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出曜經》

「本緣部」經文212卷04頁碼:P0609
姚秦 竺佛念譯

  《出曜經》二十四 ▪第2页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內自克責知爲不是。五體投地自求悔過。我今乃知法之微妙。諸婦女各各慚愧即還入舍。是時羅漢告長者曰。佛法寬博汪洋無涯。卿今以凡夫之智量度聖人。斯非正理。猶若拳許土塊。仰比須彌升合之器。欲量海水。爾時比丘便說此偈

  強以彩畫形  莊嚴醜穢身

  愚者以爲緣  亦不自求度

  分發爲八分  雙部眼耳珰

  愚者所染著  亦不自求度 

  爾時比丘說此二偈已。便從坐起而去。時彼長者及諸婦女善心自生。恭敬叁寶。後日各各成其道迹

  著欲染于欲  不究結使緣

  不以生結使  當度欲有流 

  著欲染于欲者。群徒在世志趣不同。或有少欲或欲意偏多。欲偏多者不達賢之法。是故說曰著欲染于欲也。不究結使緣者。貪嫉悭結病中之重者。入骨徹髓醫所不療。積財億萬不肯惠施。至其壽終不能持一錢自隨。其有衆生修行貪嫉者。身無威神遂致貧窮。宗親不和爲人所輕。是故說曰不究結使緣也。不以生結使當度欲有流者。流有四品。其事不同。雲何爲四。一者欲流。二者有流。叁者無明流。四者見流。衆生之類沈溺生死。皆由此四流浪。四使不能自免。方當涉曆流轉五道。是故說曰不以生結使當度欲有流也

  上一切無欲  當察此大觀

  如是有解脫  本所未度者 

  上一切無欲者。上者色界無色界。欲者欲界也。于此叁界無複叁毒。于中永得解脫。是故說曰上一切無欲也。當察此大觀者。無欲之人是佛第一弟子。佛有四弟子。羅漢爲勝爲尊爲貴爲無有上。是故說曰當察此大觀也。如是有解脫者。聖人執行不自爲己。于諸四駃永得自在。更不著有在身口行。是故說曰如是有解脫也。本所未度者。昔所經曆生死之難。未曾爲度。當求方便度此叁有更不受有造四大身。是故說曰本所未度者

  非園脫于園  脫園複就園

  當複觀此人  脫縛複就縛 

  昔佛在釋翅搜迦維羅竭國尼拘類園中。爾時世尊到時著衣持缽。將侍者阿難入迦維羅竭城乞食。爾時童子難陀。在高樓上。遙見世尊入城乞食。速下高樓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啓世尊言。如來之姓國中豪族。轉輪聖王所至之處。何爲自辱持缽乞食。爾時難陀取如來缽。入內盛甘馔飲食。佛見難陀入舍之後。告阿難曰。我今向尼拘類園。難陀出者勿複取缽。汝語難陀。躬自送缽還于如來。難陀受教從後送缽。婦複隨後語難陀曰。速還勿久須來乃食。前進未久。婦重遣信時還勿停。所以鄭重者。恐舍家學道。難陀持至世尊所。手自擎缽授與如來。唯願時受今欲還家。佛告難陀。卿以至此。今宜遠家剃除須發著叁法衣。何爲複辭欲還到家。是時如來以威神力逼迫難陀。出家爲道閉在靜室不使還家。如是經曆日月之數。次第當直遂至難陀。難陀聞之內自歡喜。我今當直事得從容。因此閑暇逃走還家。是時難陀受直使辦水掃地事事不阙。是時天神侍衛難陀。汲水至滿自然翻棄淨地之中。草土更滋。關閉門戶戶自然開。難陀思惟。我家王者之種。饒財多寶無所乏短。我今逃走向家。設有漏失以物償之。今當竊逐細徑。按大途者備值如來。爾時難陀脫叁法衣。更被白服磨何而去。行未經時正值如來從彼而進。難陀見已奔趣大樹欲自隱形。如來神力反使大樹在難陀後。難陀周慞安身無處。爾時世尊複以神力。拔彼大樹懸在虛空。爾時難陀入樹根處隱形自蔽。如來尋往與共相見。難陀何爲乃來至此。難陀默然慚愧不對。如來再叁告難陀曰。汝欲何趣默然不對。難陀言還家與婦相見。佛告難陀。夫人學道心不自專。貪著欲心不顧後世燒身之禍。爾時世尊便說偈言

  非園脫于園  脫園複就園

  當複觀此人  脫縛複就縛 

  我今將汝天上遊觀。宜當自專勿懷恐怖。是時世尊以神足力。手接難陀將至天上。見一宮殿七寶所作。金銀刻镂玉女營從不可稱計。純女無男亦無夫主。是時難陀前白佛言。是何天宮殿快樂無比。七寶殿堂彈琴鼓瑟。作倡伎樂共相娛樂昔所未聞。然此天女無有夫主。唯願世尊解我狐疑。爾時世尊告難陀曰。汝自往彼問其情實。天女自當與汝說之。難陀受教至彼天宮。以其情實問天女曰。汝等天女自然受福。七寶殿堂五樂自娛。汝等夫主竟爲所在。天女報曰。汝不知乎。閻浮利地迦維羅竭國。釋迦文佛並父弟名曰難陀。命終之後當來生此處在天宮。彼人即我等夫主。難陀聞之密自歡喜。今所論者正是我也。即還佛所具以此情白世尊言。此諸宮殿玉女營從盡是我許。佛告難陀。快修梵行。如是不久當來至此受福自然。是時世尊以神足力。手接難陀將至地獄。路經鐵圍山表。見一猕猴瞎無一目。佛語難陀。汝孫陀利婦何如是瞎猕猴乎。難陀白佛。止止世尊勿複說此。豈當以此方之彼人。孫陀利者女中英妙。六十四術無事不閑。爾時世尊告難陀曰。瞎猕猴比孫陀利。複以孫陀利比諸天女。億千萬倍不以譬喻爲比。是時世尊即接難陀將至地獄。示彼苦痛考掠搒笞酸毒難計。八大地獄湯煮罪人。一大地獄十六隔子圍繞其獄。刀山劍樹火車爐炭。燒炙缹煮苦痛難陳。有一大镬獄卒圍繞。湯沸火熾不見罪人。難陀白佛。不審世尊。斯諸地獄皆有罪囚。斯是何镬不見罪人。佛告難陀。汝躬自往問彼獄卒。自當爲汝說其本末。是時難陀受佛教誡。往問獄卒。斯是何镬空無罪人。獄卒報曰。閻浮利地。真淨王家兒得成道。並父弟甘露王兒。名曰難陀。爲人放逸淫欲情多。自恃豪族輕忽萬民。彼命終之後當來入此镬中。經曆劫數乃得免脫。卿欲知者其事如是。難陀聞已衣毛皆豎。形體戰栗顔色變異。往趣世尊前白佛言。唯然天師二界大護。今睹此變倍懷恐懼。尋于佛前而說此偈

  今舍天上位  不造生死本

  求離地獄苦  願說泥洹滅 

  爾時世尊漸與難陀說微妙法。安處無爲令至道場

  青衣白蓋覆  禦者禦一輪

  觀彼末塵垢  永便斷縛者

  人多求自歸  山川樹木神

  園觀及神祠  望免苦患難 

  人懷恐懼意迷不寤。值前禱祀不別真僞。昔月支國有王名惡少。王此天下莫不靡伏。母教敕王。設卿有臨死之難。慎莫左旋佛寺。當念右旋。慎莫違吾此教。是時惡少王大出兵衆攻純西城。手自執劍殺叁億人。不滿四億。規滿五億。後戰不如。乘象奔走。顧見佛圖憶母教誡。便回象右旋。敵國見之皆伏還國。王見賊退尋後追攝即還壞賊擒獲。王身便憶佛語。自歸佛者。爲尊爲上無有及者。設我不右旋者。豈能壞此賊乎。是故說曰人多求自歸山川樹木神園觀及神祠望免苦患難也

  此非自歸上  亦非有吉利

  如有自歸者  不脫一切苦

  若有自歸佛  歸法比丘僧

  修習聖四谛  如慧之所見

  苦因苦緣生  當越此苦本

  賢聖八品道  滅盡甘露際

  是爲自歸上  非不有吉利

  如有自歸者  得脫一切苦 

  人之修道唯有信義。信根以全戒則不毀。諸有衆生能自歸此叁寶者。無願不成。爲天人所供養。自致得道。亦複受永劫之福。人之無怙猶樹之無根。若有所憑何事不果也

  觀以觀當觀  不觀亦當觀

  觀而複重觀  觀而不複觀 

  所謂觀者。苦習盡道真如四谛。彼執行人。以觀苦習盡道真如四谛。觀者現在以觀過去當觀未來。興于塵勞皆由叁世。墜墮生死不至于道。是故說曰觀以觀當觀也。不觀亦當觀者。所謂不觀者。不見苦習盡道。如是當觀深察分明知爲。不見苦習盡道真如四谛。是故說曰不觀亦當觀也。觀而複重觀者。信能分別苦習盡道。一一思惟究暢其義。觀而不複觀者。已觀已知不複思惟。是故說曰不觀亦當觀觀而複不觀也

  觀而複重觀  分別彼性本

  計晝以爲夜  寶身壞不久 

  觀而複重觀者。觀有二種。一者財觀。二者第一義觀。夫財觀者增益結使。第一義者。盡有漏成無漏行。是故說曰觀而複重觀也。分別彼性本者。或有人性造行不同。國界若幹法教非一。聖人在中一一分別。或有意開寤者。或有意不開寤者。或有開寤不開寤者。衆生受性寤有遲疾。是以聖人訓之以道。勤加修行晝夜匪懈。是故說曰分別彼性本也。計晝以爲夜者。衆生之類性行不同。或思善本。或不思善本。是謂計晝以爲夜也。寶身壞不久者。世間財貨世之常法。終日聚集要當消壞。善根財貨者終不腐敗。是故律本說曰當以不寶之身易寶身。不寶之財易寶財。不寶之命易寶命。是故說曰寶身壞不久也

  觀而不重觀  雖見亦不見

  如見而不見  觀而亦不見 

  觀而不重觀者。彼修行人思惟妙觀。道者觀察知彼行人。亦無妙觀得思惟。定者有二種人。一人得觀一者不得觀。複更有導師觀察行人。頗有應于聖谛者。不遍思觀之不應聖谛。是故說曰觀而不重觀也。觀而亦不見者。多有思惟修集道行。複觀久遠過去世事。或有達者。或有不達者。一一分別亦不錯亂。是故說曰觀而亦不觀也

  雲何見不見  何說見不見

  因何見不見  因爲出何見 

  雲何見不見者。行人修法計有。是常清淨之法。所謂不見者。不見苦習盡道。是故說曰雲何見不見也。何說見不見者。行人唯見一緣。或緣色或緣色聲香味。或有思惟或不思惟。是故說曰何說見不見也。因何見不見者。猶如二人衆行以具功德備悉。雖在生死不懷怯弱。意求斷結亦無疑滯。一人意偏不達究竟。一者不見斷諸有漏。一者不見在諸生死。是故說曰因何見不見也。因爲出何見者。由賢聖法自見出要義。所願必克無所畏忌。是故說曰因何出何見也

  猶若不觀苦  常當深自觀

  以解苦根源  是謂明妙觀 

  猶若不觀苦者。如彼學人不見苦空非身無我。亦不分別于諸行陰。便爲墮落。自觀身中汙穢不淨。從頭至足無一可貪。我自我有色自我色。亦不分別色之本末。是故說曰猶若不觀苦常當深自觀也。以解苦根源是謂明妙觀者。所解苦空無常非身之義。身之爲患流溢萬病。行人思惟意不亂錯。深知病之根源。身寄于世四大合成。從無數劫以來不睹大明。斯由癡惑所纏裹故。我今以脫不造彼緣。是故說曰以解苦根源是謂明妙觀也

  誰令凡夫人  不睹衆行本

  因彼而觀察  去冥見大明 

  誰令凡夫人不睹衆行本者。世間盲冥不睹大明誰之所造。衆生遊遊不識正路。現有四大陰持入苦。愚者染著不信爲患。興諸邪見遂增塵勞。因彼行人而自觀察。晝夜思惟斷結爲業。去冥見大明。大明之本無冥根。是不識佛不識法。不識比丘僧。亦複不識真如四谛苦習盡道。不修境界清淨之行。是故說曰誰令凡夫人。不睹衆行本也(觀品第二十八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出曜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6】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