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論疏》二 ▪第6页
卷中(方便品) / 胡吉藏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平等。故知法華涅槃明義無二 因緣之義如向說者。上來釋譬喻。今釋第二
因緣之義如向所說 因緣如向所說者。指前六門中第二說門中解也 言念觀者下。釋第叁。初牒。次釋
言念觀者 釋中前明小乘人無我觀
于小乘谛中人無我等 次釋大乘二無我觀
于大乘谛中真如法界實際法性及人無我法無我等種種觀故 文處易知 言方便者。釋第四。前牒。次釋
言方便者 釋中前明小乘方便。次釋大方便
于小乘中觀陰界入厭苦離苦得解脫故 觀陰界入厭苦者。謂見道前七方便也。離苦得解脫故者。由具起諸方便故得解脫 于大乘中諸波羅蜜者。釋大乘方便
于大乘中諸波羅蜜以四攝法攝取自身他身利益對治法故 大乘中以六度等爲入道方便。以四攝法攝取自身他身利益對治法故者。簡異小乘也。小乘釋起方便但爲自身令得解脫。大乘以四攝法俱攝自他悉令住理。對治法者。即是方便亦是住理 遮者釋六門中第六。就文爲叁。一標。二引經。叁釋經
遮者 所言遮者。唯一佛乘一乘之外更無余乘。故名爲遮 如經下。第二引經
如經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叁如是等故 無二乘者。第叁釋經。問。雲無二無叁今雲何但釋無二乘。答。經以緣覺爲二。聲聞爲叁。此之二叁並是二乘。故今釋二乘。即解無二無叁也。依此論文乘正是果。以小乘涅槃果大乘涅槃果爲大小二乘。文有四句者。一明無小乘涅槃
無二乘者謂無二乘所得涅槃 唯佛如來下。第二明有大乘涅槃
唯佛如來證大菩提究竟滿足一切智慧名大涅槃 非諸聲聞等下。第叁重明無小乘涅槃
非諸聲聞辟支佛等有涅槃法唯一佛乘故 唯一佛乘故者。舉唯有一釋無二乘涅槃 一佛乘者已下。第四釋唯大乘有涅槃
一佛乘者依四種義說應知 依四種義說應知者。即上開示悟入四義也 如來此六種授記者。前章有叁。一標六門。二釋六門。叁結六門。二章已竟。今第叁結也
如來依此六種授記 是故前說何等法下。與授記中有二。一正明六門辨與受記。第二引前五法以證六門。初章已竟。今第二引證證六門。所以引證者凡有二義。一爲釋疑故來。疑者何以得知此正說章有六門耶。是故釋雲。佛上明五法即攝六門。是故當知有六門也。二者明五法敘佛爲衆生說法。今此六門亦是爲物說法。故辨六門。次引五法。就文爲二。前引五法。次以五法攝六門
是故前說何等法雲何法何似法何相法何體法如是示現 初如文 何等法者。第二以五攝六。還以第一何等法攝第一未曾聞法
何等法者謂未曾聞法 雲何法者。攝第二說門
雲何法者謂種種言辭譬喻說故 何似法者。攝第叁依何等義
何似法者唯爲一大事故 何相法。攝第四令住第五依法
何相法者爲隨衆生器說諸佛法故 隨衆生器。即是第四令住。說諸佛法。即第五依法何體法者。攝第六遮。就文爲二。一者明平等法身爲一乘體
何體法者唯一乘體故一乘體者謂諸佛如來平等法身 彼諸聲聞下。明二乘非一乘體
彼諸聲聞辟支佛乘非彼平等法身之體以因果行觀不同故 以因果行觀不同故者。釋二乘非一乘體義。約二乘因果觀行故非平等法身。七方便爲因。真聖位爲果。行者二乘所行四谛等法。觀者人無我觀。以此四義並不同大乘。是故二乘非平等法身之體。問。雲何以平等法身爲一乘體。答。乘有叁種。一性乘。二隨乘。叁乘得。性乘即是真如法身。要由有真如法身。然後修于萬行稱曰乘隨。證得佛果名爲乘得。以性乘是根本故說爲一乘體 自此已下者。釋方便品中第五斷疑章。即釋經中諸佛如來出五濁世竟長行也。就文爲二。第一總明爲斷四疑。第二別釋。就初文又叁。第一總明佛說法爲斷四疑
自此已下如來說法爲斷四種疑應知 何等四種已下。第二別出四疑
何等四種一者何時說二者雲何知是增上慢人叁者雲何堪說四者雲何如來不成妄語
何時說者已下。第叁釋斷四疑。即成四別。一一中爲二。一者牒疑。第二引經釋初疑
何時說者諸佛如來于何等時發起種種方便說法 雲何時說者。此時即是劫濁。疑意雲。佛何等時中起叁乘方便 爲斷彼疑下。第二引經釋疑
爲斷彼疑如經佛告舍利弗諸佛出于五濁惡世謂劫濁等故 明于五濁世時起叁乘方便。即斷第一疑也 第二疑中亦兩。一明疑。二引經釋疑
雲何知是增上慢者如來不爲增上慢人而說諸法雲何知彼是增上慢 疑意雲。佛不爲增上慢人說法。以增上慢人未得究竟自謂究竟不受佛語。今雲何知是增上慢耶 爲斷彼疑故如經下。第二釋疑
爲斷彼疑故如經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者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如是等故 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即信此法非增上慢。若聞此法不生信者非阿羅漢。是增上慢 雲何堪說法者。釋第叁疑。前牒疑。次引經釋經
雲何堪說者從佛聞法而起傍心雲何如來不成不堪說法人 疑雲。佛既是堪說人。而彼從佛聞法起于謗心。將知佛非是堪說法人 爲斷此疑已下。第二引經釋經
爲斷此疑如經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如是等故 值佛聞法即不起謗若知謗佛即不爲說。除佛滅後現前無佛。聞此法自不起信耳。非佛過也。問。佛滅後聞法起謗此是何人。答。若佛滅度後實是阿羅漢聞說一乘亦不起謗。若起謗者必是凡夫 雲何如來不成妄語。釋斷第四疑。亦前敘疑。第二引經釋疑
雲何如來不成妄語者此以如來先說法異今說法異雲何如來不成妄語 疑雲。昔說有叁今說無叁。前後相違。應是妄語 爲斷此疑下。第二引經釋疑
爲斷此疑如經舍利弗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余乘唯一佛乘故 唯有一乘無有余乘。一是實說。叁是權說。故非妄語 乃至童子戲聚沙爲佛塔。自上已來釋經後長行。今此釋偈。就文爲二。初釋一偈。次例余偈。初文有二。前牒偈。從謂發菩提心已下釋偈
乃至童子戲聚沙爲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者 偈爲二。一明菩提心菩提行
謂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者所作善根能證菩提 此二善根能證佛果 非諸凡夫下。此明凡夫及決定聲聞
非諸凡夫及決定聲聞本來未發菩提心者之所能得故 此二善根不得成佛 如是乃至小胝頭下。第二例釋余偈
如是乃至小胝頭等皆亦如是 問曰。經言一切善根皆成佛。雲何但言發菩提心善方成佛耶。答。佛意雖修一切善要須發菩提心也。又假一切善爲發菩提心因緣耳。終須發菩提心也。菩提心者是佛心。發佛心方得成佛也。尊者舍利弗說偈。自上已來釋方便品竟
日東天臺後學沙門實觀分會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法華論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