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炬陀羅尼經》八 ▪第2页
隋天竺叁藏法師阇那崛多等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音。音在何所音從何生
阿難。時彼諸菩薩衆。皆各一心正念思惟如是法門。于阿迦那字本生處所。及入宮殿法門。次第思惟觀察。如彼小兒學初章時。是中應依第一板起。因初板成初章文字。乃至後時。依因余板及紙葉等。究竟通達一切文字。如是諸菩薩等初觀法時。無不皆從因緣和合而諸法生。如從無明因緣故諸行生。乃至因生老死故憂悲苦惱生。如依初板因緣故阿字生。如是乃至如依余板紙葉因緣故余章文字成。又如從不善思惟因緣故無明生。如是依無明行等因緣故。乃至老死十二有支和合具足成。又如始學書板創書阿字。乃至余板及手。相續和合備書一切文字。如是諸因緣分次第相續。生死流轉具足增長。雲何增長。猶如四大地水火風。次第漸生如是增長。如彼板等衆事具足故。彼五字門等亦具足。如是從無明行等生五陰聚。其義亦爾。以是義故。此生已彼生。此滅已彼滅。是爲十二因緣次第生。非十二因緣顛倒生也。諸仁當知。如是十二因緣分皆悉入此阿字門中。如無明分從彼不善思惟生。乃至余因緣分從無明生。諸仁者。是中何者是阿字。何者是聲能生字。何者是聲生來處。摩那婆。當知是中聲實不可得。聲生處不可得。乃至聲諸因緣畢竟不可得。是處但有名字。名之爲聲實不可得。聲既不可得。何法爲可得。若有得聲者即得一切法。摩那婆。是中若聲若聲處。及聲因緣既不可得。當知一切世間因緣所生法畢竟不可得。雖不可得而有得者。何以故。皆由刹那間妄想分別顛倒生故。如是一切法皆悉不可得。是故諸法所有自性皆非顛倒。我等今者。不可以顛倒分別問于如來。所以者何。如來應正遍覺不用顛倒法。又諸佛世尊所有言教不取顛倒。摩那婆。是故彼聲聲者俱不可得。聲來處不可得。阿字不可得。阿字來處不可得。迦字不可得。迦字來處不可得。那字不可得。那字來處不可得。如是一切無明因緣所生成法皆不可得。何以故。彼本無生誰執著者。複次摩那婆。是中若有于此叁種方便言教業藏法門一切事處起執著者。是亦不可得。何以故。一切執著本性無故。何等名爲一切事中無執著也。所謂若于過去諸事見可得者。是名執著。以執著故則名爲縛。于過去事無見得者。是名無著。以無著故則名解脫。如過去事未來亦爾。如未來現在亦然。如是不取叁世諸事故。于叁世中得名解脫。若能于叁處得解脫者。是人得名入初阿字宮殿法門。如此阿字宮殿境界。彼叁種方便言教業藏亦如是。如此叁種方便教藏。彼叁世諸法事相亦如是。如此叁世事相。彼滅度相亦如是。如是一切叁世乃至叁種方便言教。及一切法一如不二。以入阿字門宮殿故。但爲攝受彼諸凡夫愚癡人故。于叁世中示有事物言說可得。其實叁世不可得說。有諸衆生執著過去世事。但爲除彼凡愚癡故。示現言說過去世事。而實過事不可得說。複有衆生執著未來世事。但爲除彼凡愚癡故。示現言說未來世事。而實未來事不可宣說。如彼去來現在亦爾不可得說。若謂是處可得說者。何者是言教。何者是聲音。何者阿迦那字。如是等事雲何可說。是故但于因緣分中假以言說。此有故彼有。彼生故此生。當知一切皆從虛妄顛倒生故。摩那婆。是中無有如斯等事。何以故。于此音聲語言辭句。一切求覓終不可得。但是諸事因緣故有。若離因緣聲無生處。是故我等當應觀。此叁種語言方便業藏皆從緣生。如是當知入億數門亦從緣生。又前所說著铠甲者亦從因緣。如是因緣我于是中應當依止。依止此已。于彼去來現在等事。乃至叁種言教藏中。當應演說無有盡法。譬如虛空無有障礙。不可觸對亦無增減。此叁言教方便業藏無有增減亦複如是。應當說已如法攝持。摩那婆。又如虛空無有邊際。叁言教藏無有邊際亦複如是。摩那婆。是故我當著是铠已。如如來說超過二邊。如彼宮殿出過二邊。涅槃亦爾無有邊際。如是等法遠離二邊。即是一相應當證知。何者一相。所謂即是無相相也
佛告阿難。彼諸菩薩于彼林間。一日一夜端坐不起。皆共一心談論此義。如是論已複作是言。我等今者于是法中唯知是義。余未知者應離此座至世尊所。白言世尊。如來前已爲我宣說如是等法汝當善持。于所教中何等語言是應可持。何等義理如我應持。雖然我觀是法亦無可持。摩那婆。是中所有一切諸法皆可證知。有善方便于一切法當自證知。摩那婆。雲何方便是何句義。而一切法應善證知。摩那婆。一切法者是最勝義。若能安心一切法處。名爲勝義。如是勝義難可證知。難證知者即是涅槃。是涅槃中無有一法而可得者。不可得故無有言說。以何義故無有言說。無名字故。雲何無名。若有名字則生執著。是故無名。摩那婆。是無著處汝等應修。若無著者亦不可取。以無取故則無障礙。無障礙故無能系縛。以無縛故畢竟不可以彼音聲名字句義而說。以無說故。亦無譬喻令他得解斷除疑惑。摩那婆。唯有一法所謂方便。汝當憶持。亦應教誨一切衆生令知方便。摩那婆。何等方便令他證知。所謂建立一切法相。但是如來于假名中方便宣說引導衆生令入實義。非實義中有是言說。是名方便。摩那婆。我等今宜還如來所請問是法。若我所問叁種業藏。諸法門中有少許法當聖心者我遂受持如不蒙許我當殷勤鄭重咨問。唯應盡力勿辭勞倦。摩那婆。如來應供等正覺。甚爲希有。如來在昔行菩薩時。勇猛精進大誓莊嚴。皆爲衆生成就菩提。大悲親教衆生不受。而如來心未曾休息。仍自殷勤教誨我等。摩那婆。我等今日各共一心。宜于如來大智海中爲諸衆生荷茲重擔。請問如來勿辭疲倦。摩那婆。如來世尊亦常爲我受斯重任。是故汝等勿生懈慢。唯當果決被是大铠。諸仁者。是故我等應建大心荷負重任。無量言教皆須總持。今宜速詣如來足下。莫放諸根無散正念。住大慈悲憐愍衆生。爲世間故請問如來。應忍疲勞莫生厭倦。摩那婆。我等今者若請如來能多利益。今不速請後致憂悔
阿難。爾時彼諸菩薩摩诃薩衆。自彼林間安詳而出。威容閑雅諸根靜默。直詣放光如來應供正遍覺佛世尊所。頭面禮足退住一方而諸菩薩以彼林中所論大義心所思惟意所觀察或時證知證已歡喜如是等事。皆悉向彼放光如來具足陳說
阿難。爾時放光如來聞諸菩薩以微妙辯論說種種諸法門已。即告栴檀那菩薩言。栴檀那于意雲何。汝今乃能具足如是微妙智辯。頗複有人能思量不。恐亦無有能生信人。唯有如來乃能知耳。或時有人能多總持諸佛法藏。如是之人少能信受。若複有人能普流布是諸如來大乘妙典。乃能信解。摩那婆。汝等既知叁言教藏應如實持。摩那婆。汝當觀察如是方便。是方便者于此法中爲上方便。上方便者是謂無方便也。此無方便自有八種。言八種者。所謂得是諸波羅蜜。不放逸故。汝等應知。摩那婆。是故入彼波羅蜜時。無有一法可覺了者。無覺了故無可言說。無言說故誰能言智證斯法者。摩那婆。汝等當知如是一切叁種言教方便藏中說真實已。摩那婆。諸法平等猶如虛空。煩惱于中本無生處。誰于是處能有破除。誰于是中言我證覺。誰于是中能有言說。誰于是中敢決疑惑。誰于是中能發問請唯諸凡夫愚癡所覆。于諸佛法皆有疑心。摩那婆。以是因緣。我于愚癡諸凡夫等妄想顛倒煩惱亂時。然始建立叁言教藏。法門名字皆方便耳。摩那婆。若人于是無名字法妄作名字。無言說中強立言說。如是次第愛憎之中無行之處。乃至叁世方便欲出之處及盡理處。皆悉不能決定畢竟求波羅蜜。唯于世間共作違诤造諸戲論。以戲論故邪妄分別隱覆真實。爲彼等故引諸譬喻種種說時。諸衆生等各有重惑不知實義。還詣佛所請問決疑。摩那婆。汝應谛觀如是法相正念思惟。思惟是已。即應具服如是大铠如是弓箭如是刀杖種種莊嚴。既莊嚴已如上所說假使世間積諸鬥具如須彌山。或斫或擊終無傷損。若入邊中及宮殿所。汝于其間莫生執著。若不執著則滅愛憎。摩那婆。所言邊者即是斷常。如是斷常無有終始。汝應覺知彼過去事。知前際已即滅常邊。若見未來知後際已則除斷邊。汝等既得通達叁世遠離二邊已。更當爲人具宣中道。于是中義應善思惟。何者是中。雲何爲中。誰處于中。汝等若能入于中道則有方便。若不入者亦有方便。諸菩薩衆複言。世尊。入于中道言有方便。其義則可。不入中道亦有方便。是義雲何。唯願具說。我當奉持。佛告摩那婆。一切諸法皆如來說。今言無方便法者。是佛實義。彼實義中無言無說。是故衆生不能知我無言說法。若能知者無有是處。摩那婆。是中何法無言無說。無言說者所謂涅槃。是涅槃中無有言說。亦無造作。是處寂靜無有語言。但諸如來爲彼世間方便說耳。汝當證知。雲何證知。既無所說亦無覺知。如是次第入方便門。于一切法則無住處。若有能知是方便說。是爲真說
佛說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法炬陀羅尼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2】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