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本行集經》

「本緣部」經文190卷03頁碼:P0655
隋 阇那崛多譯

  《佛本行集經》五十五 ▪第2页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提。至其中路。語其女言。汝速疾行。此間路崄。有可怖畏

  爾時彼女。語其母言。此器大重。我今雲何可得速疾。其母如是再語叁語。汝速疾行。今此路中。大有恐怖

  爾時彼女。而作是念。雲何遣我負最大器。更複催促。遣令急行。其女因此。便生瞋恚。而白母言。母可且兼將此乳器。我今暫欲大小便耳。而彼女母。取此大器。負擔行已。其女于後。徐徐緩行。爾時彼母。兼負重擔。遂即行至六拘盧舍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等若有心疑。彼女有瞋恚心。乃遣其母負重。行六拘盧舍者。莫作異見。耶輸陀羅釋女是也。既于彼時。遣母負重。行其道路六拘盧舍。由彼業報。在于生死煩惱之內。受無量苦。以彼殘業。今于此生。懷胎六歲

  諸比丘。所有諸業。非是虛受。隨造善惡。還自受之。是故汝等諸比丘輩。恒須舍此身口意惡。何以故。作身口意善惡因緣。汝諸比丘。現見如是善惡果報。汝等比丘。應當如是修學善業。爾時世尊。與淨飯王。及彼大衆。說微妙法。使令歡喜顯示宣通教化訖已。從座而起。還于本處

  爾時羅睺羅母。遣羅睺羅。往向父邊。乞取父封。時羅睺羅。隨佛而行。且行且語。作如是言。惟願沙門。與我封邑。唯願沙門。與我封邑

  爾時世尊。自授手指。與羅睺羅。時羅睺羅。執佛指已。傍佛而行

  爾時世尊。將羅睺羅。至于靜林。遙喚長老舍利弗言。汝舍利弗。將羅睺羅。令其出家。時舍利弗。而白佛言。如世尊教。承佛教已。度羅睺羅而出家也。爾時世尊。爲諸比丘。製禁戒時。其羅睺羅。甚大歡喜。遂受禁戒。如法奉行。所以者何。教法應爾。其舍利弗。依佛教戒。攝受教示。當爾之時。有善男子。皆悉獲得正信正見。何以故。並欲出家求無上道諸梵行故。利益現自證見法故。自證知已。口自唱言。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其羅睺羅。亦複如是。自證其心。得正解脫。世尊即記。告諸比丘。當知我之聲聞弟子持戒之中。其羅睺羅。最爲第一(此摩诃僧祇師作如是說)。其迦葉維。複有別說。當爾之時。輸頭檀王。辦諸食已。即喚宮內諸眷屬等。敕告之言。汝等今者勿令一人。示羅睺羅言悉達多是汝之父。何以故。恐羅睺羅。聞已即隨其父出家。時淨飯王。于其彼夜。備辦種種甘美飲食餐啖唼[口*束]。辦具已訖。過彼夜分。始晨朝時。鋪設諸座。將羅睺羅。及諸侍從童男童女。左右圍繞。並遣將入阿輸迦林。然後發使往白佛言。食時已至。飲食已辦。願尊知時

  爾時世尊。日在東方。著衣持缽。諸比丘僧。左右圍繞。在前而行。相隨往詣輸頭檀王宮。到已即于先所鋪座。次第而坐

  時羅睺羅。見彼童男及童女等。各各亂行。漫遊漫戲而諸傅母。亦不遮斷。共相戲笑。遂私便從阿輸迦林。漸入王宮。往見世尊及比丘衆。見已頂禮。禮已即便升樓閣上。當于彼時。羅睺羅母。先在樓閣。觀見世尊。剃頭須發。身著袈裟。見已悲泣。而有偈說

  大王釋子新婦者  其名號曰輸陀羅

  見夫如是出家相  心懷悲泣自懊惱 

  時羅睺羅。問其母言。聖者何故悲啼如此。其母報子羅睺羅言。身體金色。在沙門衆。即是汝父。時羅睺羅。複白母言。如是聖者。我生已來。未曾憶念。有如是等快樂之事。作是語已。從樓閣上。速疾而下。詣向佛所。入佛衣裏。隱藏而住。時諸比丘。即欲遮斷。佛告之言。汝諸比丘。莫複遮斷。但令入我衣內而住

  爾時輸頭檀王。見佛及僧次第而坐。自手奉過種種清淨甘美肴膳。所謂餐啖唼[口*束]等食。悉令飽滿自恣充足。爾時世尊。飯食已訖。洗缽澡手。將一小座。卻坐一面。即爲父王。而作願言

  祭祀火爲最  諸偈歎爲最

  人中王爲最  諸流海爲最

  星宿月爲最  諸明日爲最

  上下及四方  及于衆生輩

  若天若人者  諸佛是爲最 

  爾時世尊。爲淨飯王。以此偈句。咒願已訖。即從坐起。隨緣而去

  爾時輸頭檀王。于後撿挍事務東西行。時其羅睺羅。已逐世尊。出于宮外。既出宮已。還欲來入。于時世尊。自授手指。與羅睺羅。令其執捉。時羅睺羅。其身上分。安隱快樂。譬如以繩系諸鳥足。更不複離。如是依附著世尊已。即將往至尼拘陀林

  爾時世尊。告羅睺羅。作如是言。汝羅睺羅。汝能隨我出家以不。時羅睺羅。而報佛言。我實如是。能出家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作如是言。汝諸比丘。我于今者。令羅睺羅。舍家出家。遣舍利弗。以爲和上

  爾時諸比丘。作如是念。世尊昔日。曾告我等。作如是言。若有年歲不滿二十。不得爲受具足禁戒。而羅睺羅。今始十五。我等爲當依佛昔教。爲當更複別有。所以作是念。時即將前事。具白世尊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諸比丘當知。十五而出家者。可爲沙彌。時諸比丘。蒙佛教已。即令出家。請舍利弗。以爲和上

  爾時輸頭檀王。發遣世尊。及比丘僧。諸眷屬等。然後方自欲坐食時。而作是言。汝等當喚羅睺羅來。與我共食。爾時左右。處處求覓。了不能得。還至王所。俱白王言。大王我今求羅睺羅。莫知所在

  爾時輸頭檀王。複告之言。汝等往至阿輸迦林。及諸宮內。處處求覓。時彼左右。複即往至阿輸迦林。及諸宮內求亦不得。來告王言。往至彼處求亦不見

  爾時輸頭檀王。複告之言。速往至于尼拘陀園。或非世尊將令出家如是去也

  爾時左右。聞王此敕。速即至彼尼拘陀園。處處求覓。見羅睺羅已爲世尊遣令出家。見已還宮。而白王言。大王當知。其羅睺羅。已被世尊。放令出家。王聞是已。迷悶躃地。經于少時。還得醒悟。從城出至尼拘陀林。到于佛所。頂禮佛足。卻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往昔在家之日。諸解相師婆羅門等。已曾授記。若其在家。必當得作轉輪聖王。世尊。今已舍家出家。我見世尊出家之後。作是思惟。欲以王位付與難陀。世尊于後。複令出家。彼既出家。我複思惟。令阿難陀紹其王位。複爲世尊已放出家。彼出家後。我複作念。當欲令彼阿尼樓陀紹其王位。複爲世尊放令出家。彼出家後。我複作念。婆提唎迦。紹其王位。世尊亦複放令出家。今者望欲留羅睺羅。擬付王位。複爲世尊將出家也。世尊如是。將羅睺羅出家之後。豈不斷我王種姓耳

  複次世尊。雖複如此。兼戀子情。穿徹皮肉筋骨及髓。是故世尊。從今日後。作如是教製。諸比丘。有出家者。令谘父母。許出家已。然後乃放

  爾時佛告輸頭檀王。如大王意。我不違也。我必當教作如是事。作是語已。爾時世尊。向淨飯王。說諸法義。顯示教化。令王欣悅。加其威力。複令歡喜。爾時輸頭檀王。既歡喜已。從坐而起。頂禮佛足。繞佛叁匝。辭退而去。還其宮內

  爾時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而告之言。汝等比丘。當知兒子于其父母。報恩最難。所以者何然其父母難作能作。顯示世間。長育諸陰故。令乳哺養成身體。是故汝等諸比丘輩。從今已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求出家者。先須令彼谘其父母。然後乃聽。若不許可放出家者。須如法治。我今日後。立如是製。凡人來投請出家者。先須問言。汝之父母。生存已不。彼人若報雲。我父母現今生在。方更問言。複當聽汝出家已不

  然其五師。或有異說。作如是言其羅睺羅。生二年後。菩薩爾時。方始出家。苦行六年。然後成道。成道七歲。方始來向迦毗羅城。如是次第。數羅睺羅出家之日。正年十五

  或有諸師。作如是說。波阇波提。見其菩薩舍家出家。爲此因緣。憂愁懊惱啼哭之時。眼壞失明。然佛世尊。已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過十二年。然後方還迦毗羅城。欲于眷屬現憐愍故。爾時輸頭檀王。及諸宮內。一切眷屬。左右圍繞。王爲導首。在前而行

  爾時複有同姓種族。合有九萬九千人。俱同來見

  佛。其摩诃波阇波提憍昙彌。同在彼衆。往詣佛所。爲看其子羅睺羅故

  爾時如來現雙神變。爾時摩诃波阇波提憍昙彌。既聞他說。今我之子。顯現神通。所謂于身下分放其火光。于身上分出其冷水。如是聞已。歡喜踴躍。遍滿其體。不能自勝。往詣佛所。到佛所已。爲敬佛故。取其佛身所流之水。自灑己身。及以洗面

  爾時世尊。爲令摩诃波阇波提。起于慈悲。遍滿其體。受其快樂。其所壞眼。尋得清淨。勝于本時。爾時摩诃波阇波提。即于佛邊。更增信敬

  時諸比丘。又白佛言。希有世尊。雲何今此摩诃波阇波提憍昙彌。爲世尊故。憂愁啼泣。失壞其目。複因世尊。還得清淨

  爾時佛告諸比丘僧。作如是言。汝諸比丘。其摩诃波阇波提憍昙彌。非但今日爲我作是憂愁啼哭。失壞此眼。還複因我。而得清淨。過去之世。亦曾爲我憂愁啼哭。失壞其眼。複還因我。眼得清明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此事雲何。願爲說之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本行集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5】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