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昙心論經》

「釋經論部·毗昙部」經文1551卷28頁碼:P0833
高齊 那連提耶舍譯

  《阿毗昙心論經》五 ▪第2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如世尊說十二緣起。彼有何相。答曰

  諸煩惱及業  有事次第生

  當知是有支  衆生一切生

  無明愛取是煩惱。行及有是業。余支是事。如是此煩惱業事。彼彼生中次第起故說緣起支。彼中煩惱依事。煩惱作業業作事。如是

  彼諸分建立  謂衆生受生

  過去及未來  中間當知八

  彼諸分建立謂衆生受生者。此分差別說十二支。問曰。此雲何。答曰。過去及未來中間當知八。于中無明者過去煩惱。行者過去業。識者相續心及眷屬名色者已受生相續連縛不滅。未生四種色根六入未具。是名名色。六入者已生四種色根。未能爲觸作所依。是時名六入。觸者此諸根已能爲觸作所依。未能分別苦樂。不能分別利衰。是時名觸。受者能分別苦樂利衰因。能知差別食分別愛不起淫欲。是時名受。愛者于欲具中。愛求欲不能求有分別。是時名愛。取者能取有分別。有者此于彼境界求趣向速疾。廣生諸有趣當來生。是時名有。生者彼死次第相續連節縛。是時名生。老死者次後名色受等是名老死。問曰。世尊說六界。此雲何。答曰

  所謂四大種  及諸有漏識

  亦色中間見  是界說生本

  所謂四大種及諸有漏識亦色中間見者。四大及五識身有漏意識。若色孔眼所取虛空數。此說六界。問曰。何故十八界中。別說六界耶。答曰。是界說生本。彼法生本此中丈夫想。地所成立。水和合潤漬。火熟除臭爛。風界推。空中間孔。飲食入出。相應識力建立得名丈夫想。是故此名界想。何以故。是生性故。如世尊說。因六界因緣入母腹胎。修多羅句如是。彼大亦生是故名大生。如大衆生如大生。于此中地堅相水濕相火熱相風輕舉相。色邊受色相名虛空界。色者是與思異事也。識者了知相也。問曰。聖谛有何相。答曰

  果相似諸行  有漏是說苦

  因相似是集  滅谛衆苦盡

  果相似諸行有漏是說苦者。一切有漏行從因生。逼惱相是故說苦。因相似是集者。一切有漏行他因相似。是故彼說苦集。如一稻種子前後相望故。亦說果亦說因。如是有漏行觀已生當生故。亦說苦說集。滅谛衆苦盡者。一切有漏行究竟盡滅。是說滅谛

  若無漏諸行  是說爲道谛

  彼二種名故  從粗次第見

  若無漏諸行是說爲道谛者。一切無漏行說道谛。彼一切苦滅故說道。問曰。何故說名谛。答彼二種名故。二種事故名谛。謂自相不虛。及見彼生不顛倒心覺。問何故虛空非數滅非谛攝。答曰。非因果故。此觀察苦盡故。觀察聖谛彼非苦苦因非離苦方便。但欲盡苦故觀察。譬如病因病藥。病差如觀察病。問曰。聖谛有何義。答曰。聖者如實覺已。爲他顯示故名聖谛。是中逼迫相是苦。生相是集。寂靜相是滅。出離相是道。問曰。如見因有果。何故佛先說果後說因耶。答曰。從粗次第見。如是但見無間等故世尊前說果。行者先得苦無間等。後苦因。先滅後道。何以故。先知果已。後斷因。修智生故。彼行者于苦自性無間。已彼時爲斷苦因。故決定智生是過患因故。如是彼行者先見滅相。彼時爲欲證滅。故修方便生決定智。是故先說果。如是先見粗後見細故。苦粗集細施設推求故。信故滅粗道細。是故先說滅後說道。如修多羅說。比丘當爲說滅爲趣滅故說道。如是等。是故先求滅後修道。如向城道先覓道已然後得入。一切皆信滅而不信道。是故欲易知故從粗次第說。問曰。世尊說四沙門果。彼幾事。答曰

  聖果事有六  最勝在九地

  第叁在六地  二種依未來

  聖果事有六者。六事說沙門果。五無漏陰及數緣滅。問曰。沙門果何義。答曰。聖道說沙門。彼精進成就故名沙門果。問曰。世俗道亦精進丈夫得。彼亦得沙門果。答曰。彼見聖道果差別。問曰。此何果何地攝。答曰。最勝在九地。阿羅漢果九地攝。未來中間四禅叁無色。第叁在六地。阿那含果六地攝。除無色。二種依未來。須陀洹斯陀含果未來攝。何以故。未離欲故。問曰。迹有何相。答曰

  隨信行諸法  無煩惱鈍根

  隨法行諸法  無煩惱速相

  隨信行諸法無煩惱鈍根者。隨信行人自身無漏法軟分攝者。當知鈍信行攝故。信解脫時解脫亦攝。當知軟根故。隨法行諸法無煩惱速相者。隨法行自身法利根所攝故。當知速相彼攝故。見到不時解脫法亦攝。當知。何以故。利根故

  彼禅根本中  當知是樂通

  小及難得故  當知余說苦

  彼禅根本中當知是樂通者。根本四禅若軟根法。及利根法當知樂迹。止觀等得道故及樂行故。小及難得故當知余說苦者。余者無漏地攝道名苦以少故。彼未來中間禅止道少。無色中觀少無漏。未來禅難得。何以故。世間從未來得故得彼故易修。禅中間禅一地中間心心數斷除現前。謂覺斷觀現前成就如木斷木。無色界微細難成就五陰轉斷。四陰轉現前。彼難如是難得故說難。非聖道苦自性非苦受相應。此中建立勝道故。入涅槃城義故名迹義。問曰。不壞淨雲何。答曰

  佛及聲聞法  解脫亦余因

  清淨無垢信  聖戒謂決定

  佛及聲聞法解脫亦余因清淨無垢信者。一切種正覺智菩提佛。彼阿羅漢攝功德佛法。當知于彼中若無漏信彼名佛不壞淨。他教授得正決定聲聞。當知彼中學無學得聲聞法。若彼無漏信彼是僧不壞信。若于涅槃若無漏信。轉余有爲法中。如苦谛集谛等信如是無漏。菩薩功德學無學辟支佛法。一切法中不壞信。彼苦集中正信清淨。滅道中希求信。無漏戒聖道俱生第四不壞淨。雲何名不壞。知已決定清淨信名不壞信。問曰。何所知不壞。答曰。四聖谛中。問曰。何故無漏不壞信。答曰。決定故彼實智俱生無漏信。及戒決定有漏信者。能障欺呵不信。持戒破戒呵欺障。無漏余不生能障欺呵。是故決定無漏不壞信差別者。問曰。修定有何相。答曰

  初禅若有善  當知現法樂

  謂得生死智  是說名知見

  初禅若有善當知現法樂者。淨及無漏初禅現法樂住。是名修定得現法樂。謂得生死智。是說名知見者。生死智通是說修定得知見

  慧分別當知  方便生功德

  金剛喻四禅  是名爲漏盡

  慧分別當知方便生功德者。所有方便生功德。乃至欲界有教戒聞思修功德。叁界中隨所有。若有爲無漏。彼一切說名修定得分別慧。金剛喻四禅是名爲漏盡者。金剛喻定者。最後學心彼共眷屬相應。第四禅地漏盡故是說修定。此世尊自說已功德。菩薩閻浮提樹影中。初禅正受彼見法樂住。十一起煩惱清淨天眼智見。如趺只羅經說。彼經說知受生如是等慧差別。依第四禅無上正真道證漏盡。問曰。如意足何自性。答曰

  善有爲諸法  方便之所起

  佛說如意足  是亦說正燒

  善有爲諸法方便之所起佛說如意足者。若彼方便所起法。已說彼一切如意器故說如意足。自心自在起種種功德。成就如意足名如意足。足支具因一義也。何者是謂叁昧。彼四種增上差別。如欲增上生叁昧名欲叁昧。如是精進心增上生名簡擇叁昧。初起欲故欲增上。欲生已欲所求爲得故。精進定增上起精進已。不舍精進隨順趣向心名心定。此欲精進心道理現前。如意足具身中究竟故名慧叁昧。若不簡擇余此一心一切成就。一切心中生故方便差別。彼增長故說余功德。彼亦說正燒。此如是所說功德亦說爲正燒。依道理能燒煩惱草故名正燒。或以能斷煩惱故說正斷。入正決定故名正勝。彼舍過惡功德生。守護增長策勤業名精進正勝。彼四種業差別故。一心建立精進能作四業。現在煩惱得斷。未來不生。于善法容受生故。生已相續不失方便力。彼亦四種差別

  彼亦說念處  亦說四聖種

  隨其勢力生  以彼名說彼

  彼亦說念處亦說四聖種。彼前所說功德說念處如修多羅。身受心法內外俱自相共相是名念處。彼四種緣差別故。彼一切緣分齊差別故。身念處身緣非余法。如是受念處說受念處非余心念處。說心念處非余法念處。二種余法緣。以想陰行陰有爲緣。及壞緣。以身受身心受。如是等乃至一切法緣。問曰。雲何聖種。答曰。聖種亦如是。彼所說功德亦說聖種。聖以此爲種故名聖種。此法自性是聖種故說聖種。于此種中生故名聖種。四種愛生對治故。說四差別。因衣服故愛生。廣說四種如修多羅。問曰。雲何以此功德爲如意足。乃至四正斷等耶。答曰。隨彼勢力生以彼名說彼。此法以定力生故名如意足。精進力生故說正斷。念增上生故說念處。知足增上生故說聖種。已說助菩提分。共此自相今當說

  淨信精進念  智慧及憙猗

  覺分及與舍  思戒叁摩提

  如佛所說叁十七助菩提分法。彼名有叁十七事有十。于中信等如偈中結集。彼中信根信力名信。正斷精進根精進力精進覺支正精進。此是精進。念根念力念覺支正念。是名念四念處。慧根慧力擇法覺支正見。是等名慧。喜猗舍覺支。正思惟戒。是正語正業正命。如意足定根定力定覺支正定八支是定支。問曰。何故如是多種說。答曰

  處方便一心  軟及利亦然

  見道亦修道  故說叁十七

  處者正緣處故說念處。方便者正方便說正斷。一心者一心中住處。是故說如意足。軟根相續見名根。利事此亦是根利根相續見故名力。彼中增上義是根義。余不能陵名力見道得見故名道分。修道見故名覺支。說叁十七。此十法如是各各業差別故佛說叁十七。此中覺支一向無漏。余有漏無漏。問曰道品雲何有漏。菩提是無漏。彼菩提器菩提眷屬。是故名菩提分。如是此中與菩提遠有漏。隨順菩提故名菩提分。是故無過

  二禅叁十六  未來禅亦然

  叁四及中間  是悉叁十五

  二禅叁十六者。除思何以故此地無覺觀故。未來禅亦然者。亦叁十六除喜覺支。何以故未成就是故無喜我已先說。叁四及中間是悉叁十五者。第四第叁中間叁十五除喜除正思惟

  初禅說一切  叁空叁十二

  有頂二十二  欲界亦如是

  初禅說一切者。初禅中一切叁十七。叁空叁十二。除喜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有頂二十二者。一切無覺支道支是故二十二。隨何處覺支次說道分。彼中當知有漏無漏。欲界亦如是者。欲界亦二十二。一向是有漏二處一向有漏故。問曰四食何地何性。答曰

  諸食中抟食  欲界說叁入

  識食及思觸  是食說有漏

  諸食中抟食欲界說叁入者。抟食是欲界叁入香味觸。事有十叁十一事是觸。四大七種造色。所謂澀滑重輕冷饑渴及香味。問曰何故色聲非食。答曰見聞非增長。滿足根大資益義是食義。或見或聞妄分別力故生。樂受觸生喜彼喜不能潤益根大。是故觸爲食能利益。非色聲香味離分別亦能資益身。識食及思觸是食。說有漏者識思觸是有漏。彼持生相續縛能牽有是故名食。無漏觸等雖利益諸根大。彼不能牽有故斷除有是故非食。有叁種事故名食。能牽後有。牽已複牽攝持自身是故名食。彼意思識牽未來有。抟食觸食生已諸有攝持。或複一切諸食皆能牽有。皆能攝持諸根。問曰先所說諸叁昧。何者叁昧幾種轉。答曰

  無願有十行  空二行當知

  四行說無相  是說爲聖行

  無願有十行者。無願叁昧總說十行。緣叁谛故十行轉。苦中無常苦二行。集中四行如前說。道中四行亦如前說。問曰何故不緣滅。答曰不願求故名無願。是不樂求義也。不願何等謂苦彼因盡則無。是故彼因亦舍彼因修道盡是故緣道。是故此定緣苦因道不緣滅。或複說于有爲不願是故緣叁谛。是中修道如服苦藥。如是如空二行當知。身見近對治故。空叁昧有二行。何等爲二。空無我。身見取我我所行見。我對治故說無我行。我所對治故說空行。如彼法無我是故無我。四行說無相者。無相叁昧滅四行轉。除有爲行但緣于法。行說無相此中顯示解脫門。故一向無漏叁昧。問曰顛倒雲何斷何自性。答曰

  謂彼四顛倒  當知見苦斷

  于彼增上見  見實者廢立

  謂彼四顛倒當知見苦斷者。一切四顛倒依苦轉。是故見苦斷已說叁見中。于彼增上見者。此四顛倒叁見中少分是見自性。經中想心濁故說想心倒。見實者廢立。何以故增上見中。若得增上如是力顛倒建立。如我見顛倒非我所見。如是邊見常見顛倒非斷見。見取淨樂見顛倒。問曰誰增上。答曰推建立一向顛倒。是故顛倒彼如是想。是故非一切見是顛倒。邪見斷見雖推及一向倒。壞事轉建立戒取。推建立非一向顛倒。取少淨非勝見勝取少勝。我見力建立我所。是故我所見不立顛倒。問曰世尊說多見如六十二見彼見何見攝。答曰五見攝。問曰此雲何。答曰

  誹謗于真實  此見說邪見

  非實而建立  二見及是智

  誹謗于真實此見說邪見者。若見謗真實有義言無所有。如無施等是爲邪見。非實而建立二見及是智者。于陰中非實我所建立身見。非真實樂淨建立見取。若余非實建立。如見杭建立人想。邪智非邪見

  又戒威儀取  非因而見因

  若攝受邊見  依常見斷見

  又戒威儀取非因而見因者。如自在天因牛戒見等。生天世間流轉解脫。若攝受邊見依常見斷見者。若見諸行常是名常見。如說常者彼不知因果連續。是故于事中立斷是名斷見。是二見名受邊見。除此更無余見。是故一切見入此見中當知。問曰此見何斷何不斷。答曰

  誹謗而建立  因見依二邊

  隨于此事轉  若見彼則斷

  誹謗邪見已說。彼若謗苦彼說見苦斷。如是集等建立不實說二見。彼身見于苦建立見苦斷。見取若見苦斷樂等建立是故見苦斷當知。如是見集斷等戒取。若依于有漏轉彼見苦斷。若依無漏轉彼見道斷當知。斷見常見依苦轉。是故見苦所斷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阿毗昙心論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