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記》

「律疏部·論疏部」經文1821卷41頁碼:P0001
唐 普光述

  《俱舍論記》一 ▪第3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無心等。等取有心。隨其所應無表。于此四位中行 問何故。頌文別標亂心。無心。不言不亂.有心 解雲。無表于亂心。無心位中行。顯彼希奇。于不亂.有心位行。非顯希奇。故標亂心。無心不言不亂.有心 又解。若言不亂。有心。還應有難。必有一難。此不須通 正理破雲。又謂等言通無心者。此言無用。前已攝故。亂心等言已攝一切余有心位。第二等言。複何所攝。經主應思。或謂後等攝不亂心前無用者。此不應然。無容攝故。何容後等攝不亂心。遮言。理于相似處起。乘無起等。理不及余。故非全攝或可。亂心言成無用(解雲。或二位叁位足攝心盡。何須四耶。若言亂心等。等取不亂心及無心。叁位即攝心皆盡。何須有心。若言無心等。等取不亂心。此即非相似處起。不可等彼。若言無心等。等有心。二位亦攝心盡。即亂心無用) 安惠菩薩。俱舍釋中。救雲。衆賢論師。不得世親阿阇梨意。辄彈等字。亂心.不亂心。此是散位一對。無心.有心。此是定位一對。亂心等等取不亂心。散自相似。無心等等取有心。定自相似。故此等言通于兩處。顯頌巧善

  相似相續說名隨流者。相似謂與表業及心性相似 或可。前後相似 相續。謂前後相續 或相似名隨。相續名流 正理破言。非初刹那可名相續。勿有太過之失。是故決定初念無表。不入所說相中 又相續者。是假非實。無表非實失對法宗 又定所發。亂.無心位不隨流故。應非無表。若言不亂.有心位中此隨流故。無斯過者。淨不淨表業應有無表相 俱舍師救雲。言相續者。或以前續後如初無表。或以後續前如後無表。或續前續後如中間無表。故初及後皆名相續。設有無表唯一刹那。相續類故亦名相續。如乳如新。故入阿毗達磨雲。亦有無表唯一刹那。依總種類故說相續(已上論文) 此無表體即名相續。前後實體而相續也。誰言是假 又定無表。雖複非遍四位中行。名無表者。四位之言隨應而說。非言無表皆遍四位。如定俱無表。有心位行。不善無表。亂.不亂心位行。若散善無表。通四位行。汝立無心亦爲一位。定俱無表豈得行耶。表業爲難亦爲非理。期心一發任運相續。彼位中行是無表相。表雖心發。心斷則無而非任運。故不成例

  善與不善名淨不淨者。爲遮余計無記無表。故辨其性唯善不善。言善簡淨中無記。言不善簡不淨中有覆無記

  爲簡諸得至五種因故者。簡得。得雖相似相續通四位行。而非大所造故非無表。此宗。造是因義能生所造果故。簡異覺天等。彼言。造是成義。施設義。即以此大成所造故。即以此大施設所造故

  顯立名因至名爲無表者。釋第四句 顯立無表名之因緣。故言由此 表.無表二。雖同色業爲性。表能表示心等令他了知。無表不能表示心等令他了知。故名無表。論主不信如是無表。別有體相。故言此是師宗所說。略說表業所生善.不善色.及定所生善色。名爲無表

  既言無表至大種雲何者。此下第二明能造大。就中。一明實四大。二對假顯實。此即明實四大。牒前問起

  頌曰至堅濕暖動性者。上半頌舉數列名。第叁句辨業。第四句顯體

  論曰至大事用故者。持義名界。一能持大種自相不改。二能持所造色相續 言大種者。一切余所造色.所依性故。余色所依.是能生義。此即釋種 問四大在造色何處。而言爲所依性耶。答如婆沙一百二十七雲。有說在下爲因。所依法應爾故 問若爾于逼近色可說能造。于隔遠者雲何造耶。答不說一聚所有大種都在其下。造諸造色。但說一樹分分皆有大種在下。造色在上 有作是說。相雜而住。大種在外。造色在中 問若爾。應斷截時。見有孔隙猶如斷藕。答雖有孔隙而不可見。以諸大種非有見故。所見孔隙是造色故(已上論文) 叁義釋大。一約體寬名大。一一所造各有四大。二約相名大。如大地.大山地增盛。大江.大海水增盛。炎爐.猛焰火增盛。黑風.團風風增盛。叁約用名大。如火.水.風災。如其次第能壞初.二.叁定。地能任持世界。故用大也 若依正理釋大種雲。虛空雖大不名種。余有爲法雖是種而非大。唯此四種具兩義故名爲大種。婆沙等論亦同正理。即大名種故名大種。持業釋也 此四大種能成何業者。問

  如其次第至或複流引者。答 增盛.如種生芽此據上下。流引.如油渧水此即據傍

  風業稍隱故別解也

  業用既爾自性雲何者。問性

  如其次第至故亦言輕者。答自性可知 動性稍隱。是故別解。理實。有爲.皆刹那滅。無容從此轉至余方。而言相續至余方者。據相續運轉至余方。由風動故說色往來。若無此風即無運轉 引論及經證此風界動爲自性 言輕等者。輕是所造觸。風界體性與輕相似。故言輕等 風體是動。而言輕者。以風.動性。微細難知故。約輕相以顯動性 業。謂所作業。果即是其輕。八轉聲中第二聲也。以業顯體。即是以果顯因之義。故正理雲。輕爲風者。舉果顯因。是風果故 問火.風增故輕。何故但言風爲輕因。解雲。風遍爲輕因。火即不遍如柳絮等飄舉輕性。火即非增。故別舉輕偏顯風界。地等相顯非舉果明 言八轉聲者。一體。謂直诠法體。二業。謂所作事業。叁具。謂作者作具。四爲。謂所爲也。五從。謂所從也。六屬。謂所屬也。七依謂所依也。八呼謂呼彼也。依聲明法凡喚諸法。隨其所應有八轉聲

  雲何地等地等界別者。此下第二對假顯實。雲何假地等。與實地等界別。此即問起

  頌曰至風即界亦爾者頌答

  論曰至表示風故者。就長行中。一釋頌。二釋色義。此即初文。地謂顯.形色處爲體。世人相示皆指形.顯。故佛隨世約顯與形立地名想。水火亦爾 唯有風界即名爲風。以世計動風體故。此是異說 亦言顯.形。通表示風。此是正說 問假地.水.火.風皆以色.香.味.觸爲體。何故偏言形.顯 解雲。偏言色者從多分說謂世多于地.水.火.風以顯.形色而相指示。非多于彼地.水.火.風。以香.味.觸而相指示 又解。色遍.勝故。謂世雖說我今嗅地。而不多說嗅水.火.風。世雖亦言我今嘗水。而不多說嘗地.風.火。雖亦言觸地.水.火。風即地等界故。故雖假地等皆有香.味.觸。而形與顯。通能表示地.水.火.風遍勝體強。是故偏說

  何故 此蘊至說爲色耶者。此下第二別解色義。問何故色蘊。始自眼根終于無表。說爲色耶

  由變壞故至名色取蘊者。答 可變可壞故名爲色。引證可知 又婆沙九十七雲。問變與壞有何差別。答變者。顯示細無常法。壞者。顯示粗無常法 複次。變者。顯示刹那無常。壞者。顯示衆同分無常複次。變者。顯示內分無常。壞者。顯示外分無常 複次。變者。顯示有情數無常。壞者。顯示非情數無常。如說舍壞倉庫等壞

  誰能變壞者。問

  謂手觸故至惱壞如箭中者。答

  謂彼色法。由手觸故即便變壞。廣說乃至。蚊等觸。五根及色.聲.香.味雖非手等觸著。然與彼觸同一聚生。若觸觸時彼便變壞 或可。觸彼能造四大令所造色亦變壞。故此變壞即是可爲他惱壞義 故法救所集義品之中作如是說。趣求諸五欲境人。常起于希望。彼諸欲境若不遂會。令色變壞。猶如毒箭在身中也 色等五境是所欲故 或能生欲名之爲欲 言義品者。此品之中釋諸義故 故婆沙四十四雲。釋迦菩薩爲多求王說此頌。廣如彼解

  色複雲何欲所惱壞者。問

  欲所擾惱變壞生故者。答 是由欲惱令色變壞生故

  有說變礙故名爲色者。第二釋。色可變有礙。可變謂可變壞故。有礙謂有礙用故

  若爾極微至無變礙故者。難

  此難不然至變礙義成者。釋 五識依緣皆應積集。故無現在獨住極微。由恒積集故有變礙。然正理第二有兩說。一說同此論 又一說雲。有說亦有獨住極微。然能變礙而不發識。五識依緣要積集故。如立極微。雖無方分亦無觸對。而許極微有礙。有對。有障用故。應知變礙義亦如是

  過去未來應不名色者。難 現在衆微集變礙義可成。過.未衆微散應不名爲色

  此亦曾當至如所燒薪者。通 過去曾礙。未來生法當礙。諸不生法是彼礙類。如所燒薪

  諸無表色應不名色者。又難。五根。五境極微成變礙。可得名爲色。無表既非極微成。非變礙故應非色

  有釋表色至影亦隨動者。釋無表妨。有二釋。此即初解。約隨表色釋。是雜心論主義。影依樹起。樹動影動。無表依表生。表色無表色

  此釋不然至影必隨滅者。難 本以變礙解釋色名。體無變礙不應名色。又約喻難。影依于樹。樹滅影隨滅。無表依于表。表滅無表不滅。滅既不同。色甯同彼又正理破雲。此不應理。隨心轉色不從表生。應非色故

  有釋所依至亦得色名者。第二釋。此約大種名色

  若爾所依至應亦名色者。難 若所依是變礙。能依得色名。所依五根既變礙。能依五識應名色

  此難不齊至助生緣故者。此述古師通難。無表親從大種生。如彼影.光親依樹.寶。可得從大名爲色。以諸大種望所造色。作生等五因故是親也。眼等五識依眼等五根時。則不如是。唯能爲作助生增上緣故。以識望根是其疎故。不名爲色

  此影依樹至未爲釋難者。此顯有過 說一切有宗。造色極微各別依止自四大種。而言影.光依樹.寶生。且非符順毗婆沙義。彼宗。影.光.各自依止四大種故。樹.寶還是助生增上緣。義將類眼根。義應相似

  設許以下縱破 假設許汝影.光依止樹.寶。而無表色不同彼影.光依止樹.寶。彼宗許所依大種雖滅。而無表色常相續生不隨滅故。是故此師未爲釋難 正理救雲。此言意顯影等大種。樹等大種爲所依故。所以者何。影等大種。生.住.變時皆隨彼故。此影.光言。意表總聚。非唯顯色。如樹寶言。是故影等顯色極微。依止影等大種而轉。影等大種複依樹等大種而生。故于此中無不順過

  正理救縱破雲。此難不關毗婆沙義。能依所依許俱滅故。無表所依大種若滅。能依無表未嘗不滅 初念無表。可與所依大種俱滅。第二念等無表。雲何 第二念等。大種若無。其無表色豈得現…

《俱舍論記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