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本行集經》

「本緣部」經文190卷03頁碼:P0655
隋 阇那崛多譯

  《佛本行集經》叁十叁 ▪第2页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

  天人中唯我獨尊  身心清淨得解脫

  一切通處皆通達  所可證處已證知

  可安之處已得安  故稱我爲世尊上

  猶如分陀利在水  雖複處在于水中

  而不爲水之所沾  我在世間亦複爾

  不爲一切世所汙  是故稱我爲佛陀 

  爾時優波伽摩婆羅門。複白佛言。長老瞿昙。今欲何去。世尊報彼婆羅門言。我今欲向波羅奈國。彼婆羅門。複問佛言。長老瞿昙。仁者。至彼欲作何事。世尊更複以偈答彼優波伽摩婆羅門言

  我今欲轉妙法輪  故至于彼波羅捺

  幽瞑衆生悉令曉  擊敞甘露鼓之門 

  爾時優波伽摩婆羅門。複白佛言。如我意見。長老瞿昙。自稱身得阿羅漢者。伏諸煩惱。其義雲何。世尊複更以偈重答于彼優波伽摩婆羅門言

  應當知我伏諸怨  永盡一切諸有漏

  世間諸惡法皆滅  故我稱爲真正尊 

  而有偈說

  何怪得利自養育  不能增長利益他

  見衆幽瞑不慈悲  得道勝他共分用

  自度彼岸睹沒溺  若不能拔非善人

  自得地藏見貧窮  而不施他是非智

  手自執持甘露藥  見有病人不與治

  可畏曠野得路行  睹彼迷人應教示

  如大暗燈作光明  明盛不著在我心

  佛亦如是作法光  于此因緣亦不著 

  爾時優波伽摩乞婆羅門。口唱言謂。長老瞿昙。以手拍髀。下道避佛。向東而行

  爾時彼處。有一天神。往昔舊與優波伽摩婆羅門。身曾爲親舊。天神欲爲優波伽摩乞婆羅門作利益故。作安樂故。于無畏處。得解脫故。以偈告彼優波伽摩婆羅門言

  今值無上天人師  不識世尊至真覺

  邪見赤體欲何去  汝當受苦未期央

  若逢如是調禦師  舍之不發供養者

  手足與汝何功德  應當于此生信心 

  爾時世尊。安庠漸行。從周蘭那娑陀羅去(即是無角堆)至迦蘭那富羅聚落(隋言耳城)。從迦蘭那富羅聚落。安庠而去。漸漸而至娑羅洟聚落(隋言調禦城)。從娑羅洟聚落而去至盧醯多柯蘇兜聚落(隋言閉塞城)。從閉塞城至恒河岸。到河岸已。詣船師邊至已即語彼船師言。善哉仁者。乞願度我向于彼岸。船師報言。尊者。若當與我度價。然後我當度于尊者

  爾時世尊。報船師言。我今何處得有度價。但我除斷一切財寶。設複見者。觀如瓦石土塊無殊。若當有人。割我一臂。又以栴檀塗我一臂。此二人邊。我心平等。我以是故。無有度價。船師複言。尊者。若能與我度價我今即當度于尊者。所以者何。我唯因此。持用活命。畜養婦兒

  爾時世尊。以淨天眼過于人眼。見有一群五百頭雁。從波恒河南岸。飛空而來向北。世尊見已。即對船師。而說偈言

  諸雁群黨度恒河  不曾問彼船師價

  各運自身出己力  飛空自在隨所之

  我今應當以神通  騰虛翺翔猶彼雁

  若至恒河水南岸  安隱定住若須彌 

  時彼船師。見佛過已。心生大悔。如是思惟。嗚呼嗚呼。我睹如是大聖福田。而不知施度至彼岸。嗚呼嗚呼。我失大利。如是念已。悶絕倒地。而彼船師。少時迷荒。還得稣醒。從地而起。即便馳往摩伽陀主頻頭王邊。奏如是事

  爾時摩伽陀王頻頭裟羅。聞此事已。作如是言。凡夫之人。雲何可知此有神通。此無神通。是故汝等從今已去。凡是一切出家之人。來欲度者。莫問是非。但有來者。勿取度價。隨意即度

  爾時世尊。飛度恒河。達到彼已。從于彼岸。複作神通。飛騰而向波羅奈城。是時彼處。有一龍池。時其龍王。名曰商佉(隋言蠡)。世尊至彼池邊而下。世尊足步所下之處。龍王起塔。其塔因稱名彌遲伽(隋言土塔)。如來在彼經由一宿。待後食時。于待時處。複起一塔。其塔複名宿待時塔。而有偈說

  諸佛夜不入人間  要待齋時而乞食

  非時行者有大患  是故衆聖候于時 

  爾時世尊。依叁摩耶依摩伽陀齋欲到。時從西門。入波羅奈城。次第乞食。于波羅奈。乞食得已。從城東門。安庠而出。既出城外。在一水邊。端坐而食。食訖澡洗。北面而行。安庠漸至向鹿苑林。而有偈說

  鹿苑鳥獸衆鳴聲  往昔諸聖所居處

  世尊身放光明耀  漸至彼苑如日天 

  爾時五仙。遙見世尊漸至其邊。見已各各共相謂言。我等要誓。諸長老等。此之來者。是彼沙門瞿昙釋種。向我邊來。此懈怠人。喪失禅定。以懈怠故。全身纏縛。而我等輩。不須敬彼。不須禮彼。不須迎彼。不須與彼安置坐處。雖然但且隨其意樂。隨其自坐。唯憍陳如。獨一人心。不同此誓。而口不違。即便相對。而說偈言

  瞿昙懈怠今忽來  我等五仙各相契

  詳共莫敬莫禮拜  此人違誓不合迎 

  爾時世尊。漸漸近彼五仙人邊。既逼近已。而彼五仙。各各相與坐不能安。忽自違誓。各各欲起。譬如奢拘尼鳥。在鐵網內。而外有人。放于大火。其網熱故。不能安住。欲飛欲跳。如是如是彼五仙人。見世尊已。不覺忽然從坐而起。時五仙內或有鋪設安置坐者。或有持水欲擬洗足。或洗足石及革屣者。或複有將盛水盆來。或洗足已。將于木來擬安腳者。或有迎接叁衣及缽。又口唱言。善來長老瞿昙。安坐于此鋪上。而有偈說

  或迎取缽及叁衣  或複頂禮佛足下

  或預鋪設所坐處  或持水器及澡瓶 

  爾時世尊。隨其鋪設。安庠而坐。時佛坐已。作是思惟。此等一切皆是癡人。各各雖發如是誓言。而自相違。不依而住

  爾時五仙。見佛坐已。而白佛言。長老瞿昙。身色皮膚。快好清淨。面目圓滿又足光明諸根寂定。長老瞿昙。必當值遇妙好甘露。或得清淨甘露聖道

  爾時世尊。即便告彼五仙人言。汝等仙人。莫喚如來爲長老也。所以者何。汝等仙人。當來長夜。應值苦患。何以故。我今已證甘露之法。我今已得甘露之道。汝隨我教。汝聽我言。我能教示于汝等輩。汝隨我語。不得乖違。若依我教。清淨而行。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正信舍家。剃除須發。出家欲求無上梵行。盡梵行源。現見諸法。自在神通。證得行行。自能唱我。已斷生死。已立梵行。所作已辦。更不複受于後世有。汝等各當如是自知。而有偈言

  彼等五仙喚佛姓  世尊恩愍教彼言

  汝等心意莫矜高  舍于自慢恭敬我

  我慢無慢我平等  我欲回汝等業因

  我已得佛爲世尊  爲諸衆生作利益 

  作是語已。其五仙人。即白佛言。長老瞿昙。昔行是行。昔求是道。昔行是苦。不曾得證上人之法。不共諸聖而同智見。不得增進。況複今日。成就懶惰。失于禅定。懈怠纏身

  爾時世尊。再過告彼五仙人言。汝等成仙人莫作是言。如來非是懈怠之行。非是失禅。我亦非是懈怠纏身。汝等仙人。我今已我阿羅呵叁藐叁佛陀。我今已證得彼甘露。知甘露道。汝等仙人。應受我教。聽于我法。汝等今若受我教示。我能教誨于汝等輩。汝依我教。莫違我教。行我教法。乃至汝等。未來當得不受後有

  爾時五仙。複白佛言。長老瞿昙。昔如是行。如是求道。行如是苦。不證上法。不共諸聖而同智見。乃至懈怠。以纏自身

  爾時世尊。叁過告彼五仙人言。汝等仙人。自知我昔曾爲人說妄言以不。五仙人言。不也尊者

  爾時世尊。從口出舌。至二耳孔。至二鼻孔以舌拄塞鼻孔已。還複以舌。自舐于舌。遍覆其面。覆已還縮。依舊還置舌本。居處安置已。告五仙人。言汝等仙人。曾自眼見。或複耳聞。若人妄語。有如是舌神通力不。彼等仙言。不也。尊者。是故汝等。莫喚如來以爲懈怠。如來亦非失于禅定。然我不以懈怠纏身。諸仙。當知我今已成阿羅呵叁藐叁佛陀。已證甘露。知甘露道。汝等受我教法示誨。聽我教法。汝等依我教法而行。若不違背。其善男子及善女人。欲求解脫。舍家出家。乃至未來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以如是教。誨彼五仙。彼仙所有外道之形。外道之意。外道之藏。皆悉滅隱。不現身上所著之服。即成叁衣。手執缽器。頭發髭須。自然除落。猶如剃來經于七日。威儀即成。形容譬如百夏比丘。威儀行步。坐起舉動。如是而住

  爾時世尊。即便告彼五比丘言。汝等比丘。各各隨分。觀察東方。時五比丘。欲觀東方。而見西方。世尊複告。汝等比丘。隨分各各觀察西方。彼等比丘。欲觀西方。即見東方。世尊複告。汝等比丘。觀察北方。彼等比丘。欲觀北方。即見南方。世尊複告。汝等比丘。觀察南方。即見北方。世尊複告。汝等比丘。觀察上方。即見下方。世尊複告。汝等比丘。觀察下方。彼等比丘。欲觀下方。即見上方。世尊複告。汝等比丘。隨分各各。觀察余方。彼等比丘。欲觀余方。即見正方。世尊複告。汝等比丘。觀察正方。彼等比丘。欲觀正方。即見余方爾時世尊。善能教誨彼五比丘。令其內心各生歡悅。使其獲證。隨順正理。各各歡喜。時五比丘。心開意解。隨順世尊。谘承世尊。聽世尊教。隨世尊心。不違世尊所說教法。聞說谛受奉侍世尊。無暫時舍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本行集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7】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