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二十六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向菩提樹品中
爾時菩薩于河澡浴。食乳糜休身體光儀。平複如本。威力自在。安庠面向菩提樹。時作是行步。猶如往昔諸菩薩行。所謂漸漸調柔。行步意喜。來者隨施。行步安住。猶如須彌山王。巍巍而行。無恐畏行。不濁亂行。心知足行。不急疾行。不遲緩行不蹶失行。兩足周正不相揩行。不相逼行。不星速行。不搖身行。安隱而行。清淨而行。精妙而行。無患害行。師子王行。大龍王行大牛王行。如鴈王行如象王行。不恇怯行。無疑滯行。無怪誤行。廣寬博行那羅延行。不觸地行。千輻相輪。下地而行。以腳足指網缦所羅。甲如赤銅色澤而行。行步振遍大地而行。行步猶如大山谷響出聲而行。行步之時。有坑坎處皆悉平正。自然而行。地上所有土沙礫石。皆除而行。以足網缦放光明。觸罪類衆生。安住不動。善行而行。行步清淨。生妙蓮花。蹋彼蓮花臺上而行。以往昔行淨善行故。而得此行。往昔諸佛。坐于師子高座之上。承行而行。心意牢固。如金剛行。閉塞一切諸趣稠林。堂堂而行。能爲切諸趣衆生。生安樂行。摧折一切魔幢而行。破壞一切魔力而行堆壓一切魔氣而行。打碎一切魔威而行。減削一切魔業而行。消散一切魔衆而行。墮落一切魔勢而行。捐舍一切魔行而行。殺害一切魔軍而行。割斷一切魔網而行。伏諸非法一切邪衆。如法攝受外道而行。照朗煩惱翳暗而行。散助煩惱朋友而行。威力覆蔽釋天梵天大自在天護世諸天無畏而行。于此叁千大千世界。唯自一人。獨尊而行。不從他學。而自證道。分明而行。欲證一切種智而行。正念正意。知足正行行行而行。欲滅生老病死而行。欲趣向彼常樂我淨微妙最勝無畏之處。欲入涅盤城門而行。有如是行。菩薩而行。面正向彼菩提之樹。直視而行
爾時菩薩。複作如是思惟念言。我今至此菩提道場。欲作何座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即自覺知應坐草上。是時淨居諸天子等。白菩薩言。如是如是。大聖仁者。所有過去諸佛如來欲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皆悉坐于鋪草之上而取正覺
爾時菩薩複作如是思惟。誰能與我如是之草。心思惟已左右前後。四顧觀看。是時忉利帝釋天王。以天智知菩薩心已。即化其身。爲刈草人。去于菩薩。不近不遠。右邊而立。刈取于草。其草青綠。顔色猶如孔雀王項。柔軟滑澤。而手觸時。猶如微細迦屍迦衣。其狀如是。色妙而香。右旋宛轉
爾時菩薩。見于彼人去已不遠在右邊刈如是等草。見已漸漸至彼人邊。到已寬緩。問彼人言。賢善仁者。汝名字何。彼人報言。我名吉利。菩薩既聞彼人名已。如是思惟。我今欲求自身吉利。亦爲他人以求吉利。此名吉利。在于我前。我今決當得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菩薩如是心思惟已。更出如是美妙音響。語彼人言。其語猶如過去一切諸菩薩等微妙音聲。所謂實語不虛發言用真正言。出清亮聲。潤澤之聲。妙聲。喜聲。聞承奉聲。聞不違聲。聞流靡聲。化聲。導聲。不謇吃聲。不縮呻聲。不粗澀聲。不雙破聲。軟滑澤聲。甜淡美聲。分明的的遙入耳聲。聞心口意皆悉喜聲。聞已除滅欲癡瞋恚鬥诤忿怒。皆悉令得清淨之聲。聞如迦羅頻伽鳥聲。命命鳥聲。雷隱隱聲。如諸音樂歌贊詠聲。深遠高聲。無障礙聲。非鼻出聲。清淨之聲。真正之聲。實語之聲。如梵天聲。如海波聲。如山崩聲。震動之聲。如諸天王所贊歎聲。諸阿修羅歌詠美聲。深難得底斷魔力聲。降伏一切諸外道聲。師子之聲。駛風之聲。象王之聲。如雲磨聲。能至十方佛剎土聲。告諸所化衆生之聲。不急疾聲不遲緩聲。不停住聲。不缺減聲。不濁穢聲。合一切聲。入諸聲聲。解脫之聲。無系縛聲。無染著聲。合語義聲。依時語聲。不過時聲。巧能宣說八千萬億法門之聲。無壅塞聲。不止息聲。能辯一切諸聲之聲。隨心能滿一切願聲。能生一切安樂之聲。示現一切解脫之聲。流通一切諸道路聲。衆中說時。不出衆外。令諸大衆歡喜之聲。聲出之時。順于一切諸佛法聲
菩薩以此如是衆聲。告語于彼刈草之人。作如是言。仁者汝能與我草不。其化人報言。我能與。是時帝釋所化作人。即便刈草。以奉菩薩。其草淨妙。菩薩即取彼草一把。手自執持。當菩薩取彼草之時。其地即便六種震動。是時菩薩。將于此草安庠。面向菩提樹下
爾時菩薩。持草行時。中路忽有五百青雀。從十方來。右繞菩薩叁匝訖已。隨菩薩行。又複五百拘翅羅鳥。四方而來。如前圍繞。又複五百孔雀而來。乃至略說。五百白鵝。五百鴻鶴。五百白鷗。五百迦羅頻伽之鳥。並其五百命命之鳥。五百白象。皆悉六牙。五百白馬。頭耳烏黑。[鬃-凶+(鬯-匕)]尾悉朱。長而披散五百牛王。並皆斛領。猶如黑雲
是時複有五百童子五百童女。各以種種諸妙璎珞莊嚴其身。五百天子。五百天女。五百寶瓶。以諸香花。滿于其中。又盛種種諸妙香水。無人執持自然空行
又世間中。所有一切吉祥之事。皆從四方。雲雨而來各在菩薩右邊。圍繞經叁匝已。隨菩薩行
又世間中。所有樹木。一切藥草。菩薩行時。從根悉伏。向于菩薩
又複四方微妙涼冷調和之風。吹諸翳障。皆悉清淨。無雲無霧。無煙無塵
上虛空中。複有無量千萬諸天。菩薩當向菩提樹時。悉隨而行。皆各一時歡喜踴躍。遍滿其體。不能自勝。歌唱叫喚。或口呼嘯。作種種聲。弄其天衣及寶璎珞。又複出聲。作如是言。今此閻浮。有佛世尊出現于世
複有無量淨居諸天。來在菩薩左右前後。頂禮菩薩如是白言。大聖尊者。仁昔長夜。恒常乞願。今日所願以得成就。世間所有一切諸天。堪爲仁作吉祥之事。能與仁作吉祥之相又複能成仁心願者。彼等悉來在菩薩前。菩薩面向菩提樹時。相隨而進。菩薩欲至菩提樹下。是時其地六種震動
又複菩薩行步之時。如師子步。如龍王步。如牛王步白鴈王步。如象王步。無怖畏行。無障礙行。無染著行。除滅一切。毛不豎行。無人降伏。往昔善行禅定真正最勝而行。最上最妙。伏諸怨行。斷絕一切不利益行。欲取無上法寶故行。取無上樂攝受故行。欲取最上寂定故行。行步之時。地上所有一切衆生。聞地動聲。地居諸天。阿修羅等。一切諸龍。諸幹闼婆。一切諸鳥。四足人等皆悉聞彼震動之聲。心生疑怪。處處觀看有何異事有何因緣。大地如是湧沒搖動
爾時彼地。有一龍王。名曰迦茶(隋言黑色)。其龍長壽。經曆劫數。曾見往昔多諸佛來。又龍日月。晝夜甚長。睡眠未久。見大地動。複聞震聲。即便驚寤。寤已忽起。速疾從自宮殿而出。出外觀看四方之時。迦茶龍王。觀四方已。見自居處。相去不遠。有一菩薩。安庠而行。時彼龍王。見此菩薩。預先瑞相。猶如過去諸大菩薩發心欲向菩提樹下一種無異。見是相已更無疑心。決定知此菩薩大士。當得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生大歡喜。即便說偈。一心合掌。而贊歎言
威德巍巍大仁者 如我曾見過去時
有諸菩薩來此中 仁今亦然無有異
今見仁者到斯處 決定作佛必無疑
世尊徒步甚安庠 先舉右腳而行動
觀于諸方心谛視 應當定作佛世尊
仁今從此吉祥邊 乞一把草手持執
正面趣向于道樹 決定今作叁佛陀
諸方四面涼冷風 猶如牛王作聲向
又有諸鳥來翼從 前後左右四面圍
世間黑暗晝夜昏 無明愚癡之所覆
仁聖成就丈夫已 必出大光普照明
又複靈異諸獸來 百千萬衆前後繞
如彼輪回右旋轉 仁今決定作世尊
又複象馬諸畜生 並諸幢鬘等來至
星速急疾向菩薩 決知當作佛世尊
又複一切淨居天 持其清淨莊嚴體
曲躬頂禮于仁者 知仁決作佛世尊
仁今將此有漏心 又爲一切煩惱逼
今得除滅彼結惑 必成無上勝菩提
仁今具足微妙法 甚深難測不思議
證已俯仰行步寬 是故我心無疑滯
仁今種種皆如法 所說最上更無過
一切天人無等倫 是故我心無疑滯
爾時黑色龍王。將如是偈。歎菩薩已。心大歡喜。踴躍無量。合十指掌。在菩薩前。頂禮菩薩。是時菩薩。語龍王言。大善龍王。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我今必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而說偈言
大善龍王如汝言 此爲增益我精進
我今必成無上道 一切世間無等雙
如余所見相莊嚴 大吉祥瑞爲我助
我今于此煩惱海 必度彼岸無有疑
爾時黑色龍王。有一龍妃。名曰金光。而彼龍妃複與無量諸龍女等。左右圍繞。其手各執諸妙香花末香塗香雜色衣服寶幢幡蓋種種璎珞。作天音樂。其樂音中。各作種種歌贊詠聲。而歎菩薩。隨菩薩行。歌音聲中。出如是偈。頌菩薩言
世尊身意卓不移 無驚無怖而定住
歡喜踴躍離諸欲 瞋癡悉舍無處貪
尊能爲世作醫師 是故我今頭頂禮
世間諸使煩惱厚 無能解脫離彼纏
諸根自伏複伏他 能拔衆生諸毒箭
無歸護處能歸護 世間幽瞑作導師
叁界燈明仁獨尊 是故我等今頂禮
世尊無人能伏得 以盡貪瞋及無明
離諸煩惱欲染情 是故我今頭頂禮
煩惱刺入衆生意 無有人能拔出之
世尊今作大醫師 能治彼等大苦惱
無依止者作依止 無導師處作導師
黑暗遍于叁界中 世尊光明普能照
如我今見諸天衆 持妙香花滿虛空
舞弄璎珞皆散衣 我見如是預相已
斟量斯事無虛謬 仁今作佛心喜歡
速往菩提德樹邊 降伏彼等四魔衆
掴裂煩惱[革*卬]羅網 疾成無上寂涅盤
猶如往昔諸智人 到于此處取正覺
仁者今已來至此 我知作佛定無疑
世尊昔在因地時 行行劫數千萬億
精苦勤劬不暫息 望取正覺證真如
今時已至願莫停 速詣于道樹下坐
正心依彼樹王者 決證菩提無有疑
爾時菩薩。聞是偈已。安庠而行。向菩提樹。于其中間。心如是念。此欲界內。是彼魔王波旬爲主自在統領。我今應當語彼令知。若不告彼而取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我則不成名爲大覺。所以者何。爲欲降伏魔波旬故。攝受彼故。亦兼攝受降伏一切欲界諸天。彼之魔衆。魔…
《佛本行集經二十六》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