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立世阿毗昙論》

「論集部」經文1644卷32頁碼:P0173
陳 真谛譯

  《佛說立世阿毗昙論》一

  陳西印度叁藏真谛譯

  地動品第一

  如佛婆伽婆。及阿羅漢說。如是我聞。一時佛世尊住舍衛大城。毗舍佉優婆夷鹿子母精舍。蓮花重閣。與大比丘衆。一切阿羅漢。諸漏已盡。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心得自在。所作已辦。已舍重擔。正智解脫。唯除阿難。是時。大地震動。時富婁那彌多羅尼子。在大衆中。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大地震動。佛告富婁那比丘。汝今一心谛聽。善思念之。我當爲汝分別解脫。有二因緣。令大地動。何者爲二。比丘。是地界住水界上。是水界住風界上。是風界住于空中。比丘有時大風吹動水界。水界動時。即動地界。是一因緣。故大地動。比丘。複有大神通威德諸天。若欲震動大地。即能令動。若諸比丘有大神通。及大威德。觀地相令小。水相令大。欲令地動。亦能震動。是名第二因緣。故令地動。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水界爲風動  地動由水動

  是一因緣動  是實名所說

  諸天及比丘  大威神能動

  是二因緣動  調伏惡人說

  爾時世尊複告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有風名鞞岚婆。比風常吹。俱動不息。風力上升。有風下吹。有風傍動。是風平等圓轉相持。厚九億六萬由旬。廣十二億叁千四百五十由旬。周回叁十六億一萬叁百五十由旬。此風上際。即是水界。此水上下。悉皆平等停止安住。無有散溢。厚四億八萬由旬。廣十二億叁千四百五十由旬。周回叁十六億一萬叁百五十由旬。此水上際。即是地界。上下邊際。悉皆平等安住不動。厚二億四萬由旬。廣十二億叁千四百五十由旬。周回叁十六億一萬叁百五十由旬。如是佛世尊說。比丘。有大地獄。名曰黑闇。各各世界外邊悉有皆無覆蓋。此中衆生自舉其手。眼不能見。雖複日月具大威神。所有光明。不照彼色。佛說。如是黑闇地獄。住在何處。兩兩世界鐵輪外邊。名曰界外。是寒地獄。一名頞浮陀。二名涅浮陀。叁名阿波波。四名阿吒吒。五名嚘吼吼。六名郁波縷。七名拘物頭。八名蘇健陀固。九名分陀利固。十名波頭摩。佛告富婁那等比丘。如摩伽陀國量十婆诃摩一婆诃二十佉利。如是量麻。聚在一處。設有一人。滿一百年。來除一麻。比丘。如是麻聚。猶尚易盡。而我未說頞浮陀地獄壽命窮盡。比丘。十倍頞浮陀地獄。是涅浮陀壽量。十倍涅浮陀地獄。是阿波波壽量。乃至波頭摩地獄。亦複如是。比丘。是瞿伽離比丘。于舍利弗目揵連所生。不信惡心。由是心故。墮波頭摩地獄。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夫人處世間  斧在口中生

  斯由作惡言  以是自斬身

  應呵而贊歎  應贊而呵罵

  口過故得衰  衰故不受樂

  若己舍失財  盡物及自身

  其人罪尚輕  若于修伽陀

  生惡不信心  是罪重于彼

  百千涅浮陀  頞浮陀叁億

  六萬及五千  若誹謗聖人

  作惡語惡心  如量墮地獄

  瞿伽離比丘  墮波頭摩獄

  誹謗大聲聞  舍利及目連

  彼中衆生傍行作向上想。猶如守宮。鐵輪外邊。恒作傍行。是其身量如頞多大。因冷風觸。其身圻破。譬如熟瓜。如竹[竺-二+韋]林被大火燒。爆聲吒吒。如是衆生被寒風觸。骨破。爆聲吒吒遠徹。因是聲故。互得相知。有諸衆生。此中受生。或時去來更相逢觸。因此觸故。互得相知。有諸衆生。此中受生。是時諸佛世尊出現于世。是時大光過于諸天大威神力。遍照彼中。因此光明。互得相見。作是思惟。有諸衆生。此中受生。若有衆生。于此間死。多往生此。寒冰地獄。在鐵輪外。若余世界。有衆生死。往生寒冰地獄。多彼世界鐵輪外生。兩界中間。其最狹處。八萬由旬。在下無底。向上無覆。其最廣處。十六萬由旬

  爾時淨命阿難在大衆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我從世尊。聞是法句。我從世尊口。受持此正義。過去有佛。名曰屍棄。時有弟子。大神通第一。名曰阿毗吼。是比丘坐在第四禅梵處。以一指光。照一千世界。一音說法。一千世界。俱解正義。世尊。諸佛弟子。威神尚爾。諸佛如來。其量雲何。阿難問已。時佛答言。阿難。此阿毗吼比丘。是弟子位。諸佛世尊如此之處。不可思量

  第二。淨命阿難複白佛言。世尊。我從佛口。聞是法句。我從世尊。受持如是正義。過去有佛。名曰屍棄。時有弟子。神通第一。名曰阿毗吼。是比丘坐在四禅梵處。以一指光。照一千世界。一音說法。一千世界。俱解正義。世尊。諸佛弟子。威神尚爾。諸佛如來。其量雲何。阿難問已。時佛答言。阿難。此阿毗吼比丘。是弟子位。諸佛世尊。如此之處。不可思量。乃至第叁。亦如是答。第四問已。佛告阿難。若一日月所圍繞處。名一世界。從一至千。此中有千日月。千須彌山王。千四大天王。千忉利天。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樂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輔天。千梵衆天。此處大梵王。爲一千世界主。王領自在。不系屬他。知成他事。初禅上上品。故得自在。大梵天王。住于是處。得稱第一。阿難。是梵領處。有四千大洲。四千大樹。四千大龍宮。四千金翅鳥王住處。七千大河。九千大山。八千大林。八千大地獄。一千閻羅王地獄。二千大海。十六千地獄園。是名小千世界。又更千倍。是名中千世界。又更千倍。是名大千世界。阿難。若如來作意欲照欲說。是大千世界。光照遍滿。所說法句。一切俱解。若複欲過大千世界。隨如來意。是中衆生。莫不見聞放光說法。阿難。若如來欲放光說法。坐阿迦尼吒天梵處。若大千。若過大千。光照遍滿。以八分梵聲。說法句義。遍得領解。阿難。是如來光明。及說法音聲。無有衆生不見不聞。是時無有衆生不具根者。阿難。如來在阿迦尼吒天上。說此音聲。宣此名句

  汝等受佛教  起恭敬正勤

  觀修于中住  出離叁有難

  除滅死王軍  如象破葦舍

  若佛法律中  住于不放逸

  是人舍生死  乃至盡苦際

  爾時阿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我今希有利養。我今善得希有之利。我得大師具足神通廣大威德。是時淨命名曰優陀夷。在大衆中。去佛不遠。時優陀夷比丘語阿難言。若汝大師具諸威德大神通。汝何所得。是時世尊告優陀夷比丘。汝莫作意違阿難心。若我前不記阿難。今生得阿羅漢果。因此信心。所生業報。當叁十六過。作他化自在天王。乃至叁十六過。作忉利天主。何況轉輪聖王。刹利王種。受灌頂職。乃至四天下王。優陀夷。阿難比丘。吾于往昔。已爲授記。我說欲界之中。衆生最多。依水生多。于地生少。其地生者。畜生道多。人道複少。人道之中。破戒者多。持戒者少。持戒之中。凡夫者多。聖弟子少。聖弟子中。有學者多。無學者少。無學之中。時解脫多。非時解脫少。如是非時解脫阿羅漢。世間難得。我記阿難應得是處。有諸外道。作如是說。是大地界。恒去不息。是言應答。此事不然。若實爾者。如人擲前。物應落後。又諸外道作如是說。是大地界。恒墜向下。是言應答。此事不然。若實爾者。如向上擲。應不至地。又諸外道作如是說。日月星辰。恒住不移。大地自轉。疑是天回。是言應答。此事不然。若如是者。射不至堋。又諸外道作如是說。大地恒浮。隨風來去。應如是答。此事不然。若實爾者。地恒並動。若不爾者。地作何相。地住不動。如是義者。諸佛世尊已說。如是我聞

  南剡浮提品第二

  佛說比丘。有樹。名曰剡浮。因樹立名。名是洲地。曰剡浮提。此樹生剡浮提地北邊。在泥民陀羅河南岸。是樹株本。正洲中央。從樹株中央。取東西角。並一千由旬。是樹生長。具足形容可愛。枝葉相覆。密厚多葉。久住不凋。一切風雨不能侵入。比丘。譬如裝花鬘師。裝飾花鬘及耳上莊嚴。其樹形相可愛如是。上如華蓋。次第相覆。高百由旬下本洪直。都無瘤節。五十由旬方有枝條。樹身徑刺。廣五由旬。圍十五由旬。其一一枝。橫出五十由旬。間中亘度一百由旬。周回叁百由旬。其菓熟時。甘美無比。如細蜂蜜。味甜難厭。菓味如是。菓大如盆。其核大小。猶如世間剡浮子核。其上有鳥形。如大殿猕猴之形。知六十歲大象。是兩鳥獸恒食其實。東枝有子。多落剡浮提地。少落水者。西枝菓子。多落剡浮提地。少落水者。南枝菓子。並落剡浮提地。北枝菓子。悉落河中。爲魚所食。樹根悉是金砂所覆。當春雨時。下不漏濕。夏則不熱。冬無風寒。有乾闼婆。及藥叉神。依樹下住。如是之事。雲何知耶。昔王舍城有兩比丘。具神通力。共爲朋友。從佛口。聞剡浮樹相如此。是二比丘互相謂言。我等當往看彼剡浮。各雲我去。遂至樹所。見樹菓熟。墮地自破。其一比丘從其蔕孔。授手至臂。其最長指。猶不至核。牽手而出。爲菓所染。手臂皆赤。猶如世間貴赤栴檀汁所染汙。其菓香氣能染人心。是時比丘鼻嗅菓香。第二比丘問言。汝欲食不。長老。我不樂食。是事希有。不可思議。是離欲結。最爲廣大。何以故。若人未離欲嗅如是香。即生心氣。乃發顛狂。有諸離欲外人。若嗅此香。退失離欲之地。是二比丘。還王舍城。說如上事。時有一人。名曰長胫。本是王種。姓拘利氏。宿業果報所得神通。是人有此威神相貌。若行水中。前腳未沒。後腳已移。若行草上。草雖未靡。便得移步。若行樹葉。樹葉未低。後足已度。鞋履踐處。並不爲難。是長胫人從佛所聞。是剡浮樹。如此如此。即白佛言。世尊。我今若行至剡浮樹不。答雲得至。是人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面正向北。發此而去。行度諸山。一名小黑山。二名大黑山。叁名多[牦-未+牙]牛山。四名日光山。五名銀山。六名香水山。七名金邊山。是人登金邊山頂。轉面向北。聳身遠望。唯見黑暗怖畏而反。佛問汝至剡浮樹不。答言不至。佛問汝何所見。是人答曰。唯睹黑暗。佛言。此黑暗色。即剡浮樹。是人重禮佛足。右繞叁匝。更向北行。重度七山。一名周羅迦啰第二摩呵迦羅第叁瞿漢山第四首羅山。第五稽羅山。第六乾陀山。…

《佛說立世阿毗昙論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