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

「釋經論部·毗昙部」經文1545卷27頁碼:P0001
唐 玄奘譯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十 ▪第2页

  叁藏法師玄奘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無。未來七。道支現在無。未來八。靜慮現在未來一。無量現在無。未來四。無無色解脫。現在無。未來二。勝處現在無。未來四。無遍處智。現在一。未來七。等持現在無。未來叁。靜慮現在未來一者。問聖者已離第叁靜慮染得第四靜慮。依初靜慮修神境通。無間道中應言靜慮未來修四。無漏通依上下修故何故但說未來一耶。答有說。應言未來修四而不說者當知有余。有說。此中依漸次者說。謂從具縛入正性離生。乃至得不還果已。依初靜慮修神境通無間道中。未來修一。不修上者以未得故。有說。假使離第叁靜慮染。依初靜慮修神境通。亦但修一不修上地故。問豈不依初靜慮斷上地染。及無學者。修練根時亦修上地所有功德耶。甯說依下不能修上。答斷上地惑能修上者。以彼地道所治同故。法斷彼惑能治必修。無學練根如得彼果。是故此皆依下修上。諸通不爾故不修上。如見道中唯修自下。此例非理。見道是初得種性未自在故。唯自分修。修道是已得種性。于彼自在甯不兼修。然五通是勝功德。修加行時必極作意。若諸靜慮已得自在何理爲障而不兼修。由此應知前說者好。無無色等准此應知。余如前說

  若諸異生依第二靜慮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無覺支。無道支。靜慮。現在。未來一無量。現在無。未來四。無無色。解脫。現在無。未來二。勝處現在無。未來四。無遍處智。現在未來一。無等持。靜慮。現在未來一者。彼已得下地。而不修者。有漏功德唯自地修墮界地故。余如前說

  若諸聖者。依第二靜慮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無。未來七。道支現在無。未來八。靜慮現在一。未來二。無量現在無。未來四。無無色。解脫。現在無。未來二。勝處現在無。未來四。無遍處智。現在一。未來七。等持現在無。未來叁。靜慮未來二者。謂初二靜慮初唯無漏。余如前說

  若諸異生依第叁靜慮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無覺支。無道支。靜慮。現在未來一。無量現在無。未來叁。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智。現在未來一。無等持。無量未來叁者。除喜無量。無解脫等者。第叁靜慮樂所迷故。無解脫等。厭行功德淨解脫等。雖作欣行相。由地有災橫故亦不得。有余如前說

  若諸聖者。依第叁靜慮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無。未來七。道支現在無。未來八。靜慮現在一。未來叁。無量現在無。未來叁。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智。現在一。未來七。等持現在無。未來叁。廣釋如前。若諸異生。依第四靜慮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無覺支。無道支。靜慮。現在未來一。無量現在無。未來叁。無無色解脫。現在無。未來一。勝處現在無。未來四。遍處現在無。未來八。智現在未來一。無等持。解脫。未來一者。謂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勝處未來四者。謂後四勝處。遍處。未來八者。謂前八遍處。由此地中離八災橫故。有此等清淨功德。余如前說。若諸聖者。依第四靜慮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無未來七。道支現在無。未來八。靜慮現在一。未來四。無量現在無。未來叁。無無色。解脫。現在無。未來一。勝處現在無。未來四。遍處現在無。未來八。智現在一。未來七。等持現在無。未來叁。廣釋如前

  以無間道。證天耳智通。他心智通。宿住隨念智通。死生智通。修彼道時。四念住乃至叁等持。幾現在修。幾未來修。答如神境智通。應隨相說。由此五種皆依四靜慮。異生聖者俱能起故。然修天耳死生智通。無間道時。現在念住如神境智通說。以俱緣色作身念住故。修他心智通。無間道時。現在唯起心念住。修宿住隨念智通無間道時。現在唯起法念住。余隨所應皆如前說

  以無間道。證漏盡智通修彼道時。四念住。乃至叁等持。幾現在修。幾未來修。答若依未至定。證阿羅漢果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六。未來七。道支現在未來八。靜慮現在無。未來四。無無量。無色。現在無。未來叁。解脫現在無。未來叁。無勝處。無遍處智。現在二。未來六。等持現在一。未來叁。念住現在一者。謂法念住。或雜不雜。四類智。二法智。隨一現前故。靜慮未來四者。斷有頂惑。通修上下能治道故。無無量等者。爾時不修有漏法故。有漏不能治有頂故。無色。解脫。未來叁者。謂前叁無色。及即彼叁解脫通無漏故。智現在二者。謂滅智法智二。或道智法智二。或苦智類智二。乃至或道智類智二。未來六者。除世俗智。及他心智。彼有漏故。與無間道相違故。等持現在一者。謂空無相無願隨一現前。金剛喻定與六智相應故。此中但說斷有頂惑第九無間道。彼能證得漏盡智通故。余如前說

  若依初靜慮。證阿羅漢果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未來七。道支現在未來八。靜慮現在一。未來四。無無量。無色。現在無。未來叁。解脫現在無。未來叁。無勝處。無遍處智。現在二。未來六。等持現在一。未來叁。若依靜慮中間。證阿羅漢果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六。未來七。道支現在七。未來八。靜慮現在無。未來四。無無量。無色。現在無。未來叁。解脫現在無。未來叁。無勝處。無遍處智。現在二。未來六。等持現在一。未來叁。若依第二靜慮。證阿羅漢果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未來七。道支現在七。未來八。靜慮現在一。未來四。無無量。無色。現在無。未來叁。解脫現在無。未來叁。無勝處。無遍處智。現在二。未來六。等持現在一。未來叁。若依第叁第四靜慮。證阿羅漢果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六。未來七。道支現在七。未來八。靜慮現在一。未來四。無無量。無色。現在無。未來叁。解脫現在無。未來叁。無勝處。無遍處智。現在二。未來六。等持現在一。未來叁。此隨所應如前釋

  若依無色定。證阿羅漢果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六。未來七。道支現在四。未來八靜慮現在無。未來四。無無量。無色。現在一。未來叁。解脫現在一。未來叁。無勝處。無遍處智。現在二。未來六。等持現在一。未來叁。依無色定者。謂依空無邊處。或依識無邊處。或依無所有處。由此叁地皆有無漏道。能離非想非非想處染故。非想非非想處。定力昧劣非無漏道所依止故。此中不說道支。現在四者。此則遮說無色界有無漏戒。及說上地有正思惟者意。以無所依四大種故。及上地心漸微細故。問如無無漏大種。而有無漏戒。如是雖無彼地大種。而有彼地戒。斯有何失。答無漏戒不墮界地。隨所依身大種所造。由此雖無無漏大種。而有所造無漏戒。有漏戒必墮界地。唯爲自地大種所造。彼無大種故戒亦無。問若無漏戒隨所依身大種所造者生欲色界入無漏無色定時應起彼定俱無漏戒有所依身大種故。答雖無漏戒隨所依身大種所造。然隨何地要有大種造。有漏戒方隨彼類起。無漏戒無色中無有大種造。有漏戒故無漏戒于彼亦無。依彼所有發無漏故。問何故戒體唯色。答遮惡色起故。又是身語業性故。身語二業色爲體故。問何故意業非戒。答不能親遮惡戒故。問何故惡戒非意業。答未離欲者。皆成就不善意業。彼豈悉名犯戒或不律儀耶。是故惡戒非意業。又善意業若是善戒。則應一切不斷善者悉名住律儀。彼皆成就善意業故。若許爾者。便一有情名住律儀。亦名住不律儀者。則應無有叁種差別。如是則與聖教相違故。善惡戒俱非意業。又世共許防禁身語說名戒故。意業非戒。應知意業是發戒因。不可戒因即名爲戒。勿令因果有雜亂失。是故無色道支唯四。未來通修下地無漏故。具有八無色解脫。現在一者。謂前所依叁地隨一。余如前釋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四十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60】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