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九十六 ▪第3页
第九十四 / 大智度論釋七喻品第八十五(卷第九十五) / 龍樹菩薩造 / 後秦龜茲國叁藏鸠摩羅什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至如化。以不可取法不能得不可取相法。但以衆生不知是法故。我爲是衆生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菩薩從初發心來所有布施爲一切衆生。所謂布施等諸善法爲一切衆生故修。不自爲身。此中佛自說因緣。不爲余事故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但爲一切衆生故。所以者何。是菩薩遠離憐愍衆生心。但行般若波羅蜜。求諸法實相。或墮邪見中。是人未得一切智。所求一切智事心未調柔故墮諸邊。諸法實相難得故。是故佛說菩薩從初發心憐愍衆生故。著心漸薄。不戲論畢竟空若空有此過。若不空有彼過等。問曰。如余處菩薩自利益亦利益衆生。此中何以但說利益衆生不說自利。自利利人有何咎。答曰。菩薩行善道爲一切衆生。此是實義。余處說自利亦利益衆生是爲凡夫人作是說。然後能行菩薩道。入道人有下中上。下者但爲自度故行善法。中者自爲亦爲他。上者但爲他人故行善法。問曰。是事不然。下者但自爲身。中者但爲衆生。上者自利亦利他人。若但利他不能自利。雲何言上。答曰不然。世間法爾自供養者不得其福。自害其身而不得罪。以是故爲自身行道名爲下人。一切世人但自利身不能爲他。若自爲身行道。是則斷滅自爲愛著故。若自能舍己樂但爲一切衆生故行善法是名上人。與一切衆生異故。若但爲衆生故行善法。衆生未成就。自利則爲具足。若自利益又爲衆生是爲雜行。求佛道者有叁種。一者但愛念佛故自爲己身成佛。二者爲己身亦爲衆生。叁者但爲衆生。是人清淨行道。破我顛倒故。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無衆生。乃至無知者見者。安住是中拔出衆生著甘露性中。甘露性者。所謂一切助道法。何以故。行是法得至涅槃。涅槃名甘露。住是甘露性中我等妄想不複生。是菩薩自得無所著。亦令衆生得無所著。是名第一利益衆生。問曰。上說但利益衆生故行道。今何以故自得無所著。令衆生得無所著。答曰不得已故。若自無智慧何能利人。以是故先自得無所著。然後教人。若是功德可得與他。如財物者諸佛大菩薩所有功德皆應與他。乃至調達怨賊皆可與之。然後更自修集功德。但是事不然。不可我作而他得。是亦世俗說非第一義。何以故第一義中無衆生。無一無異。等分別諸法相。此中說亦無所著處。複次如先說不可說相。是第一義。此中可說故是世俗。爾時須菩提問佛。于道場所得法爲用世谛故得。爲用第一義谛。須菩提意若以世谛故得。即是虛妄不實。若以第一義故得。第一義中無得。無得者。不可說不可受。佛答以世俗語言故。說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中無得者無有得法。何以故。若是人得是法即是二法。二法中無道無果。二法者是菩薩是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是二法皆是世谛故有。若二者佛法何得不虛妄。若有人不得第一義。但以二法分別諸法是則虛妄。諸佛大菩薩得第一義故。爲度衆生令得第一義。雖分別諸法非是虛妄。須菩提複問。世尊若用二法無道無果。今以不二法故有道有果耶。佛答。二法無道無果。不二法亦無道無果。問曰。余處說二法是凡夫法不二法是賢聖法。如毗摩羅诘經不二入法門中說。答曰不二入是真實聖法。或有新發意菩薩未得諸法實相。聞是不二法取相生著。是故或稱贊不二法或時毀呰。又佛遮二邊說中道。所謂非二非不二。二法名各各別相不二名一空相。以是一空相破各各別異相。破已事訖還舍不二相。是即是道是果。何以故。諸賢聖雖贊歎無二法。爲不著故用是法得道得果。用是法無道無果。即是戲論無戲論是平等法。須菩提白佛言。若諸法無所有性何等是平等。佛答。若離有性無性假名爲平等。若菩薩不說一切法有。不說一切法性。不說一切法相等。顯示亦不說無法無法性無法相等。顯示亦不說離是二邊更有平等相。一切處不取平等相。亦不言無是平等。不妨行諸善法。是名諸法平等。複次諸法平等者。所謂出過一切法。問曰。先處處說諸法即是平等相。平等即是諸法實。名異而義同。色如非色非離色。今何以說平等出過一切法。答曰。一切法有二種。一者色等諸法體。二者色等法中行。凡夫邪行賢聖正行。此中說平等。于凡夫行中出。不言色等中出。複次平等無能行無能到。于是須菩提驚問。佛亦不能行不能到。須菩提謂是法雖甚深微妙難行是事佛應當得。佛答從須陀洹乃至佛。皆無能行無能到。佛意叁世十方佛不能行。不能到。何況一佛平等性自爾。故須菩提複問。佛于一切法中行力自在。佛無礙智慧無處不到。雲何言不能行不能到。佛答。若佛與平等異應有是難。何以不能行不能到。今凡夫平等須陀洹平等佛平等。皆一平等無二無分別是凡夫乃至佛。自性不能自性中行。不能自性中到。自性應他性中行。是故佛說若佛與平等異。佛應行平等。但佛即是平等故不行不到。非以智慧少故。須菩提白佛言。若平等凡夫乃至佛不可得異。今凡夫聖人不應有差別。佛可須菩提問。平等中無差別。世谛故凡夫法中有差別。複問。若凡夫乃至佛無有差別。雲何叁寶大現于世間大利益衆生。佛答。平等即是法寶。法寶即是佛寶僧寶。何以故。未得法時不名爲佛。得平等法故名爲佛。得是平等法故分別有須陀洹等差別。須菩提受佛教。是法皆無合無散無色無形無對一相所謂無相。唯佛有是力于空無相中分別是凡夫是聖人。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諸佛不分別是法。雲何當知有地獄乃至十八不共法。問曰。諸佛如日出。不能令高者下下者高。但能照明萬物令有眼者別識。諸佛亦如是。亦不轉諸法相。但以一切智照爲人演說令知。汝何以故言若佛不分別諸法雲何知有地獄乃至十八不共法。如今畜生等現目所見人皆識知何須佛說。答曰。佛雖不作好醜諸事而演說示人。知有二種。一者凡夫虛妄知。二者如實知。知畜生等相是凡人虛妄知。佛爲知實相故言佛不分別諸法雲何知有地獄等。複次諸佛法寂滅相無戲論。此中若分別有地獄等相。不名爲寂滅不二無戲論法。佛雖知寂滅不二相。亦能于寂滅相中分別諸法而不墮戲論。離諸法實相者。雖眼見畜生等亦不能如實知其相。如牛角足尾等諸分邊和合更有牛法生。是爲一。諸分多。牛法一。一不作多。多不作一。有人言。此說非也。除此諸分應更有牛法。力用可見。牛法衆分和合生。而牛法不異衆分。何以故。見此衆分合故名爲見牛。更不見余物爲牛。異者破一一者破異。不一不異破一異。若無一異雲何有不一不異。若入是諸法平等中。爾時始如實得牛相。是故言若佛不分別諸法相不說二谛。雲何善說畜生等。所謂于平等不動而分別諸法。不動者分別諸法時不著一異相。須菩提白佛。如佛于諸法等中不動。辟支佛乃至凡夫于諸法等中亦不動。何以故。諸佛平等相。乃至凡夫亦平等相。世尊若爾者。佛雲何分別諸法是色異色性異受性異乃至有爲無爲性異。若不分別諸法。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得從一地至一地乃至淨佛國土。佛答。于汝意雲何。推尋色等相爲是空不。世尊。實空。空中有異相法不。答言不。何以故。是畢竟空以無相智慧可解。是中雲何有異相。佛語須菩提。若空中無異相空便是實。是故汝雲何于空中分別諸法。作是難畢竟空中空亦不可得。各各相亦不可得。汝雲何以空各各相爲難。以是因緣故。當知諸法平等中無分別故無凡夫人。但凡夫人非實相不離實相。凡夫實相即是聖人相。是故言不。但凡夫不離凡夫。乃至佛亦如是。須菩提以平等相大利益。欲知平等定相。是故問爲是有爲爲是無爲。佛答非有爲非無爲。何以故。若有爲皆是虛诳作法。若無爲無爲法無生住滅故無法。無法故不得名無爲。因有爲故有無爲。如經中說離有爲無爲不可得。如離長無短。是相待義。問曰。有爲法是無常。無爲法是常。雲何言離有爲無爲不可得。答曰。無爲法無分別故無相。若說常相不得言無相。破有爲法故名無爲。更無異法。如人閉在牢獄穿牆得出破壁是空更無異空。空亦不從因緣生。無爲法亦如是。有爲法中先有無爲性。破有爲即是無爲。是故說離有爲無爲不可得。是有爲無爲性皆不合不散一相所謂無相。佛以世谛故說是事非第一義。何以故。佛自說因緣。第一義中無身口意行。有爲無爲法平等。即是第一義。觀是有爲無爲法平等。亦不著一相。菩薩于第一義中不動而利益衆生。方便力故種種因緣爲衆生說法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智度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5】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