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

「經疏部」經文1779卷38頁碼:P0711
宋 智圓述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序

  

  吾祖智者著疏申經其文彌廣。而荊溪撰記解疏其文彌略者何(疏叁十四卷記叁卷)蓋于疏文有意乎刪削故。不暇詳悉也。自時。厥後略疏成而盛行于代。後世童蒙執記尋疏。而文義回互難以措懷。又其間所談理事記有不釋者。往往聞其率情謬說多矣。至若依正相在之義心外無境之談布在斯文。明猶指掌。而翻謂無情無成佛義。其謬一也。通相叁觀既昧階位莫定其人。其謬二也。叁種羯磨不本律部。妄爲之說。其謬叁也。周時佛興星隕如雨。大師正指佛生二莊之世。而競以昭王二十四年解之。其謬四也。其間方伯連師之名講武治兵之說罔測所自。故多穿鑿。其謬五也。略數之凡五不韪。且古人有言曰。子既生不免水火母之罪也。成童不就師傳父之罪也。就師學問無方心志不通師之罪也。以吾志圖訓誘安得不辭而辟之引而伸之。晦者使之明窒者使之通。俾吾智者荊溪之道昭昭然若仰天庭而睹白日。且不爲昏情所隱也屬講訓多故。莫諧執筆。大中祥符八年青龍在乙卯。秋九月自錢唐泛舟西邁訪故人奉蟾于吳興武康之龍山蘭若。得上方而居焉。其堂閣蹇産林泉岑寂。左顧疊嶂接法瑤之小山(高僧法瑤宋元嘉中尚書沈演之請住武康小山寺撰述涅槃等疏)下瞰平波浸防風之故邑(地有封禺二山。昔吳王夫差問仲尼。防風何守。曰[泳-永+壬]芒氏之君守封禺山者)既饒勝概且遠囂俗。香火有暇宜事筆削。乃尋繹略疏別爲解釋。其荊溪舊記或與略疏符合者則隨段引用。又有道暹法師者。乃荊溪之門人。亦嘗撰記雖解義無取而援據。或當今擇善而從之例皆標指名目。貴分今古彼類康成之注傳盡與服虔。此非郭象之竊名不言向秀。于十月十二日染翰十二月十叁日絕筆。凡爲十卷。號垂裕記。蓋垂優裕之道以示子孫俾無向者之五謬耳。若呈諸達人則吾豈敢。或曰。明敏之徒尋荊溪記自得微旨。豈待子之詳載然後離謬乎。則子之功無所施也。對曰。夫警昏睡也輕者則怡聲重者則大呼。及其覺之一也。噫荊溪既怡聲于前。今吾也大呼于後。及其擊蒙發覆自見其異不異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0】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