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曜經》二十二 ▪第2页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歲。其中費耗生民之貨亦不可計。以若幹種甘馔飲食焚燒于火。謂爲獲福反更遇禍。斯由執愚不自改更。至令死後入于暗冥。不睹大光智能之明。是故說曰于四分中亦不獲其一也。是故聖人訓之以漸道之以路。獲誘愚惑至安隱處。須臾行善勝彼一年也廣演品竟
出曜經親品第二十六
無信懷憎嫉 鬥亂彼此人
智者所屏棄 愚習以爲樂
無信懷憎嫉鬥亂彼此人者。夫人在世信心不固。亦複不信佛法聖衆真如四谛苦習盡道。積財至天猶不可恃怙。舍壽之日財不自隨。皆由今身不惠施故不造功德畢故不造新。猶如有鳥素貪肉食。山樹有葉其像肉色。晝夜伺捕延頸仰望。在樹像肉墮即爲葉。迷惑所纏不自覺寤。如是不息喪命于彼。所以然者。皆由貪心不自改更故。此間聞語傳至于彼。設從彼聞複傳于此。鬥亂彼此使不成就。意中興嫉轉生塵垢。是故說曰。無信懷憎嫉鬥亂彼此人也。智者所屏棄者。智人知禮節避嫌遠疑。不處惑亂之中。彈指之頃不與從事。況當至竟與共遊乎。所謂智者明古知今。博通衆事防慮未然。所行不左心口相應言無有失。分別深義意不倒錯。從一句義演布無數愚者所惑。是故說曰。智者所屏棄也。愚習以爲樂者。設複有人善心勸谏誘進童蒙。訓之以道使見道門。不從其教反更疑惑。以地獄爲堂室。不慮後世殃禍之根。教行惡業不從善教。轉複墮落地獄餓鬼畜生之中。是故說。曰愚習以爲樂
有信無憎嫉 精進信多聞
智者所敬待 賢聖以爲樂
有信無憎嫉者。如複有人笃信佛法聖衆。至意信解苦習盡道。不懷谀谄心意柔軟。承事敬待諸梵行人。晝則勤受夜則經行。孜孜汲汲不失威儀。和顔悅色先笑後言不傷人意。是故說曰。有信無憎嫉也。精進信多聞者。人之修行精進爲上。況複廣學采取多聞戒聞施慧廣布一切。安處無爲甯處道場。以己所見演示前人。是故說曰。精進信多聞也。智者所敬待者。常當親近承受。不及戒身不具足者令使具足定身慧身見身見解脫身。不具足者令使具足。是故說曰。智者所敬待。賢聖以爲樂者。夫人修行追賢逐聖不辭寒苦。正使遭遇七千億難能舍身命。雖遭斯苦不分其意。是故說曰。賢聖以爲樂
不親惡知識 不與非法會
親近善知識 恒與正法會
不親惡知識者。彼修行人遭惡知識者日增惡行。墮入地獄餓鬼畜生。正使行清意潔隨惡染其素。由若有人愛犬豬羊心不遠離。豬犬隨逐亦不相離。豬犬所樂糞除爲上。廁混爲浴池共相染汙。親惡知識者亦複如是。共相追逐終以無善。是故說曰。不親惡知識也。不與非法會者。非法人者五無救罪。無戒無信無聞無慧無施。如此之人不可親近。其有追逐以爲伴者。墮入惡趣不至善處。是故說曰不與非法會也。親近善知識者。學有日新出言柔和心意相應。設有之造不傷人意。先笑後言文句相應。是故說曰。親近善知識。恒與正法會者。所謂正法會佛辟支佛聲聞是也。更無衆生出于佛者。除佛以更無衆生出于辟支佛者。除佛辟支佛更無衆生出于聲聞者。其有信心向此叁者得至究竟。不墜叁塗厄難之處。是故說曰。恒與正法會也
行路念防慮 持戒多聞人
思慮無量境 聞彼善言教
各各知差別
行路念防慮者。群徒在途出言防慮。曠野之中多諸鬼神。若論惡語神即得便。論說善者鬼神營護。所至到處不遇惡人。亦複不逢劫盜人者。是故說曰。行路念防慮。持戒多聞人。受佛言教不去心首。如佛所說。告諸比丘當修叁昧正受定意。若行若坐無令違失。便爲諸天鬼神所見營護。所以然者。皆由承受正佛言教。是故說曰。持戒多聞人也。思慮無量境者。晝夜思慮坐禅誦經戒聞施慧。是故說曰。思慮無量境也。聞彼善言教各各知差別。如彼學人聞彼善教意不錯亂。文句相應便成道果。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增益善根至無爲道。是故說曰。聞彼善言教各各知差別
近惡自陷溺 習善致名稱
妙者恒自妙 此由身真正
近惡自陷溺者。如複有人親近惡友。但有日損不至究竟。猶若半月日有暗冥無有大明。親近惡友亦複如是。日損善根增益惡法。是故說曰。近惡自陷溺也。習善致名稱者。勝人所習日有名稱。猶如月欲盛滿日有光明遠照無外。修善之人亦複如是。善名廣著名稱遠布。是故說曰。習善致名稱也。妙者恒自妙。所行專正修無上道。猶如須陀洹家仰修斯陀含道。斯陀含家仰修阿那含道。阿那含家仰修阿羅漢道。阿羅漢家轉自增益諸善功德。是故說曰。妙者恒自妙也。此由身真正者。當求巧便求諸功德璎珞其身。意中欲得名稱廣布者。欲得諸天世人敬待。當自謹慎不與塵勞懷來道故。是故說曰。此由身真正也
善者終以善 斯由親近善
智能爲最上 禁戒永寂滅
善者終以善斯由親近善者。智人求于智以成其聖道。猶如紫磨真金內外清徹。造作器皿無不成就。智者亦爾。賢聖相習留教在世永世不朽。是故說曰。善者終以善斯由親近善也。智能爲最上禁戒永寂滅者。夫人習行先當求上人之法。是故說曰。智能爲最上。禁戒永寂滅者也
如魚湍聚湊 人之貪著取
意著不覺臭 習惡亦如是
如魚湍聚湊。人之貪著取者。猶如群魚集聚一處穢汙難近。人意貪著不顧臭穢。愚人執意謂爲甘美。不知久久不便于身。臭氣流溢布見于外。習惡之人亦複如是。與親近者即成其惡。損減善根增益惡部。是故說曰如魚湍聚湊人之貪著取意著不覺臭。習惡亦如是也
木榓葵霍葉 衆生往采取
葉熏香遠布 習善亦如是
木榓霍葵葉衆生往采取者。如有善察之人往采其香。雖不得根而獲香葉香氣苾芬。正使舍彼故處猶香。善知識從事者亦複如是。成人之德功德日積。是故說曰。木榓葵霍葉衆生往采取葉熏香遠布。習善亦如是也
已自不習惡 親近習惡者
爲人所誣笑 惡名日增熾
已自不習惡親近習惡者。世多有人不行惡事淫劮盜竊。性不飲酒不博弈戲樂。然彼衆生或在酤酒家坐。或入淫種村中。或在博弈家坐。爲主人所見。謂爲斯人習此非法興猶豫想。此人先自貞潔清淨。今日何爲習此非法。惡聲遂顯流聞四遠。百千衆生共相告語。誹謗之名從是日滋。是故說曰。已自不習惡親近習惡者爲人所誣笑。惡名日增熾也
觀習而習之 知近而親近
毒箭在其束 淨者被其汙
勇夫能除汙 去惡不爲伴
觀習而習之知近而親近者。世多有人未在道撿。意不堅固與惡從事。不被教訓見物而習。見惡習惡見善習善。以己所見示見于人。身自不正焉能正人。猶如毒箭汙染余者。己身行惡教人習之。智者觀察此已終不行其惡。是故說曰。觀習而習之知近而親近。毒箭在其束淨者被其汙。勇夫能除汙去惡不爲伴也
是故知果報 智人悉分別
非親慎莫習 習當近于賢
比丘行于道 忍苦盡諸漏
是故知果報智人悉分別者。衆生造行果報不同。或舋輕而藥妙。或罪重而易療。唯有覺者能消滅耳。智人所習自審明矣。設有愆咎即能誨過。猶馬蹶踬加之杖策然後調伏。智人習行亦複如是。尋隙所生自悔不及。是故說曰。聖人知果報智者悉分別也。非親慎莫習習當近于賢者。所謂非親所行非義。口吐言教終無善響。布毒于人以爲快樂。其有衆生玩習此者。便爲長夜流轉生死受惱無量。神識倒錯心意煩熱。所謂賢者包識衆事萬機不惑。爲人師範辯才無礙。以己明慧演示衆生。其聞音者斯蒙度脫。是故說曰。非親慎莫習習當近于賢也。比丘行于道忍苦盡諸漏者。行人執意衆業備具。賢聖八品如來聖道諸佛世尊常所修行。複以賢聖苦忍之法。盡諸有漏成乎無漏。是故說曰。比丘行道忍苦盡諸漏也
愚者盡形壽 承事明智人
亦不知真法 如瓢斟酌食
愚者處世雖受百年與智者同俱然意曚曚不別真法。是以聖人以瓢爲喻。終日酌物不知鹹酢。喻彼愚者雖遇賢聖意迷心惑不達正教。寄生于世無益于時。是故說曰。愚者盡形壽承事明智人亦不知真法。如瓢斟酌食
智者斯須間 承事賢聖人
一一知真法 如舌知衆味
智人所學意志捷疾。聞一知萬豫達未然。隨時之行亦不錯謬。悉能分別亦無滯礙。猶舌嘗味甜酢鹹淡悉能知之。學人所習究暢本末別白黑法。知病所興知病所滅。斯非顛倒斯是顛倒。皆能別了投之聖藥。是故說曰。智者斯須間承事賢聖人一一知真法如舌知衆味也。略說其事。彼不解慧愚人所習。唯有智者能究其事。彼無眼目。所謂愚者是也。眼目者賢聖眼目是也。唯有智者而有此耳。彼不知真法叁耶叁佛說。所謂不知真法者愚者是也
智者尋一句 演出百種義
愚者誦千句 不解一句義
智者尋一句演出百種義者。智者執意明達道術。禅燕不亂練精神識。永無塵垢四辯具了。問一句之義達百千之章。是故說曰。智者尋一句。演出百千義也。愚者誦千句不解一句義者。愚者意迷從冥至冥不睹大明。雖誦千章不解一義。是以智人常當遠之不與從事。是故說曰。愚者誦千句不解一句義也
一句義成就 智者所修學
愚者好遠離 真佛之所說
昔有比丘往至佛所。前白佛言。唯然世尊大慈垂愍。開悟未及願爲說法應適人意。我聞法已心意開悟得蒙度脫。爾時世尊略說其義告比丘曰。非汝則舍。比丘白佛。我以知矣。佛告比丘。我義雲何汝以知乎。比丘白佛。色非我有我以舍矣。佛言善哉如汝所說。是故說曰。一句義成就智者所修學也。愚者好遠離真佛之所說。聖人處世教誡衆生平等大道。愚者意迷神識難革。或見如來而掩目者。或聞說法而塞耳者。或見如來行迹輪相在地而蹋壞者。斯等之類罪垢深固難可改更。過去恒沙諸佛世尊。終訖說法于無余境。然衆生類執愚積久。甘露滋降不睹不聞。舍形受形輪轉生死無有出期。斯由愚惑無明所纏故也
怨憎有智勝 不隨親友義
愚者訓非道 漸趣地獄徑
怨憎有智勝者。怨憎之人自知隙咎。本性明達防慮未然恒自思惟。設我今日行非法者。便自陷溺不毀彼人也。如有怨雠衆多。思欲報怨力所不至。知當如何。不如行慈乃可得勝。是故說曰。怨憎有智勝也。不隨親友義者。親友之人心意款到。意之所好教授前人與共同歡。惡則同惡好則同好。後受報對入地獄中。是故說曰。不隨親友義愚者訓非道漸趣地獄徑
愚者自稱愚 當知善黠慧
愚人自稱智 是謂愚中甚
愚者自稱愚。當知善黠慧者。愚自思惟悔本不及。我本所行實爲非法。種諸罪根開地獄門。塞泥洹路晝夜懇責。我今處世衆結自纏塵垢汙染。舍身受身輪轉生死不離叁有。便自悔責追師逐侶。漸漸得至無爲之處。是故說曰愚者自稱愚當知善黠慧也。愚人自稱智是謂愚中甚者。愚人生世恒自歎譽。我爲尊貴余者不如不達。今世後世殃舋之罪。我所知見世之希有。自揚其名抑彼之德。不知生死之難。修凡夫行。是故說曰。愚人自稱智。是謂愚中甚
若複歎譽愚 毀呰智者身
毀智猶有勝 歎愚不爲上
若複歎譽愚者。愚者所習見物歎譽。不別尊卑善惡之行。所可歎者反更毀呰。是故說曰。若複歎譽愚也。毀呰智者身者。雖被誹謗不以憂戚。自知果報緣對所至。是故說曰。毀呰智者身猶有勝也。歎愚不爲上者。衆生處世群愚黨惑。聞彼稱名歡喜踴躍不能自勝。不知久後于身不便。是故說曰。歎愚不爲上也
莫見愚聞聲 亦莫與愚居
與愚同居難 猶如怨同處
昔佛在羅閱祇。將侍者一人。名曰阿難在路遊行。爾時世尊遙見調達逐路前進。佛告阿難。我等可共就余路行。何爲與此愚人相見。爾時阿難前白佛言。雲何世尊如來。今日畏此調達乎。何爲欲避就于余路。佛告阿難。我自憶念。本所造福自致無上等正覺。亦複不見魔若天外道異學沙門梵志。能使如來有恐怖者此事不然。吾昔在樹王下衆結未盡。弊魔波旬將十八億衆。人身獸頭猿猴師子。虎兕毒蛇惡鬼形貌。擔山吐火把持刀劍戈牟铠鉀。揚聲哮吼填塞虛空時來恐我。猶尚不能動我一毛。況今我身成等正覺叁界獨尊。豈當畏于愚調達耶。此事不然。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莫見愚聞聲 亦莫與愚居
與愚同居難 猶如怨同處
當選擇共居 如與親親會
夫人處世。當與黠慧之人共居。出則和顔入則同歡。共相敬待如父如兄如身無異。猶如親親心意款至。如此相敬皆至無爲。是故說曰。當選擇共居如與親親會也
是故事多聞 並及持戒者
如是人中上 猶月在衆星
是故事多聞並及持戒者。多聞衆生解世非常明鑒叁有。知今世後世之報。自知衆德具足。恒親近賢人戒成就者。定成就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說曰是故事多聞並及持戒者也。如是人中上猶月在衆星中者。五分法身未具令使具足。在大衆中獨尊只步無有俦匹。猶如明月在衆星中。光明遠照無有及者。是故說曰。如是人中上猶月在衆星(親品第二十六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出曜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8】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