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曜經》二十八 ▪第2页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若鼻嗅香起于鼻識遂或鼻根。若口知味起于口識遂成口根。若身知細滑起于身識遂成身根。若意知法起于意法遂成意根。是故說曰舍意放其根人隨意回轉也。爲少滅名稱如鳥舍空林者。人之爲過不顧後慮。積日爲善失在斯須。爲諸檀越施主所見譏論。我等本呼戒具清淨。何圖今日乃見瑕隙。皆共薄賤不複興敬。猶如群鳥恒宿茂林貪五果香華氣味。華果適盡各舍而逝。犯戒之人其喻如此。福盡罪至自當除散。是故說曰爲少滅名稱如鳥舍空林
在靜自修學 慎勿逐欲迹
莫吞熱鐵丸 [口*睪]哭受其報
在靜自修學慎勿逐欲迹者。常當端執意心之行。不爲欲意所見鈎連。欲者令人迷惑不別尊卑。是故說曰在靜自修學慎勿逐欲迹也。莫吞熱鐵丸[口*睪]哭受其報者。如火所燒痛徹骨髓。死入地獄酸楚萬端。抱熱銅柱吞熱鐵丸。[口*睪]哭受報靡知所訴。是故說曰莫吞熱鐵丸[口*睪]哭受其報也
應起而不起 恃力不精勤
自陷人形卑 懈怠不解慧
應起而不起者。形謂起者佛伴善知識。然不造善功德。生雖遇時無益人行。天雨七寶遍滿世界。愚者意惑不收其寶。恒受人形無有遠慮。雖名爲人無益于時。此亦如是遭遇佛世暢演深法。愚人執惑不肯承受。是故說曰應起而不起也。恃力不精懃者。如有行人氣力強壯堪任受化。然複懈怠不大精勤。是故說曰恃力不精勤也。自陷人形卑懈怠不解慧者。自陷于生死不顧後世殃。雖遭佛世遭善知識與賢聖相遇。不肯受慧分別義趣。是故說曰自陷人形卑懈怠不解慧也
亂觀及正觀 皆由意所生
能覺知心觀 愚心數數亂
亂觀及正觀皆由意所生者。所謂亂觀者欲觀恚觀無明觀。行人離此諸觀習于正觀。正觀定意超越殊勝衆定中尊。自非聖人漏盡無著得此觀定。是故說曰亂觀及正觀皆由意所生也。能覺知心觀愚心數數亂者。進學之人當習出要之觀。空無想無願觀。洗除心垢舍世八事。修清淨心解諸相好。一一虛寂。所說教誡殊勝難及。四谛如爾晝夜修習愚人執惑數數意亂。猶甘美漿愚謂辛苦。豈須聖人擘口與之。執意迷誤難革如斯。是故說曰能覺知心觀愚心數數亂也
智者如是觀 念者專爲行
咄嗟意無著 唯佛能滅此
智者如是觀念者專爲行者。所謂智者演說微吐。或暢疑遣難豫明人情。處在大衆獨步無侶。數問郡黨誰有疑惑。吾當以大慧之火。焚燒汝等猶豫之聚。隨時觀察意不錯亂。學人所修以此爲業。是故說曰智者如是觀念者專爲行也。咄嗟意無著唯佛能滅此者。彼修行人得定叁昧。盡舍世俗有漏之行。亦複舍于世俗善本解脫定意。此者是誰。唯佛世尊能舍之耳。是故說曰咄嗟意無著唯佛能滅此
觀身如空瓶 安心如立城
以睿與魔戰 守勝勿複失
觀身如空瓶者。猶如朽故之瓶內外不牢。雖可受盛亦不久停。此四大身亦複如是。恒苦敗壞不得久停如彼朽弊。亦盛于好亦盛于醜會歸磨滅。就彼灰聚此危脆身亦複如是。亦受于好亦受于醜。所受善者諸善功德璎珞其身。所受惡者舍于善行染汙其心。命終之後浪在丘冢。是故說曰觀身如空瓶也。安心如立城者。所以立城牢固深塹者。但厭患群賊盜竊民物。心亦如是厭患諸結使所纏裹故。城則牢固賊不得便。心正不邪結不得便。是故說曰安心如立城也。以睿與魔戰者。伎術以備六藝具足。則能與彼自在天子共戰。是故說曰以睿與魔戰也。守勝勿複失者。以勝淫怒癡無複余想。恒系意在前無他異心。是故說曰守勝勿複失。取要言之。觀世亦爾
觀身如聚沫 解知焰野馬
以睿與魔戰 守勝勿複失
猶若聚沫生生便滅不得久停。此四大身亦複如是。聚則爲人散則爲氣。本由父母得有四大。推其本末皆虛皆寂。推之不見其前。尋之不見其後。生生而滅生生而生。滅滅而滅滅滅而生。生不見生滅不見滅。凡夫所習顛倒不寤。是故說曰觀身如聚沫解知焰野馬。以睿與魔戰守勝勿複失。取要言之觀世亦爾
心念七覺意 等意不差違
當舍愚惑意 樂于不起忍
盡漏無有穢 于世取滅度
心念七覺意等意不差違者。如彼修行之人。修習覺意之法。晝夜思惟不舍于懷。是故說曰心念七覺意等意不差違也。當舍愚惑意樂于不起忍者。若有衆生不起慈心向一切衆生。則不至道有所成就。要當舍愚惑之意。不著色想乃應道真樂舍不起法忍。無生滅意乃入道室。是故說曰心念七覺意等意不差違也。盡漏無有穢于世取滅度者。彼修行人盡有漏成無漏。心得解脫睿得解脫。于現法中而得自在。如斯之人入無爲境取般泥洹。永寂永滅更不複生。是故說曰盡漏無有穢于世取滅度也
當自護其意 若牦牛護尾
有施于一切 終不離其樂
當自護其意若牦牛護尾者。心爲行道造作無端。常當攝意使不有失。猶彼牦牛晝夜護尾恐有斷絕。甯喪命根失其妻息。不使尾毛墜落于地。比丘學道亦複如是。甯喪身命不犯于戒。是故說曰當自護其意若牦牛護尾也。有施于一切終不離其樂者。要當興意愍慈一切。視怨家如赤子。阿須倫迦留羅旃陀羅摩休勒人若非人不能得其便。自然受福快樂無極。是故說曰有施于一切終不離其樂
一龍出衆龍 龍中六牙者
心心自平等 獨樂于曠野
昔拘深比丘好喜鬥訟未曾歡樂。不樂山野閑靜之處。爾時世尊數往呵谏。不受如來言教。如來數與說法。不肯承受便舍而去。去彼不遠見有一象。獨在空山閑靜無爲。象自念言我在大衆中時。爲衆象所撓逐群。食草則得弊惡草食。飲水得濁。今日在此不爲衆象所撓何乃快哉。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一龍出衆龍 龍中六牙者
心心自平等 獨樂于曠野
如來說此偈已便舍而去
不以無害心 盡爲一切人
慈心爲衆生 彼無有怨恨
不以無害心盡爲一切人者。盡當除棄怨憎恨心。慈愍一切衆生之類。是故說曰不以無害心盡爲一切人也。慈心爲衆生彼無有怨恨者。視己如彼身而無有異。若聞好語醜語不經心懷。無有怨恨無複害意。向一切衆生戰戰兢兢終不舍離。是故說曰慈心爲衆生彼無有怨恨也
慈心愍一人 便獲諸善本
盡當爲一切 賢聖稱福上
慈心愍一人者。如佛契經所說。若有人施一切衆生。加以慈心施一人者。其福何者爲多。比丘報曰。行慈之人愍念衆生者。其福甚多是故說曰慈心愍一人便獲諸善本也。盡當爲一切賢聖稱福上者。惠施一人其福難量。況施一切衆生之類乎。其福無限無量不可稱計。巨億萬倍不可以譬喻爲比。是故說曰。盡當爲一切賢聖稱福上也
普慈于一切 愍念衆生類
修行于慈心 後受無極樂
普慈于一切愍念衆生類者。人之行慈發意平等。衆生之類多于地種。能普慈心愍一切衆生者。後受人身受樂無厭。若生天上受福自然。視東望西玉女營從不可稱計。若生人中。豪族富貴生四姓家。七寶具足無有減少。父母真正不處卑賤。是故說曰普慈于一切愍念衆生類修行于慈心後受無極樂也
若以踴躍意 歡喜不懈怠
修于諸善法 獲致安隱處
若以踴躍意歡喜不懈怠者。彼修行人息淫怒癡。執意剛強不舍本願。所獲功德盡施于無上正真道等正覺。不待此福求轉輪聖王粟散諸王。亦複不求帝釋梵天。亦不求作魔若魔王。彼盡求作滅盡泥洹無爲無作無生滅法。是故說曰。若以踴躍意歡喜不懈怠。修于諸善法獲致安隱處
息則致歡喜 身口意相應
以得等解脫 比丘息意快
一切諸結盡 無複有塵勞
息則致歡喜身口意相應者。人意以息衆病都廢不複造。于身口意行。若布施持戒攝意受齋。皆求無爲之道正使出家修習福業。舍世辯聰習四辯才。以得八解脫法。比丘習法不離賢聖。是故說曰息則致歡喜。身口意相應也。所謂結者結縛人心。結結相纏。如蛾自裹。纏縛人心不見大明。除彼塵勞乃自照見。是故說曰一切諸結盡無複有塵勞也
正使五樂音 不能悅人意
不如一正心 向于平等法
正使五樂音不能悅人意者。彼修行人志在禅定。分別五陰成敗所趣。正使諸天作倡伎樂。欲使此人心意動轉此事不然。何以故由心正見無顛倒故。是故說曰正使五樂音不能悅人意不如一正心向于平等法也
最勝得善眠 亦不計有我
諸有心樂禅 不樂于欲意
最勝得善眠亦不計有我者。如修行人不計吾我染著榮職。甯取冷石宛轉土中。不以縛著之心臥于高床帏帳之內。是故說曰最勝得善眠亦不計有我也。諸有心樂禅不樂于欲意者。入定之人心不移變。當入定時寂無音響。千車同響萬雷同震不能令入定之人離于正受。所以然者由其心意得普慈故。是故說曰諸有心樂禅不樂于欲意
最勝踴躍意 亦不見有我
諸有心樂禅 不樂于欲意
最勝踴躍意者。見無我之人。分別內外所出四大。一一解了虛而不真。是故說曰最勝踴躍意亦不見有我諸有心樂禅不樂于欲意也
諸結永以盡 如山不可動
于染無所染 于恚不起恚
諸結永以盡如山不可動者。如彼行人諸結永盡。內外清淨無有瑕穢。意猶金剛不可沮壞。亦如泰山不可移動。何以故。由其執心甚牢固也。處欲不汙在禍不懼。形神俱虛無可戀著。是故說曰諸結永以盡如山不可動于染無所染于恚不起恚也
諸有如此心 焉知苦蹤迹
無害無所染 具足于戒律
于食自知足 及諸床臥具
修意求方便 是謂諸佛教
諸有如此心焉知苦蹤迹者。如彼行人練精其心去諸穢著。意存斷結日進不怠。爾時焉知有苦蹤迹。是故說曰諸有如此心焉知苦蹤迹。無害無所染具足于戒律者。亦不自害複不害人。戒律所說不失次緒。既自修德複以此德轉教人民。是故說曰無害無所染具足于戒律。于食知止足及諸床臥具者。如彼行人量食而進亦不貪餮。趣支其命行道而已。所以取膏而膏車者。欲使重載有所致也。如人瘡痍以膏傅之。所以傅者欲使新者不增故者除愈。是故說曰于食知止足及諸床臥具也。修意求方便是謂諸佛教者。修行之人采取要義。行中所急者增上心是。是故說曰修意求方便是謂諸佛教也
行人觀心相 分別念待意
以得入禅定 便獲喜安樂
行人觀心相者。如彼行人知心根源。適生即滅不使滋長。知念待之進退分別善惡。永劫以來所修行事。是故說曰行人觀心相分別念待意也。以得入禅定便獲喜安樂者。入定之人何以故說入定之人。定有叁義禅最爲首。猶如國王統領四方。正可富于世財無有道財。禅定之人當富道財無有世財。所謂道財者。叁十七品禅定叁昧諸善之本。樂有二義。或有淨樂或有不淨樂。不淨樂者飲食衣被服飾之具。香華脂粉缯彩幡蓋。斯謂不淨樂也。有淨樂者。入禅正受淡然無爲無他異想。是謂有淨之樂也。是故說曰以得入禅定便獲喜安樂也
護意自莊嚴 嫉彼而營己
遭憂不患苦 智者審谛住
護意自莊嚴嫉彼而營己者。彼修行者。恒護結使縛著色聲香味細滑之法。不使衆想雜錯其間。複以叁十七品七覺意花而自莊嚴。是故說曰護意自莊嚴嫉彼而營己也。遭憂不患苦智者審谛住者。彼修行人以得入無畏之處。智者神審谛而不移動。是故說曰遭憂不患苦智者審谛住也
人不守護心 爲邪見所害
兼懷調戲意 斯等就死徑
人不守護心爲邪見所害者。行人不守護色聲香味細滑法。其有衆生修習邪徑。便當趣于地獄餓鬼畜生之道。不習邪見者生天上人中。處在中國不在邊地八不閑處。是故說曰人不守護心爲邪見所害也。兼懷調戲意。斯等就死徑者。行人所以迷于道者。皆由陰蓋所覆。不得窺看智能光明。加複調戲。五蓋所覆重雲所翳。欲得見慧明者此則不然。命終之後必趣死徑。是故說曰兼懷調戲意。斯等就死徑也
是故當護心 等修清淨行
正見恒在前 分別起滅法
是故當護心等修清淨行者。彼修行人恒常擁護心意。行威儀法舍于非法。可行知行可坐知坐。進止行來不失其儀。是故說曰是故當護心等修清淨行也。正見恒在前分別起滅法者。人之修德深自知己。如家有財主自能別。行道之人亦複如是。涉八直之正路禦四駛之穢濁。執智能之庭燎照叁毒冥室。分別起滅之所由。歸之一定而無礙。于中取道有何難乎。是故說曰正見恒在前分別起滅法也
比丘除睡眠 盡苦更不造
降心服于藥 護心勿複調
比丘除睡眠盡苦更不造者。觀行比丘除去睡眠陰蓋之患。盡諸苦際更不造新。是故說曰比丘除睡眠盡苦更不造也。降心服于藥。護心勿複調者。常當擁護心所願必克則能及聖。修無漏行斯由降心去穢所致也。行不放逸不娆于人。複是行者深要之業。是故說曰降心服于藥護心勿複調也
衆生心所誤 盡受地獄苦
降心則致樂 護心勿複調
衆生心所誤盡受地獄苦者。迷誤爲心所使。種地獄根栽。經曆無數億千萬劫。屠割剝裂受苦無量。是故說曰衆生心所誤盡受地獄苦。降心則致樂護心勿複調也
護心勿複調 心爲衆妙門
護而不漏失 便在泥洹門
心正則道存邪者有高下。衆生愚感不別真僞。是以墜墮不至于道。惑者意迷謂道在空乃不自覺。心爲道本虛無寂寞。法之極尊衆行究竟。永離叁有不處叁界。度衆苦惱畢壽不生。是故說曰護心勿複調。心爲衆妙門。護而不漏失。便在泥洹門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出曜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