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寶藏經》

「本緣部」經文203卷04頁碼:P0447
元魏 吉迦夜共昙曜譯

  《雜寶藏經》七 ▪第2页

  元魏西域叁藏吉迦夜共昙曜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其父語言。汝但出家。從今已後。代汝掃地。父即共子。往彼祇洹精舍。兒見精舍。其中清淨。心生歡喜。便作是言。我甯殺身。出家掃地。不複還俗。其後命終。生于天上。即來佛所。佛爲說法。得須陀洹。比丘問言。以何業緣。生于天上。佛言。往在人中。不堪辛苦。欲還于家。其父不聽。代其使役。強驅出家。遂便歡喜。命終生天。又于我所。聞法得道

  (九一)羅漢祇夜多驅惡龍入海緣

  昔有尊者阿羅漢。字祇夜多。佛時去世。七百年後。出罽賓國。時罽賓國。有一惡龍王。名阿利那。數作災害。惱諸賢聖。國土人民。悉皆患之。時有二千阿羅漢。各盡神力。驅遣此龍。令出國界。其中有百羅漢。以神通動地。又有五百人。放大光明。複有五百人。入禅定經行。諸人各各盡其神力。不能使動。時尊者祇夜多。最後往至到龍池所。叁彈指言。龍汝今出去。不得此住。龍即出去。不敢停住。爾時二千羅漢。語尊者言。我與尊者。俱得漏盡。解脫法身。悉皆平等。而我等各各盡其神力。不能令動。尊者雲何。以叁彈指。令阿利那龍遠入大海耶。時尊者答言。我凡夫已來。受持禁戒。至突吉羅。等心護持。如四重無異。今諸人等。所以不能動此龍者。神力不同。故不能動。時尊者祇夜多。與諸弟子。向北天竺。道中見一烏。仰而微笑。弟子白言。不審尊者。何緣微笑。願說其意。尊者答言。時至當說。于是前行。到石室城。既到城門。慘然變色。食時已至。入城乞食。既得食已。還出城門。複慘然變色。諸弟子等。長跪白言。不審向者。何緣微笑。複慘然變色。時尊者祇夜多。答諸弟子言。我于往昔九十一劫。毘婆屍佛。入涅盤後。作長者子。爾時求欲出家。父母不聽。而語子言。我家業事重。汝若出家。誰繼後嗣。吾當爲汝取婦。産一子胤。聽汝出家。即便爲娶。既娶婦已。複求出家。父母複言。若生一息。聽汝出家。其後不久。生一男兒。兒已能語。複白父母言。願尊先許聽我出家。爾時父母。恐違前言。密教乳母語孫兒言。汝父若欲出家去時。汝當在門。而捉父言。既生育我。今欲舍我出家去耶。若欲去者。願父今殺我。然後當去。其父實時慘然情變。而語子言。我今當住。不複更去。由是之故。流浪生死。我以道眼。觀察宿命。天上人中。及叁惡道。相值甚難。相值甚難。今乃一見。向一烏者。即是彼時孫兒也。我向所以慘然變色者。我于城邊。見餓鬼子。而語我言。我在此城邊。已七十年。我母爲我。入城求食。未曾一得來。我今饑渴。甚大困厄。願尊者入城。見我母者。願爲我語。速看我來。時我入城。見餓鬼母。而語之言。汝兒在外。饑渴甚危。思欲相見。時餓鬼母。而報之言。我來入城。七十余年。我自薄福。加我新産。饑羸無力。雖有膿血涕涶糞穢不淨之食。諸大力者。于先持去。我不能得。最後得一口不淨。欲持出門與子分食。門中複有諸大力鬼。複不聽出。惟願尊者。慈愍將我。使母子相見食此不淨。時尊者。即將餓鬼母。得出城門。母子相見。分食不淨。爾時尊者。問此鬼言。汝于此住。爲以幾時。時鬼答言。我見此城七返成壞。時尊者歎言。餓鬼壽長。甚爲大苦。時諸弟子。聞說此語。皆厭患生死即得道迹

  (九二)二比丘見祇夜多得生天緣

  時南天竺。有二比丘。聞祇夜多有大威德。來向罽賓。到其住處。道由樹下。見一比丘。形體甚悴。窖前然火。彼二比丘。而問之言。汝識尊者祇夜多不。答言我識。彼比丘言。今在何處。語言。在上第叁窟中。彼二比丘。即便上山。往到窟所。見向然火比丘。時二比丘。疑怪所以。比丘言。尚有如此名德。何憂不能。于先來此。時一比丘即求決疑。而問之言。尊者有如此威德。自然火爲。尊者答言。我念往昔生死之苦。若我頭手腳。可然之者。猶爲衆僧。而用然火。況複然薪。時二比丘。即便問言。不審往昔生死之苦。其事雲何。願欲聞之。尊者答言。我念往昔五百世中。生于狗中。常困饑渴。唯于二時。得自飽滿。一值醉人酒吐在地。得安樂飽。二值夫婦二人共爲生活。夫便向田。婦住後作食。時彼婦人。事緣小出。我時即入。盜彼飯食。值彼食器口小。初雖得入頭。後難得出。雖得一飽。然受辛苦。夫從田還。即便剪頭在于器中。時二比丘。聞其說法。厭惡生死。得須陀洹

  (九叁)月氏國王見阿羅漢祇夜多緣

  月氏國有王。名栴檀罽尼咤。聞罽賓國。尊者阿羅漢。字祇夜多。有大名稱。思欲相見。即自躬駕。與諸臣從。往造彼國。于其中路。心竊生念。我今爲王。王于天下。一切人民。靡不敬伏。自非有大德者。何能堪任受我供養。作是念已。遂便前進。徑詣彼國。有人告尊者祇夜多言。月氏國王。名栴檀罽尼咤。與諸臣從。遠來相見。唯願尊者。整其衣服。共相待接。時尊者答言。我聞佛語。出家之人。道尊俗表。唯德是務。豈以服飾出迎接乎。遂便靜默端坐不出。于是月氏國王。往其住處。見尊者祇夜多。睹其威德。倍生敬信。即前稽首。卻住一面。時尊者欲唾。月氏國王。不覺前進授唾器。時尊者祇夜多。即語王言。貧道今者未堪爲王作福田也。胡爲躬自抂屈神駕。時月氏王。深生慚愧。我向者竊生微念。以知我心。自非神德。何能爾也。于尊者所。重生恭敬。時尊者祇夜多。即便爲王。略說教法。王來時道好。去如來時。王聞教已。便即還國。至其中路。群臣怨言。我等遠從大王。往至彼國。竟無所聞。然空還國。時月氏王。報群臣言。卿今責我無所得也。向時尊者。爲我說法。王來時道好。去如來時。卿等不解此耶。以我往昔。持戒布施。修造僧坊。造立塔寺。種種功德。以殖王種。今享斯位。今複修福。廣積衆善。當來之世。必重受福。故誡我言。王來時道好。去如來時。群臣聞已。稽首謝言。臣等斯下。智能愚淺。竊生妄解。謂所行來道。大王神德。妙契言旨。積德所種。故享斯國位。群臣歡喜。言已而退

  (九四)月氏國王與叁智臣作善親友緣

  時月氏國有王。名栴檀罽尼咤。與叁智人。以爲親友。第一名馬鳴菩薩。第二大臣。字摩咤羅。第叁良醫。字遮羅迦。如此叁人。王所親善。待遇隆厚。進止左右。馬鳴菩薩。而白王言。當用我語者。使王來生之世。常與善俱。永離諸難。長辭惡趣。第二大臣。複白王言。王若用臣密語。不漏泄者。四海之內。都可克獲。第叁良醫。複白王言。大王若能用臣語者。使王一身之中。終不橫死。百味隨心。調適無患。王如其言。未曾微病。于是王用大臣之言。軍威所擬。靡不摧伏。四海之內。叁方已定。唯有東方。未來歸伏。即便嚴軍。欲往討罰。先遣諸胡及諸白象。于先導首。王從後引。欲至蔥嶺。越度關崄。先所乘象馬。不肯前進。王甚驚怪。而語馬言。我前後乘汝征伐。叁方已定。汝今雲何不肯進路。時大臣白言。臣先所啓。莫泄密語。今王漏泄。命將不遠。如大臣言。王即自知定死不久。是王前後征伐。殺叁億余人。自知將來罪重必受無疑。心生怖懼。便即忏悔。修檀持戒。造立僧房。供養衆僧。四事不乏。修諸功德。精懃不惓。時有諸臣。自相謂言。王廣作諸罪殺戮無道。今雖作福。何益往咎。時王聞之。將欲解其疑意。即作方便。敕語臣下。汝當然一大镬。七日七夜。使令極沸。莫得斷絕。王便以一指镮。擲于镬中。命向諸臣。仰卿镬中得此镮來。臣白王言。願更以余罪。而就于死。此镮叵得。王語臣言。頗有方便可得取不。時臣答言。下止其火。上投冷水。以此方便。不傷人手。可取之耳。王答言。我先作惡。喻彼熱镬。今修諸善。慚愧忏悔更不爲惡。胡爲不滅。叁塗可止。人天可得。實時解悟。群臣聞已。靡不歡喜。智人之言不可不用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雜寶藏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