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嚴義疏注經》十六 ▪第2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若在余類。隨應受對 二別顯
物怪之鬼。物銷報盡生于世間。多爲枭類 貪習爲怪鬼。報盡作枭倫。枭土枭也。附塊爲兒。貪物所致。一切怪異者皆此類攝
風魃之鬼。風銷報盡生于世間。多爲咎征一切異類 淫習爲因。報招風魃。旁爲畜生受咎征也。咎過惡也。征應驗也。惡行所招。將有災異先有此應。如群雀衆鼠荒儉之征。[(嫡-女)*鳥]鴹水災。鶴舞多旱。其類非一
畜魅之鬼。畜死報盡生于世間。多爲狐類 詐因之報。爲鬼成魅。所依既盡。畜受狐身
蟲蠱之鬼。蠱滅報盡生于世間。多爲毒類 怨習之報。鬼作蠱毒。畜爲毒類。即蚖蛇蝮蠍之類
衰疠之鬼。衰窮報盡生于世間。多爲蛔類 嗔習之因。鬼爲衰疠。托災附禍便入身中。轉受畜形還托身內。爲蛔蛲也
受氣之鬼。氣銷報盡生于世間。多爲食類 餓鬼附氣。慢習是因。鬼受饑虛。畜充他飽。故爲食類。即世間可食之畜也
綿幽之鬼。幽銷報盡生于世間。多爲服類 宿因诳習。鬼爲魇暗。幽默既消。畜爲服類。即馳驢牛馬蠶繭之類。爲人服用也。綿即綿密。不明露也
和精之鬼。和銷報盡生于世間。多爲應類 因爲見習。鬼作魍魉。精耀之物既盡爲畜便成應類。即應四時節序來而複鳴者。言和者雜也。雜精明處而成鬼也
明靈之鬼。明滅報盡生于世間。多爲休征一切諸類 即前抂習。鬼托明生爲役使類。鬼道業盡。畜報休征。休美也。休祥將至預有此征。由他美行之所招也。即麟鳳之類也
依人之鬼。人亡報盡生于世間。多爲循類 訟習之因。鬼招傳送。人死爲畜報在黠慧。故雲循類。即人所畜養循順之類 叁結示二。一正結虛妄
阿難。是等皆以業火幹枯。酬其宿債傍爲畜生。此等亦皆自虛妄業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則此妄緣本無所有 獄鬼二趣。業火燒畢情想幹枯。今爲畜生酬償余業。故雲旁爲。妄想故有。覺性元無。猶如圓影眚病故見 二引問重示
如汝所言。寶蓮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惡業本自發明。非從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與。自妄所招還自來受。菩提心中皆爲浮虛。妄想凝結 所問叁緣。是彼人等。各自虛妄造業發生。不由他有。故雲本自非天降等。妄造妄受。覺性之中皆如空華 四人趣叁。一總明二。一酬剩返征
複次阿難。從是畜生酬償先債。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衆生。還複爲人。返征其剩 分越者過分也。不依本分越過而行。謂非理苦役不問輕重。或晝夜不息。食啖無度。如是等類悉合返征其剩。今有恃尊貴以縱恣。倚豪勢以奢侈。貪其力而多役。取其味而抂殺。不舍晨暮。罔測勞苦。福盡征剩其宜者哉
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則于人中。不舍人身酬還彼力。若無福者。還爲畜生償彼余直 其有修善而崇福者。只于人身酬彼力矣。今見積善之家。財物多耗。或被劫盜。或被欠負。或橫遭驅役。或抂受捶打。斯皆先業合舍此身爲畜酬剩。由樹福德。人中略償 若成畜者蓋無善矣 二償報難息
阿難當知。若用錢物。或役其力。償足自停。如于中間殺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經微塵劫。相食相誅。猶如轉輪。互爲高下無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寢 汝負他財。他欠汝力。今既酬償。償足自止。世養牛馬是此類也。如故殺彼食其身肉。斯則翻成殺業。身身相取。命命相酬。以人食羊。羊死爲人互來相責無有休止。以諸業中殺命最重。不值佛出修奢摩他。必不能息 二別顯
汝今應知。彼枭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頑類 因于貪物。鬼托怪形。畜在土枭附塊而養。今歸人趣。其性颛蒙。雜在頑囂。心忘德義。蓋因之故然也。而言參合者。夫人道受報善因所招。總報雖同。滿業各異。故分十種。今此從畜來者。乃是余業旁受。非正善業所招。然亦順後業感。由不正故。故言參合。他皆仿此
彼咎征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愚類 始因貪欲。鬼受魃形。上爲畜生災咎之應。業盡複本參在愚類。以欲多者不習別善。但專一境。由不習善。故招愚鈍。頑愚別者。頑謂知善不從。罔受教誨。愚謂瞑然昏暗。識鈍難明。有此異耳
彼狐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于佷類 因從詐習。鬼爲畜魅。類入旁生狐狸所攝。今爲人趣參在佷戾自用之徒。不受谏曉也
彼毒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庸類 怨習是因。鬼爲蠱毒。旁受畜類蛇蠍是形。還生人道雜乎庸類。即庸鄙之流性粗率者
彼蛔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微類 嗔習爲因。鬼居衰疠。蛲蛔受畜微末。爲人即不爲人之齒錄者也
彼食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柔類 慢習是因。鬼招饑餓。結氣而作。無實體性。畜受食類。人爲柔弱。蓋因我慢貢高。反招柔怯之報
彼服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勞類 诳習爲因。鬼從幽魇。畜爲服用人受劬勞。役力艱辛工巧之屬
彼應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文類 因從見習。鬼落和精。魍魉報終畜爲時應。參于人道微有文章非。正習因。故雲參合
彼休征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明類 抂習爲業。鬼受明靈。驅役疾馳無暫停止。畜招休應。人雜聰明。考果從因。必無差忒
彼諸循倫。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于達類 因由訟習。鬼作依人。傳附神辭。發顯禍福。畜招馴黠。人達窮通。寵辱不驚。安然自得。故名達類 叁結示
阿難。是等皆以宿債畢酬。複形人道。皆無始來業系顛倒相生相殺。不遇如來。不聞正法。于塵勞中法爾輪轉。此輩名爲可憐愍者 獄鬼畜中酬償先業。叁塗報盡還複人身。順後善業所招。隨別複分十類。如是皆爲顛倒輪轉。欲息顛倒唯戒定慧。無此叁種不息輪回。佛若不出。誰說此法令其修學免輪回耶 五仙趣二。初總標
阿難。複有從人不依正覺修叁摩地。別修妄念。存想固形。遊于山林人不及處。有十種仙 不依正覺者。叁乘行法皆佛所教。今經尚斥二乘。雲不識生死根本錯亂修習。況修仙道耶。存想固形者。存心在于長生不死。俾此形骸堅固不壞也。別修妄念。即下十種修煉之法也。此皆有漏。進不如天。退又勝人。故居山林人不及處。名爲仙趣。然此一趣余經不出。以總報同人故。今經開者。約所修行別故。人天二趣所不攝故。此皆外道類收。然亦禁防非佛正戒。但禁粗浮。即戒禁取也 二別顯
阿難。彼諸衆生。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名地行仙 服餌者。即食麻仁草木之實。存形長久。一期壽永。輕舉未能。此道若成名地行仙也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名飛行仙 草木者即飡松啖柏之類。草木輕故。餌即體輕。由是飛行不墜于地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名遊行仙 金石者服丹砂成九轉之類。化有二種。一能化骨令壽永體豎。二能化物俾賤作貴。此道苟成。遊戲人間濟貧恤苦得自在也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名空行仙 消息養和。運用榮衛。神氣久著能履虛空。功用既成身堅壽永。名空行也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名天行仙 鼓天池。咽津液。固精華。歲久功著遂成潤德。言天行者。此非六欲。乃是世人謂靈仙居處名之爲天。如張骞尋河源至昆侖見天宮之類。或所行不交欲境。如天無異。故雲天行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名通行仙 吞飲日月精氣。作意存變以延身命。由是功久。遂有異見通世物情。故雲通行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名道行仙 咒禁正是仙法道術。以此持身延而且固。術力成就名爲道行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名照行仙 念緣前境。系心不忘。專注弗移。久而發用。照明境界。鹹悉化源。如定發慧。故名照行
堅固交遘而不休息。感應圓成。名精行仙 世有采陰采陽之術。名爲交構。久而功成。此感彼應。吸彼精氣以固我身。故名精行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名絕行仙 存想世間皆成變化。境既變化。心想亦亡猶如槁木。有爲功用暫得如是。故雲絕行。如上十類。皆雲行者。日久成功通流故也 叁結示
阿難。是等皆于人中煉心。不修正覺。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于人境。斯亦輪回妄想。流轉。不修叁昧。報盡還來。散入諸趣 生理謂長生之理。即上十種修煉之法也。言人中者。以仙趣無別總報。即于人身總報果上。加以前來十種修煉。轉成仙也。妄想不真終隨業墜 六天趣二。一列釋諸天叁。初欲界二。一列釋六。初四天王天
阿難。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諸妻妾恩愛。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于日月。如是一類名四天王天 不求常住即不修正覺也。無定力故不能舍愛。有善戒故心不流逸。善根力故心澄身明。此則澄瑩欲心發生明性。此人命終。生須彌半。鄰日月宮。所有天衆皆此天管 二忉利天
于己妻房淫愛微薄。于淨居時不得全味。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如是一類名忉利天 欲愛漸微。于己室家亦減愛欲。故無全味。味著也。言淨居者不由雜穢。揀異行邪也。超日月者以善增故。愛心又減身則又升。故生忉利。忉利此雲叁十叁。帝釋居處也 叁焰摩天
逢欲暫交。去無思憶。于人間世動少靜多。命終之後。于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類名須焰摩天 未離欲心。逢境暫遘漸薄于下。故雲去無思憶。逢欲猶交。故雲動少。去無思憶。故雲靜多。斯行又增身則又勝。故生時分。焰摩雲時分。此是空居初天也 四兜率天
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叁災不及。如是一類名兜率陀天 行勝于前。故雲一切時靜。應觸者。應謂相應。觸即欲境。尚猶順而從之。故雲未能違戾。命終漸勝。故生此天。上升精微等者。即約一生補處菩薩所居器說。以同名兜率故。此雲知足 五樂變化天
我無欲心。應汝行事。于橫陳時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如是一類名樂變化天 無心于境。境自橫來。境自有心己何所味。故雲味如嚼蠟等。以樂變化五欲之境而受用故 六他化自在天
無世間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如是一類名他化自在天 行事交者此亦橫陳也。前雖亡味。會境猶起欲心。此則無心。故雲了然超越。然今且約無粗相說。豈亡微細愛欲。以未離欲界故。化無化者。化即第五天。無化即下諸天。俱舍雲。樂受用他所變化五欲境故。以有自在力遣他變化而受用之。故雲他化自在。上之六天。皆因欲心漸輕得報漸勝。若情欲重者必不生天。俱舍頌雲。六受欲交抱執手笑視淫。亦明受欲輕相也 二結示
阿難。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迹尚交。自此已還名爲欲界 此之六天。身有光明。飛行自在。壽命長遠。漸增漸勝。不同下之人趣。故雲形雖出動。又人趣雜類壽命短促。遷變不常。天之福命卒難搖動。故雲出動。尚有欲境相遘。故雲心迹尚交。若至定地永無欲對矣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首楞嚴義疏注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5】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