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莊嚴論經》七
馬鳴菩薩造 / 後秦叁藏鸠摩羅什譯
(四一)
複次利養亂于行道。若斷利養善觀察瞋。我昔曾聞。有一比丘在一園中。城邑聚落競共供養。同出家者憎嫉誹謗。比丘弟子聞是誹謗。白其師言。某甲比丘誹謗和上。時彼和上聞是語已。即喚謗者善言慰喻。以衣與之。諸弟子等白其師言彼誹謗人是我之怨。雲何和上慰喻與衣。師答之言。彼誹謗者于我有恩應當供養。即說偈言
如雹害禾谷 有人能遮斷
田主甚歡喜 報之以財帛
彼謗是親厚 不名爲怨家
遮我利養雹 我應報其恩
雹害及一世 利養害多身
雹唯害于財 利養毀修道
爲雹所害田 必有少遺余
利養之所害 功德都消盡
如彼提婆達 利養雹所害
由彼貪著故 善法無毫厘
衆惡極熾盛 死則墮惡道
利養劇猛火 亦過于惡毒
師子及虎狼 智者觀察已
甯爲彼所傷 不爲利養害
愚者貪利養 不見其過惡
利養遠聖道 善行滅不生
佛已斷諸結 叁有結都解
功德已具滿 猶尚避利養
衆中師子吼 而唱如是言
利養莫近我 我亦遠于彼
有心明智人 誰當貪利養
利養亂定心 爲害劇于怨
如以毛繩戮 皮斷肉骨壞
髓斷爾乃止 利養過毛繩
絕于持戒皮 能破禅定肉
折于智能骨 滅妙善心髓
譬如嬰孩者 捉火欲食之
如魚吞鈎餌 如鳥網所覆
諸獸墜阱陷 皆由貪味故
比丘貪利養 與彼亦無異
其味極鮮少 爲患甚深重
詐爲谄佞者 止住利養中
親近愦鬧亂 妨患之種子
如似疥搔瘡 搔之癢轉增
矜高放逸欲 皆因利養生
此人爲我等 遮于利養怨
我以是義故 應盡心供養
如是善知識 雲何名爲怨
由貪利養故 不樂閑靜處
心常緣利養 晝夜不休息
彼處有衣食 某是我親厚
必來請命我 心意多攀緣
敗壞寂靜心 不樂空閑處
常樂在人間 田利毀敗故
不樂寂定法 以舍寂定故
不名爲比丘 亦不名白衣
(四二)
複次俱得漏盡教學差別。我昔曾聞。尊者目連教二弟子。精專學禅而無所證。時尊者舍利弗問目連言。彼二弟子得勝法不。目連答言。未得。舍利弗又問言。汝教何法。目連答言。一教不淨。二教數息。然其心意。滯而不悟。時舍利弗問目連言。彼二弟子從何種姓而來出家。答言。一是浣衣。二是鍛金師。時舍利弗語目連言。金師子者應授安般。浣衣人者宜教不淨。目連如法以教弟子。弟子尋即精勤修習得羅漢果。既成羅漢歡喜踴躍。即便說偈贊舍利弗
第二轉法輪 佛法之大將
于諸聲聞中 得于最上智
有勝覺慧力 嗚呼舍利弗
指導示解脫 隨順本所習
指導開悟我 二俱速解脫
行自境界中 獲得所應得
行他境界者 如魚墮陸地
我常在河側 習浣衣白淨
安心于白骨 相類易開解
不大加功力 速疾入我意
金師常吹[橐-石+非] 出入氣是風
易樂入安般 衆生所玩習
各自有勝力 今者舍利弗
佛法之鞅鞙 佛說舍利弗
第二轉法輪 真實是所應
心得自在者 能使我二人
善知禅徑路 我如不調象
法中之大將 言教調順我
使到安隱處 故我大歡喜
(四叁)
複次善根熟者雖複逃避如來大悲終不放舍。我昔曾聞。如來無上良厚福田。行來進止常爲福利。非如世間所有田也。欲示行福田異于世間田。行福田者往至檀越下種人所入舍衛城分衛。乃至爲菩薩時入王舍城乞食。城中老少男女大小。見其容儀心皆愛敬。余如佛本行中說。昔佛在時衆生厭惡。善根種子極易生芽。佛所應化爲度人故入城乞食。即說偈言
若以深信心 禮敬佛足者
是人于生死 便爲不久住
能行善福田 供養作因緣
必獲大果報 能以信敬心
以土著佛缽 終不無果報
如來入城現神足時。一切人民各各相語。佛來入城。余如諸經中。佛來入城時所有嚴麗種種具足。男女大小聞佛入城一切擾動。猶如大海風鼓濤波出大音聲。閻浮提界亦未曾有如是形相。爾時城中除糞穢人名曰尼提。發長蓬亂垢膩不淨。所著衣裳悉皆弊壞。若于道中得弊納者。便用補衣。欲示宿世不善業故。背負糞瓨。欲遠棄去。于路見佛瞻仰尊顔。如睹大海。圓光一尋以莊嚴身。如真金聚無諸垢穢。所著袈裟如赤栴檀。亦如寶樓觀之無厭。即說偈言
金色如華敷 衣如赤栴檀
衣服儀齊整 清淨如銅鏡
如似秋月時 日處虛空中
世尊處大衆 嚴淨如秋月
爾時衆生見佛世尊生大歡喜。畜生見佛。眼根悅樂況複人也。即說偈言
見色無比類 深心極愛敬
堪爲禅定器 威光倍赫奕
邪見毒惡心 睹佛猶悅豫
觀其諸形體 觸目視無厭
睹見心悅豫 身體悉照曜
瞻之轉熾盛 形體圓滿足
無可嫌呵處 種姓可歎美
無能譏論者 明智善丈夫
相續出是種 世人寶嚴飾
以助形容好 佛身相好具
不假外莊嚴 相好衆愛樂
顯好常隨身 世人自璎珞
不得常爲好 蓮華悉開敷
阿輸伽敷榮 嚴飾于大地
顯好不如佛 淨目衆相好
熾然莊嚴身 喻如摩尼铠
衆寶而校飾 亦猶池水中
衆華以莊嚴 如是等比類
不及如來身 善逝之形體
相好炳然著 猶如虛空中
淨無雲翳時 衆星莊嚴月
善行美妙器 瞻仰無厭足
如飲甘露味 猶如淨滿月
爲人所愛樂 妙相以莊嚴
善調伏威德 衆德備足者
誰能具稱歎 諸過惡已壞
譬如生死中 衆伎變現形
永無能變現 仿佛似佛者
雖作衆妙像 不及佛儀相
佛之妙容相 天人中無比
又複世尊不齊相好殊妙可歎。衆行皆備功德悉具。說偈贊言
如來所言說 智者所欽仰
威儀及舉止 終無有過失
牟尼中最勝 觸事未曾有
覺慧無動搖 贊毀意不異
以有十力故 摽相極寂靜
滿足而正直 功德利益聚
行步甚詳雅 爲人所愛樂
言說義深廣 視瞻極審谛
詳雅有次敘 一切皆舍離
食飲無貪著 舉要而言之
無有不可愛
爾時尼提見無上調禦諸根寂定。及比丘等根不散亂圍繞侍從。心倍愛敬。複說偈言
諸根悉寂靜 調根者圍繞
著于新色衣 前後隨導從
衆釋中勝導 金色不動搖
四衆常圍繞 如赤雲繞日
爾時尼提既見佛已。自鄙臭穢。背負糞瓨。雲何見佛。回趣異道以不見佛。心懷愁惱。我于先世不造福業。爲惡所牽今受此苦。我今不愁斯下賤業。衆人皆得到于佛前。我今見臭穢故不得往。以是之故懊惱燋心。即說偈言
佛出世甚難 難可得值遇
人天阿修羅 八部鹹圍繞
我雖今遭值 臭穢不得近
明了有惡業 罪報舍棄我
思惟是已。更從異巷舍而遠避。然佛世尊大慈平等隨逐不舍。即現彼巷尼提前立。尼提見已複生驚怖。我向避佛今複睹見。當何處避。驚怖憂惱而自責言。我甚薄福諸佛香潔。我當雲何以此極穢逼近于佛。若當逼近罪益深重。先世惡業使我乃爾。即說偈言
天以栴檀香 上妙曼陀花
種種衆供具 持來奉世尊
佛來入城時 香水以灑地
人天皆供養 真是應供者
雲何執糞瓶 而在于佛前
複自念言。當設何方念而得合所。又更舍佛入于異巷。如來如前複在彼巷。尼提見已倍複怪惱。而說偈言
圓光周一尋 色炎若幹種
城中諸人等 合掌而圍繞
帝釋執持拂 人天皆供養
我向避異巷 複從此道來
作此偈已複自念言。今者世尊人天中上。我之鄙穢衆生中下。我今雲何以此臭穢而近世尊。即便回避入于異巷。爾時世尊先在彼立。既睹佛已慚恥卻行。糞瓶撞壁尋即碎壞。糞汁流灌澆汙衣服。自見穢汙慚愧懊惱。顔色變異。而自念言。先雖臭穢尚有瓶遮。今瓶破壞。穢惡露現。甚可慚恥。甚自鄙責。而說偈言
歎言咄怪哉 我今如趣死
臭穢遍身體 雲何當自處
叁界最勝尊 而來趣近我
塞遮我前路 遂無逃避處
怪哉極可惡 內外皆不淨
慚恥大苦惱 如似衰老至
爾時大衆鹹見世尊隨尼提後。時彼衆中有一比丘。作是念言。如來入城不于豪貴並卑賤家而從乞食。但隨尼提。何故如是。此必有緣。複自念言。此事可解。即說偈言
此必功德器 爲佛所追隨
如珠落糞穢 撓攪而覓取
如來錄其心 不擇貴與賤
不求種姓真 妙勝作是說
譬如醫占病 看病腹鞕軟
隨患投下藥 亦不觀種族
如來以平等 觀察心堅軟
亦不擇種姓 與藥下煩惱
爾時尼提于隘巷中遇值世尊。慚愧蜷縮無藏避處。合掌向地作如是言。汝今能持一切衆生。願開少處容受我身。即說偈言
如來于今者 轉來逼近我
我身甚臭穢 不得近世尊
善哉開少分 願容受我身
爾時如來大悲熏心。安樂利益一切衆生。和顔悅色到尼提邊。世尊以柔軟雷音而安慰之。令彼身心怡悅快樂。佛命尼提。尼提聞已周慞四顧。如佛所命叁界至尊豈可喚我鄙賤之人。將無有人與我同字喚于彼耶。佛心平等斷于愛憎。世尊舉手向彼尼提。其指纖長爪如赤銅。指間網缦以覆其上。掌如蓮花。柔軟淨潔相輪之手。欲使尼提生勇悍心。即與尼提而說偈言
汝有善根緣 故我至汝所
我今既來至 汝何故逃避
應當住于此 汝今身雖穢
心有上善法 殊勝之妙香
今在汝身外 不宜自鄙賤
于時尼提聞佛喚已。舉目睹佛其心勇悍。合掌向佛而作是言。無歸依者爲作歸依。于諸衆生無有因緣而生子想。其心平等實是真濟。今佛世尊與我共語。如以甘露灑我身心。即說偈言
假使大梵王 與我共談議
天帝之尊重 屈臨見攜抱
轉輪大聖王 同坐一器食
不如叁界尊 垂哀賜一言
今我蒙慈眷 歡喜過于彼
簡練去穢惡 不善相已滅
善相具足生 自在者濟拔
令我受快樂 世尊足上塵
帝釋以頂戴 猶名福所護
況我極鄙劣 親承佛音教
而自稱我名 當不生欣慶
佛告尼提。汝于今者能出家不。于時尼提聞是語已心生歡喜。即說偈言
如我賤種類 頗任…
《大莊嚴論經七》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