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般涅槃經集解》

「經疏部」經文1763卷37頁碼:P0377
梁 寶亮等集

  《大般涅槃經集解》四十叁

  

卷第四十叁

  耆婆勸阇世王詣佛 廣說雜緣起事 出頻婆娑羅于空中勸阇世事 釋月愛叁昧義 爲闡提作一柱殿義

  梵行品之第八

  王今且聽釋提桓因(至)所有重罪必當得除

  案。僧亮曰。昔未說治罪人有驗。今出所治之人爲證

  大王且聽有婆羅門子(至)爲無上醫非六師也

  案。僧亮曰。鴦崛摩羅。此言指鬘也

  大王複有須毗羅王子(至)爲無上醫非六師也

  案。僧亮曰。昔有悭貪。今日渴饑。聞說其過。心生慚悔。見水得飲

  大王舍婆提國群賊五百(至)爲大良醫非六師也

  案。智秀曰。第四廣出諸蒙益之事。明佛有道力。能曠益無窮也

  大王若能信臣語者(至)若不見信願善思之

  案。寶亮曰。上至此。第六引現事爲證。自佛出世至今。有犯罪而見佛者。無不除滅。雲何王罪。獨不滅耶

  大王諸佛世尊大悲普[雨/複](至)亦當視佛如父母想

  案。僧亮曰。恐王思惟。不敢求佛。次說大悲怨親平等。廣出等事也。僧宗曰。第四廣引證。以勸王行

  大王當知如來不但(至)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案。僧宗曰。第五明佛普覆。不限一人也。寶亮曰。第七明佛平等無有彼此也。智秀曰。第五佛心不偏。所以能除王罪也

  大王假使一月常以衣食(至)到如來所誠心聽法

  案。僧亮曰。犯罪既重。唯應聽法。非財施所能滅也。僧宗曰。第六格量去留。功德多少也。寶亮曰。第八明佛功德智慧因重。能滅人罪也。智秀曰。第六明佛能加益人心。所以見佛。必有福利也

  爾時大王答耆婆言(至)深自鄙悼都無去心

  案。僧亮曰。不以往爲慮。自鄙穢累。非聽法眷屬。往恐不必接敘也。僧宗曰。第七王自念罪重。無去心也。寶亮曰。雖聞上六種勝說。猶未敢去也

  爾時空中尋出聲言(至)瘡蒸毒熱但增無損

  案。僧亮曰。證耆婆之言。王罪既重。唯佛能除。故說佛欲涅槃。勸速往也。僧宗曰。第叁別也。前外道勸覓邪見師。次耆婆勸也。今其父自勸。令隨耆婆語也。寶亮曰。阇世向疑罪重。恥至佛所。其父恐隨耶師。今故勸也。智秀曰。此下第叁其父以神通之力。勸之令詣佛也

  爾時世尊在雙樹間(至)至無量劫不入涅槃

  案。寶亮曰。此明如來見阇世之心。自可救之理。言味而求。正爲欲從阇世解常故耳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至)何故獨爲阿阇世王

  案。寶亮曰。時人不解此旨。故迦葉致問也

  佛言善男子是大衆中(至)是故悶絕自投于地

  案。僧亮曰。聖人現滅。欲以益物。若生定滅之倒。致悶絕之苦者。佛則爲之不涅槃也

  善男子如我所言(至)大涅槃經亦不可思議

  案。僧亮曰。釋密語也。前四句出所爲之事。後二句說涅槃不滅。不應以佛滅故悶絕也。寶亮曰。釋時之疑也。非直一人。並爲一切未解常者也。智秀曰。此下有七別。明佛放光引王詣佛。佛爲說法。滅王罪也。至彼自言其七事。此即第一先唱密語

  爾時世尊大悲導師(至)身瘡即愈郁蒸除滅

  案。僧亮曰。所以慈光遠至者。王聞父誨。地獄苦報。必受不疑。謂罪不可消。自鄙凶穢。佛不接顧。有此二疑。不敢詣佛。慈光遠至。二疑俱釋也。僧宗曰。此下第五段也。前言爲王住世治其心。雖有其言。未見其實。月愛叁昧。始爲驗也。寶亮曰。先治其身。後治心也。智秀曰。第二放光滅苦也

  王覺瘡愈身體清涼(至)先治王身然後及心

  案。僧亮曰。引雙樹經。稱曾聞人說夫劫火。不燒衆生。先有叁月並照。除衆生病。使得修禅上生。月光既出。無病不愈。其時未至。而有妙光。所以喜而問也。答雲。應故現光。無定相也。非色非非色。雙釋真定相也。非青非齊。偏釋真也。爲度衆生者。偏釋應也

  王言耆婆如來世尊(至)是故複名月愛叁昧

  案。僧亮曰。七子之中。一子遇病。譬凡夫。六子譬六住。慈本緣苦。若重則慈重。初住已離叁塗。六住則永離人天。佛則放舍慈也。智秀曰。第二翻正列放光。滅其身苦事也

  王語耆婆我聞如來(至)當有何心往見如來

  案。僧亮曰。雖蒙遠光。身病得除。聞此經語。懼不敢往也。將無陷入地者。若違經見佛。恐交致此苦也。我觀如來者。向引經語。此以情推也。僧宗曰。雖蒙光照。猶以善惡事隔。且慚愧在顔。不欲去也

  耆婆答言大王譬如渴人(至)而當不蒙慈悲救濟

  案。僧亮曰。爲闡提說法者。以重況輕。證必濟也。兼非王所引之經。若果尚爲闡提說法。雲何不與惡人坐起耶

  王言耆婆我昔曾聞(至)何故如來而爲說法

  案。僧亮曰。如來言不虛設。雲何乃爲闡提說法。必不然也。寶亮曰。耆婆申佛意。傍爲說法。尚爲闡提說法。況王非闡提耶。智秀曰。第叁王雖蒙光。心猶未達。請耆婆爲決

  耆婆答言大王譬如有人(至)語彼醫言速疾上車

  案。僧宗曰。此下第六說譬。以慰王勸令去。寶亮曰。爲闡提說法。凡有叁意。如醫治病人。一爲除現苦。二遣眷屬橫苦。叁息外人誹謗。合譬如此。可知也

  爾時良醫即自思惟(至)如是病者必死不疑

  案。僧亮曰。譬如來爲闡提說法。如醫審知病者必死。不得不說法。一爲病人。二爲親族。諸佛亦爾。不得不說也

  大王世尊亦爾于一闡提輩(至)爲一闡提而演說法

  案。僧亮曰。明闡提說法。有二利不虛。前去凡夫誹謗。後明利益闡提。顯說法不空也。譬如淨人者。喻未來善根也

  王語耆婆若使如來(至)得道之人不入地獄

  案。僧亮曰。冀汝捉持者。懼犯罪增生。入地獄也。智秀曰。第七始從耆婆勸命駕。至佛所去也。僧宗曰。第四翻聞法之機發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般涅槃經集解》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0】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