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本行集經》

「本緣部」經文190卷03頁碼:P0655
隋 阇那崛多譯

  《佛本行集經》二十叁 ▪第2页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身體柔軟。不應住于空閑蘭若。若坐草鋪。在于地上。損仁者身。恐畏成病。但經少時。仁父衰敗。還可自受本國王位。是故仁今若愛念我。憐愍我者。受我王位。住我境中。如其仁者。稱大種姓。嫌我境狹。土地穢雜。我及群臣。諸百官等。更別爲仁開拓他國。使令寬廣。與仁共治。又我願得仁者貴族。共作因緣。親厚眷屬。願不生疑。謂爲非實。而說偈言

  仁者若稱大種姓  嫌我境狹不肯停

  我共諸臣及百官  當更吞並令寬廣 

  時摩伽王。說是語已。更複重白于菩薩言。我于仁邊。有愛敬心尊重之心。仁者今既乞食活身。但當努力發寬廣意。受法受財。受五欲樂。所以者何。受此叁種。在于宮中。觀諸婇女。歡娛受樂。亦能令人得現世報。未來亦然。若人不受此叁種法。但舍一事。彼人現世。或複未來。終不能得具足果報。設其受之。必有缺減。是故仁者。若弘廣心。所以應須具足受此叁種之樂。受叁樂故。用年少時。端正果報。受法受財。及受諸欲。世間丈夫。受欲之時。生子繼立。此是大財。是故仁者。勿令空過

  又複仁者。如是臂髆。堪牽弓弩。莫令徒損。如斯一世

  又複往昔頂生之王。以勇健故。王四天下及忉利宮。如是仁者。堪當此事。所以者何。我今亦爲憐愍一切諸衆生故。如是勸請。我亦不爲自王位故。勸請仁者。我今見仁。身體端正。悲酸流淚。情懷不忍。爲是倍更生希有心。所以殷勤如是苦請。仁今盛年。且行世欲。待後衰老。可行法時。乃可舍家

  又複仁者。先祖以來。自種姓內。到年老時。乃依國法。以王化事。付其太子。或複大臣。方始舍位。出家入山

  又複仁者。往昔諸仙。作如是說。凡年少時。先行欲事。中年求財。以自養活。至老耄時。乃可棄捐修學于法。如是乃能建立一切。又人年少。不行諸欲。不求覓財。此是身怨。亦名爲賊。毀敗諸根。難得攝受

  又複仁者。假使年少。欲求法時。但爲諸根。牽著五欲。至于老時。內心思惟。斷絕衆事。能攝諸根。心生慚愧。意得寂靜

  又複仁者。世間少年。正放逸時。不見遠道。多有過失至中年時。血氣漸弱。放逸已過。譬如人行度于曠野。止而歎息。言我已越此之處所。是故仁今正年少時。正放逸時。隨意多少。願且受欲

  又複仁者。年少之時。諸根難回。仁者若欲行于法事。愛樂法者。依仁家法。祭祀諸天。因祭祀故。亦得生天。在于家內。莊嚴自身。金銀諸寶挍飾兩臂。衆寶放光。猶如明燈

  又複仁者。往昔諸王。頭戴寶冠。嚴飾身體。常在家內。祭祀諸天。行于法行。立無遮會。或有入山。行大仙行。而求解脫。仁者今既學于彼等。順時而行。其摩伽王。如是種種譬喻語言。方便欲將勸請菩薩

  爾時菩薩。聞摩伽王如此語已。不怖不驚。不怪不異。猶如山王。身心不動。寂然安住。守攝諸根。不生余意。叁業清淨。報彼王言。而有偈說

  摩伽陀王谏菩薩  猶諸朋友利相教

  菩薩清淨叁業行  如花不著水報彼 

  摩伽大王。吐辭不善。此說猶如無智人語。不稱天下王法之言。王若于我。有真正心。此語實誠。非深利益。亦非愍我。于我甚損。世有惡人。無有慈心。猶如富貴怯弱之人。若欲利益于世間者。應當教示如彼往昔相承來事。是名朋友。是名增長。凡人若見至于厄難。不相舍離。叁業等同。是名知識。我意如是。富貴之時。誰不能作朋友知識。若人得財。依法處分。不令散失。是名知識。是人久後。能用財寶。教授之時。彼不取語。或以先業。自失于財。後不生悔。王若與我爲知識。意愛敬我者。顯示是事。我或歎王。或不歎王。爾時菩薩。作是語已。更複爲王。說如是言。大王當知。我今求道。止爲怖畏生老病死。以是義故。欲求解脫。故受此形。親族眷屬。實可愛戀。可敬難舍。流淚滿面。啼泣懊惱。或爲我故。舍于命者。我已棄背。來至此處。然其世間五欲之事。貪惜染著。多因不善

  又複大王。我今實不畏彼毒蛇。亦複不畏天雷霹雳。亦複不畏于猛火炎被大風吹燒野澤者。但畏五欲境界所逼。何以故。大王當知。諸欲無常。猶如劫賊。盜諸劫德。虛空無真。猶如幻化。現于世間。觀看謂實體是诳惑。世人不知。強以心著。況複正行其五欲者。爾時菩薩。即說偈言

  五欲無常害功德  六塵相幻損衆生

  世間果報本诳人  智者誰能暫停住

  愚癡天上不滿意  況複人間得稱心

  欲穢染著不覺知  猶如猛火然幹草

  往昔頂生聖王主  降伏四域飛金輪

  複得帝釋半座居  匆起貪心便墮落

  假令盡王此大地  心猶更欲攝他方

  世人嗜欲不知厭  如巨海納諸流水 

  爾時菩薩。說此語已。複更告言。大王當知。往昔有一轉輪聖王。其王名曰那睺沙王。統四天下。及忉利天。化總天人。猶不知足。以是義故。還墮世間

  又複伊羅。轉輪聖王亦複如是。王四天下及忉利天。不知足故。而取命終

  又複婆梨阿修羅王。既得王位。因共帝釋。鬥戰不如。遂被侵奪。帝釋得已。又複轉爲彼那睺沙轉輪王奪。那睺沙王。既獲得已。還複更被天帝釋奪。如是天人境界。翻覆並皆無常。誰功德勝。至于彼邊。若有智人。能作如是思惟觀察。無常境界。變易須臾。雲何可信。唯有山林居住諸仙。食諸藥草根果花葉。身著樹皮。或複衣諸死獸毛革。形體尪羸。唯皮骨在。欲得度脫出離世間一切諸苦。希求解脫涅盤無爲。若縱五欲之所纏逼。墜墮還來。有智之人。誰樂貪此。若著五欲。如自求怨。爾時菩薩。更說偈言

  居住山谷諸仙輩  食果飲水衣樹皮

  雖複[肆-聿+累]髻身體羸  規求解脫離欲故

  彼等不能自製伏  猶被五欲之所牽

  如是無常諸欲怨  有智之人不應著 

  爾時菩薩。說是語已。複更告言。大王當知。欲界之內。欲取味故。而作和合。得彼已後。而不知足。若無智者。現受諸欲。不知足故。受大苦惱。複于來世。更受其殃。是故智人。不取欲想。是以智者見有人行黑業法者。受于大苦。欲自安隱。莫作莫樂。一切諸欲。應須舍離。若有集會。即知離別。縱欲恣情。則心放逸。放逸若增。便造不善。不善成就。即墮泥犁。過去世時作大苦行。現得諸欲。得諸欲後。勤劬保持。不能守護。還當失落

  又複大王。如是諸欲。若有智者。作是思惟。世間人天。猶如假借。既非常物。何故心貪此之天人一切果報。如草上露。如毒蛇頭。如彼空林死屍骸骨。又如婦女。初胎肉抟。如夢如幻。猶如火聚。如是種種。多諸患殃。恒爲一切苦惱逼迫。智人應不愛樂著心

  又複大王。如諸論說。乃往昔時。寐梯羅城。于彼城內。有一瞽王。其王名曰提頭賴咤王。雖無目。多育諸子。滿一百人。並有才智。王弟別複有子五人。伯叔弟兄。足一百五。其父各沒。爭作國王。以欲報緣。相殺害盡

  又複大王。如檀荼迦空曠野澤被火燒時。其頞誰那。殺諸雜類

  又複如彼須彌山下。有阿修羅。然其兄弟。各爲貪故。愛一玉女。二人相爭。而自鬥戰。傷害俱死

  又如世間屠脍之所。豎立諸木。懸于雜類諸畜生形。而行宰戮。諸欲如是。智者雲何而心貪樂。便說偈言

  往昔修羅兩兄弟  爲一玉女自相殘

  骨肉憐愛染著憎  智人觀知不貪欲 

  菩薩又言。大王當知。或複有人。爲五欲故。或欲生天。或生人間。既得生已。著五欲故。投身透水。或複赴火。如是無常。诳或境界。爲五欲故。自求怨雠。何意戀樂。又說偈言

  癡人愛欲故貧窮  系縛傷殺受諸苦

  意望此欲成衆事  不覺力盡後世殃 

  菩薩複言。摩伽陀王。我知五欲如是種種多諸過患。王今不可以是五欲而勸于我。我今欲行無畏道路。王若是我真好善友。應當數數勸谏于我。作如是言。仁之所發弘誓大願。願早成就。速離煩惱。何以故。我既不被他人趁逐。而入山林。亦複不爲怨敵所驅。亦非他奪王位而走。又亦不求往昔古仙而欲還退。是故我今不取王語

  又複大王。若有人執瞋毒蛇頭。既放舍已。複還欲捉可有得不。如猛火炬。以燒手放。放已更捉。如是如是。我已舍彼五欲出家。今複還取。亦複如是

  又複大王。譬如明眼有目之人。豈可羨于盲瞎人不。譬如解脫無事之人。豈可羨于牢獄系縛有事人不。譬如饒財巨富之人。豈可羨于貧窮饑凍乞索人不。譬如明了黠慧之人。豈可羨于狂顛人不。然其彼等。猶有可羨。我今已離如是五欲。無一可貪

  又複大王。如王前言。住我境界。受我五欲。隨意娛樂。我與多財並及婇女。大王當知。我今不取世間五欲。如上所說。一切諸事

  又複大王。我在本宮。多饒五欲。已能棄舍六萬婇女。出家入山。大王當知。諸欲如是。有于無量無邊患害。牽人直向大地獄中。余報複來畜生餓鬼現身。又離一切善根。不爲聖人之所贊美

  又複大王。世間諸欲。猶如浮雲。無有暫住。如猛風起。須臾不停。如山水流。奔濤迅急

  又複大王。若人愚癡。耽染五欲。不知本際。沈淪生死。被煩惱縛。不能得解。如遠行人。困苦疲極。乃飲鹹水。更增其渴。如是如是。受五欲人。不知其患。亦複如是

  又複大王。我今要說。若當有人。得天五欲及以人間上妙五欲。清淨具足。是等諸欲。一人得已。不知厭足。更複增長。諸處尋求

  又複大王。如王前言。共我治化摩伽陀國。我當減半分治天下。或複說言。受我王位。我悉舍與。我亦承事。或複興兵。開拓境土。使令清淨寬廣莊嚴

  又複大王。我今已舍彼四天下。一切豐足。無所乏少。舊有七寶。棄舍出家。我今豈更爲此一國細小王位。而貪羨乎

  又複大王。譬如大海娑伽龍王果報。既得大海水。停以爲宮殿。寬博具足。七寶莊嚴。豈可複貪牛蹄水耶。大王當知。如是如是。我今既已發勇猛心。舍四天下七寶宮觀。染衣剃發。出家入山。今若還貪世間王位。亦複如是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本行集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7】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