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法集經》

「經集部」經文761卷17頁碼:P0609
元魏 菩提流支譯

  《佛說法集經》叁 ▪第3页

  元魏天竺叁藏菩提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此法集法門時。七萬六千菩薩摩诃薩。善聚集過去諸業得無生法忍。爾時奮迅慧菩薩。語無所發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汝應當說菩薩摩诃薩諸波羅蜜相應法集。何以故。善男子。此是最勝所說法集。所謂說諸波羅蜜。何者是諸波羅蜜。何者是波羅蜜法集。爾時無所發菩薩。語奮迅慧菩薩言。善男子。諸波羅蜜者。謂檀波羅蜜。屍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離耶波羅蜜。禅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善男子。是名諸波羅蜜。何者是波羅蜜法集。所謂不見布施名爲檀波羅蜜。而常舍一切內外之物。不見持戒名爲屍波羅蜜。而常修持一切淨戒頭陀功德等。不見忍辱名爲羼提波羅蜜。而常修行忍辱安樂之行。不見精進名爲毗離耶波羅蜜。而常修習一切善根無有休息。不見禅定名爲禅波羅蜜。而常尊重寂靜之心。不見慧名爲般若波羅蜜。而常修習聞慧之法。不見方便名爲方便波羅蜜。而常現同一切外道。爲諸衆生發起所念善根事故。不見願名爲願波羅蜜。而常求一切善根。共一切衆生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見力名爲力波羅蜜。而常求那羅延身金剛力士。爲教化衆生降伏憍慢故。不見智名爲智波羅蜜。而常修行一切功巧技術五明論等。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诃薩諸波羅蜜相應法集。複次善男子。菩薩不求一切果報。而常不舍施心。于一切時舍一切事。不分別持戒。而能舍于身命不毀淨戒。一切諸法不能擾動。而常遠離嗔害之心。不求一切法。而常念一切善根。不分別寂靜心。而常修行禅定神通叁昧。于一切法中無有疑心。而常求于聞思修慧。不求一切法。而心常念種種善根之法。常住寂靜心。而常修行一切諸願。斷除一切憍慢高心。而常修行成就堅固金剛之身。善知一切諸經論等。而常求于一切尊重諸善知識。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诃薩諸波羅蜜相應法集。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心常愛樂檀波羅蜜。而現隨順悭嫉衆生。心常愛樂修持淨戒。而現隨順破戒衆生。心常愛樂忍辱之事。而現隨順不能忍辱顛倒衆生。心常愛樂精進之行。而現隨順懈怠懶惰顛倒衆生。心常愛樂禅定叁昧。而現隨順多事散亂顛倒衆生。心常愛樂般若妙慧。而現隨順信非善處癡痖衆生。心常愛樂方便善巧。而現不求一切所作事。心常愛樂大願善根。而現隨順厭離世間衆生等行。心常愛樂有力。而現隨順無力衆生。心常愛樂勝智。而現隨順無智衆生。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诃薩諸波羅蜜相應法集。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修行檀波羅蜜者。得如意寶手及以虛空而爲庫藏。修行屍羅波羅蜜者超過一切惡道。而得生死自在及柔軟心隨自在心。修行羼提波羅蜜者。得如來色身莊嚴。成就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見者無厭。修行毗離耶波羅蜜者。得四無畏及四無礙。修行禅波羅蜜者。得一切聲中自在。及一切所作業中自在。修行般若波羅蜜者。得一切法中無所障礙。謂一切法菩提平等故。修行方便波羅蜜者。得所作業自然。謂得身口意業自然故。修行願波羅蜜者。得于一切生中宿命自在。及隨順行隨順所作事。修行力波羅蜜者。一切煩惱及一切諸魔外道不能擾亂。則得一切世間最高大身故。修行智波羅蜜者。謂能超過陰死煩惱天魔等故。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诃薩諸波羅蜜相應法集。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贊歎布施。而不以彼布施爲清淨。贊歎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方便願力。贊歎智等。而不以彼等爲清淨。何以故。雖修如是一切法等。以能舍故。是一切法以分別心故有。是故分別心。及分別心所生法皆悉舍離。是故菩薩。分別心及分別一切法。心所生法不與共住。不生心以爲清淨。而是菩薩生如是心。知無分別無戲論境界。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奮迅慧菩薩言。善男子。言菩提者。于何法而說。無所發菩薩言。善男子。言菩提者。無分別無戲論法即其言也。善男子。見我者名爲戲論此非菩提。遠離我見無有戲論名爲菩提。善男子。著我所者名爲戲論此非菩提。遠離我所無有戲論名爲菩提。隨順老病死者名爲戲論此非菩提。不隨順老病死寂靜無戲論名爲菩提。悭嫉破戒嗔恨懈怠散亂愚癡無智戲論此非菩提。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無戲論法名爲菩提。邪見惡覺觀惡願名爲戲論此非菩提。空無相無願無戲論法名爲菩提。複次善男子。亦得言一切法是菩提。亦得言一切法非爲菩提。問曰。以何義故。一切法名爲菩提。一切法非菩提。答曰。于一切法著我我所。此非菩提。覺一切法平等。知一切法真如名爲菩提。複次善男子。言菩提者名爲寂靜。寂靜者名爲一切法真如。問曰。善男子。所言真如真如者于何法說。答曰。善男子。言真如真如者名爲空。彼空不生不滅。問曰。若如是一切法空。是故一切法不生不滅。無所發菩薩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說。一切法不生不滅。問曰。若如是何故如來說有爲法皆悉生滅。佛說有爲法皆生滅者。此言何謂。無所發菩薩言。善男子。爲愚癡凡夫著生滅法故。諸佛如來。以大慈悲爲護驚怖。隨順世谛作如是說諸法生滅。而一切諸法不生不滅。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诃薩。應如諸佛應知諸佛法。應知諸衆生應知諸法。應知自身應知身法。爾時無所發菩薩摩诃薩。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佛及佛出世  諸佛法實體

  菩薩如彼法  不放逸而知

  諸善無漏聚  佛世智者最

  依衆生心成  修善行因緣

  是能知諸法  是能覺諸法

  是人到諸行  若能知諸佛

  菩提無與者  亦無人取彼

  實知自身法  名爲覺覺者

  若能知自身  唯是相無實

  是能知如佛  及知菩提法

  唯相諸衆生  虛妄分別說

  菩薩如實知  如夢幻等相

  妄覺實覺者  無能知此行

  若調諸根馬  是能依定知

  是人無怨親  及作不可作

  亦無取舍法  是名真法集

  能正知諸法  故說法集義

  不正知諸法  是故說惡法

  貪法及離貪  清淨平等見

  見貪癡亦然  是名真法集

  爲利諸衆生  發大慈悲心

  而不見衆生  若離于真空

  若如是知法  平等無垢處

  得妙洲覺處  彼黠成正覺

  如世間幻師  發心度幻人

  彼幻不著幻  以未曾有故

  知叁界如幻  發大菩提心

  爲度諸衆生  實知彼衆生

  自身如虛空  衆生自性空

  一切處見法  得忍住勝洲

  不行于諸法  亦不還諸法

  以不行不還  得住淨行洲

  若住如是實  平等法界心

  即時諸佛記  是必成大覺

  自身佛亦然  及得受佛記

  見彼法平等  即時諸佛記

  得無障礙處  證滅行世間

  一切處無過  以大悲爲身

  若菩薩有智  欲如是法集

  修行是法行  必得是法集

  無所發菩薩說此偈時。六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八千天子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複次無所發菩薩摩诃薩。語奮迅慧菩薩言。善男子。菩薩應修行實谛法集。何以故。諸菩薩。以實谛智以爲法集。善男子。何者是實谛。善男子。菩薩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乃至舍身命。不舍彼心。不舍諸衆生。是名菩薩摩诃薩實谛。善男子。若菩薩。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又時舍心舍衆生者。如是菩薩則爲可呵。是人名爲最上妄語。問曰。雲何菩薩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不複舍彼心。不舍諸衆生。答曰。若菩薩知苦谛集谛滅谛道谛。是菩薩不複舍彼心。何以故。是菩薩知實谛。是故菩提心不退轉。問曰。何者是苦。雲何知苦。答曰。于五陰愛不愛逼惱。是名爲苦。菩薩知于彼苦空無壽者無我我所。唯是因緣和合而生。是名知苦。菩薩見彼苦唯是集。虛妄不堅固無壽者。名爲知集。菩薩知彼苦從本際不來。不至未來際不在現在際。無始無終。自體本來寂滅。自體空自體寂靜。如是知名爲知滅。問曰。所言滅者此說何法。答曰。善男子。言滅者不可言。問曰。善男子。若言滅者不可言。何故言滅。答曰。善男子。說滅者。謂客煩惱諸障不實虛妄分別法。菩薩不分別彼不實法。爾時得言名爲滅滅。而虛妄法本來無法可滅。是故如來。說一切法本來寂滅。問曰。善男子。如來說菩薩不證滅。若菩薩證滅。是菩薩墮聲聞辟支佛地。如來何故作如是說。答曰。善男子。言證者名爲現見。然滅法不可現見。是故如來。說滅法不可見。若法不可見。彼法亦不可證。是故如來說菩薩不見滅不證滅。依此義故。如來說菩薩不證滅。聲聞取法相故證滅知。以何等念何等觀何等行。如是知如是見如是決定。名爲知道。複次善男子。言苦者名爲我。彼我有相。若如是集名爲知集。菩薩見彼集。不見一法能集。如是知名爲知滅。若能如是觀。若能如是求。名爲知道。複次善男子。隨所隨所法上心著名爲苦。何以故。善男子。如來常說隨所心著名爲苦。隨所心著處不實。是故從心著生集名爲集。苦不著心苦名爲滅。以何等智不著彼智。名爲知道。善男子。我今依實谛智能說。諸菩薩若一劫及無量劫說。而不可得盡。說此實谛智時。六萬菩薩。依實谛熏修智。得不退轉地。虛空中無量百千天女。于諸法中。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說法集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