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曜經》二十叁 ▪第2页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緣般泥洹者。所說泥洹皆用賢聖真道。斷諸結使前趣無爲。離此聖品則不可獲。猶如外道梵志自相謂言。世無因緣亦無本末。有者自然而有。無者自然而無。何以知其然。猶若曠野荊棘生其棘針豈有巧匠削利針乎。如鹿百獸群鳥樹移衣毛雜色形像不同。豈複有人彩畫其體乎。論其品類受性不同。地性素耎石性素堅。豈複有人造堅耎耶。斯皆無因緣而自然生。如此之類執迷來久。共相教授至今不絕。是故世尊說曰。其事有緣不唐苦爾複何因緣。衆生修行十善。衆生所處其地平正。爾時坑坎高岸荊棘逆草自然平整。其有衆生修行惡者。是時普地盡生荊棘高岸絕坑。蚖蛇毒蟲孚乳滋多。皆由先身積惡所致。是故說曰。如斯皆有緣也
鹿歸于野 鳥歸虛空 義歸分別
真人歸滅
昔者世尊在摩竭界甘果園側因帝石室。爾時世尊以天眼清淨寂然無塵垢。見有衆群鹿遇彼獵師。懷驚愕馳奔崄岨之中。爾時世尊複以天眼。見有群鳥避羅高翔馳趣虛空。如來天眼複見比丘言辯義趣柔和暢達。尋即其夜思惟十二因緣。反複究悉逆順本末。如來天眼亦複睹之。複見異比丘。通夜之中反複思惟。入解脫禅定。夜將欲曉暗複欲盡。于無余泥洹界。而般泥洹。複是如來神眼所監。爾時世尊觀此義因緣所起。欲使弟子演布其教。複使正法久住于世。使後群生睹其大明。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鹿歸于野 鳥歸虛空 義歸分別
真人歸滅
不以懈怠意 怯弱有所至
欲求至泥洹 焚燒諸縛著
不以懈怠意怯弱有所至者。如佛契經中阿鋡所說。佛告比丘。此法精進者所修非懈怠者。所修然性懈怠不能自進。焉能巧便得至泥洹。猶如有人素性怯弱素無兩目。豈能設意露宿曠野。多諸盜寇路難得越。欲求度彼崄難處者。以有健夫勇猛之士。乃得自濟。安身無爲。懷愚性邪意信倒見。終不得越崄難之處。要有智能之目賢聖之術。然後能到無爲之場。是故說曰。不以懈怠意怯弱有所至欲求至泥洹焚燒諸縛著也
比丘速抒船 以抒便當輕
永斷貪欲情 然後至泥洹
昔有比丘欲渡江河。值有弊船朽故不治。是時船師報比丘曰。道士欲有所之。可以己功抒此儲水。船輕身全何往不克。爾時比丘。盡其乳哺之力。抒其船水窮乃得越至彼水岸。收攝衣服整頓威儀。漸漸往至親近世尊。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坐。如來知彼應得濟渡。是以顧眄熟視而已。非是辟支羅漢之所及也。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比丘速抒船 以抒便當輕
永斷貪欲情 然後至泥洹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今乃慮目前之難。乃更反懼後世之忌。船者危崄世之常法。權渡群生不以爲惓。形如真器純盛不淨何不遺棄。抒穢漏病斷淫怒癡。乘賢聖船得至泥洹者也
我有本以無 本有我今無
非無亦非有 如今不可獲
我有本以無本有我今無者。外道異學所見不同各自爲正。我本姓某字某雖有而無。雖無而有。無有而自生。是故說曰。我有本以無本有我今無也。非無亦非有者。非無者過去也。亦非有者當來也。如今不可獲者現在也。執愚之士豈離沙門梵志。行此邪徑不自改更。所以爾者。不解第一之義泥洹之道。信于邪見不信泥洹。是故說曰。我有本以無本有我今無非無亦非有如今不可獲也
難見谛不動 善觀而分別
當察愛盡原 是謂名苦際
難見谛不動善觀而分別者。滅盡泥洹極爲微妙。無形而不可見。有爲之法動轉不停。無形法者不可移轉。唯有如來辟支佛及聲聞等。以智能眼善觀而分別一一決了。是故說曰。難見谛不動善觀而分別者也。當察愛盡原。是謂名苦際者。知愛根本興病若幹。于中自拔永斷無余。是故說曰。當察愛盡原是謂名苦際也
斷愛除其欲 竭河無流兆
能明此愛本 是謂名苦際
斷愛除其欲者。愛之爲病衆患之本。以拔愛本枝葉不滋。于中自拔永斷無余。欲本自滅更不複生。由愛生欲流。猶如駛河漂溺生類。億千萬衆喪其命根不得全濟。河竭之後衆生往來無形傷害。是故說曰。斷愛除其欲竭河無流兆也。能明此愛本。是謂名苦際者。愛爲形質欲爲枝葉癡爲潤津。若彼學人思惟妙觀。能斷此者超越苦際。是故說曰能明此愛本是謂名苦際也
見而實而見 聞而實而聞
知而實而知 是謂名苦際
何以故。說見而實而見。何以故。非見實而非見。如複有人若眼見色分別色本。思惟識緣不起想著。非見實而非見者。如彼愚惑之人。眼見色而生眼識。此雖見不如非見。何以故。由其眼見而興眼識故也。是故說曰見而實而見也。聞而實而聞者。若人聞微妙之聲。不興識著。是故說曰聞而實而聞者也。知而實而知者。如複有人分別識身。采取善根舍棄不善根。諸垢永盡更不造新。是故說曰知而實而知。是謂名苦際也
伊甯彌泥 陀俾陀羅俾
摩屑姤屑 一切毗羅梨
是謂名苦際
昔佛世尊與四天王說法。二人解中國之語。二人不解。二人不解者與說昙密羅國語。宣暢四谛。雖說昙密羅國語。一人解一人不解。所不解者。複與說彌梨車語。摩屑姤屑一切毗利羅。時四天王皆達四谛。尋于坐上得柔順法忍
無身滅其想 諸痛得清涼
衆行永休息 識想不複興
是謂名苦際
無身滅其想者。是身無牢爲磨滅法。是身不堅必當離散。唯有五分法身乃謂牢固。意從想生想興萬病。能滅其想乃應道真。是故說曰無身滅其想也。諸痛得清涼者。此衆生類流轉生死之海江湖四渎投之。無厭斯由痛本以受其困。衆生相殘共相殺害。皆由于痛而致此患。唯有智者不造其痛。是故說曰諸痛得清涼也。衆行永休息者。人之受識由行而生。行以滋長以成萬病。善行趣善惡行趣惡。智人習行不造行本。是故說衆行永休息也。識想不複興者。識想流馳興病萬端。是以聖人攝識不散。人之興識多起癡根。以叁百藥滅百識。晨用百藥。中用百藥。暮用百藥。而滅識想。複以無漏聖行頂忍之法而滅識想。是故說曰識想不複興也。有依便有動。有動便無滅。已無滅則知無厭。以知無滅則不見去來今。以無去來今則無生死。以無生死愁憂苦惱。由此苦陰生諸衆病。斯由習興衆結。纏裹人之修行。必有所依。所謂依者山河石壁有形之類。目所睹者皆謂依也。能滅此者乃應第一義。于第一義。不見來往周旋。以無來往周旋則無生死。不解此者則興塵勞。生老病死日日滋長。從是生憂。愁惱萬端尋之不見其緒。展轉相生成其五陰苦形。能滅此者唯有泥洹之道也。或有比丘有生有實有爲。或有比丘無生無實無爲。比丘不爲無爲者亦不有生。設不有生不有實不有爲者。則因生因實因有爲而說無爲也。設當衆生無此患者。如來終不說滅盡泥洹之樂
知生之本末 有爲知無爲
生老所纏裹 衰者甚難製
知生之本末者。如彼契經中阿鋡所說。大愛之本末所說。佛告阿難。若生無有生者。則不告人說生之法。下至群徒魚水之類。設龍有龍性鬼有鬼性。天有天性人有人性。如是阿難。我知有生故說生矣。是故說曰知生之本末也。有爲知無爲者。無形無像不可睹察于變易法。是故說曰于有爲知無爲也。生老所纏裹者。人之處世衰老則知死。二事見逼不免其患。是故說曰生老所纏裹也。衰者甚難製者。斯由衆行淫欲瞋恚愚癡憍慢嫉妒恚癡。爲老病所使。由此而起。是故說曰衰者甚難製也
非食命不濟 孰能不揣食
夫立食爲先 然後乃至道
衆生之類悠悠在世。皆由于食。人不得食無以行道。是故說曰非食命不濟也。孰能不揣食者。覺此非常知食所出審谛無疑。受者施行非有狐疑。是故說曰孰能不揣食也。食之爲物生死滓濁之法。有形則累其食。是故說曰夫立食爲先也。佛告諸比丘。我知諸入非地非水非火非風。所以非識非空非不用非識非有想無想。非今世後世。非及日月所照處。如斯之類非緣所及。其中倒見之人求日解脫。尼揵子等自相教訓求解脫者。要當入六十肘百由延。其入此室者便得解脫。佛觀此義已欲斷生死狐疑。欲遮尼揵子顛倒之想故說此事。欲斷後世狐疑故故。說斯事。日月不俱明。邪正不競興。此事明矣。是故比丘。我亦不說周旋往來生死起滅。此謂苦際之本也
地種及水火 是時風無吹
光焰所不照 亦不見其實
應化之人或憑所豪。或因有所濟。應豪貴度者。不加言聲。所憑度者。豁然自寤不須師匠。謙恭卑下者自然得寤。是故說曰光焰所不照亦不見其實也
非月非有光 非日非有明
審谛觀此者 乃應梵志行
非月非有光非日非有明者。猶如日月之光。衆塵自蔽不能廣布宣其教命。猶若忉利天上及一究竟天。光光自照無有日月光明。皆由曩昔積行所致。是故說曰非月非有光非日非有明也。審谛觀此者乃應梵志行者。所謂梵志者。越過叁界行充德滿故曰梵志。是故說曰審谛觀此者乃應梵志行也
端正色縱容 得脫一切苦
非色非不色 得脫一切苦
有色無色生于苦本。能脫此苦者諸苦中得脫。是故說曰端正色縱容得脫一切苦
究竟不恐懼 越縛無狐疑
未斷有欲刺 豈知身爲患
究竟不恐懼者。究竟有二事。一者用意究竟。二者自然究竟。心正而不畏其曲。是故說曰究竟不恐懼也。越縛無狐疑者。斷諸結縛永盡無余。生死久長輪轉五道輪轉無際。不知慚愧恥辱之法。是故說曰越縛無狐疑也。未斷有欲刺豈知身爲患者。夫人處世行法不同。未得斷有欲者。其事有叁。一者欲有。二者色有。叁者無色有。所謂欲刺者邪徑之刺。打捶而重捶損而重。是故說曰未斷有欲刺豈知身爲患也
所謂究竟者 息迹爲第一
盡斷諸想著 文句不錯謬
所謂究竟者息迹爲第一者。所謂究竟者。法中之上無有過越。病中之重縛著欲心永盡無余。是故說曰所謂究竟者息迹爲第一也。盡斷諸想著文句不錯謬者。所謂想者。興欲是想瞋恚是想愚癡是想。如彼雜契經所說。佛告比丘。瞿多當知。欲怒癡想此爲行本。彼諸衆想永盡無余。亦不興想念彼欲意。所說言句終不錯謬。所以然者。行有究盡有不盡者。是故設教訓彼後生。是故說曰盡斷諸想著文句不錯謬
知節不知節 最勝舍有行
內自思惟行 如卵壞其膜
知節不知節者。節爲有爲之行。不知節者久抱疹患。不容思惟道。六情閉塞不信道義。是故說曰知節不知節也。最勝舍有行者。至真等正覺是爲最勝。舍其叁有不造其行。是故說曰最勝舍有行也。內自思惟行如卵壞其膜者。猶若入定不定。得其定意成其道果。猶如孚乳之類。舍皮而就其形。今亦如是。舍其本行而就無漏之行。是故說曰如卵壞其膜也
衆施法施勝 衆樂法樂上
衆力忍力最 愛盡苦谛妙
衆施法施勝者。衆施之中。何以故說法施爲勝。所謂法施者。爲良爲美爲無衆患。其中衆生所聞法者。心意開寤靡不解脫。所謂財施者。一人足充。二者嫌恨。施意高下其事不同。由如與洴沙王說微妙之法。八萬諸天萬二千摩竭衆生。複與釋提桓因。在石室之中說微妙法。八萬諸天皆得微妙法。諸情通達無形罣礙也。是故說衆施法施勝也。所謂財施者。今日受施明當更求。其中至求天上道者。彼人聞法從劫至劫無有窮盡。是故說曰衆施法施勝也。衆樂法樂上者。在俗處樂亂想之本。至趣此正造地獄行。夫法樂者。暢達演說問則不滯。暢達觀意洋洋入耳。是故說曰衆樂法樂上也。衆力忍力最者。昔有鄰國之王。興兵起衆往攻敵國。左右諸臣語其王曰。鄰國興兵今來逼近。願王自備共相攻擊。王語諸臣此是閑事。何必須吾公自臨敵。賊以逼近攻伐城門。諸臣啓王賊今在外。明王宜當深慮斯理。王告諸臣。賊雖在外不足遠慮。但自營私何慮公務。時賊暴虐轉入城裏。左右啓曰賊今逼近。不審明王竟何備慮。王告諸臣。此事微細何足上聞。鄰國大王轉進至殿。諸臣啓曰。鄰國之王今以見逼。不審聖尊有何思慮。其王告曰。我今處世變易不停。興者必衰合會有離宜可脫服。更改形容如乞士法。磨何自退往適深山。思惟道德可以自娛。設此暴王欲獲我身擒殺形體者不辭其愆。所以然者。亡國失土皆由一人。我今受死萬民無患。豈不于我有大幸乎。時彼敵國之王歎未曾有。舉聲唱言。善哉善哉大王。自古迄今未有斯比。我雖得勝未如王比。開懷大通不顧世榮。自今已往還治本國。與王治化共相接待如己無異。是故說曰衆力忍力最。愛盡苦谛妙者。愛之爲本衆結之本。學人習道先斷愛結。然後漸進無漏道撿。是故說曰愛盡苦谛妙也(泥洹品第二十七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出曜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7】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