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經》十
梁扶南叁藏僧伽婆羅譯
優波笈多弟子因緣下樹因緣
南天竺國有一善男子。于佛法出家。而于其身爲愛所縛。以蘇油摩身。又用湯水以浴其身。以種種飲食供養其身。以其于身愛所縛故不得聖道。即便思惟。誰能爲我說法。聞摩偷羅國有一比丘名優波笈多。佛之所記。教化弟子中最爲第一乃至往摩偷羅國優波笈多處。至已禮足而說言。大德。佛已涅槃。大德。應作佛事。爲我說法。時優波笈多見其最後身爲愛所縛。又語言。善男子。能受我教。當爲汝說。答言。如是。時優波笈多將其入山。于山中以神通力化作大樹語言。汝當上此大樹。是時比丘即便上樹。又于樹下化作大坑深廣一千肘。又語比丘。汝當次第放二腳。比丘受教即便放腳。又複語言。令放一手。亦便受教。又語言。複放一手。比丘答言。若複放手便墮坑死。優波笈多言。我先共約。一切受教。汝今雲何不受我言。是時比丘身愛即滅放手而墮不見樹坑。是時優波笈多即爲說法。精進思惟得阿羅漢果。乃至取籌置石室中
悭因緣
摩偷羅國有善男子。于優波笈多處出家而大悭。以其悭故不得聖道。優波笈多語言。汝當布施。汝今出家已得第一物。不須複覓余物。又複以法得他供養。乃至得飲食入缽中者應當布施。若不能廣施。隨所得食當分施比坐二人。至一日二日。以有悭故猶不肯與。時比坐二人皆阿羅漢。至滿叁日多得飲食方分二人。爾時優波笈多教化說法。即便思惟得阿羅漢果。乃至取籌置石室中
鬼因緣
爾時摩偷羅國有一善男子。于優波笈多所出家。多喜睡眠。優波笈多爲其說法。將至林中。在一樹下坐禅。而複睡眠。時優波笈多爲令其畏。化作一鬼而有七頭。當其前手捉樹枝身懸空中。比丘見已即便驚覺生大怖畏。即從坐起還其本處。優波笈多令還坐禅處。時彼比丘白言和上彼林中有一鬼七頭。當我前手捉樹枝懸在空中。此甚可畏。優波笈多言。比丘。此鬼不足畏。睡眠之心是最可畏。若比丘爲鬼所殺不入生死。若爲睡眠所殺則生死無窮。比丘即還坐禅之處複見此鬼。畏此鬼故不敢睡眠。是時比丘精進思惟得阿羅漢果。乃至取籌置石室中
蟲食因緣
爾時摩偷羅國有一善男子。于優波笈多所出家。優波笈多爲其說法。是時比丘精進思惟。意但爲得須陀洹果。不放逸故脫惡道怖。七生天上七生人中。受人天樂當入涅槃。時優波笈多見其意。共入摩偷羅國次第乞食。至旃陀羅舍。有旃陀羅子得須陀洹果。身有惡病。一切身體爲蟲所食。口氣臭穢。優波笈多語弟子言。汝觀此小兒。須陀洹受如此苦。而說偈言
生旃陀羅姓 樂著于叁有
惡蟲食其體 爲愛自在故
入于叁有苦 汝當見佛子
此人已得道 能覆叁惡道
以其放逸故 生旃陀羅姓
汝莫作此意 當觀叁有苦
爲脫叁有苦 我當爲汝說
汝當作精進 爲于解脫故
生死無有實 猶如芭蕉林
比丘問言。此人以何業緣得須陀洹而受此苦。優波笈多答言。是其先于釋迦牟尼法中出家。衆僧坐禅其爲維那。是時僧中有一羅漢。有此惡病搔刮作聲。維那語言。蟲食汝體耶。而作此聲。即牽臂出而語之言。汝入旃陀羅室。是時阿羅漢語維那言。善男子。汝當精進莫住生死受苦。是維那即忏悔之。忏悔竟得須陀洹果。便自念言。我已得須陀洹果。不複精進。昔維那者是今小兒。以罵羅漢及牽其出令入旃陀羅處。今得此報。是時比丘聞此事深生怖畏。勤修精進即得阿羅漢果。時優波笈多複化旃陀羅子。旃陀羅子即厭欲界得阿那含果。即便命終生五淨居。乃至取籌置石室中
骨想因緣
摩偷羅國有一善男子。于優波笈多出家。優波笈多爲其說不淨觀等。以不淨觀折伏煩惱令不得起。其意謂言。已作所作。不複精進。優波笈多言。善男子。汝當精進。勿作放逸。答言。我已作所作得阿羅漢。優波笈多言。善男子。汝見乾陀羅國(翻地持)治下名爲鑿石有酤酒女人不。此女人自言得道。如汝不異。煩惱未斷而自言斷。是增上慢。汝今觀此女人爲得道不。比丘答言。我未能見。欲向彼國。師即聽之。是時比丘至乾陀羅國治下。有寺名爲土石。即入彼寺消息。早起著衣持缽入聚落乞食。是時酤酒女人取食欲與。而比丘見此女故淫欲變心。便自取缽中糗酪與此女人。女人見之亦淫欲變心而露齒笑。是比丘未觸其身。又未共語。已變其心。時比丘見其笑露齒。即又得不淨觀。乃至觀其身一切皆作白骨。作是觀已得阿羅漢果。作所作竟。而說偈言
癡人無知 見外好色 便生貪著
有智慧人 見內惡色 即得解脫
若無明者 爲色所縛 若明智者
于色解脫 從今此身 莫舍不淨
又于此身 莫更莊嚴 以實觀身
即得解脫
爾時比丘還摩偷羅國優波笈多處。優波笈多問言汝見此女人不。答言。依法見。乃至取籌置石室中
貪因緣
爾時摩偷羅國有一長者。初甚巨富後漸漸貧。唯有五百銀錢。生心念言。欲于佛法出家修道。若我出家之後。須湯藥衣服當用買之。乃至往優波笈多所出家。日日令給使人守護銀錢。時優波笈多言。善男子。出家之法應少欲知足。汝何用是五百銀錢爲。當以此物供養衆僧。比丘答言。此是我湯藥叁衣直。優波笈多令其入房化作一千銀錢而語言。此是湯藥叁衣直。當以與汝。是比丘聞已。即舍其五百銀錢施與衆僧。優波笈多爲其說法。是時比丘精進思惟得阿羅漢果。乃至取籌置石室中
箭刷因緣
爾時摩偷羅國有一善男子。于優波笈多所出家修道。時優波笈多爲其說法。是比丘精進思惟得須陀洹果。即生心念。我惡道已覆。應作已作。優波笈多言。善男子。汝當精進。莫作放逸。比丘答言。我已得須陀洹果。惡道已覆。不複放逸。我當七生天上七生人中受人天樂然後涅槃。時優波笈多。爲欲令其生怖畏故。早起著衣持缽共入摩偷羅國。次第乞食到旃陀羅舍。有旃陀羅子得須陀洹。身有惡瘡。醫師語言。汝當取箭刷刷瘡令其血出。我當傅藥。其人聞已。日日常以箭刷刷身。優波笈多見已示其弟子語言。善男子。汝見須陀洹受此苦不。比丘答言。和上何業所造。優波笈多言。此人于釋迦牟尼正覺法中出家。有一比丘作維那監視坐禅。于衆僧中有一阿羅漢入禅處坐禅。身有瘡疥即便搔刮。是維那語言。大德。汝何不取箭刷刷身而令作聲。又牽其手出坐禅處語言。汝當往旃陀羅舍莫亂衆僧。時阿羅漢答言。善男子。汝當精進。莫作放逸受生死苦。是時維那聞是語已。便向大德忏悔。忏悔竟即得須陀洹果。是比丘即生心念。我惡道已覆。不複精進。優波笈多語弟子言。先坐禅維那即此旃陀羅子。以其先世語阿羅漢汝何不取箭刷刷身。是故今日得此果報用箭刷刷身。先世又語大德汝往旃陀羅家是故今生旃陀羅姓。時優波笈多弟子聞此語已心生怖畏。精進思惟即得阿羅漢果。優波笈多複爲旃陀羅子說法。旃陀羅子厭離欲界得阿那含果。即便命終生五淨居。乃至取籌置石室中
親情因緣
爾時摩偷羅國有一長者。生一兒一歲便死。複生一長者家二歲便死。更生一長者家叁歲便死。如是四處五處六處七處。于第七處生至年七歲。時有劫抄。將是小兒入于山中。時優波笈多思惟見此衆生最後爲攝受故。往至山中結跏趺坐。化作四種兵。象馬車步。彼劫畏故往優波笈多所。優波笈多即攝神通爲其說法。彼劫聞法見四真谛。于佛法中出家修道。即以小兒與優波笈多。時優波笈多令其出家說法教化。小兒精進思惟得阿羅漢果。既得果已即自思惟。見其父母生大苦惱。還父母處。說言。父母莫生苦惱。是時父母見其兒還生大歡喜。羅漢小兒即爲父母說法。乃至令得須陀洹果。複往第六父母處白言。父母。莫生憂惱。我是汝子。汝先所生。汝所長養。至六歲而死。父母聞之心大歡喜。即爲父母說法得須陀洹果。如是第五第四第叁第二乃至第一父母。悉爲說法教化得須陀洹果。乃至取籌置石室中
江因緣
爾時摩偷羅國有一善男子。于優波笈多所出家。優波笈多爲其說法。精進修行即得世間四禅。得初禅定生須陀洹想。得第二禅生斯陀含想。得第叁禅生阿那含想。得第四禅生阿羅漢想。不複精進。優波笈多言。善男子。汝當精進。莫作放逸。弟子答言。我所作已辦得阿羅漢果。時優波笈多方便教化言。善男子。汝可往中天竺國。比丘便往。優波笈多于其中路化作五百賈客共遊山中。複化作五百劫賊來殺賈客。比丘見劫欲來殺之生大怖畏。即自思惟我非羅漢。若是羅漢不應怖畏。我當是阿那含。于賈客中有一長者女失伴無侶。女人見比丘即禮其足。便語比丘。聖人今者願將我去。比丘語言。世尊有製。不得獨與一女人同路行。汝今去我如師子見遠以隨我行。優波笈多複化作大江。是比丘入水欲渡江而在水下。女人亦渡江而在水上。比丘見此女人在江中將欲沒。即便思惟。世尊已聽。若見女人水中欲死牽出無罪。思惟竟。即便牽出。牽出之後便起欲心。而複思惟。我非是阿那含。阿那含者無有欲心。我應是斯陀含須陀洹。乃至將女人上岸。便作思惟。我于今者欲舍一切戒與此女人爲居。時優波笈多即攝神通在其前立語言。善男子。汝是阿羅漢耶。是時比丘即向優波笈多忏悔。優波笈多爲其說法。比丘精進思惟即得阿羅漢果。乃至取籌置石室中
覺因緣
爾時摩偷羅國有一長者兒。典領家業未經幾時。而白父母。聽我出家。乃至優波笈多與其出家。即爲說法。令入山坐禅。比丘受教即入山中。在一樹下結跏趺坐。是比丘未出家時有婦端正。及其坐禅思惟其婦。時優波笈多化作其婦以住其前。比丘見已而語之言。汝何故來。女人答言。汝喚我來。比丘語言。我在此坐。未曾出言。雲何喚汝。女人答言。汝以覺觀喚我。非是發言。時彼女人即說偈言
慚愧有二種 謂口及與心
于此二種中 心慚愧爲最
若無有心覺 則無口言說
乃至優波笈多。還攝神力複其本身。在其前住而說偈言
若汝不樂 觀彼女人 若不欲見
則不思惟 若汝舍欲 不應當樂
譬如人吐 不複欲食
優波笈多更爲說法。精進思惟…
《阿育王經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