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

「釋經論部·毗昙部」經文1545卷27頁碼:P0001
唐 玄奘譯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七十六 ▪第2页

  叁藏法師玄奘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有正知而虛诳語。如有頌言

  若執無過去  而言歲少多

  彼應日日增  正知虛诳語

  複次若過去未來非實有者。彼現在世應亦是無。觀過去未來施設現在故。若無叁世便無有爲。若無有爲亦無無爲。觀有爲法立無爲故。若無有爲無爲應無一切法。若無一切法應無解脫出離涅槃。如是便成大邪見者。勿有斯過故知實有過去未來。又現在世非無爲法。因緣生故有作用故。無爲不爾。如是爲遮他宗所說及顯正理故作斯論

  問過去法雲何。答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各一分。問未來法雲何。答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各一分。問現在法雲何。答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各一分。問如是叁世以何爲自性。答以一切有爲法爲自性。如說自性。我物自體相分本性應知亦爾。已說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世。世是何義。答行義是世義。問諸行無來無去。雲何行義是世義。所以者何。諸行若來不應有去來相合故。諸行若去不應有來去相合故。複次諸行若來則來處應空缺。諸行若去則去處應盈礙。是故尊者世友說言。諸行無來亦無有去。刹那性故住義亦無。諸行既無來去等相。如何立有叁世差別。答以作用故立叁世別。即依此理說有行義。謂有爲法未有作用名未來。正有作用名現在。作用已滅名過去。複次色未變礙名未來。正有變礙名現在。變礙已滅名過去。受未領納名未來。正能領納名現在。領納已滅名過去。想未取相名未來。正能取相名現在。取相已滅名過去。行未造作名未來。正有造作名現在。造作已滅名過去。識未了別名未來。正能了別名現在。了別已滅名過去。複次眼未見色名未來。正能見色名現在。見色已滅名過去。廣說乃至意未了法名未來。正能了法名現在。了法已滅名過去。問現在眼等若彼同分無見等用應非現在。答彼雖無有見等作用。而決定有取果作用。是未來法同類因故諸有爲法在現在時皆能爲因取等流果。此取果用遍現在法無雜亂故。依之建立過去未來現在差別。複次諸有爲法叁有爲相。未已作用名未來。一已作用二正作用名現在。叁已作用名過去。複次諸有爲法未有四緣作用名未來。正有四緣作用名現在。四緣作用已滅名過去。複次諸有爲法未有六因作用名未來。正有六因作用名現在。六因作用已滅名過去。複次諸有爲法未取未與士用果名未來。正取正與士用果名現在。取與士用果已滅名過去。複次諸有爲法未取未與等流果名未來。正取或與等流果名現在。取或與等流果已滅名過去。複次不善善有漏法。未取未與異熟果名未來。正取未與異熟果名現在。取異熟果已滅名過去。複次諸有爲法。未酬相應俱有因名未來。正酬相應俱有因名現在。酬相應俱有因已滅名過去。複次諸有爲法。未已酬同類遍行因名未來。已酬未滅名現在。已酬已滅名過去。複次異熟無記法。未已酬異熟因名未來。已酬未滅名現在。已酬已滅名過去。複次諸有爲法未已起滅名未來。已起未已滅名現在。已起已滅名過去。複次諸有爲法。未已起壞名未來。已起未已壞名現在。已起已壞名過去。複次諸有爲法。未已起離名未來。已起未已離名現在。已起已離名過去。如起對滅壞離。生對滅壞離亦爾。然契經中未來亦說已生等者。依彼種類故作是說。如說有法已生已有已作。有爲。有所作緣已生。有盡法有費法有離法有滅法有壞法。欲令不壞無有是處。此中已生者。唯說生所生法。已有者。顯有自性。已作者。顯有過患。有爲者。顯有造作。有所作者。顯業有果。緣已生者。顯因緣合。有盡費離滅壞法者。顯定當有欲令不壞。無有是處者。顯不自在。複次諸有爲法在二世前名過去。在二世後名未來。在二世中名現在。複次諸有爲法。爲叁世因名過去。爲二世因名現在。爲一世因名未來。複次諸有爲法。是叁世果名未來。是二世果名現在。是一世果名過去。複次諸有爲法。觀過去現在故施設未來。不觀未來故施設未來。無第四世故觀未來現在。故施設過去。不觀過去故施設過去。無第四世故。觀過去未來。故施設現在。不觀現在故施設現在。無第四世故。如是名爲叁世差別。依此建立諸行行義。由此行義世義得成

  問諸有爲法未來生時。爲已生而生。爲未已生而生。設爾何失。二俱有過。所以者何。若已生而生者。雲何諸行非轉還耶。若未已生而生者。雲何諸行非本無而有耶。答應作是說。有因緣故已生而生。謂一切法已有自性本來各住自體相故。已有體故說名已生。非從因緣已生自體。因緣和合起故名生。有因緣故未已生而生。謂未來法名未已生。有從因緣正得生故。問諸有爲法未來生時。爲已有故而生。爲未已有故而生。設爾何失。二俱有過。所以者何。若已有故而生者。自體已有複何用生。若未已有故而生者。應一切法本無今有。說一切有應不得成。答應作是說已有而生。問若爾。善通後所設難。前所設難當雲何通。答體雖已有而無作用。今遇因緣而生作用。問作用與體爲一爲異。答不可定說爲一爲異。如有漏法一一體上有無常等衆多義相。不可定說爲一爲異。此亦如是。故不應責。問爲此法生即此法滅。爲余法生余法滅耶。設爾何失。二俱有過。所以者何。若此法生即此法滅者。應未來生即未來滅。若余法生余法滅者。應色等生余受等滅。答應作是說。有因緣故說此法生即此法滅。謂色蘊生即色蘊滅。乃至識蘊生即識蘊滅。有因緣故說余法生余法滅。謂未來世生現在世滅。問諸有爲法未來生時。爲世體生爲世中生。設爾何失。二俱有過。所以者何。若世體生者。一法生時應未來世一切法生。此既生已應無未來。此複已滅應無現在。便壞叁世一切有義若世中生者。雲何諸行非異世耶。答應作是說。有因緣故說世體生。以一刹那行生時即是未來世生故。有因緣故說世中生。未來世行有多刹那。于中唯一刹那生故。問諸有爲法未來生時爲自性生。爲他性生。設爾何失。二俱有過。所以者何。若自性生者。雲何非本無自性今有自性。本無實物今有實物。若他性生者。雲何不舍自性成無性相。答應作是說。非自性生。亦非他性生。然于自性有如是法生已而滅

  問若法是色性。彼法是過去性耶。答應作四句。有法是色性非過去性。謂未來現在色性。有法是過去性非色性。謂過去四蘊性。有法是色性亦過去性。謂過去色性。有法非色性亦非過去性。謂未來現在四蘊性及無爲性。如以色性對過去性有四句。以色性對未來現在性亦各有四句。如色蘊對叁世有叁四句。受想行識蘊對叁世亦爾。如是便有十五四句。問若法是色性。彼法是方處性耶。答若法是方處性彼定是色性。有法是色性非方處性。謂過去未來色。及現在極微無表色性。問若法是受性。彼法非方處性耶。答若法是受性彼定非方處性。有法非方處性而非是受性。謂想行識蘊。及極微無表色無爲性。如受蘊想乃至識蘊應知亦爾

  問若法是色。彼法有變礙耶。答若法有變礙彼定是色。有法是色而無變礙。謂過去未來色。及現在極微無表色。問若法是受。彼法能領納耶。答若法能領納彼定是受。有法是受非能領納。謂過去未來受。問若法是想。彼法能取像耶。答若法能取相彼定是想。有法是想非能取相。謂過去未來想。問若法是行。彼法能造作耶。答若法能造作彼定是行。有法是行非能造作。謂過去未來行。問若法是識彼法能了別耶。答若法能了別彼定是識。有法是識非能了別。謂過去未來識。問未來諸法有出無入。過去諸法有入無出。如何未來不施設減。如何過去不施設增。尊者世友作如是說。爲已計數而言未來不施設減。複言過去不施設增耶。既未計數如何可言不可施設未來有減過去有增。然過去未來法無邊量故。不可施設有增有減。如大海水無量無邊。取百千瓶不知其減。投百千瓶不知其增。複作是說。未來諸法未已起未已滅故不施設減。過去諸法已起已滅故不施設增。複作是說。未來諸法未已起已壞故不施設減。過去諸法已起已壞故不施設增。複作是說。未來諸法未已起已離故不施設減。過去諸法已起已離故不施設增。如起對滅壞離。以生對滅壞離廣說亦爾。大德說曰。若有礙物流行世者。可言施設有減有增。然有爲法緣合故生生已即滅。如何施設過去有增未來有減。脅尊者曰。過去未來法無作用。如何施設有增有減

  問過去未來爲有積聚。如現在世牆壁等物。爲無積聚各離散耶。設爾何失。二俱有過。所以者何。若有積聚如現在世牆壁等者。雲何施主造所舍物功不唐捐。雲何去來非有方所。雲何壁等不皆是常。雲何去來非可現見。若無積聚各離散者。雲何可說有過去事。如契經說。過去有王名大善見。都香茅城居善法殿。如是等事無量無邊。雲何可說有未來事。如契經說。未來有佛號慈氏尊。爾時有王名曰蠰佉。所都大城名雞睹末。如是等事無量無邊。雲何宿住隨念智觀過去事。死生智觀未來事。妙願智觀過去未來事。未來諸法來集現在時。如何聚物非本無今有。現在諸法散往過去時。如何聚物非有已還無。有作是說。過去未來亦有積聚。如現在世牆壁等物。問若爾。善通後所設難前所設難當雲何通。且諸施主造所舍物。所設功力甯不唐捐。答爲現見故。謂未造時物雖已有而未現見。施主造已方可現見。故不唐捐。雲何去來非有方所。答許有方所複有何過。雲何壁等不皆是常。答刹那無常與彼合故。雲何去來非可現見。答彼非現在五識境故非可現見。要與現在五識爲境方可現見評曰。過去未來非有積聚如現在物但各離散。問若爾善通前所設難。後所設難當雲何通。且雲何說有過去事。答如曾現在說亦無失。雲何可說有未來事。答如當現在說亦無失。雲何宿住隨念智等觀察過去未來事耶。答如曾所更如當所受。而觀過去未來世事。此有何過而不能通複有說者。如呼諸字次第相續引生名句顯所說義。雖彼諸字不可積集。而能引生名句顯義。如是過去未來世法雖無積聚。而能生智。隨其所應知所知境複有說者。以現在事類觀去來。猶如農夫以現稼穑類知前後。未來諸法來集現在時。如何聚物非本無今有。現在諸法散往過去時。如何聚物非有已還無。答叁世諸法因性果性。隨其所應次第安立。體實恒有無增無減。但依作用說有說無。諸積聚事。依實有物。假施設有。時有時無。如是此宗許有無義有何過難。而不能通分位。有無是所許故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毗婆沙論卷第七十六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24】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