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二十七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向菩提樹品下
爾時魔王。即告赤眼夜叉之使。作如是言。謂汝赤眼。汝今見此軍衆以不。有誰辄欲侵我境界。是時赤眼夜叉之使。即白其王魔波旬言。大王。當知此是釋種淨飯王子。名悉達多。從彼善生村主女前。猶如牛王。作大音聲。向于吉利刈草人邊。乞得一把。有一樹名羖羊多羅尼拘陀樹。漸漸而來。複有五百青雀圍繞。以初春月所出可愛一切樹木。悉著花果。枝柯自垂。無識諸樹。猶尚傾頭。低而供養。震動大地。欲向于彼菩提樹下
爾時波旬。既見菩薩欲向于彼菩提樹下。作是思惟。願此釋種。向余樹下。鋪草而坐。莫向于此菩提樹坐。其心如是思惟念已。告彼一切夜叉衆言。汝等一切諸夜叉輩。宜減少許夜叉之衆。速往詣彼菩提樹下。伏藏而住。慎莫使此釋種之子趣向于彼菩提樹間。其夜叉等。白魔王言。謹依大王嚴命所敕。是時夜叉。即便抽減少許人衆。去彼菩提樹下不遠。伏藏而住。其彼魔家諸夜叉衆。遙見菩薩欲來向于菩提樹時。身體赫奕。猶如金山照耀放光。不可譬喻。其夜叉衆。既睹見已。即說偈言
此必千光新日出 威德照耀如金山
憐愍一切諸天人 漸到樹王如師子
時彼樹林所守護神。即以偈頌報答于彼諸夜叉言
世尊千劫功德圓 備滿六度施戒忍
精進禅定及智能 具足一切諸莊嚴
今漸來至向樹王 欲證無上菩提道
諸天及人八部衆 思惟如是悉隨行
爾時彼諸魔家眷屬夜叉衆等。聞此偈已。皆悉離彼菩提樹側。星散而走。是時菩薩漸漸來到十六種相功德具滿地分之處。何等名爲十六種相。所謂彼地劫燒之時。最後燃盡。劫初立時。最在先成
又複彼地。所出諸草。最勝最妙。所謂優波羅。波頭摩。拘勿頭。分陀利。充足不少
又複彼地。于閻浮提。最在于中
又複彼地。不居頑鈍愚癡衆生。唯住聖種大福德人之所行坐
又複彼地。無諸坑坎。四面空寬。平整之處
又複彼地。不下不高。清淨洪滿。猶如手掌
又複彼地。多有諸花。優波羅。波頭摩。拘勿頭。分陀利。自然生長
又複彼地。悉爲一切聖人通知
又複彼地。自然顯現
又複彼地。于一切時。恒居聖人。不曾空阙
又複彼地。終無有人能得降伏
又複彼地。名稱遠聞。所謂師子最高之座
又複彼地。其有心覓。過不能得。所謂若魔魔家眷屬
又複彼地。于一切地。最在中齊
又複彼地。金剛所成
又複彼地。所生諸草。正高四指。柔軟青綠。如孔雀項。觸時猶如迦屍迦衣。顔色微妙。可喜端正。香氣芬芳。頭悉右旋。往昔有諸轉輪聖王。悉皆知聞此可愛樂希有之事。是故恒來往彼觀看此之地處
爾時菩薩。臨欲至彼菩提樹側。是時其地。自然掃除。清淨嚴麗。香汁塗灑。可喜端正。令心樂觀。又無一切砂礫瓦石蒺[卄/梨]棘刺諸惡草等。是時菩薩。初執草行。用于左手。後至樹下。即以右手柔軟五指。羅網莊嚴。赤色猶如燕脂所塗。從左手取彼一把草。安穩欲置菩提樹下。東面持草。擲于地上。根即向樹。菩薩心發如是之願。我今于此處所坐已。越煩惱海。度至彼岸。時菩薩擲彼一把草至地。猶如[卸-ㄗ+並]中置華。或如河旋。或如萬字
爾時菩薩。見自所執草漫擲地自然不亂。有如是等吉祥之相。口作是言。如我今日所擲之草。應亂不亂。此吉祥相表。我在于亂世間中。必定當證不亂之法。菩薩如是擲草鋪已。是時彼地六種震動
時欲界主魔王波旬。至菩薩所。而作是言。謂剎利子。汝今不合在此樹下鋪草而坐。何以故。其此樹下。于夜半中。多有無量毗舍遮鬼及富多那夜叉羅剎。數數恒來啖食人肉。今此樹北。別有一林。是大仙人所居停處。彼之處所。名曰優婁頻螺聚落。可喜端正。人所樂觀。汝釋子宜至于彼地隨意而坐
爾時菩薩。報彼魔王。作如是言。汝魔波旬。可不知耶。我在于山白瑪若拙空閑澤中。或在樹下。或在冢間。或居林內。夜半安然。心無所畏。又複我今亦非無智。亦複非是。無方便力。非如凡人至于此地。但我久知。往昔諸佛。在此樹下無畏之處。得成聖道。以如是義。我故來此
爾時別更有一夜叉。在于魔王波旬右立。時彼夜叉。語菩薩言。汝釋種子。今何苦用此樹下坐。自外四邊。大有余樹。汝可速疾移他處去。時菩薩報彼夜叉言。我有心願。于余樹下。不能得成所願。唯在于此樹下。決定當成。余處不得
時彼夜叉。白其魔王。作如是言。大王。今聞彼言以不。更作何事能得彼去。魔波旬。報彼夜叉言。我今唯應種種方便。作勤劬心。斷彼不聽于此處坐
爾時菩薩。見魔波旬作如是言。鋪草而坐。內心思惟。發如是願。我今坐彼往昔過去諸佛所坐金剛之處。坐已當伏魔王波旬。我今此處坐已。斷滅欲瞋恚癡諸煩惱等。我今此處坐已。當證微妙甘露清涼之法
爾時菩薩。所鋪之草。其根向內。頭皆向外。鋪已右繞彼菩提樹叁匝訖竟。加趺而坐。身心端直。如蛇纏身。卓然不動。口叁唱言。我證甘露。我證甘露。我今定當證得甘露。而菩薩心。發于如是弘誓之願。我坐此處。一切諸漏。若不除盡。若一切心。不得解脫。我終不從此坐而起。有偈說言
菩薩樹下加趺坐 如以大蛇自纏身
發于如是弘誓心 事若不成不起坐
爾時魔王波旬。從彼地所。隱身不現。經少時間。即化其身。頭發解亂。塵土滿身。著粗褐衣。口唇幹燥。狀若饑渴。手中執持一大束書。速疾而來。向菩薩所。立菩薩前。將所持書。擲與菩薩。口如是言。此一封書是汝釋種摩那摩許。遣我送來。此一封是尼婁馱許。此一封是難提迦許。此一封是拔提伽許。此一封書是難陀許。此一封是阿難陀許。自外諸書各各是彼諸釋種子。寄與汝來。時一書上。僞抄不實虛妄言辭。作如是語。提婆達多。今在于此迦毗羅城。以受王位。入汝宮內。盡皆納受汝之妃後。取于汝父淨飯大王。系牢獄中。自余叔父白飯斛飯。並甘露飯。一切宿老諸釋種王。盡皆驅逐。遣出城外。汝見此書。速疾須來。汝用住彼阿蘭若爲
爾時菩薩。聞是語已。心發如是叁種思惟。因婇女故。發于欲心。而我妃後。提婆達多。實能納也。因提婆達。起鬥诤心。彼實能奪我之國土父王位乎。因釋種故。生殺害心。彼等何故。各自惜身。不護我父。菩薩複更如是思惟。世間境界。悉皆無常。穢汙不淨。念念生滅。無暫住時。思惟一切。皆悉是于破壞之法。生已即滅。如是思惟。便斷欲心。發出家心。息诤鬥心。起慈愍心。斷殺害心。生悲哀心。如是等事。我久棄吐。思惟是已。即發舍心
佛本行集經魔怖菩薩品第叁十一上
爾時菩薩。在于菩提樹下坐已。時菩提樹所守護神。生大歡喜。心意踴躍。遍滿其體。不能自勝。即解其身所有璎珞。並散頭髻。速疾而向于菩薩所。以最勝妙吉祥之事。贊美菩薩。內心殷重。發大希奇。悉命諸親及其眷屬。守護菩薩。恭敬俨然
爾時彼處。四面林木。無問大小。所有樹神。各從其樹出身。來到護菩提樹神邊問言。大善樹神。今在于汝樹下坐者。此是何人。我等由來。未曾聞見。最妙最勝身。爲一切諸相莊嚴。如天中天。作是語已。其護菩提樹神。告彼諸樹神言。汝諸神輩當知。此是淨飯王子。甘蔗種姓。往昔劫初。大衆推舉。所置立王。世世相承。至今已來。此是其胤。時諸樹神。複語菩提守護神言。菩薩樹神。汝今真得最大利益大善福業。令汝居處。得有如是勝上衆生叁界之尊勝妙衆生。此之衆生。如優昙花難現于世
爾時彼等一切樹神。各將沈水牛頭栴檀諸末香等。又複種種妙好香花。散菩薩上。散已複散。歡喜踴躍。遍滿其體。不能自勝。舉手低頭。合十指掌。向菩薩禮。口中各複如是唱言。衆生最首。唯願仁者早成此誓速證菩提。次複四天所居諸天。及四天王。次有無量叁十叁天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自在天等。無量無邊。一切諸天。及諸梵天。各將種種天上妙花。曼陀羅花。摩诃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天拘勿頭。及波頭摩。分陀利等。複持種種末香塗香。如雨而散菩提樹上。其菩提樹。猶如車輪。周匝遍滿一由旬內。種種香花。積至于膝
爾時菩薩。坐彼菩提樹下之時。無一蚍蜉蟻子作聲。況複大獸。一切諸鳥。亦不作聲。假使有風。一切諸樹。亦不傾動。當于菩薩坐彼菩提樹下之時。淨居諸天。心喜踴躍。遍滿其體。不能自勝。頂禮菩薩。心內各作如是願言。衆生最首。願仁此心。早得圓滿。速成菩提
爾時菩薩。坐彼菩提樹下之時。發是要誓。我不成道。不起此座。是時魔王波旬。內心生大恐怖。即作是言。應此剎利釋種之子。欲得除滅我之境界。欲得令我出此境界。若彼勝我在于我前。必教諸人令得涅盤。爲諸人說涅盤方便。使我境界當成虛空。而彼即今未得淨眼。在我境界。我今須作勤劬方便。令其所行退失起走。而說偈言
彼今若得成菩提 便廣爲他說正法
即當損耗我境界 衆人既得正路開
自然使我境界空 境空我則成寡婦
其今未得清淨眼 乃複住我境界中
我應速疾往彼邊 先作障礙破其事
猶如河水來未至 逆須預造作橋梁
爾時魔王波旬。具足滿一千子。于其中間。助菩薩者。有五百子。商主爲首。在魔波旬右邊而坐。其中助魔波旬之者。亦有五百。第一頭首。名爲惡口。在魔波旬左邊而坐。時魔波旬。告其諸子。作如是言。汝等諸子。我今共汝。進退籌量。欲取汝等子別意智。共作何計。若爲力能降伏菩薩。爾時右邊長子商主。說偈白父魔波旬言
若人敢觸大睡蛇 複能盤回狂醉象
曾共嚴熾獸王鬥 是乃能伏彼沙門
爾時魔王波旬左邊次子惡口。複爲其父而說偈言
若人見我心破傷 諸樹拔根即倒地
況彼沙門若睹我 而不一氣遠走藏
爾時右邊有一魔子。名爲妙鳴。即複以偈白其父言
若人浮渡于大海 還欲飲海悉令幹
父王此事不足驚 若見菩薩面可怪
爾時左邊複一魔子。名爲百鬥。即更以偈白其父言
我身髆上百臂生 一臂能射叁百箭
父王但…
《佛本行集經二十七》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