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經》

「律部」經文1483卷24頁碼:P0983
失譯

  《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經》上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五篇事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是時目連從坐而起。白佛言。世尊。我今欲有所問惟願世尊。爲我演說。佛言。善哉汝所問者。能大利益無量衆生。恣汝所問。目連白佛言。世尊。末世比丘。輕慢佛語犯衆學戒。雜用叁寶物。當墮何處。爾時佛告目連。谛聽谛聽當爲汝說。若比丘無慚愧輕慢佛語犯衆學戒。如四天王壽五百歲。墮泥犁中。于人間數九百千歲。犯波羅提提舍尼。如叁十叁天壽千歲。墮泥犁中。于人間數叁億六十千歲。犯波夜提。如夜摩天壽二千歲。墮泥犁中。于人間數。二十億千歲。犯偷蘭遮。如兜率天壽四千歲。墮泥犁中。于人間數五十億六十千歲犯僧伽婆屍沙。如不憍樂天壽八千歲。墮泥犁中。于人間數。二百叁十億四十千歲。犯波羅夷。如他化自在天壽十六千歲。墮泥犁中。于人間數五百二十一億六十千歲

  問佛事品第二

  問佛物先在一處。有比丘赍至。余處作佛事。犯何事。答犯棄。一切佛物都不得移動。若有事難。衆僧盡去。當白衆。若衆聽。得赍至余處。無罪

  問佛物得買供養具不。答得

  問佛物造堂。與直可賃不。答一切佛物得買。不得賃

  問比丘作佛事。得佛奴牛驢馬。得借使不。答若知本是佛物不得。不知得。以非法得故

  問僧地起塔。用佛物作籬籬裏可住不。答若知而故入犯墮。不知不犯。若知故住。過叁谏。犯決斷過四谏。轉犯重

  問先佛堂壞。主人更出私財作堂。用故財施比丘。比丘可取不。答言不得

  問僧地。佛物用作都籬。籬裏先有井果菜。可食不。答不得。若是檀越物作佛事。先要以果並菜施僧。得食。不要不得食。若買五倍價。若知不買而食。計錢多少犯罪

  問欠負佛物。物雲何償。答直償本物。以佛不出入故不加償。雖爾故入地獄。昔佛泥洹後。一比丘精進聰明。有一婆羅門見比丘精進聰明。持女施比丘。作比丘尼。比丘即受。其女姝好。比丘後生染意作不淨行。共生活用佛法僧物。各一千萬錢用衣食。而此比丘極聰明。能說法使人得四道果。自惟罪深重。便欲償之。即詣沙佉國乞。大得錢物還欲償之。道路山中爲七步蛇所螫。比丘知七步當死。六步裏便向弟子言。何處償物。遣還本國言。汝償物已還。我住此待汝。弟子償物訖還報之。即起七步便死。墮阿鼻地獄中。初入溫暖未至大熱。謂是溫室。便舉大聲經呗咒願。獄中諸罪人鬼。聞經呗者數千人得度。獄卒大嗔。便舉鐵叉打之。即命終生叁十叁天。以此驗之。佛法僧物不可不償。雖複受罪。故得時出矣

  問佛塔上掃得土棄之有罪不。答得。棄不得余用

  問佛物出與人。取子息用犯罪不。答與佛物同體俱犯重。出入合子與佛。由故無福。以壞法身而爲形故

  問佛圖主。遣佛奴小兒給比丘。可使不。答不得使。以是佛物故

  問比丘要與佛作。得食佛食不。答不得。比丘無客作之理。何況取佛物衣食用耶

  問白衣與佛作得佛物。用此物作食請僧。僧得食不。答不得食

  問佛事法事。得捉金銀錢不。答不得捉。犯舍墮罪

  問人施牛驢馬奴。造佛事法事。可受不。答得受使用。但不得賣弓刀軍器。一不得受

  問人施佛屋宅未用。可寄住不。答不得。便是佛物

  問續佛光明。晝可滅不。答不得。若滅犯墮。雖雲佛無明闇。施者得福故。滅有罪

  問非佛屋。佛像在中。可在前食臥不。答得。若佛在世猶于前食臥。況像不得但臥須障。若有燈光明。不得足光中過住。若自有燈得

  問上佛圖佛塔佛牆遠望。犯何等事。答不知不犯。若必急難事上亦不犯。知而上犯舍墮。過叁谏犯決斷過四谏故上犯棄

  問指物造佛經。更得他物。不用前物得爾不。答不得。以許便是

  問得買佛上缯作衣不。答不得

  問形相佛像犯何事。答一切佛像。不問好惡不得形相。其罪甚重必不可爲

  問人作佛像鼻不作孔。後人得作不。答不得

  問佛牆。得持物倚不。答不得。犯舍墮。昔有一比丘入寺禮佛。有婆羅門知相。相比丘有天子相。便語比丘。我有一女嫁與比丘比丘言。須我禮佛還。比丘便持錫杖倚佛圖牆。入寺禮佛已還出。婆羅門便不複與語。比丘問。故與我女不。婆羅門言不與。婆羅門言。向見比丘有貴相故與。今無複此相。是故不與。所以爾者。消其功德故。以是佛牆及塔壁。不可持物倚。既犯戒又消其無量功德

  問佛物。得作天人世人畜生像不。答佛邊得作

  問比丘度人不知本末後度。知是佛奴而不發遣。犯何事。答知而度犯重。若先不知。知便發遣。若不發遣。犯重。問其人是大道不答非

  問自有私財。顧比丘作佛像。作者得取物不。答不得

  問先上佛旛。得取用作佛事不。答佛事得用。檀越不聽不得

  問得通禮過去七佛不。答得。以法身同故

  問若人先許佛叁會。然後作一會。或叁行香叁布施。得了不。答言不得。自違言有罪

  問比丘犯決斷。得佛地中忏悔不。答不得

  問久遠故寺。都無垣障。不知佛地遠近。若欲作者。雲何得知齊。畔答不知當以意作齊畔。以不知故增損無罪

  問佛物。作鬼子母屋及作像。有罪不。答同以佛物施人

  問佛塔前得禮比丘不。答不得犯舍墮

  問比丘賣佛像有何罪。答同賣父母

  問比丘自手斷樹掘地。作佛塔寺及造形像。有福不。答尚不免地獄受大罪苦。有何福耶。以故犯戒故

  問法事品第叁

  問高座說法。前人著俗服可與說法不。答聽法說者二俱犯衆多。過叁谏不改犯突吉羅。問複過叁谏犯墮複過叁谏犯決斷。複過叁谏至棄。若使不谏經叁說戒。轉增

  問爲說法者如法。余聽者不如法。得說不。答同上

  問請人說法先高座上有帳蓋是供養佛物得于下坐不。答都不知不犯知不得

  問僧坐先寄佛在上。後可于上坐說法不。答佛坐得。先是僧坐不得

  問若人請比丘。讀經及說法。施物得受不。答若有希望心受。犯舍墮若無貪心受不犯。若無衣缽受不犯

  問僧中說法。高座上得備機捉塵毛尾不。答病得備機。捉塵毛尾犯墮。非毛得

  問秘經及戒律。有事不。答犯舍墮

  問師具著俗服。向說法得禮不。答得不病。不得爲說法

  問白衣頭上有帽。得爲說法不。答除有病必須覆頭。余悉不得

  問經上有塵土草穢。得吹去不。答不得

  問比丘得書經取物不。答不得。取舍犯墮

  問經上有飯食。犯何事。答有慢意故爲。犯決斷。不慢意犯墮

  問戒律不用流落可燒不。答不得。不知有罪。燒舍墮。若知燒有罪。故燒犯決斷。與方便破僧同。亦如燒父母

  結界法品第四

  問結界爲雲何。答結界法。若山澤無人處隨意遠近。若在城邑聚落不得遠結。亦不得夜結。結時要須比丘在四角頭立。不得使外人入。外人入則界不成。先結界場。僧家白衣奴子。盡著界場上。然後視度四方。結界時除四處。一者聚落。二者聚落外俗人田地常作事處。叁者若有阿練若獨處山澤。恐說戒羯磨時有種種事難不得來。白衆求別結小界。衆若聽可。彼無五人衆。當遣僧與結別界。此謂阿練若坐處。四者受戒場。先結界文均。除結戒場。除是結界以是其事或先結大界。後結戒場。于中受戒。如界公所雲。恐無所獲。然雲不知同于取別顯通。此路可有僥幸。其人雲。若有病比丘。不能得往僧中。求索別一屋中結界。僧亦應聽。先解大界與結別界訖。然後結大界。一切比丘不持衣夜中得入中

  有一住處有界。一比丘亦可打揵槌廣說戒。先向四方僧忏悔。然後說亦可叁語。叁語者謂叁說

  問結界得通佛地結不。答不得。于中受戒。若先不知法已受得戒。師僧若知故違有罪

  問行船船上得結界不。答得。若有沙彌白衣。驅著岸上。然後結界。若不驅出。當障隔著一處。然後結界。結界後比丘夜不持衣不得入中

  問大僧盡行。唯有沙彌在界。爲得不。答但有一清信士。界便不壞。況沙彌。盡無一宿界壞。若僧盡去不還。亦不須解

  問賊來界裏殺比丘。界壞不。答不壞

  問一人叁四人行道。或在白衣家。得結界不。答不得。五人以上得結界

  問結界得通流水池水結不。答一切亭水盡得。分流不得。以不知齊畔故

  問結界後不打揵槌。界壞不。答不壞

  問結界得通王路結界不。答得。當結界時遣人兩頭斷行人。然後結界

  問無主地可得結界不。答得。便如郁單越法

  問先結界後有大水。或掘坑長十五步。或複于中行欲此界壞不。答盡不壞。其人雲。假使掘大坑深廣一由旬。界猶不壞。況小小坑耶

  問比丘得比丘尼界裏宿不。答得。亦不得失衣。但不得入其房內耳

  問僧結界竟。後來僧共住。不持衣失衣不。答不失。當結時已通叁世僧故

  問僧不盡集。得結界不。答若有事囑授得。無事不得

  問一結界得幾時。答不限年數。若施主要增地更結耳

  問先僧結界不解而去。後來僧得于中結界不。答得

  問結戒場時。要須集一切僧。爲隨意多少。答五人以上得。以無大界故。衆不集無犯

  問結界場。要須至場上。亦得遙結耶。答要須至場上。乃得結耳

  問二衆結界。得互相叉結不。答不得相叉得共通結耳

  問一界裏。得鳴二揵槌不。答得。但不得二處說戒及以羯磨種種僧事。唯得燒香飯食而已

  問大僧得與尼通結界不。答得

  問歲坐事品第五

  問夏中幾日得結坐。答從四月十六日。盡五月十五日。日日可結。此謂坐初。有事難不得結。或五叁四日。乃至一月盡。不失前坐。此名叁十日結坐一日受歲。後坐人唯得一日結坐。過七月十五日。有事難日日可受歲。盡八月十五日。此名一日結坐叁十日受歲

  問結坐受七日法。爲坐初受。爲臨行時受。答若坐初受者好。坐初不受亦可臨行時受夫受七日法。行不滿七日還。後行不複更受。計滿七日。乃複更受。若慮忘亦可日受

  問夏坐中。不受床坐房舍十二物。得坐不。答不須受

  問結坐而不坐。得歲不。答若先不知坐法。受歲得。若知故違。不得

  問都不結不坐。受歲得不。答若先不知有結。不知有坐法。受臘得。有結知便應向僧悔。若先知法。故違不得

  問不結而坐。得…

《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經上》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