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智度論》

「釋經論部·毗昙部」經文1509卷25頁碼:P0057
後秦 鸠摩羅什譯

  《大智度論》六 ▪第2页

  第四 / 大智度 / 初品中摩诃薩埵釋論第九(卷第五) / 龍樹菩薩造 / 後秦龜茲國叁藏法師鸠摩羅什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息  心行亦滅  不生不滅

  如涅槃相

  複次十八空是名空叁昧。種種(丹注雲五道生有本有死有中有業)有中心不求。是名無作叁昧。一切諸相破壞不憶念。是名無相叁昧。問曰。有種種禅定法。何以故。獨稱此叁叁昧。答曰。是叁叁昧中思惟近涅槃故。令人心不高不下平等不動。余處不爾。以是故獨稱是叁叁昧。余定中或愛多或慢多或見多。是叁叁昧中。第一實義實利能得涅槃門。以是故。諸禅定法中。以是叁空法爲叁解脫門。亦名爲叁叁昧。是叁叁昧實叁昧故。余定亦得名定。複次除四根本禅。從未到地乃至有頂地。名爲定。亦名叁昧。非禅四禅亦名定亦名禅亦名叁昧。諸余定亦名定亦名叁昧。如四無量四空定四辯六通八背舍八勝處九次第定十一切處等諸定法。複有人言。一切叁昧法有二十叁種。有言六十五種。有言五百種。摩诃衍最大故無量叁昧。所謂遍法性莊嚴叁昧。能照一切叁世法叁昧。不分別知觀法性底叁昧。入無底佛法叁昧。如虛空無底無邊照叁昧。如來力行觀叁昧。佛無畏莊嚴力嚬呻叁昧。法性門旋藏叁昧。一切世界無礙莊嚴遍月叁昧。遍莊嚴法雲光叁昧。菩薩得如是等無量諸叁昧。複次般若波羅蜜摩诃衍義品中。略說則有一百八叁昧。初名首楞嚴叁昧乃至虛空不著不染叁昧。廣說則無量叁昧。以是故說。諸菩薩得諸叁昧行空無相無作者。問曰前言菩薩得諸叁昧。何以故。複言行空無相無作。答曰。前說叁昧名未說相。今欲說相。是故言行空無作無相。若有人行空無相無作。是名得實相叁昧。如偈說

  若持戒清淨  是名實比丘

  若有能觀空  是名得叁昧

  若有能精進  是名行道人

  若有得涅槃  是名爲實樂

  已得等忍者。問曰。雲何等雲何忍。答曰。有二種等。衆生等法等。忍亦二種衆生忍法忍。雲何衆生等。一切衆生中等心等念等愛等利。是名衆生等。問曰。慈悲力故于一切衆生中。應等念。不應等觀。何以故。菩薩行實道不顛倒如法相。雲何于善人不善人大人小人人及畜生。一等觀。不善人中實有不善相。善人中實有善相。大人小人人及畜生亦爾。如牛相牛中住。馬相馬中住。牛相非馬中。馬相非牛中。馬不作牛故。衆生各各相。雲何一等觀而不墮顛倒。答曰。若善相不善相是實。菩薩應墮顛倒。何以故破諸法相故以諸法非實。善相非實不善相非多相非少相。非人非畜生非一非異。以是故汝難非也。如說諸法相偈

  不生不滅  不斷不常  不一不異

  不去不來  因緣生法  滅諸戲論

  佛能說是  我今當禮

  複次一切衆生中。不著種種相。衆生相空相一等無異。如是觀。是名衆生等。若人是中心等無礙。直入不退。是名得等忍。得等忍菩薩。于一切衆生不嗔不惱如慈母愛子。如偈說

  觀聲如呼響  身行如鏡像

  如此得觀人  雲何而不忍

  是名衆生等忍。雲何名法等忍。善法不善法有漏無漏有爲無爲等法。如是諸法入不二入法門。入實法相門。如是入竟。是中深入諸法實相時。心忍直入無诤無礙。是名法等忍。如偈說

  諸法不生不滅  非不生非不滅

  亦不生滅非不生滅  亦非不生滅

  非非不生滅

  已得解脫(丹注雲于邪見得離故言解脫也)空非空(丹注雲于空不取故言非也)是等悉舍滅諸戲論言語道斷。深入佛法心通無礙不動不退。名無生忍。是助佛道初門以是故說已得等忍

  得無礙陀羅尼

  問曰。前已說諸菩薩得陀羅尼。今何以複說得無礙陀羅尼。答曰。無礙陀羅尼最大故。如一切叁昧中叁昧王叁昧最大。如人中之王。如諸解脫中無礙解脫。大(丹注雲得佛得道時所得也)如是一切諸陀羅尼中。無礙陀羅尼大。以是故重說。複次先說諸菩薩得陀羅尼。不知是何等陀羅尼。有小陀羅尼如轉輪聖王仙人等所得聞持陀羅尼分別衆生陀羅尼歸命救護不舍陀羅尼。如是等小陀羅尼余人亦有。是無礙陀羅尼。外道聲聞辟支佛新學菩薩皆悉不得。唯無量福德智慧大力諸菩薩。獨有是陀羅尼。以是故別說。複次是菩薩輩。自利已具足。但欲益彼說法教化無盡。以無礙陀羅尼爲根本。以是故諸菩薩。常行無礙陀羅尼

  悉是五通

  如意天眼天耳他心智自識宿命。雲何如意。如意有叁種。能到轉變聖如意。能到有四種。一者身能飛行如鳥無礙。二者移遠令近不往而到。叁者此沒彼出。四者一念能至。轉變者。大能作小小能作大一能作多多能作一。種種諸物皆能轉變。外道輩轉變極久不過七日。諸佛及弟子轉變自在無有久近。聖如意者。外六塵中不可愛不淨物。能觀令淨。可愛淨物。能觀令不淨。是聖如意法唯佛獨有。是如意通從修四如意足生。是如意足通等。色緣故。次第生。不可一時得。天眼通者。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淨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見。自地及下地六道中衆生諸物。若近若遠若覆若細諸色無不能照。見天眼有二種。一者從報得。二者從修得。是五通中天眼從修得非報得。何以故。常憶念種種光明得故。複次有人言。是諸菩薩輩得無生法忍力故。六道中不攝。但爲教化衆生故。以法身現于十方。叁界中未得法身菩薩。或修得或報得。問曰。是諸菩薩功德。勝阿羅漢辟支佛。何以故。贊凡夫所共小功德天眼。不贊諸菩薩慧眼法眼佛眼。答曰有叁種天。一假號天二生天叁清淨天。轉輪聖王諸余大王等。是名假號天。從四天王天乃至有頂生處。是名生天。諸佛法身菩薩辟支佛阿羅漢。是名清淨天。是清淨天修得天眼。是謂天眼通。佛法身菩薩清淨天眼。一切離欲五通凡夫所不能得。聲聞辟支佛亦所不得。所以者何。小阿羅漢小用心。見一千世界。大用心見二千世界。大阿羅漢小用心。見二千世界。大用心見叁千大千世界。辟支佛亦爾。是名天眼通。雲何名天耳通。于耳。得色界四大造清淨色。能聞一切聲天聲人聲叁惡道聲。雲何得天耳通。修得常憶念種種聲。是名天耳通。雲何識宿命通。本事常憶念日月年歲至胎中。乃至過去世中。一世十世百世千萬億世。乃至大阿羅漢辟支佛。知八萬大劫。諸大菩薩及佛知無量劫。是名識宿命通。雲何名知他心通。知他心若有垢若無垢。自觀心生住滅時。常憶念故得。複次觀他人喜相嗔相怖相畏相。見此相已然後知心。是爲他心智初門。是五通略說竟

  言必信受

  天人龍阿修羅等。及一切大人。皆信受其語。是不绮語報故。諸绮語報者。雖有實語一切人皆不信受如偈說

  有墮餓鬼中  火炎從口出

  四向發大聲  是爲口過報

  雖複多聞見  在大衆說法

  以不誠信業  人皆不信受

  若欲廣多聞  爲人所信受

  是故當至誠  不應作绮語

  無複懈怠

  懈怠法破在家人財利福利。破出家人生天樂涅槃樂。在家出家名聲俱滅。大失大賊無過懈怠。如偈說

  懈怠沒善心  癡闇破智明

  妙願皆爲滅  大業亦已失

  以是故說無複懈怠

  已舍利養名聞

  是利養法如賊壞功德本。譬如天雹傷害五谷。利養名聞亦複如是。壞功德苗令不增長。如佛說譬喻。如毛繩縛人斷膚截骨。貪利養人斷功德本亦複如是。如偈說

  得入栴檀林  而但取其葉

  既入七寶山  而更取水精

  有人入佛法  不求涅槃樂

  反求利供養  是輩爲自欺

  是故佛弟子  欲得甘露味

  當棄舍雜毒  勤求涅槃樂

  譬如惡雹雨  傷害于五谷

  若著利供養  破慚愧頭陀

  今世燒善根  後世墮地獄

  如提婆達多  爲利養自沒

  以是故言已舍利養名聞

  說法無所悕望

  大慈憐愍爲衆說法。不爲衣食名聲勢力故說大慈悲故。心清淨故。得無生法忍故。如偈說

  多聞辯慧巧言語  美說諸法轉人心

  自不如法行不正  譬如雲雷而不雨

  博學多聞有智慧  讷口拙言無巧便

  不能顯發法寶藏  譬如無雷而小雨

  不廣學問無智慧  不能說法無好行

  是弊法師無慚愧  譬如小雲無雷雨

  多聞廣智美言語  巧說諸法轉人心

  行法心正無所畏  如大雲雷澍洪雨

  法之大將持法鏡  照明佛法智慧藏

  持誦廣宣振法鈴  如海中船渡一切

  亦如蜂王集諸味  說如佛言隨佛意

  助佛明法度衆生  如是法師甚難值

  度甚深法忍

  雲何甚深法。十二因緣是名甚深法。如佛告阿難。是十二因緣法甚深難解難知。複次依過去未來世生六十二邪見網永離。是名甚深法。如佛語比丘。凡夫無聞若欲贊佛所贊甚小。所謂若贊戒清淨。若贊離諸欲。若能贊是甚深難解難知法。是爲實贊佛。是中梵網經應廣說。複次叁解脫門。是名甚深法。如佛說般若波羅蜜中諸天贊言。世尊是法甚深。佛言甚深法者空則是義。無作無相則是義。複次解一切諸法相。實不可破不可動。是名甚深法。複次除內心想智力。但定心諸法清淨實相中住。譬如熱氣盛非黃見黃。心想智力故。于諸法轉觀。是名淺法。譬如人眼清淨無熱氣。如實見黃是黃。如是除內心想智力。慧眼清淨見諸法實相。譬如真水精黃物著中則隨作黃色。青赤白色皆隨色變。心亦如是凡夫人內心想智力故。見諸法異相。觀諸法實相非空非不空不有非不有。是法中深入不轉無所挂礙。是名度深法忍。度名得甚深法。具足滿無所礙。得度彼岸。是名爲度

  得無畏力

  諸菩薩四無所畏力成就。問曰。如菩薩所作未辦。未得一切智。何以故。說得四無所畏。答曰。無所畏有二種。菩薩無所畏佛無所畏。是諸菩薩雖未得佛無所畏。得菩薩無所畏。是故名爲得無畏力。問曰。何等爲菩薩四無所畏。答曰。一者一切聞能持故。得諸陀羅尼故。常憶念不忘故。衆中說法無所畏故。二者知一切衆生欲解脫因緣諸根利鈍。隨其所應而爲說法故。菩薩在大衆中說法無所畏。叁者不見若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有來難問令我不能如法答者。不見如是少許相故。于衆中說法無所畏。四者一切衆生聽受問難。隨意如法答。能巧斷一切衆生疑故。菩薩在大衆中說法無所畏

  過諸魔事

  魔有四種。一者煩惱魔。二者陰魔。叁者死魔。四者他化自在天子魔。是諸菩薩得菩薩道故。破煩惱魔得法身故。破陰魔得道得法性身故。破死魔常一心故。一切處心不著故。入不動叁昧故。破他化…

《大智度論六》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