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十一 ▪第3页
第九 / 大智度 / 初品中十方菩薩來釋論第十五之余(卷第十) / 龍樹菩薩造 / 後秦龜茲國叁藏法師鸠摩羅什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作叁分以度衆生。是時佛聞十方諸佛語聲即大歡喜。稱言南無佛。如是十方佛處處勸助爲作大利。知恩重故。以華供養十方佛。最上福德無過此德。何以故是華寶積佛功德力所生。非是水生華。普明是十住法身菩薩。送此華來上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知十方佛是第一福田故以供養。是福倍多。何以故。佛自供養佛故。佛法中有四種布施。一施者清淨受者不淨。二施者不淨受者清淨。叁施者清淨受者亦淨。四施者不淨受者不淨。今施東方諸佛。是爲二俱清淨。是福最大。以是故佛自供養十方佛。問曰。一切聖人不受報果。後更不生。雲何言是施福最大。答曰。是福雖無人受其相自大。若有人受者其報無量。諸聖人知有爲法皆無常空故。舍入涅槃是福亦舍。譬如燒金丸。雖眼見其好不可以手觸。燒人手故。複次如人有瘡則須藥塗。若無瘡者藥無所施。人有身亦如是。常爲饑渴寒熱所逼。亦如瘡發。以衣被飲食溫暖將適。如藥塗瘡。如愚癡人。爲貪藥故不用除瘡。若其無瘡藥亦無用。諸佛以身爲瘡。舍放身瘡故亦不受報藥。以是故雖有大福亦不受報
所散蓮華滿東方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問曰。華少而世界多雲何滿。答曰。佛神通力故。如上八種。自恣變化法大能令小小能令大。輕能令重重能令輕。自在無礙隨意所到。能動大地所願能辦。諸大聖人皆得是八種自在。是故佛能以小華滿東方如恒河沙等世界。又複以示衆生。未來福報。如此少華滿東方世界。又勸東方菩薩言。殖福于佛田中。所得果報亦如此華彌滿無量土。汝雖遠來應當歡喜。遇此大福田果報無量
一一華上皆有菩薩。結加趺坐說六波羅蜜。聞此法者畢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問曰。上佛以舌相光明。化作千葉寶華。一一華上皆有坐佛。今何以故一一華上皆有坐菩薩。答曰上是佛所化華故有坐佛。此是普明菩薩所供養華。是故有坐菩薩。複次上諸衆生。應見坐佛得度。今此衆生應見坐菩薩得度。結加趺坐說六波羅蜜。聞此法者畢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先說
諸出家在家菩薩及諸童男童女頭面禮釋迦牟尼佛足。各以供養具供養恭敬尊重贊歎釋迦牟尼佛。是諸出家在家菩薩及諸童男童女。各各以善根福德力故。得供養釋迦牟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呵叁藐叁佛陀
如說偈
諸聖所來道 佛亦如是來
實相及所去 佛亦爾無異
諸聖如實語 佛亦如實說
以是故名佛 多陀阿伽度
忍铠心堅固 精進弓力強
智慧利勁箭 破憍慢諸賊
應受天世人 一切諸供養
以是故名佛 以爲阿羅诃
正知苦實相 亦實知苦集
知苦滅實相 亦知苦滅道
真正解四谛 定實不可變
是故十方中 號叁藐叁佛
得微妙叁明 清淨行亦具
是故號世尊 鞞阇遮羅那
解知一切法 自得妙道去
或時方便說 愍念一切故
滅除老病死 令到安隱處
以是故名佛 以爲修伽陀
知世所從來 亦知世滅道
以是故名佛 爲路迦鞞陀
禅戒智等眼 無及況出上
以是故名佛 爲阿耨多羅
大悲度衆生 軟善教調禦
以是故名佛 富樓沙昙藐
智慧無煩惱 說最上解脫
以是故名佛 提婆摩[少/(兔-、)]舍
叁世動不動 盡及不盡法
道樹下悉知 是故名爲佛
南方度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其土最在邊。世界名離一切憂。佛號無憂德。菩薩名離憂。西方度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邊。世界名滅惡。佛號寶山。菩薩名儀意。北方度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邊。世界名勝。佛號勝王。菩薩名得勝。下方度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邊。世界名善。佛號善德。菩薩名華上。上方度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邊世界名喜。佛號喜德。菩薩名得喜。如是一切皆如東方
問曰。如佛法中。實無諸方名。何以故。諸五衆十二入十八界中所不攝。四法藏中亦無說方。是實法因緣求亦不可得。今何以故。此中說十方諸佛十方菩薩來。答曰。隨世俗法所傳故說方。求方實不可得。問曰。何以言無方。汝四法藏中不說。我六法藏中說。汝衆入界中不攝。我陀羅骠中攝。是方法常相故。有相故。亦有亦常。如經中說。日出處是東方。日沒處是西方。日行處是南方日不行處是北方。日有叁分合。若前合若今合若後合。隨方日分。初合是東方。南方西方亦如是。日不行處是無分。彼間此間彼此是方相。若無方無彼此。彼此是方相。而非方。答曰。不然。須彌山在四域之中。日繞須彌照四天下。郁怛羅越日中。是弗婆提日出。于弗婆提人是東方。弗婆提日中。是閻浮提日出。于閻浮提人是東方。是實無初。何以故。一切方皆東方。皆南方。皆西方。皆北方。汝言日出處是東方。日行處是南方。日沒處是西方。日不行處是北方。是事不然。複次有處日不合。是爲非方。無方相故。問曰。我說一國中方相。汝以四國爲難。以是故東方非無初。答曰。若一國中日與東方合。是爲有邊。有邊故無常。無常故是不遍。以是故。方但有名而無實
爾時是叁千大千世界變成爲寶華。遍覆地懸缯幡蓋。香樹華樹皆悉莊嚴
問曰。此誰神力令地爲寶。答曰。是佛無量神力變化所爲。有人咒術幻法。及諸鬼神龍王諸天等。能變化少物。令叁千大千世界皆爲珍寶。余人及梵天王皆所不能。佛入四禅中十四變化心。能令叁千大千世界華香樹木一切土地皆悉莊嚴。一切衆生皆悉和同心轉爲善。何以故。莊嚴此世界。爲說般若波羅蜜故。亦爲十方諸菩薩客來及諸天世人故莊嚴。如人請貴客。若一家請則莊嚴一家。一國主則莊嚴一國。轉輪聖王則莊嚴四天下。梵天王則莊嚴叁千大千世界。佛爲十方無量恒河沙等諸世界中主。是諸他方菩薩及諸天世人客來故。亦爲此彼衆人見此變化莊嚴。則生大心生清淨歡喜心。從大心發大業。從大業得大報。受大報時更生大心。如是展轉增長。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是故變此世界皆悉爲寶。雲何名寶。寶有四種。金銀毗琉璃頗梨。更有七種寶金銀毗琉璃頗梨車[(王*巨)/木]馬瑙赤真珠。(此珠極貴非是珊瑚)更複有寶。摩羅伽陀(此珠金翅鳥口邊出綠色能辟一切毒)因陀尼羅(天青珠)摩诃尼啰(大青珠)缽摩羅伽(赤光珠)越阇(金剛)龍珠如意珠玉貝珊瑚琥珀等種種名爲寶。是寶有叁種。有人寶天寶菩薩寶。人寶力少唯有清淨光色。除毒除鬼除闇。亦除饑渴寒熱種種苦事。天寶亦大亦勝常隨逐天身。可使令可共語。輕而不重。菩薩寶勝于天寶。能兼有人寶天寶事。又能令一切衆生知死此生彼因緣本末。譬如明鏡見其面像。複次菩薩寶勝能出種種法音。若爲首飾寶冠。則雨十方無量世界諸佛上幢幡華蓋種種供養之具。以供養佛。又雨衣被臥具生活之物。種種衆事隨衆生所須。皆悉雨之給施衆生。如是等種種衆寶。以除衆生貧窮苦厄。問曰。是諸珍寶從何處出。答曰。金出山石沙赤銅中。真珠出魚腹中竹中蛇腦中。龍珠出龍腦中。珊瑚出海中石樹。生貝出蟲甲中。銀出燒石。余琉璃頗梨等皆出山窟中。如意珠出自佛舍利。若法沒盡時。諸舍利皆變爲如意珠。譬如過千歲冰化爲頗梨珠。如是等諸寶是人中常寶。佛所莊嚴一切世界是最殊勝。諸天所不能得。何以故。是從大功德所生。種種華幡如先說。香樹者名阿伽樓(蜜香樹)多伽樓(木香樹)栴檀。如是等種種香樹。華樹名占匍(黃華樹)阿輸迦(無憂花樹)婆呵迦羅(赤華樹)如是等種種華樹
譬如華積世界普華世界。妙德菩薩善住意菩薩。及余大威神諸菩薩。皆在彼住
問曰。何以言譬如華積世界。答曰。彼世界常有淨華。此世界變化一時故。以喻也。譬喻法以小喻大。如人面好譬如滿月。問曰。更有十方諸清淨世界。如阿彌陀佛安樂世界等。何以故。但以普華世界爲喻。答曰。阿彌陀佛世界不如華積世界。何以故。法積比丘佛雖將至十方觀清淨世界。功德力薄不能得見上妙清淨世界。以是故世界不如。複次當佛變化此世界時。正與華積世界相似。以是故言譬如華積世界。問曰。更有余大菩薩。如毗摩羅诘觀世音遍吉菩薩等。何以不言此諸菩薩在彼住。而但言文殊屍利善住意菩薩。答曰。是遍吉菩薩一一毛孔常出諸佛世界及諸佛菩薩。遍滿十方。以化衆生無適住處。文殊屍利分身變化入五道中。或作聲聞或作緣覺或作佛身。如首楞嚴叁昧經中說。文殊師利菩薩。過去世作龍種尊佛。七十二億世作辟支迦佛。是可言可說。遍吉菩薩。不可量不可說住處不可知。若住應在一切世界中住。是故不說。複次及諸大威神菩薩者。亦應總說遍吉等諸大菩薩
爾時佛知一切世界若天世界若魔世界若梵世界。若沙門若婆羅門及天。若揵闼婆人阿修羅等。及諸菩薩摩诃薩。紹尊位者一切皆集
問曰。佛神力無量。一切十方衆生。若盡來在會者。一切世界應空。若不來者。佛無量神力有所不能。答曰。不應盡來。何以故。諸佛世界無邊無量。若盡來者便爲有邊。又複十方各各有佛。亦說般若波羅蜜。如彼般若波羅蜜四十叁品中。十方面各千佛現皆說般若波羅蜜。以是故不應盡來。問曰。若有十方諸佛皆說般若波羅蜜。十方諸菩薩何以故來。答曰。如普明菩薩來章中已說。與釋迦牟尼佛因緣故來。複次是諸菩薩本願故。若有說般若波羅蜜處。我當聽受供養。是以遠來欲以身力積功德故。亦以示諸衆生我從遠來供養法故。雲何汝在此世界而不供養。問曰。佛于法不著。何以故。七現神力而令衆生大集。答曰。是般若波羅蜜。甚深難知難解不可思議。是故廣集諸大菩薩。令新發意者心得信樂。譬如小人所語不爲人信。貴重大人人必信受。問曰。何以故言若天世界若魔世界若梵世界。但應言天世界人世界則足。何以故。十號中言天人師。以是故應言天人而已。答曰。諸天有天眼天耳利根智慧多自知來。以是故言天世界。問曰。若天世界已攝魔梵。何以故別說若魔若梵。答曰。天中有叁大主。釋提婆那民二處天主。魔王六欲天主。梵世界中大梵天王爲主。問曰。如夜魔天兜率陀天化樂天皆有主。何以但有叁主。答曰。釋提婆那民依地住。佛亦在地住。常來佛所大有名稱人多識故。魔王常來娆佛。又是一切欲界中主。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皆屬魔王。複次天世界則叁界天皆攝是天中。一切欲界魔爲主。是故別說。複次魔常娆佛。今來聽般若波羅蜜。余人增益信故。問曰。色界中大有天。何以但言梵世界集。答曰。上諸天無覺觀不喜散心。又難聞故。梵世界有四識易聞故。又梵世界近故。複次梵名離欲清淨。今言梵世界。已總說色界諸天。複次余天未有人民。劫初生時梵天王獨在梵宮寂漠無人。其心不悅而自生念。此間何以不生人民。是時光音天命盡者應念來生。梵王便自生念。此諸天先無隨我念故生。我能生此諸天。諸天是時亦各自念。我從梵王生。梵王是我父也。以是故但說梵世界。複次二禅叁禅四禅天。于欲界見佛聽法。若勸助菩薩。眼識耳識身識皆在梵世界中取。以是故別說梵世界。問曰。何以故獨說諸沙門婆羅門。不說國王及長者諸余人衆。答曰。智慧人有二分。沙門婆羅門。出家名沙門。在家名婆羅門。余人心存世樂。是故不說。婆羅門多學智慧求福。出家人一切求道。是故但說沙門婆羅門。在家中七世清淨。生滿六歲皆受戒名婆羅門。是沙門婆羅門中。有道德智慧。以是故說。問曰。先已說天世界。今何以複說天。答曰。天世界是四天王忉利天。魔是他化自在天。梵是色界。今說天是欲界中夜摩兜率陀化樂愛身天等。愛身在六天上。形色絕妙故言愛身。問曰。何以但說揵闼婆。不說諸余鬼神及龍王。答曰。是揵闼婆是諸天伎人隨逐諸天。其心柔軟福德力小減諸天諸鬼神。鬼神道中攝。龍王畜生道中攝。甄陀羅亦是天伎皆屬天。與天同住共坐飲食。伎樂皆與天同。是揵闼婆王名童籠磨。(秦言樹)是揵闼婆甄陀羅恒在二處住。常所居止在十寶山間。有時天上爲諸天作樂。此二種常番休上下。人在四天下生。生有四種。極長壽乃至無量歲。極短壽乃至十歲。阿修羅惡心鬥诤。而不破戒大修施福。生在大海邊住。亦有城郭宮殿。是阿修羅王。名毗摩質多婆梨羅睺羅。如是等名阿修羅王。如說一時羅睺羅阿修羅王欲啖月。月天子怖疾到佛所。說偈言
大智成就佛世尊 我今歸命稽首禮
是羅睺羅惱亂我 願佛憐愍見救護
佛與羅睺羅而說偈言
月能照闇而清涼 是虛空中大燈明
其色白淨有千光 汝莫吞月疾放去
是時羅睺羅怖懅流汗即疾放月。婆梨阿修羅王見羅睺羅惶怖放月。說偈問曰
汝羅睺羅何以故 惶怖戰栗疾放月
汝身流汗如病人 心怖不安乃如是
羅睺羅爾時說偈答曰
世尊以偈而敕我 我不放月頭七分
設得生活不安隱 以故我今放此月
婆梨阿修羅王說偈
諸佛甚難值 久遠乃出世
說此清淨偈 羅睺即放月
問曰。何以不說地獄畜生餓鬼。答曰。地獄大苦心亂不能受法。畜生愚癡覆心不能受化。餓鬼爲饑渴火燒身故不得受法。複次畜生餓鬼中。少多有來聽法者。生福德心而已不堪受道。是故不說。問曰。若爾者揵闼婆阿修羅亦不應說。何以故。鬼神道中已攝故。答曰。佛不說攝。今何以言攝。此是迦旃延子等說。如阿修羅力與天等。或時戰鬥勝天。揵闼婆是諸天伎。與天同受福樂。有智慧能別好醜。何以不得受道法。如雜阿含天品中說。富那婆薮鬼神母。佛遊行宿其處。爾時世尊說上妙法甘露。女男二人啼泣。母爲說偈止之
汝郁怛羅勿作聲 富那婆薮亦莫啼
我今聞法得道證 汝亦當得必如我
以是事故知。鬼神中有得道者。複次摩诃衍中。密迹金剛力士于諸菩薩中勝。何況余人。如屯侖摩甄陀羅王揵闼婆王。至佛所彈琴贊佛。叁千世界皆爲震動。乃至摩诃迦葉不安其坐。如此人等雲何不能得道。如諸阿修羅王龍王。皆到佛所問佛深法。佛隨其問而答深義何以言不能得道。問曰。于五道衆生中。佛是天人師不說叁惡道。以其無福無受道分故。是諸龍鬼皆墮惡道中。答曰。佛亦不分明說五道。說五道者是一切有部僧所說。婆蹉弗妒路部僧說有六道。複次應有六道。何以故。叁惡道一向是罪處。若福多罪少。是名阿修羅揵闼婆等生處應別。以是故應言六道。複次叁惡道亦有受道。福少故言無。及諸菩薩紹尊位者如先說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智度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90】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