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經疏論纂要》

「經疏部」經文1701卷33頁碼:P0154
唐 宗密述,宋 子璿治定

  《金剛般若經疏論纂要》上 ▪第3页

  京大興福寺沙門宗密述

  ..續本經文上一頁。離彼叁相是法身如來也。無著則于色身但離遍計。不執色相即真色身。故彼論雲。此爲顯示如來色身。又此當第叁欲得色身住處。二斷因果俱深無信疑。論雲。無住行施因深也。無相見佛果深也。未來惡世必不生。信空說何益。斷之文四。初約無信以呈疑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魏雲。頗有衆生于未來世雲雲。今略此句者。影在後五百歲也。句诠差別章者解句。實信者。大品雲。于一切法不信是信般若。二呵疑詞以顯信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爲實 後五百歲者。大集雲。初五百歲解脫牢固。第二五百歲禅定牢固。叁多聞。四塔寺。五鬥诤。皆如初二句例本疑惡世無信故舉惡世以斷疑。持戒修福者戒定也。以此爲實者。正解無倒。無著雲。增上戒等叁學。顯示修行少欲等功德。戒出叁塗定出六欲慧出叁界。叁明能信之所以二。初明曆事善友積集信因

  當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 無著雲。顯示集因于多佛所。明久事善友則緣勝也。種諸善根。明久伏叁毒則因勝也。二明善友所攝成就信德二。初明攝受得福顯福德門

  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衆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無著雲。謂于一切行住所作中知其心。四蘊見其依止色身故。此等顯示善友所攝。論雲。若不說見。或謂如來以比智知。若不說知。或謂如來以肉眼見。故須二語。得福德者。魏雲。生如是福德取如是福德。論雲。生者能生因。取者熏修自體果義。無著雲。生者福正起時現行。取者即彼滅時攝持種子。此雲得者。生取二義不離于得。得之一字生取俱攝。二明攝受所以顯智慧門。由無二執故得攝受。△文二。初正明已斷粗執

  何以故。是諸衆生。無複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初征信者。以何義故。得如來悉知悉見。後釋二。一無我執。執取自體爲我。計我展轉趣于余趣爲人。計我盛衰苦樂種種變異相續爲衆生。計我一報命根不斷而住爲壽者。二無法執。論雲。無法相者。能取所取一切法無。亦無非法相者。無我真空實有。然離二執正是得佛知見。成就淨信之本善根福德。卻是相兼故。論雲。有智慧便足。何故。複說持戒功德。爲示現實相差別義故。亦有持戒功德。依信心恭敬能生實相故。不但說般若二因。顯未除細執

  何以故。是諸衆生。若心取相則爲著我人衆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 若心取下。總明二相總解取法非法。盡名相也。亦是建立取相。則我等相便生立義宗也。若取法下。別明二相。論雲。但有無明使無現行粗煩惱。示無我見故。無著雲。但取法及非法相轉。非我等想。以我等想及依止不轉。中有征者。取法但爲法相。何故便著我等。釋雲。取非法亦著我等。何況取法以後釋前也。四示中道之玄門

  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初正結歸中後引說。以證筏喻者。假言顯義。不應如言執義。不執即爲不取。非全棄也。偈雲。彼不住隨順于法中證智。論釋雲。不住者得證智。舍教如到彼岸。隨順者。隨順彼證智之教法。如未到岸。無著雲。法尚應舍者。實相生故。何況非法者。理不應故。叁斷無相。雲何得說疑。論雲。向說不可以相見佛。佛非有爲。雲何釋迦得阿耨菩提。雲何說法。斷之文二。初問答斷疑四。初舉疑因以問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佛問得不。意顯不得故。無著雲。顯示翻于正覺取故。二順實理以酬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偈雲。應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叁釋無定法之言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無著雲。不可取者。謂正聞時。不可說者。謂正說時。非法者。分別性故。非非法者。法無我理故。論雲。彼法非法非非法。依真如義說。非法者。一切法無體相故。非非法者。彼真如無我實相有故。何故。唯言說不言證。有言。說者。即成證義故。若不證者。則不能說。四釋無取說之所以

  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 魏雲。一切聖人皆以無爲法得名。論意雲。聖人但依真如清淨得名。非別得法故無取說。而有差別者。論雲。真如具足清淨分清淨。無著雲。無爲者無分別義故。是故菩薩有學得名。如來無學得名。初無爲者。折伏散亂時顯了故。後無爲者。唯第一義者無上覺故。叁乘賢聖皆修證無爲。故通說爲差別。二校量顯勝四。初舉劣福以問

  須菩提。于意雲何。若人滿叁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甯爲多不 俱舍偈雲。四大洲日月蘇迷盧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說名一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壞。七寶者。金銀琉璃珊瑚碼瑙赤真珠頗梨二釋福多以酬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無著雲。是福德者標牒。即非者約勝義空。是故者約世俗有。叁判經福超過

  若複有人。于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爲他人說其福勝彼 偈雲。受持法及說。不空于福德。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四句者。但于四句诠義。究竟即成四句偈。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此最妙也。然但義見四句。持說即趣菩提。文或增減不必唯四。義若阙者則互成謗。四釋超過所以二。初正釋

  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諸佛菩提法者。論雲。名爲法身。于彼法身此二能作了因。一切諸佛者即報化身。論雲。于此能爲生因。二轉釋

  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一義中。無有佛法從經出也。四斷聲聞得果是取疑。論雲。向說聖人無爲法不可取說。雲何聲聞各取自果。如證而說。斷之文四。初入流果

  須菩提。于意雲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爲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陀洹。此雲入流。入聖人流故。亦雲預流。預聖人流故。秪由不入六塵名入聖流。不是別有所入故。論雲。聖人得果不取一法。不取六塵境界。故名逆流。乃至羅漢不取一法。以是義故。名阿羅漢。然非不取無爲自果。但于證時離取我等煩惱。是故無如是心。我能得果。若起如是心我能得果。即爲著我等故。知得果是不取義。何得疑雲是取。二一來果

  須菩提。于意雲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斯陀含。此雲一來。斷欲界六品修惑。從此命終。一往天上一來人間。便得阿羅漢果。故名一來。而實無來者。已悟無我誰能往來。叁不來果

  須菩提。于意雲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爲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阿那含。此雲不來。亦雲不還。斷欲界九品修惑盡。命終一往天上。更不還來下界。故雲不來。而實無不來義。同前釋。四不生果。阿羅漢。此釋有叁。一無賊。叁界見修煩惱盡故。二不生。不受後有故。叁應供。應受人天廣大供養故。文叁。初舉所得以問

  須菩提。于意雲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二明無取以答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爲著我人衆生壽者 叁引已證令信。叁初明佛先印

  世尊。佛說我得無诤叁昧。人中最爲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無诤者。不惱衆生。能令衆生不起煩惱。故佛贊之。十弟子中善現第一離欲者。叁界煩惱但有貪心盡名爲欲。非唯欲界二彰已不取

  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 叁卻釋佛意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論雲。離二種障。一煩惱障得阿羅漢故離。二叁昧障得無诤故離。故無所行。阿蘭那者。此雲寂靜。五斷釋迦然燈取說疑。論雲。釋迦昔于然燈佛所受法。彼佛爲此佛說法。雲何言不可取不可說

  佛告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于法實無所得 于法實無所得者。然燈佛說。說是語言。釋迦所聞唯聞語言。語言非實智證法故。論雲。釋迦于然燈所。言語所說不取證法。以是義故。顯彼證智不可說不可取。六斷嚴土違于不取疑。論雲。若法不可取。雲何諸菩薩取莊嚴淨土。雲何自受法王身。斷之文叁。初舉取相莊嚴問

  須菩提。于意雲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佛意欲明法性真土。故問取形相莊嚴土不。二釋離相莊嚴答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偈雲。智習唯識通。如是取淨土。非形第一體。非嚴莊嚴意。論釋雲。諸佛無有莊嚴國土事。唯真實智慧習識通達故。不可取莊嚴有二。一形相。二第一義相。非嚴者無形相故。莊嚴意者。即是第一莊嚴。以一切功德成就莊嚴故。叁依淨心莊嚴勸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論雲。若人分別佛土。是有爲形相。而言我成就者。彼住于色等境中。爲遮此故。故雲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等也。而生其心者。則是正智。此是真心。若都無心便同空見。七斷受得報身有取疑。疑意如前。斷之文二。初問答斷疑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于意雲何。是身爲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論雲。如須彌山王勢力高遠故名爲大。而不取我是山王。以無分別故。報佛亦如是。以得無上法王體故名大。而不取我是法王。以無分別故。故偈雲。如山王無取。受報亦複然。非身名身者。非…

《金剛般若經疏論纂要上》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