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義記》八 ▪第3页
光宅寺沙門法雲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爲作譬故前兩階不爲作譬。唯爲第叁階明過去世神通益物作譬。上自有叁段。第一自從是來先明過去益物之處。其中自有二階。一別二總。今者亦不爲此作譬也。第二出過去時益物之名不同。其中自有二階者。正明益物之名。二者釋所以名字不同利衆生故。此二階今者亦不爲作譬。故前重皆兩不爲作譬也。第叁從若有衆生來至我所下正明利益。今者有兩行許正爲此作譬。又上文中本有四意合作二雙。今者作四段作譬。譬如良醫智慧聰達者爲第二照機智作譬。上雲我以佛眼觀其信等諸根利鈍也。明練方藥善治衆病者超爲第四教利益作譬。上雲又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令其發歡喜心。今言明練方藥者。明如來妙達十二部經文。即是明練方義也。又洞識十二部經下之理即練藥也。其人多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數者追爲第一感機作譬。上言若有衆生來至我所也。以有事緣遠至余國者爲第叁形利益作譬。上有二句先雲隨其所應處處自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此明現生利益。今不爲此作譬也。二言亦複現言當入涅槃此明現滅利益。今言以有事緣遠至余國者正爲此作譬也
諸子于後飲他毒藥此下爲上第二段現在神通益物作譬。上本有叁段。初先明不生而現生。次中間明神通益物。此明不滅而現滅。今爲叁階作譬。第一一行半爲第一作譬。第二諸子飲毒以下爲第二作譬。第叁余失心者以下爲第叁作譬也。上不生現生中本有四義。第一明見衆生有感生之機。第二明如來現生。第叁明而實不生。第四釋不生而現生意也。今唯爲前二階作譬。今言諸子于後飲他毒藥下爲第一見感生機作譬。上言如來見諸衆生樂于小法德薄垢重。今言諸子于後飲他毒藥藥發悶亂宛轉于地者。明衆生昔日已迳受如來正化。棄背之後遇惡知識受邪見教。各飲他毒藥廣起煩惱業如藥發也。後輪轉叁途如宛轉于地也。是時其父還來歸家即此爲上第二階現生作譬。上言爲是人說言我少出家得叁菩提也。不爲第叁第四作譬也
諸子飲毒或失本心此下爲現在中第二明現生之後應滅之前中間神通益物作譬。上本有四段一者明教益。二者明形益。叁者結明教益不虛。四者釋形教兩益。今唯爲前叁段作譬。不爲第四釋形教兩益作釋。今者不次第也。初二行半爲第二形益作譬。從父見子等苦惱如是已下追爲第一教利益作譬。從其諸子中不失心者下爲第叁結教利益不虛作譬也。今先爲第二形利益作譬。但上本有二階。第一明或示己身等兩句明事家之身。次或示己事等兩句明身家之事。此中自有叁文。第一諸子飲毒或失本心下明意業歡喜。第二拜跪問訊下明身業致敬。第叁我等愚癡下明口業請也今通爲上二階作譬也。父見子等苦惱如是以下倒爲第二教利益作譬。但上本有二。初言如來所演經典皆爲度脫衆生此總用教益。今先爲此作譬竟皆悉具足也。然法相有名譬如色也。有體相即如香也。此有義理則如美味也。故如苦集滅道等名爲名。叁苦爲苦業。煩惱爲集。叁心滅處名爲滅。戒定慧等名道。如是等名爲體。逼惱故名苦。招集故名集。本有法還無名滅。通物故名道。如是等名爲義也。搗篩和合此下即爲上教益中第二階作譬。上言或說己身或說他身是苦是集等即搗也。苦應知等如蓰也。苦我已知等如和合也。其諸子中不失心者此下爲上第叁結教益不虛作譬。上言諸所言說皆實不虛也
余失心者此下爲上現在益物中第叁不滅現滅作譬。上本有四階。第一明王宮生不生。第二明滅不滅。第叁明而現滅。第四釋所以不滅而現滅之意。今不爲前叁階作譬。唯爲第四階作譬也。上釋中本自有四。第一見佛在世時不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第二歎佛世難值。第叁明現滅有利益仍生恭敬然種善根。第四總結現滅之意。今唯爲前叁階作譬不爲第四總結作譬也。今第一減叁行爲第一作譬。從父作是念以下五行余爲第二歎佛世難值作譬。第叁是時諸子聞父背喪以下四行爲第叁仍生恭敬生善作譬也。今者增一明義。第一有二。第二譬有叁。第叁有四也。第一譬有二者初余失心者見其父來下一行半正爲見佛在世不生恭敬不生善作譬。第二所以者何下一行余釋不生善意也。就第二譬中有叁。第一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以下二行余正爲佛世難值作譬。第二即作是言下二行爲方便唱滅作譬。第叁言作是教已複至他國下一行正明雙林入于涅槃作譬。而諸弟子由未決定生涅槃之想者無異諸子見父至他國猶生未死之想。亦至聞使來方生死想。無異諸弟子見焚身之後分身舍利決定生于涅槃之想。遣使還者相傳解言。只用如來滅後八斛四鬥舍利爲使也。就第叁仍生恭敬生善譬中有四者。第一是時諸子聞父背喪下一句總明苦惱。第二而作是念若父在者下一行明憶父在時利益。內合可解。第叁今者舍我遠喪他國以下一行別明失父故憂惱。第四心遂醒悟下一行余正爲生善作譬也
其父聞子悉已得差此下即是第叁義爲未來世中神通益物作譬。上所無玄出者也。此中亦有叁段。第一先明如來見未來世中衆生有感佛出世之機也。第二即明如來應生則言尋便來歸是也。第叁鹹使見之此正明未來世中利益之相作譬也
諸善男子于汝意雲何以下是第四段。即爲上第四明如來叁世隱顯益物不虛作譬也
佛言我亦如是此下是第二合譬。此中略不合第叁譬唯合余叁也。今先合第一譬上開譬本有四。我亦如是一句合第一譬如良醫智慧聰達也。從成佛以來無量無邊以下合第四以有事緣遠至余國譬。不合第二第叁譬也。上第二言明練方藥善治衆病第叁言其人多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數也。爲衆生故以下合第二現在神通益物譬。譬本有叁。今不合第一第二譬。唯合第叁譬不滅而現滅也。就此第叁譬中自有叁。第一明見佛時不生恭敬。第二明佛世難值。第叁明現滅仍生恭敬。今唯合第二佛世難值譬。就中自有叁階。第一父作是念以下明佛世難值。第二即作是言下明唱滅。第叁作是教已下正明入涅槃也。今唯合第二唱入涅槃階不合第一第叁階也。亦無有能此下即合上第四益物不虛妄譬也
而說偈言此下有二十五行半。第二偈頌亦分爲二。初有二十行半頌上法說。次如醫善方便下有五行頌上譬說也。但上法說之中文有二段義作四段。今二十行半亦分爲四段。初有兩行頌上過去世中益物。次有叁行頌上現在世中益物。次有十四行半義頌上未來益物。次一行頌上通叁世益物不虛妄也。但上過去中本有叁。今不頌第一惑者謂近也。今初一行即頌第二正明成佛來久相。次一行頌第叁正明神通益物也。但上第二長遠相中有法說譬說。今此一行唯頌法說。次一行頌上第叁正明神通益物。上有叁。一者明化物處不頌也。二名字不同亦不頌也。唯頌第叁正明利益。上本有二。一者感應相關今不頌。唯頌第二正明利益。正明利益中本亦有二。一者形益今不頌也。唯頌教益。但上教益之中本自有二。一者正明教益言又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今上半行頌此也。二明教稱衆生言能令衆生發歡喜心。今下半行頌也。爲度衆生故此下叁行頌上現在益物。上有叁段今不頌第一不生而現生四階。不頌第二正明神通益物之相四階。今唯頌第叁不滅現滅段也。但上本有四階。第一明王宮生非實生。第二明滅非實滅。第叁明而現唱滅。第四釋所以不滅而現滅意。今不頌第一第二唯頌後二階。爲度衆生故下兩行頌第叁現唱滅度。從衆見我滅度下一行頌第四釋。上本有四今唯頌第叁衆生見滅度乃至恭敬之心也。衆生既信伏此下有十四行半即義頌未來也。今判有四段。初有五行半先明如來未來叁過出世。第二一行出未來益人之處。第叁七行釋疑。第四一行舉如來壽命長遠結也。第一叁過出世者初行兩行半。一過出世余國有衆生下一行半又明一過出世。從我見諸衆生此下一行半複明一過出世也。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祇劫常在靈鹫山下一行第二即出未來益人之處也。衆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下七行是第叁釋疑。疑無淨土就中自有四。第一兩行正明劫盡而淨土不滅。第二諸天擊天鼓下一行明叁寶常在。第叁我淨土不毀下二行明罪人不見。第四諸有修功德下二行明有福人常見也。我智力如是下一行第四舉如來壽命長遠結也。汝等有智者此下一行頌上第四不虛也
如醫善方便此下五行頌譬說。就中自分爲二。初一行頌開譬次四行頌合也。但上有四譬今略不頌第叁也。今一行之中初一句頌上第一譬也。爲治狂子故下兩句即頌上第二譬也。無能說虛妄一句即頌上第四譬不虛也。我亦爲世父此下四行頌合譬。亦略不頌合第叁也。初半行頌上合第一譬也。爲凡夫顛倒下有兩行半頌合第二也。每自作是念下一行頌合第四不虛也
分別功德品第十六
此品中分別聞法華經所得功德多少故爲品目。自明果中第四段廣明壽命長遠。斷疑生信自有叁段。第一正明長遠。第二總受記。第叁彌勒說偈以下明示同領解。今此下是第二受記就中自有叁段。第一先明經家敘時衆聞說壽量得解之相。第二正受記。第叁正經家述諸天供養之相也
于時世尊此下是第二正受記就正受記中自有叁種受記。第一舉增道授因地記。第二舉損生授果地記。第叁授外凡夫發心記也。但授因地記中凡有六種記即是授六地記也。第一得無生法忍此明住前菩薩聞說法華經佛命長遠之相。進得登初地。始出凡界冥會無生。以初得故受無生之名。是故十地經歎初地菩薩言生在佛家。種性無可機嫌。即結言以不動法故。二得聞持陀羅尼門者此明初地菩薩聞說壽量得登二地。陀羅尼者外國之音。此間言總持。叁得樂說無礙辨才者此明二地菩薩聞說壽量得登叁地。四無量旋陀羅尼此明叁地菩薩聞說壽量得登四地。旋陀羅尼者是周遍總持。五能轉不退法輪者此明四地菩薩聞說壽量得登五地。五明不退。六能轉清淨法輪者此明五地菩薩聞說壽量得登六地。六地菩薩有般若波羅蜜光明現在前。如此法門頒類不同者此爲複依估。各舉一種法門配六地也
複小千國土下此是第二寄損生授果地記。所言果地記者此中皆舉果以明損生。此是但人解此損生不同。今且就一家所習。從七地至金剛心凡有九品作損生之義。但煩惱是生因七地以上果報無…
《法華經義記八》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