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嚴義疏注經》十二 ▪第2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一正明觀行叁。一法叁。一脫塵旋根
聞非自然生。因聲有名字。旋聞與聲脫。能脫欲誰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 見聞覺知之聞。隨聲而有。非本然性。如上文雲。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即因聲而有分別等。若能離緣觀性。聞相不起。動靜境亡。能所不拘。故名解脫。縛既無得。脫亦不名。一根既然。六根皆爾 二塵銷覺顯
見聞如幻翳。叁界若空花。聞複翳根除。塵消覺圓淨 見聞覺知迷成翳眼。叁界有法悉是空華。見聞體虛本不可得。複加幻喻。故起信雲。叁界虛僞。唯心所作。上文雲。見聞覺知虛妄病緣。故有十方諸有漏國。翳除華滅。聞複塵消。妙覺明心顯然圓淨。此分證也 叁覺極無礙
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摩登伽在夢。誰能留汝形 淨極謂滿淨解脫圓也。光通達謂滿覺般若備也。寂照謂真理法身極也。叁德既圓。叁障永盡。如大夢寤。如蓮華開。返觀世間欲誰留礙。此極證也 二喻
如世巧幻師幻作諸男女。雖見諸根動。要以一機抽。息機歸寂然。諸幻成無性 幻師真性也。有隨緣義。故名爲巧。幻法無明也。男女六根也。一機即幻法。機息幻無。妄滅根複。或幻師無明也。幻法心識也。余同前配。所幻男女必有所依。喻真性也 叁合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處成休複。六用皆不成 初句總標。次句合幻師。次句合男女。後二句合息機等。耳根無明若破。余根亦破。故皆不成 二觀成利益
塵垢應念消。成圓明淨妙。余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 一根若複塵垢自消。上文雲。想相爲塵。識情爲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故雲成圓明淨妙。此則叁德圓顯。不縱橫並別。故名爲妙。後二句結成位。前句斷德未圓。後句智德備滿。互現可知 四勸修
大衆及阿難。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 勸複顛倒聞根返觀聞性。聞性圓成。菩提可冀。後一句結指印成 四結顯同此證
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我亦從中證。非唯觀世音 前二句總指一切諸佛皆從此門得涅槃也。過去下別列叁世。並引文殊皆同此證也 二重明差當
誠如佛世尊詢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求出世間人。成就涅槃心。觀世音爲最。自余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塵勞。非是長修學。淺深同說法 前四句頌佛令揀。成就下二句正指圓門。顯是雅當。自余下五句。明二十四聖各隨所因事相而成觀行。皆是佛之威神。方便令其得道。非是久長修學淺深二機同入之法門也反顯觀音即是淺深二機同說同入久長修學之法門耳 叁結願勸學
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願加被未來。于此門無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沈淪。但以此根修。圓通超余者。真實心如是 如來藏即一體叁寶。是所入之理。具足無漏性功德故。願加下五句正結願。但以下二句勸學。最後一句文殊指己選圓通心。真實無妄非挾情故 叁時衆獲益
于是阿難及諸大衆。身心了然。得大開示。觀佛菩提及大涅槃。猶如有人因事遠遊未得歸還明了其家所歸道路。普會大衆。天龍八部有學二乘及諸一切新發心菩薩。其數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遠塵離垢獲法眼淨。性比丘尼聞說偈已成阿羅漢。無量衆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一會之衆。根器各異。大小不同。前文。觀音說竟。諸佛放光互來灌頂。兼灌大菩薩及阿羅漢。受彼光者。一時俱獲金剛叁昧。此即顯會二十四聖諸別觀門。一時圓入觀音修證。今此阿難及諸初心。聞說偈已。隨其位次悟入有異。阿難等方悟圓通。從耳根入猶未有證。故雲明了其家所歸道路。其天龍衆及小有學大乘地前十恒河沙獲法眼淨。即入初地見道位也。性比丘尼是叁果人。今成無學。未發心者其數無量。皆發道意即悟解大乘也 叁辦離魔業行。前雖廣說圓通修證。凡夫始學障難尤深。況末代邪宗紛然競起。邪言惑正。魔辨逼真。濫述既多。朋流者衆。若不甄辨。妨正修行。故以戒定慧驗之。邪元自露。故九十六種外道。皆能修禅。而無戒德涅槃經雲。魔尚能變身爲佛。豈不能爲四依菩薩惑亂世間。故佛廣說。若言聽畜八不淨物者。是魔所說。身外之物尚不許畜。何況淫盜殺妄根本貪嗔。世有愚人。爲魔所惑。誹謗戒律言是小乘。自稱大乘無礙自在。下經廣破。此等並是魔業。故佛深誡。是稱決定大乘明了之教。阿難大權。愍我將來必陷魔難。故殷勤致請。永爲真誡耳 文二。一阿難觀時請問叁。一敘所悟
阿難整衣服。于大衆中合掌頂禮。心迹圓明。悲欣交集。欲益未來諸衆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 圓通即是心所行路。故雲心迹。領悟既深得無疑惑。未來多難。更欲伸陳。悲欣者欣今所悟悲後行人 二陳所願
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我雖未度。願度末劫一切衆生 菩薩有二類。一智增。先取佛果後度衆生。二悲增。度生心切。故意留惑潤生叁界。今願未度而度衆生。即悲增也 叁述所請
世尊。此諸衆生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如恒河沙。欲攝其心入叁摩地。雲何令其安立道場。遠諸魔事。于菩提心得無退屈 此諸衆生根劣也。去佛漸遠時劣也。邪師說法難多也。此則時澆解昧。惑障尤多。修定攝心難爲進趣。況遭魔惑。邪見彌增。加行修證如何無退 二如來廣爲宣說二。一贊請許宣
爾時世尊。于大衆中稱贊阿難。善哉善哉。如汝所問。安立道場。救護衆生末劫沈溺。汝今谛聽。當爲汝說。阿難大衆唯然奉教 道場加行事理兩修。內秉戒根。外假心咒。內外相濟道力易成。爲汝宣揚。當善思念 二正爲廣說二。一自行離魔二。一總明叁學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叁決定義。所謂攝心爲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爲叁無漏學 諸行或對機不同。此叁決定須說。又是決定成佛之因。佛佛皆爾。故雲叁決定義 二別示戒學。以定慧二門前已說故。符律談常同涅槃矣。文四。一離欲因二。一正辨是非叁。一標示
阿難。雲何攝心。我名爲戒。若諸世界六道衆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淫爲生死根本。反之則不續矣。圓覺雲。一切衆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爲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 二正辯二。一舉過顯非二。一欲爲魔因
汝修叁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衆。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魔不斷淫而修禅定。魔定順惑易得成就。功深者爲上品功淺者爲中下。雖不斷欲。而修定修福。隨福優劣。故成叁品。以邪定力報得五通。以有漏福生天魔界。隨得少定。不辨邪正。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二未來多惑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爲善知識。令諸衆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末世衆生。無正法眼。多被魔惑。廣行貪淫。假稱善友。誘化無識。失正遭苦。宜深察之不令得便 二結成明誡
汝教世人修叁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此戒雖與小乘名同。而持隨有異。此則一一內防心念。輕重等持。彼則事遂緣成。輕重隨戒。故雲先斷心淫。故論雲。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故與小乘持戒全別 叁誡勸二。一重彰過患二一喻顯
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秖名熱砂。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成故 戒定慧法能生法身戒根不完。徒修禅慧。豈有清淨妙體從淫欲生。沙飯異因。孰論劫數 二結失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叁塗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 非戒不禅。非禅不慧。戒根不淨。所習禅慧那得淨乎。以不淨故。雖有如無。戒定慧亡。自成輪轉。終非聖果 二勸令除斷
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真持戒人尚無持相。豈令身心犯乎重禁。如下文雲。殺盜淫等。有名鬼倫。無名天趣有無二無。無二亦滅。是名妙發叁摩提者 二結歸邪正
如我此說名爲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正雲波卑夜。此雲惡者。波旬訛也 二離殺因二。一正辨是非叁。一標示
阿難。又諸世界六道衆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相殺相償。結詶連禍。苟或止之。故不相續。余如文 二正辯二。一舉過顯非二。一殺爲鬼因
汝修叁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爲大方鬼。中品則爲飛行夜叉諸鬼帥等。下品當爲地行羅刹。彼諸鬼神亦有徒衆。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帶殺修禅。報爲神道。功深福厚。爲大力鬼。即五嶽四渎系祠祀者。功淺福劣。列在中下。八部所管。及大海邊羅刹國類。因修定故。皆有業通迅疾無礙。不斷殺故。受此惡趣爲天驅役。若不修禅及不修福但行殺害。直入地獄。無此差降 二未來多惑叁。一正明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殺生食肉。是衆生冤。如何不斷得菩提路 二辨異
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爲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衆生肉名爲釋子 涅槃第四迦葉問雲。雲何如來先許比丘食叁淨肉。佛言。隨事漸製故耳。複有七種九種。今言五者。隨經增減。以意配數。佛以方便權許令食。非究竟說 叁示過
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叁摩地。皆大羅刹。報終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雲何是人得出叁界 似叁摩地者鬼神定也。亦能令人知過去未來事。與善定相似。如起信說 二結成明誡
汝教世人修叁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誨 叁誡勸二。一重彰過患二。一順明口過二。一喻顯
是故…
《首楞嚴義疏注經十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