笑故以手打輔臣頭。輔相念言此王子者未紹王位。便用權勢驅我頭上。若紹王位必當以刀而斬我首。即向五百輔相說蘇深摩過狀言不中爲王。唯阿恕伽者相師記言當作轉輪聖王四分之一。我等諸臣應共立之。後得叉屍羅國爲惡臣所教複還叛逆。王即遣蘇深摩往彼討之。蘇深摩到不能令彼人民調順。頻頭莎羅王聞其不能調伏彼國。即生疾病便敕諸臣喚蘇深摩以爲太子。令阿恕伽而往討罰。時輔臣爲其作計。便以黃物塗阿恕伽身。以羅叉汁洗盛而棄之。詐稱阿恕伽得吐血病不任征罰。爾時頻頭莎羅王。疾病唯笃余命無幾。輔相莊嚴阿恕伽已而白王言。請當並立阿恕伽爲王以理國事。蘇深摩來當還廢之。阿恕伽念言我若有福德力應爲王者。天當以天缯結我頂上。作是語已應言即結。王見阿恕伽天缯結頂。極大嗔恚沸血從面出而便命終。立阿恕伽爲王羅提掘多作第一輔相。蘇深摩聞父王命終阿恕伽得立爲王。心生忿怒還花氏城。阿恕伽聞蘇深摩來。嚴備一大力士置第一門下。第二力士置第二門下。第叁力士置第叁門下。置羅提掘多東門之下。阿恕伽而自當之。置機關白象。象上畫作阿恕伽像。周匝四邊造大火坑糞草覆上。蘇深摩來向第叁門下。羅提掘多語蘇深摩言。今阿恕伽在東門下從彼入去。若得入者即爲汝臣。若不能害阿恕伽從此門入亦無所能。于是蘇深摩即往東門。直趣象上欲捉阿恕伽。不覺墮于火坑而自滅沒。時蘇深摩有一力士名曰賢踴。將數萬軍衆入佛法中。出家得阿羅漢道諸輔相大臣輕蔑阿恕伽。阿恕伽密欲治之。即語諸大臣斫取好花果樹圍于棘刺。大臣白言由來正聞以諸棘刺圍花果林。不聞以好花果之樹以圍棘刺。乃至叁敕臣固不從。王極嗔恚即便殺此五百大臣。更至後春時與諸宮人共相圍繞至園林間。有樹名阿恕伽華極可愛。阿恕伽以此樹與己同名愛念此樹。阿恕伽身體粗澀。諸婇女等以阿恕伽身體粗澀。情不愛敬不喜親近。伺其眠時園中遊戲。見阿恕伽樹即時折其花枝。王于眠覺見樹毀壞問左右言。誰毀此樹。答言宮人毀之。王大忿怒捉五百宮人繞樹燒殺。舉國人民皆稱暴惡。遂號名爲惡阿恕伽。時羅提掘多而啓王言。自行殺害非王所宜。王今應當簡選惡人以治有罪。王可其言即便遣使募覓惡人。于國邊陲山下有一織師。生育一子名曰耆梨。爲人極惡罵父罵母。手則挈網腳則頓機。毒塗草葉蟲獸。觸者無不即死。凡是衆人稱爲大惡。舉國號之爲惡耆梨。使往其所語耆梨言。汝能爲阿恕伽王治罪人不。耆梨答言天下惡人使我治者。猶故能爲何況一阿恕伽。豈可不能。使聞此語具以啓王。王即召之。耆梨聞使來召。即辭父母。父母不聽即便殺之。使問耆梨何以故遲。耆梨答言父母不聽。我乃殺之以是故遲。于是隨使見王而白王言。爲我作獄極令嚴峻使可愛樂。作獄已竟名愛樂獄。又白王言若有人入要不聽出。王即聽可。時彼惡耆梨往到雞頭末寺。時彼寺中有一比丘。誦惡嬰愚經言。喜镬湯者以碓搗之。喜碓臼者以镬煮之。在地獄中吞大鐵丸融銅灌口。聞是語已即自念言。我獄城中亦當作此。時有長者夫妻。相將入海采寶。到于海中生一男兒。即爲立字名之爲海。經十二年乃出于海。逢五百賊劫其財物殺害長者。于是子海便出家學道。展轉乞食至華氏城。不識村落入愛樂獄中而作是言。外相可愛內如地獄。便欲出去耆梨不聽。語比丘曰汝今于此當受死罪如何欲出。比丘聞已即便大哭。耆梨問言何爲大哭如嬰兒也。比丘答言我不畏死而作是哭畏失善利。何以故我新出家未證道法。人身難得佛法難值是故哭耳。耆梨言王先聽我。入此城者不令使出必索治罪。比丘言活我七日。隨汝殺之即便聽許。時阿恕伽王見其宮人共他男子有愛著語。便生嗔忿付愛樂獄。耆梨尋時即以碓搗。杵下打頭眼精脫出。比丘見已得厭惡心而作是念。嗚呼大悲所言誠谛。說色危脆猶如聚沫不堅。速朽無有暫停。端政容貌今安所在。好顔薄皮亦俱敗壞。怪哉生死嬰愚所樂。非是聖法見此境界不沒有悔。于是比丘通夜觀察。斷衆結使得成須陀洹果。如是精勤乃至複獲阿羅漢道。已滿七日耆梨語言。七日已過八日欲出可受刑罰。比丘答言我夜已過我日已出。利益時到隨汝刑治。耆梨問言雲何名爲我夜已過我日已出利益時到。廣爲我說。比丘答言吾昔黑闇無明之夜。結使…
《阿育王傳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