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玄贊》

「經疏部」經文1723卷34頁碼:P0651
唐 窺基撰

  《妙法蓮華經玄贊》十五 ▪第2页

  卷第八(本) / 沙門基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四頌諸子傳燈後。有一頌所化常益。此初也。唯無第四佛起贊歎。營衛翊。從即臣佐也

  經。佛知童子心(至)如恒河沙偈

  贊曰。第二佛許正說

  經。彼佛說經已(至)恒河沙等衆

  贊曰。第叁諸子傳燈。有叁。初一頌佛入寂定。次二頌諸子傳燈。後一頌所度多少

  經。彼佛滅度後(至)常與師俱生

  贊曰。第四所化常益

  經。是十六沙彌(至)各得成正覺

  贊曰。第四大段會成今佛。上來四段二十七頌半。合是第一會自身事

  經。爾時聞法者(至)漸教以佛道

  贊曰。此第二大段。一頌會弟子事。合二十八頌半。頌昔因緣退大就小

  經。我在十六數(至)慎勿懷驚懼

  贊曰。第二大段結成今說誡勿驚怖。上合叁十頌半說宿因緣。令念退大以就小大通佛事

  經。譬如險惡道(至)在險濟衆難

  贊曰。下第二大段有十九頌。頌顯今果令知舍權以取實化城喻事。分二。初十一頌半頌喻說。後七頌半頌合說不頌法說。初文複二。初九頌頌昔說權喻。後二頌半頌今說實喻。初文有四。初叁頌初將離險喻。次一頌中途方退喻。次四頌爲設化城喻。後一頌衆倦皆息喻。此初有叁。初一頌道險多難。次一頌欲過路遙。後一頌導師濟難。多毒獸者煩惱惡業果也。無水者無佛法教。無草者無佛理義。佛大導師在生死險濟衆人難

  經。衆人皆疲倦(至)于此欲退還

  贊曰。第二中途方退喻

  經。導師作是念(至)而失大珍寶

  贊曰。下第叁有四頌爲設化城喻。分叁。初一頌起念。次二頌化作。後一頌勸入。此初也

  經。尋時思方便(至)男女皆充滿

  贊曰。第二化作也。城郭者有余涅槃。城即是郭。其中衆生畢竟空爲舍宅。無垢稱雲。思空勝義舍。覺品華莊嚴。總持爲園苑。大法爲林樹。九定爲渠流。八解爲浴池。叁解脫門爲重門。重門即高樓閣。高逾外道生死表故入空舍故。真實谛法爲男生空真智是。慈悲心爲女撫養群生故。依無垢稱經以釋此義

  經。即作是化已(至)各可隨所樂

  贊曰。第叁勸入也

  經。諸人既入城(至)自謂已得度

  贊曰。第四衆倦皆息喻

  經。導師知息已(至)當共至寶所

  贊曰。此第二段頌今說實喻。初一頌標滅化後一頌半正告真

  經。我亦複如是(至)所作皆已辦

  贊曰。下第二大段有七頌半。合說中分二。初二頌半頌合昔權。後有五頌頌合今說實。此初也。初半頌初將離險。次一頌中途方退。後一頌爲設化城

  經。既知到涅槃(至)爲說真實法

  贊曰。下有五頌頌合今說實。有叁。初一頌標今說實。次叁頌勸舍權就實。後一頌結之。此初也

  經。諸佛方便力(至)乃是真實滅

  贊曰。此勸舍權以就實。初一頌半勸舍權。後一頌半勸取實

  經。諸佛之導師(至)引入于佛慧

  贊曰。此結成前

  五百弟子受記品

  叁門分別一。來意。二釋名。叁解妨。來意有四。一者上根之徒一聞法而便記。中根之輩再聞法而與記。今下根之俦叁周聞法既能悟解。所以與記。故此品來。二者論雲爲除七種具足煩惱性衆生有七種增上慢中。第五無定人于下劣心。生虛妄解起增上慢。爲此說系寶珠喻。謂彼散亂心實無有定。過去雖有大乘善根而不自覺知。彼不求大乘于下劣心。生虛妄解以爲第一乘。對治此故說系寶珠喻。故論又雲第五人者。顯示過去善根令憶念教入叁昧故。此是有學及凡夫未得定心。執二乘道以爲究竟。不知過去大乘善根。今令入定憶念彼時大乘善根。如醉酒臥密系寶珠。故此品來。叁者十無上中第四令解無上。說系珠喻。謂說往緣令生覺解知有大乘善根妙寶。故此品來是義殘也。四者論解授記有六處示現。一別記。舍利弗及四大聲聞是。二同記富樓那等五百及千二百。共同一號非衆所知。俱時與記。故此品來。然滿慈名法明余名普明。明義同故多同名故名爲同記

  釋名者。受音植酉反。玉篇容納也領也得也。五百者數。弟子者人。受記者事。從叁以得名。五百弟子受納佛記記之受名受記。依主釋也

  解妨者。問十無上中七喻之中皆言系寶珠。何故不以爲名以受記爲目。答根熟發心即爲記別。後方說喻系于寶珠。從初爲名故名受記。問上根等。領並在記前。何因五百領悟在受記後。謂系寶珠。是五百弟子之領悟也。答上.中不待受記聞說而便領解。下根禀性既遲。因記方生喜意。喜意既發方申領悟。故與前二領解不同。又下根滿慈已前領悟。五百下品記訖更申明本意。領悟深重非時始領先已領故。問此品之中。滿慈及一千二百同皆得記。何故唯記五百爲名。答有四解。一雲五百在會現前得記。千二百人有不在會。不現前故。二雲五百佛自與記。千二百人佛于偈中令傳爲記。叁雲五百人佛與別記。謂轉次授記等別說其相貌。千二百人佛但總記不別顯相。四雲其五百人能生領解說系寶珠喻。千二百人無別領悟。滿慈一人少故不說。故但以五百爲品名以全數故。不以千二百等爲品號數不全故

  經。爾時富樓那(至)神通之力

  贊曰。此品大文分叁。第叁周說法有四。已上佛說故下有叁。初滿慈心念領解。次爾時佛告下世尊發言印述。後諸比丘富樓那亦于七佛下正爲授記。一人爲首余亦理同。略舉一隅叁隅返故。初文有二。初明領解.虔恭。後明心念領解。初文複二。初明所領後明虔恭。此初也。所領有四。一領說法。近領化城寶所。遠領方便品下初權後實。二領授記。近領授記品末雲我諸弟子威德具足。其數五百皆當授記。于未來世鹹得作佛。遠領鹙子已下授記。叁領宿世因緣。近領十六王子近事。遠領鹙子方便品雲。世世已曾從佛受化譬喻品言。我昔教汝志願佛道。四領神通。近領前品中設化城。是神境智作證通。中語能化設之。大通佛十劫坐于道場。震動十方放光遠照十方。梵王觀光來集等事。遠領釋迦初時召集動地雨華放光遠照。乃至方便品雲作此思惟時。梵音慰喻我善哉釋迦文等。皆是諸佛之神通也

  經。得未曾有(至)目不暫舍

  贊曰。此明虔恭。有八。一得希法。二心淨。叁踴躍。四從坐起。五到佛前。六禮足。七卻住。八瞻仰

  經。而作是念(至)深心本願

  贊曰。此明心念領解。初贊佛上德。後申一心領解。領解之情謂知及欲。事既非一能深且廣。言不能宣。佛知我心何假具述

  經。爾時佛告(至)彌多羅尼子不

  贊曰。下第叁周。第叁大段世尊發言印述。有叁。初問衆見不。次我常稱其下歎其今德。後汝等勿謂下談其往德。此初也。見是識義非是衆人眼所不見。但意不識德行如何。又見者看義。現前立住汝等看不。又雖衆見未必存心。今欲說其德行問衆見不。欲令衆生熟視瞻睹聽察德行故言見不

  經。我常稱其(至)種種功德

  贊曰。下歎今德。有二。初歎人後歎德。歎德有二。初總後別。此歎人及總歎德

  經。精勤護持(至)言論之辨

  贊曰。此別歎德。有五。一助宣正法。二能于四衆示教利喜。叁能釋佛法。四利益同行。五言辨高峻。饒多也。豐厚也益也余也

  經。汝等勿謂(至)亦最第一

  贊曰。下談往德。有十。此中有二。一護助宣法。爲護法城受持正法攝受正法。二成勝人

  經。又于諸佛(至)無有疑惑

  贊曰。此有四德。一解二空。即空觀有故。二得四辨。住善慧地故。叁常審宣說順所證故離所诠故。四無疑惑。理.事二疑並已盡故

  經。具足菩薩(至)百千衆生

  贊曰。此有叁德。一具神通。法雲地中大事業故。二修梵行。常持菩薩叁聚戒故。叁隱行大利。以小乘法利益衆生

  經。又化無量(至)教化衆生

  贊曰。此中一德。故攝論雲。化故說一乘。即佛菩薩化作聲聞引接同類令發大心。亦即楞伽雲經于多劫耽叁昧酒。醉後從彼起方發大心。勸余聲聞。我無量百返曾于聲聞無余依涅槃而般涅槃。以彼非真滅我從彼起。故于今者還發大心。汝等雲何今猶住小如是等義。如前一乘章。此德有二。一利他行化他令立無上菩提。二即由利他成自利行。爲淨佛土常作佛事

  經。諸比丘(至)亦複第一

  贊曰。下第叁周。第四大段正爲授記。有二。初授滿慈記。後授五百記。初記又二。初記因後記果。記因有六。此初記成勝人。七佛者即過去七佛。前劫有叁謂毗缽屍佛.屍棄佛.毗濕縛浮佛.賢劫有四。謂迦路迦村陀佛.迦路迦牟尼佛.迦葉波佛.釋迦牟尼佛。辨賢劫等義並如彌勒上生疏說。此爲總陳過去七佛。今于我者現在別陳

  經。而皆護持(至)叁菩提

  贊曰。此有二記。一護助宣法。二化立菩提

  經。爲淨佛土(至)菩薩之道

  贊曰。此有叁記。一常勤。二利生。叁具菩薩道

  經。過無量(至)佛世尊

  贊曰。下果記。有六。此名號也。明解法義故名法明

  經。其佛以(至)充滿其中

  贊曰。下第二土相。有二。初顯後結。顯中有六。此中有二。一寬狹二相狀。相狀有叁。一寶地。二地平。陵者玉篇大阜也。又丘陵冢也。澗水名也。廣深四尺即名爲溝壑谷也深也坑也虛也窟室也。叁臺觀

  經。諸天宮殿(至)無有淫欲

  贊曰。此中有一。有善無惡。有四。一天近。二相見。叁無惡道女人。四無欲化生

  經。得大神通(至)而自莊嚴

  贊曰。此中亦一。人天之相。有七。一得通。二身光。叁飛行。四志固。五精進。六智慧。七相好

  經。其國衆生(至)禅悅食

  贊曰。此唯有一。謂食任持。此說二食。佛地經說二。廣大法味喜.樂所持。無垢稱雲既飡不死法還飲解脫味。余經說四謂段觸思識攝論說四。一不清淨。二清淨。叁淨不淨。四示現依止住食。增壹阿含經說九食。四是世間食。五是出世間食。何等四種世間之食。謂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廣說其相。雲何五種出世間食。一禅食.二願食.叁念食.四八解脫食.五喜食。常共專念除舍四種世間之食。求于五種出世間食。無漏之法破裂有漏非有漏食。有漏之法違害無漏非無漏食。實各名食。暫爾資持可假名食。究竟即非。此.及佛地.無垢稱經唯說無漏非有漏食。余處說四唯有漏食非無漏食。阿含說九通…

《妙法蓮華經玄贊十五》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