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般涅槃經集解》

「經疏部」經文1763卷37頁碼:P0377
梁 寶亮等集

  《大般涅槃經集解》一 ▪第3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理大者。昔日叁乘涅槃。非實究竟。理中爲小。今日身智解脫。在乎累外。理中爲大。故言大也。寶亮曰。體相無邊。名之爲大也。法智曰。理既應名。名不失理。名理俱極。故言大也。法安曰。昔日雖有涅槃。體德未圓。不得稱大。今日體圓德備。故稱大也

  釋經字第六

  案。僧亮敘曰。經者。胡音修多羅。名含五義也。僧宗敘曰。從凡至聖。經由此理也。寶亮曰。學者所由得解也。以此一字。貫一部之文理也。智秀曰。天竺以诠理之文。總曰修多羅。備含衆義。如出生微發湧泉繩墨華鬘之流也。至于經由之義。蓋其一也。法智曰。有二訓。一曰常。謂稱理之言。衆聖莫能改也。二曰由。謂出凡入聖之所由也。法安曰。經者。訓釋有二種。一曰常。二曰法也。外國修多羅。有衆多義。亦曰湧泉。亦曰繩墨。今以常義。代彼湧泉。明流注而不竭也。以法義。化彼繩墨。明規矩暮則軌靶不沒也

  核教意第七

  案。僧亮敘曰。如來始自道場。終于雙樹。叁說涅槃。而二是方便。一是真實。何者。初開叁究竟。謂一方便也。但說解脫。是涅槃身智。是有爲也。二方便中。雖說法華破叁究竟。而身智故。是有爲也。今雙樹之說。身智即涅槃故。謂究竟無余之說也。寶亮敘曰。群品根異則教成五別。猶物迷障重。未能安深。所以先開方便之說。資今圓常之旨。蒙昔教以習心。稍涉虛以入道。體常無常。二輪雙徹。鑒生死爲不有之有。涅槃爲不無之無。既安真而悟理。識苦空而斷迷。自非修行八道發理緣之知。則煩惑不遣。生死難除。故今教之興。開神明之妙體也。故開宗之始。借喻伊字。不縱不橫。異昔有余無余也。僧宗敘曰。今所以唯錄取解脫以標經者。有二義。一明理在萬惑之外。二者斥昔解脫之執。昔日小乘。患身智起動求滅此患。而憑解脫。是故用今之勝。以代昔也。智秀敘曰。如來化始鹿園。旨窮鹫嶽。唯明道極灰盡。善必菩提。未辨含情抱氣。悉成無等。但說壽量長遠。複倍上數。未明正覺虛凝。湛焉不滅。今此經者。以至極妙有爲指南。常住佛性爲宗致。明闡提。則正因無改。辨法身。則圓果嶷然。所謂無余之至教。究竟之極說也

  判科段第八

  案。僧亮曰。經出未盡。現分可爲四別。第一勸問。第二問。第叁答問。第四法輪證也。案昙愛曰。大分有十別。第一序說。即序品也。第二正說。從純陀品。訖金剛身品也。第叁流通說。從名字功德品。訖四倒品也。第四佛性說。從如來性品。訖月喻品也。第五歎經功能。從菩薩品。訖現病品也。第六明依經修行。即五行也。第七出行體。有功德之義。以向佛果爲行義。由功而德爲功德義也。第八料簡。上所明佛性。即師子吼品也。第九猶是料簡佛性。廣辨樹王下以來。及今日所明之旨。舉彼善星斷根之事。即迦葉品也。第十明流通。命憍陳如。度十外道。從憍陳如品訖經也。案昙纖曰。大分此經爲兩別。前略後廣。就略門中。分爲五段。第一序品也。第二開宗。明常住因果。從陀品。訖哀歎品。第叁問。從長壽品訖問也。第四答。從贊迦葉。入大衆問品後也。第五付囑。從爾時大衆白佛訖品也。就廣門中。分爲五段。第一廣果。即現病品也。第二廣因。即五行也。第叁廣流通。即十功德品也。所以流離光遠來。正爲明弘通故也。第四廣佛性即師子吼迦葉兩品也。第五廣付囑。從憍陳如品。訖經文也。案昙濟曰。大判凡有叁段。第一勸分。第二問分。第叁答分。從如是我聞。至迦葉發問。勸分也。從答問。訖憍陳如。答分也。案僧宗曰。經之始末。凡有五別。第一由序。即序品也。第二略開常宗。從純陀品。訖新舊醫也。第叁廣明常住。從長壽品。訖迦葉品也。所明因果境行。粗已周矣。將欲付囑。第四先破外道。從憍陳如品。至阿難何在也。文旨既畢。應須付囑。是以。第五顧命受持之人。從阿難比丘今何在。訖經也

  案。寶亮曰。此經大致有四別。有一從此訖老少二人譬。勸問也。第二從多羅聚落迦葉。以下。發問也。第叁從佛贊迦葉以下。竟迦葉。答問也。第四從憍陳如訖經。付囑流通也所以第一通爲勸問者。此經正以問答爲宗。自雙樹以前所說半字。皆不了義。欲令衆生有疑應問也

  案。道慧記曰。大判此經有十別。第一序說。即序品也。第二正說。從純陀。訖金剛身也。第叁流通說。從名字功德。訖四倒也。第四佛性說。從如來性。訖月喻也。明所以得常者。以本有佛性故也。第五歎經。即菩薩一品也。第六證成常住。明不食而現食。不病而現病。不滅而現滅。即現病品也。第七明所得。無病者由行故也。即五行十功德也。第八境界明義爲成于行。即師子吼迦葉也。第九破外道說。即憍陳如品也。第十囑累說。從阿難何在。竟經文也

  案。道慧又撰曰。此經有十別。第一序品也。第二開宗。即純陀品也。第叁會通。即哀歎品也。第四流通。從長壽品。訖現病品也。第五明因。即五行也。第六明果。即十功德也。第七明佛性。即師子吼品也。第八辨始終。即迦葉品也。第九破外道。即憍陳如品也。第十囑累。即顧問阿難也。案。法安曰。此經分爲二別。初訖大衆問品。爲前說也。末從現病品訖經。爲後說也。就前說中有五段。第一經之由序。從序品。訖卅五問。第二正明經體。從答問始。訖名字功德也第叁明流通人法。從四相品。訖四倒品也。第四明佛性。從佛性品。訖月喻品也。第五歎經囑累。從菩薩品。訖大衆問品也。就後說中分爲五分。第一由序。即現病品也。第二重明涅槃因果。即五行也。第叁明流通功德。即十功德也。第四重明佛性。即師子吼迦葉也。第五重更囑累。憍陳如品竟經也

  案。智秀曰。此經廣略有二別。第一略門。從序品。訖大衆問品也。第二廣門。從現病品。訖憍陳如品。就略門中有叁段。第一由序。即序品也。第二正說。從純陀入大衆問品也。第叁付囑。從大衆問品中。爾時大衆白佛。訖品也。就廣門中有兩段。第一廣前正說。從現病品。訖迦葉品也。第二廣前付囑。從憍陳如品。訖經也

  案。法智曰。此經大判有兩別。第一經家序說。即序品也。第二正說。從純陀品。訖經也。所以無付囑者。傳譯未盡。就正說中。分爲六段。第一純陀哀歎兩品。爲開宗。第二從長壽品。訖現病品。可爲隨問說也。第叁說五行。示聞經人修行之法也。第四說十功德。明行人所得之功德也。第五師子吼迦葉。明因果佛性也。第六憍陳如。化外道說也

  案。昙准曰。此經不出叁別。第一序。即序品也。第二正說。從純陀品。至阿難何在也。第叁流通。從顧命阿難。訖經也。又撰曰。此經有八別。第一序。即序品也。第二開宗。即純陀哀歎二品也。第叁明緣因境及經功德。從長壽品。訖四倒品也。第四明正因佛性。從如來性品。訖現病品也。第五廣緣因行。從五行訖十功德也。第六廣正因性。從師子吼。訖迦葉品也。第七廣明果相。即憍陳如品也。故雲因滅無常色。獲得常住解脫色也。第八付囑。從阿難何在。竟經也

  明駿案。大分此經。可爲叁別。第一敘述。即序品也。第二略說。從純陀。訖大衆問品也。第叁廣說。從現病品。訖經文也。就略說中有叁段。第一開宗勸問。從純陀。訖老少二人譬。第二問答。從多羅聚落迦葉發問。入大衆問品也。第叁略付囑。從大衆問品中。爾時大衆白佛。訖品也。就廣說中有叁段。第一廣前開宗。即現病品也。夫食爲生本。病爲滅因。前純陀品。因食以明現生。此品因病以明示滅。第二廣前問答之旨。從五行。訖憍陳如品也。此經所明。常住因果。境之與行。今以五行十功德。廣行廣因也。師子吼迦葉。廣境也。憍陳如以廣常果。故雲因滅無常色。獲得解脫常樂之色也。廣略所明因果境行。粗已周悉。將欲教洽未來。化傳永劫。若不摧彼異學。挫伏迷元。千載之下。終爲流通之病。是以第叁度諸外道以滅邪群。使弘通大士身心無礙。故曰廣前付囑從爾時諸外道以下。訖經文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般涅槃經集解》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72】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