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

「律疏部·論疏部」經文1823卷41頁碼:P0813
唐 圓晖述

  《俱舍論頌疏》十一 ▪第2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廣量亦然。從此展轉。散居余處。或有端嚴具大威德。受諸富樂。自在如天。或有饑羸顔貌醜陋。如是等類。廣說如經

  從此第七。明日月等。論雲。日月所居。量等義者。頌曰

  日月迷盧半  五十一五十

  夜半日沒中  日出四洲等

  雨際第二月  後九夜漸增

  寒第四亦然  夜減晝翻此

  晝夜增臘縛  行南北路時

  近日自影覆  故見月輪缺

  釋曰。初句明日月近遠。第二句明日月體量。次兩句。明四時。後兩行。明晝夜增減。論雲。日月衆星。依何而住。依風而住。謂諸有情。業增上力。共引風起。繞妙高山。空中旋環。運持日等。令不停墜。彼所住去此。四萬踰繕那。持雙山頂。齊妙高山半。日五十一。月唯五十。星最小者。唯一俱盧舍。其最大者十六踰繕那。日輪下面。頗胝迦寶。火珠所成。能熱能照。月輪下面。頗胝迦寶。水珠所成。能冷能照。唯一日月。普于四洲。作所作事。北洲夜半。東洲日沒。南洲日中。西洲日出。此四時等。余例應知 日行此洲。路有差別。故令晝夜有減有增。從雨際第二月。後半第九日。夜漸增。從寒際第四月後半第九日。夜漸減也。晝時翻此。夜若漸增。晝便漸減。夜若漸減。晝則漸增。晝夜增時。增一臘縛。晝夜減時。減一臘縛。日行此洲。向南向北。如其次第。夜增晝增。釋曰。西國之法。分十二月。以爲叁際謂寒熱雨。各有四月。略述兩釋。泰法師雲。從二月十六日至六月十五日。爲熱際四月。從六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爲雨際四月。從十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爲寒際四月。雨際第二月。後半第九日。當此間八月九日。從秋分已去。夜增晝減也。寒際第四月。後半第九日。當此間二月九日。從春分已去。夜減晝增也。此約晝夜停等後。說增減也。光法師雲。西方諸國。時節不定。還隨方俗。以立叁際。從十一月十六日至叁月十五日。爲熱際。從叁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爲雨際。從七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爲寒際。雨際第二月。後半第九日。當此間五月九日。此與夏至。稍得相當。此時日極長。夜極短。從此已後。夜則漸增。若寒際第四月。後半第九日。當此間十一月九日。此與冬至。稍得相當。此時晝極短。夜極長。從此已後。夜則漸減。晝則漸增。故婆沙一百叁十六雲。摩诃陀月(當此間十一月也)白半之日。夜有十八。晝有十二。從此已後。晝增夜減。室羅筏拏月(當此間五月也)白半之日。晝有十八。夜有十二。從此已後。夜增晝減。解雲。言十八十二者。謂十八十二。牟呼栗多也。據此文證。明知夜極長。後方說晝增。晝極長後方說夜增也。又此論雲。日行此洲。向南向北。如其次第。夜增晝增。故知五月。夏至已後。日則向南。說夜增也。十一月。冬至已後。日既向北。說晝增也。此上兩釋。泰法師意。約晝夜停等後。說有增減。光法師意。約晝夜極長後。說有增減。各據一義。任情取舍。更有多解。不能具敘 依此論文。一百二十刹那。爲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爲一臘縛。叁十臘縛。爲一牟呼栗多。若至極長。有十八牟呼栗多。若至極短。有十二牟呼栗多。故知中間。延促總有六牟呼栗多。從夏至日。已去至冬至日。已來有一百八十日。日夜增一臘縛。計一百八十臘縛。足成六牟呼栗多。故冬至日。夜有十八。晝有十二也。若從冬至日。已去至夏至日已來。成六牟呼栗多。義准前說。故夏至日。夜有十二。晝有十八。問何故月輪。于黑半末白半初位。見有缺。答世施設論中。作如是釋。以月宮殿行近日輪。月輪被日輪光。所侵照。余邊發影。白覆月輪。令于爾時。見不圓滿。又經部宗。先舊師釋。由日月輪。行度不同。現有圓缺。問日等宮殿。何有情居。答是四王天下。天衆所居。若空居天。唯住如是。日月等宮殿。若地居天。住妙高山諸層級等

  從此第八。明天器。一明天所居器。二明天器近遠。就明天所居器。文複分二。初正明天器。二便顯余義。初文分叁。一明四天王天器。二明叁十叁天器。叁明空居天器。且初第一明四天王天器者。論雲。有幾層級。其量雲何。何等諸天。住何層級。頌曰

  妙高層有四  相去各十千

  傍出十六千  八四二千量

  堅手及持鬘  恒憍大王衆

  如次居四級  亦住余七山

  釋曰。蘇迷盧山。有四層級。始從水際。盡第一層。相去十千。踰繕那量。如是乃至。從第叁層級。盡第四層。亦十千量。此四層級。從妙高山。傍出圍繞。盡其下半(妙高山下。四萬名下半耳)最初層級。出十六千。第二第叁。第四層級。如其次第。八四二千。有藥叉神。名爲堅手。住初層級。有名持鬘。住第二級。有名恒憍。住第叁級。此叁皆是。四大天王。所部天衆。第四層級。四大天王。及諸眷屬。共所居止。故經依此。說四大王衆天。除層級外。七金山上。亦有天居。是四大天王。所部村邑。是名依地住。四大王衆天。于欲天中。此天最廣

  從此第二。明叁十叁天器。論雲。叁十叁天住在何處。頌曰

  妙高頂八萬  叁十叁天居

  四角有四峰  金剛手所住

  中宮名善見  周萬踰繕那

  高一半金城  雜飾地柔軟

  中有殊勝殿  周千踰繕那

  外四苑莊嚴  衆車粗雜喜

  妙地居四方  相去各二千

  東北圓生樹  西南善法堂

  釋曰。叁十叁天。住蘇迷盧頂。其頂四面。各八十千。與下四邊。其量無別。山頂四角。各有一峰。其量縱廣。各有五百。有藥叉神。名金剛手。于中止住。守護諸天。于山頂中。有宮名善見。見者稱善也。四面二千半。周萬踰繕那。金城量高。一踰繕那半。其地平坦。亦真金所成。俱用百一雜寶嚴飾。地觸柔軟。如妒羅綿。于踐蹑時。隨足高下。是天帝釋所都大城。于其城中。有殊勝殿。種種妙寶。具足莊嚴。蔽余天宮。故名殊勝。面二百五十。周千踰繕那。是謂城中諸可愛事。城外四面。四苑莊嚴。是彼諸天。共遊戲處。一衆車苑。隨天福力。種種車現。二粗惡苑。天欲戰時。甲仗等現。叁雜林範。諸天入中。所玩皆同。俱生勝喜。四喜林苑。極妙境界。並集此苑。觀此無厭名喜林也。此爲外飾。莊嚴大城。四苑四邊。有四妙地。中間各去苑。二千踰繕那。是彼諸天勝遊戲處。諸天于彼捔指爭勝歡娛。城外東北。有圓生樹。是叁十叁天。受欲樂勝所也。其圓生樹。盤根深廣。五十踰繕那。聳幹上升。枝條傍布。高廣量等。百踰繕那。挺葉開華。妙香芬馥。順風熏滿。百踰繕那。若逆風時。猶遍五十。問順風可爾。雲何逆風熏。答有余師說。香無逆熏義。依不越樹界故。說逆風熏(解雲。言不越樹界者謂樹身外。枝條四面。各五十踰繕那。如在樹下。近東邊立去彼樹身。五十踰繕那。若有東風。名爲逆熏。此人由在樹界。而得頭上枝條等香故。言不越樹界也)論主正解雲。理實圓生。有如是德。所流香氣。能逆風熏。雖天和風力所壅遏。然能相續。流趣余方。漸劣漸微。近處便歇。非能遠至如順風熏(五十踰繕那。名近處。百踰繕那。名遠處也) 又論雲。如是華香。爲依自地。隨風相續轉趣余方。爲但熏風別生香氣(問也。自地者。華也。香依華發。說華爲自地也) 此義無定。諸軌範師。于此二問。俱許無失(答也。依華依風名二問也)。若爾者何故。薄伽梵(此雲功德聚也)。華香不能逆風熏根莖等香亦複爾。善士功德。香芬馥。逆風流美遍諸方(解雲。引此頌意。難論主許華香。能逆風熏也。修善之士。名滿四方。能逆風熏。華香不爾也) 論主通雲。據人間香。故作是說。以世共了無如是能。若據天香。能逆熏也。化地部經。說此香氣。順風熏滿。百踰繕那。若無風時。唯遍五十。城西南角。有善法堂。叁十叁天。于彼評論如法。不如法事

  從此第叁。明空居天。論雲。如是已辨叁十叁天。所居外器。余有色天衆所住器。雲何。頌曰

  此上有色天  住依空宮殿

  釋曰。此前所說。叁十叁天上有色諸天。住依空宮殿。謂夜摩天。都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及梵衆天。等十六處。並前天合成二十二天。名有色天。二十住空居也

  從此大文第二。便顯余義。一明六天行淫。二明諸天初生。叁明欲生樂生也。此即第一。明六天行淫。論雲。如是所說諸天衆中。六天行淫雲何。頌曰

  六受欲交抱  執手笑視淫

  釋曰。唯六欲天。受妙欲境。于中初二。依地居天。形交成淫。與人無別。然風氣泄熱惱便除。非如人間有余不淨。夜摩天衆。才抱成淫。都史多天。但由執手。樂變化天。唯相向笑。他化自在天。相視成淫隨彼諸天男女膝上。有童男童女欻然化生。即說爲彼天所生男女也

  從此第二。明諸天初生。論雲。初生天衆。身量雲何。頌曰

  初如五至十  色圓滿有衣

  釋曰。且六欲天。初生如次。如五六七八九十歲人。生已身形。速得圓滿。色界天衆。于初生時。身量周圓。具妙衣服。一切天衆。皆作聖言。謂彼言詞。同中印度

  從此第叁。明欲生樂生。論雲。欲生樂生。差別雲何。應知頌曰

  欲生叁人天  樂生叁九處

  釋曰。欲生叁者 第一依受如生現前欲境故。謂諸有情。樂受現前諸妙欲境。彼于如是現前欲境中。自在而轉。謂全人趣。及下四天 第二依受如樂自化妙欲境故。有諸有情。樂受自化諸妙欲境。彼于自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轉。謂唯第五樂變化天 第叁依受如樂他化妙欲境故。謂諸有情。樂受他化諸妙欲境。彼于他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轉。謂唯第六。他化自在天。此上人天。受欲界生。是謂欲生差別叁種 樂生叁者。叁靜慮中。于九處生。受叁種樂 一于初靜慮。叁處生中。受一種樂。謂離生喜樂。離欲界惡。生喜樂故 第二靜慮。叁處生中。受一種樂。名定生喜樂。從初禅定中。生二禅喜樂故 第叁靜慮。叁處生中。受一種樂。名離喜妙樂。離第二禅喜。生第叁禅樂。離喜之樂。名離喜妙樂。初靜慮中。長時安住離生喜樂。第二靜慮。長時離苦。第叁靜慮。長時受樂。故名樂生

  從此第二。明天器近遠。于中有二。一明天器近遠。二明下天…

《俱舍論頌疏十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