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本行集經》

「本緣部」經文190卷03頁碼:P0655
隋 阇那崛多譯

  《佛本行集經》五十二 ▪第2页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夷言。如是比丘。今在何處。優陀夷言。如大王問。然彼多他伽多阿羅呵叁藐叁佛陀。今已在此迦毗羅城尼俱陀林

  爾時輸頭檀王。即作是念。此優陀夷。乃是我兒之弟子也。以是因緣。告諸大臣。作如是言。卿等今可請此比丘。在座安坐。其諸大臣聞王敕已白言。大王。不敢違背。即請長老優陀夷坐。時淨飯王。複敕諸臣。卿等將食與此比丘。諸臣得敕。即持淨水。與優陀夷。澡洗手已。即將飯食授優陀夷。時優陀夷得此食已。而不自食。欲將此食奉獻世尊。輸頭檀王。遂問長老優陀夷言。比丘何故不食此食。優陀夷言。此食擬將奉獻世尊。是故不食。時淨飯王。心複懊惱。涕淚橫流。而作是言。嗚呼我子。身體柔軟。昔在宮內。恒受快樂。身無諸苦。今日何故受如此困。乃使比丘乞得食已。爾乃方食。時淨飯王。作是語已。悲啼哽咽。複告優陀夷。作如是言。比丘今者。但食此食。我今更爲別取飯食。將與汝師。時優陀夷複白王言。如是大王。此食已擬奉獻世尊。此食世間所有衆生。無能消者。所以者何。然彼世尊。戒行最勝。禅定最勝。智能亦勝。時淨飯王告諸大臣。作如是言。卿等今者更取余食。與此比丘。令其食已。速將此食。送彼大子。諸臣實時。更將別食與優陀夷。時優陀夷。飯食已訖。而白王言。如是大王。如來世尊阿羅呵叁藐叁佛陀。如是王者。及諸人衆。無量無邊。皆來恭敬。然今大王。亦應宜往到于彼處。作是語已。從座而起欲出宮。時輸頭檀王複白長老優陀夷言。尊者于先至悉達所。作如是言。我今不久欲來見汝。優陀夷言。敬如王命

  爾時長老優陀夷。即持彼食。從城而出。至尼俱陀樹林之內。至佛所已白言。世尊。輸頭檀王。我已教化令得歡喜。欲來見佛。其優陀夷從宮出時。須臾之間。其輸頭檀王。敕諸大臣。作如是言。卿等知時。悉達太子已至此城。我等今者當作何事。諸大臣言。善哉大王。若更有別余沙門來到王所者。我等尚須供養供給。況複今者悉達太子。與我等身。無異無別。豈得安然不生恭敬。我等但護大王心意。未至彼耳。爾時輸頭檀王。敕令振铎普告城內。悉使知聞。我今欲至悉達太子往觀彼處。汝等各各備辦莊嚴。隨從于我(迦葉遺師作如是說)。

  其摩诃僧祇師。複作是說乃言。爾時輸頭檀王。白優陀夷。作如是言。如比丘意。欲爲太子作何等食。時優陀夷。而白王言。如是大王。若其欲爲世尊造食。當須好作清淨甘美香潔肴膳。世尊唯食如此食耳

  爾時輸頭檀王。敕諸大臣。卿等須知。速爲太子。辦諸清淨香潔飯食。諸大臣等。聞王敕已。而白王言。依大王教不敢違也。遂即供辦種種肴膳清淨香潔甘美飯食。辦如是已。付優陀夷。其優陀夷。自食訖已。持王所辦肴膳飲食清淨香潔。從迦毗羅婆蘇都城出。往至于尼俱陀林。至彼佛所。而白佛言。世尊。我已教化輸頭檀王。令心歡喜。欲來見佛。先以如此香美飲食辦具與我。來奉世尊。願佛納受如法食耳

  爾時諸比丘。而白佛言。希有世尊。雲何長老優陀夷。教化輸頭檀王。能令歡喜。又能令辦清淨香潔甘美飲食。將奉世尊。作是語已。佛告諸比丘。作如是言。汝諸比丘。其優陀夷。非但今日至于輸頭檀王之所教化訖已。複將甘美飲食與我。往昔亦曾教化于彼令歡喜已。將甘美食。而與我來

  時諸比丘。複白佛言。唯然世尊。其事雲何。願爲我等。說如是事。我輩今者願樂欲聞

  佛告諸比丘。我念往昔久遠之時。波羅奈國有一烏王。其烏名曰蘇弗多羅(隋言善子)。而依住彼波羅奈城。與八萬烏。和合共住善子烏王有妻。名曰蘇弗室利(隋言善女)。時彼烏妻。共彼烏王。行欲懷妊。時彼烏妻。忽作是念。願我得淨香潔飯食現今人王之所食者。而彼烏妻。思是飯食。不能得故。宛轉迷悶。身體憔悴。羸瘦戰掉。不能得安。善子烏王既見己妻宛轉迷悶身體憔悴。羸瘦戰掉。不自安故。問其妻言。汝今何乃宛轉于地。身體憔悴。羸瘦戰掉。不能自安。彼時烏妻。報烏王言。善哉聖子。我今有娠乃作是念。願得清淨香潔肴膳如王食者。時善子烏。告其妻言。異哉賢者。如我今日。何處得是香美飲食。王宮深邃。不可得到。我若入者。于彼手邊。必失身命。彼妻又複報烏王言。聖子。今者若不能得如是飲食。我死無疑。並其胎子。亦必無活。善子烏王。複告妻言。異哉賢者。汝今死日。必當欲至。乃思如是難得之物。善子烏王。作是語已。憂愁怅怏。思惟而住。複作是念。如我意者。如是香潔清淨飲食如王食者。實難得也

  爾時烏王群衆之內。乃有一烏。見善子烏心懷愁憂不樂而住。見是事已。詣烏王所。白烏王言。異哉聖者。何故憂愁思惟而住。善子烏王。于時廣說前事因緣。彼烏複白善子王言。善哉聖子。莫複愁憂。我能爲王。覓是難得香美肴膳王所食者。是時烏王。複告彼烏。作如是言。善哉善友。汝若力能爲我得辦如此事者。我當報汝所作功德。爾時彼烏。從烏王所居住之處。飛騰虛空。至梵德宮。去廚不遠。坐一樹上。觀梵德王食廚之內。其王食辦。有一婦女。備具肴膳。食時將至。專以銀器。盛彼飲食。欲奉與王。爾時彼烏。從樹飛下。在彼婦女頭上而立。啄齧其鼻。時彼婦女。患其鼻痛。即翻此食。在于地上。爾時彼烏。即取其食。將與烏王。烏王得已。即將與彼善女烏妻。其妻得已。尋時飽食。身體安隱。如是産生。爾時彼烏。日別數往。奪彼食取。將與烏王。時梵德王。屢見此事。作如是念。奇哉奇異。雲何此烏。數數恒來。穢汙我食。複以嘴爪傷我婦女。而王不能忍此事故。尋時敕喚網捕獦師。而語之言。卿等急速至彼烏處。生捕將來。其諸獦師。聞王敕已。啓白王言。如王所敕。不敢違命。獦師往至。以其羅網捕得此烏。生捉將來付梵德王。時梵德王。語其烏言。汝比何故數汙我食。複以嘴爪傷我女婦。爾時彼烏。語梵德王。善哉大王。聽我向王說如此事。令王歡喜。時梵德王。心生喜悅。作如是念。希有斯事。雲何此烏。能作人語。作是念已。告彼烏言。善哉善哉。汝必爲我說斯事意令我歡喜。爾時彼烏。即以偈頌向梵德王。而說之曰

  大王當知波羅奈  有一烏王恒依止

  八萬烏衆所圍繞  悉皆取彼王處分

  彼烏王妻有所憶  我向大王說其緣

  烏妻所思香美膳  如是大王所食者

  是故我今數數來  抄撥大王香美食

  今者爲彼烏王故  致被大王之所系

  善哉唯願大聖王  慈悲憐愍放脫我

  我爲烏王彼妻故  數來抄撥大王食

  我念從此一生來  未曾經造如此事

  今爲大王一敕已  于後不敢更複爲 

  時梵德王。既聞彼烏如此語已。心生喜悅。作如是言。希有此事。人尚不能于其主邊有如是等愛重之心。如此烏也。作是語已。其梵德王。而說偈言

  若有如是大臣者  彼應重答食封祿

  須似如是猛健烏  爲主求食不惜命 

  其梵德王。說此偈已。複告烏言。善哉汝烏。于今已去。常來至此取香美食。若其有人。遮斷于汝不與食者。來語我知。我自與汝己分所食。而將去耳。佛告諸比丘。汝等當知。彼烏王者。我身是也。彼時爲王偷食烏者。即優陀夷比丘是也。梵德王者。此即輸頭檀王是也。于時比丘優陀夷。令彼歡喜。爲我取食今亦複爾。令淨飯王心生歡喜。又複爲我而將食來

  時淨飯王。于後方始。扣其鈴铎。敕迦毗羅婆蘇都城所有人民。不得一人于先往見悉達太子。若欲見者。要須共我相隨而見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本行集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8】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