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略纂》叁 ▪第2页
卷第叁(論本第六第七第八) / 基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離皆有叁相故。如染妻時。現有貪起。余但成就。何義爲同。第四執一。世應即有叁世。如過去世前後刹那。應名去來及與現在。未來亦然。相待同故。由此第叁最爲善說。依法作用未有正有已有別故。今此七義。初來征者。難法救類異義。第四難有業。破世友位別作用師義。第六異相。破覺天相待師義。第四第七有現在分。破妙音相異師義。余叁設遮。非本部計。破此四師如俱舍說。決擇五十一。敘爲六計。文意大同
未至現在者。法體不遷轉。向現在于此生者。未來死滅。現在方生。爲緣生現者。法住未來爲因緣故。生現別法。今有業者。未來無用。現在用生。今相圓者。本相不圓至現方滿。今異相者。本體雖同。相待相別。有現在分者。謂法未來有未來分。及現在過去分。義顯現在亦有現在分。及未來過去分。過去亦然。今此但舉有二世分。余類可知。五十一有六。無此第六。彼第六者。即此第七。或有釋言。此第六七合是彼第六。今異相者。即彼現在。有現在分及未來分。此離彼合。亦不相違。若作此釋。便無覺天相待師義。故應知前所說爲善
別破分二。初五段破。後例往過去。後叁合例業用破故 第一難有叁。一有方所。二與現在無別。叁應是常。初難量雲。未來應有方所。有來至故。猶如現在。又未來應與現在無別。有來至故。有方所故。猶如現在。又未來法體應是常。本今有故。如虛空等。五十一雲。未來諸法。不來至現在。無方處故。猶善無爲 第二難有二。一未來不生于今。現在本無今生。量雲。未來世法應非有爲。本不生故。如虛空等。亦非實有。非是無爲。本不生故。如兔角等。二未來未生而言死沒。量雲。未來諸法應無死沒。本未生故。如虛空等。又未來法亦應有生。許有死故。猶如現在 第叁難有二。一破應是常。量雲。住未來世爲緣之法。應是常住。不遷流故。如無爲等。二應本無今生。非未來法生。此違宗。難彼說未來法流入現在。今現在法。未來緣生。未來先無。今方始生。非未來法生。豈不違宗 第四破業用有叁。一本無業用。今有業用。難雲。是即本有其體。今方有用。便有同前緣生之中第二過失。現在業生。非從未來生故。用不離體。應非新有。體不離用。應非舊成。爲量同前 二雲。業用與法有異相。難雲。此業用相。與其本法。二俱體有。業未來無。故不應理。量雲。業用未來應有。許一切有故。如體。體未來應無。許一切有故。如業用。或以異相爲因。體與業用。互相異故。宗喻同前 叁雲。業與本法無異相。難雲。業用則法。法體本有。本無業用今方有者。不應正理。量雲。業應本有。即體故。如體。體應本無。即業故。如業。彼宗計業與體無別。今難異者乃是設遮。五十一雲。佛說諸行非常非恒。汝業無常。行應是常。便違佛教
余叁例破中。複有自性雜亂過失者。此顯第七有現在分雜亂之過。未來既有現在之分。應即現在。有現分故。猶如現在。現難亦然。故成雜亂。其相圓滿。應立量雲。未來相應滿。有余一分相故。如現在。或現在相應不圓滿。有余一分相故。猶如未來。異相之難爲量同此。第二結前中有九故字。自相者。結前叁世自相一異。共相者。結前叁世常無常。叁世共有故。余七即前七。難叁世二他返诘
如是記已者。謂記別分別解釋深密之義
如說一切有謂十二處者。此言意顯。十二處通叁世。意識所緣法境。叁世俱是。若去來無便違此教
叁重征破中。彼宗緣無不生心。緣兔角等時。曾別見其兔。曾別見其角。合之一處。非今緣無。若爾便佛教相違說無知無故。不爾唯應有知于有。下難緣無心者。是設遮計
第四釋彼所引經有叁。初釋十二處。次釋過去業。後釋有叁世色等 于無法密意說有無相者。意顯無法能自持無。有此持無之法故。成密意說之爲有說之爲法。非顯無法如有有體 于有法中亦密意有者。有非實假說有持。故名密意
由此因緣彼行勝異相續爲轉名習氣者。即此習氣行之勝異。相續間斷隱顯細粗緣不緣礙不礙等有差別故
第五叁釋。名十二相。未來中可生法相。謂不得非擇滅法。不可生法相。謂得非擇滅法。生法應可求。不生法不應求相
第四破我中有五。一敘宗。二問意。叁敘執。四征破。五顯正義
有我薩埵等者。此唯有六。八十叁中有八。般若有四等。皆如樞要會
敘執中。初總敘二因。後別顯二因。因修不思。亦知有覺。作意思量亦知有我。故名二因
征破中有二。初別申十難。後總結之 一不覺爲先難。難先任運知有我 二世間所作爲以覺爲因下。思覺爲先難。難前作意思量亦知有我下。合難二 叁爲即于蘊施設有我下。于蘊假設難 四所計之我爲即見者等相下。于彼立爲難 五爲與染淨相應下。建立染淨難 六爲與流轉相相應下。生死涅槃難 七爲由境界所生若苦若樂下。作受解脫難 八又汝今應說自所欲爲唯于我說爲作者下。施設有作難 九又汝應說自意所欲爲唯于我建立于我下。施設言說難 十計我之見爲善不善下。施設衆見難 下結之中有十故字。應配此文。初難有四。又字即分爲四。初難雲。爲即于所見事起薩埵覺者。此師本計。離蘊有我故。計所見色等爲我。是顛倒覺。遮即蘊計。此違教失。無別比量。或即蘊計師雲。執有我見沈淪生死。言無我見能證得涅槃。故于色等此有我者。名爲顛倒。若彼異蘊計有我者。我有形量等。不應道理。彼離蘊我。或如身量。或如芥子。故有形量。此難我有色不成 有勝劣者。受用刹帝利等者想用。或愚智者行用。或能取境界者識用。故離蘊外無別此能。總立量雲。離蘊之我應無形量等互許離蘊故。如兔角等 第二難雲。爲唯由此法自體起此覺等者。此意問。于所覺境自體起我覺。爲于余處。若于所覺法自體起我覺者。汝如何說即蘊計我。名爲顛倒。于所見色。有形量等。起我覺故。色即是我。故非離色而別有我。執色爲我。故非顛倒。量雲。汝執色我心應非顛倒。許順所緣故。如他心智等 若由余體起此覺等者。謂亦由心等。起形量我覺。即于一切境界法。起形量覺。非唯緣色。亦應緣色得有我勝劣等覺。非唯緣受等起于彼覺。境心二種便成雜亂。一色等境。亦是受想行等覺因。量雲。汝宗色等應是受等。起勝劣等覺故。如受等。余一切量准此應知 第叁難中。若不緣起者即非撥現量者。現量現見遠杌爲人。便于無情。起有情覺故。不起者名非現量。此中亦有世間相違。略故不說。此意難雲。汝計緣色等得起受等覺。皆是真覺。非爲倒覺。故于遠杌執爲人覺。亦應非倒。此既顛倒。返成于無我。妄起薩埵覺。計有于非情。起薩埵覺故 第四難雲。若取現量義者唯色等蘊是現量義我非現量義不應理者。義者境也。彼宗計我非現量境。今言現境。是設遮破。唯五蘊是現量義。彼此共成。我非境義。汝宗自述。今言現境。乃是違宗。此覺若取比量境者。此我之覺。童稚上起。彼未能思。不能比度。不應率爾我覺得生。量雲。嬰孩我覺應不得生。無思度故。如石女兒。總立量雲。汝我俱非現比量境。無同喻故。如兔角等
上來四文不覺爲前難訖。自下第二思覺爲先難。有五又字。即爲五段。數論執我體唯受者。勝論執我通作受者。下破作用。隨義應悉。第二難中。若無常者此所作因體是變異執有我等者。所作者。生義。所作之因體是變異。無常之法。我是作者。仍言有常。而有所作。不應道理。顯揚論雲。執我有所作。不應道理。不說有常。今但言執我有。有通二義。一有常。二有所作。常有量雲。我應非常有。有所作故。如粗地等。若是常者。我應無所作。以是常故。如虛空等。常是正難。無常設遮
第叁難中。有動作我等者。數論勝論。我無動作。遍虛空故。遍出離系。執我有動作。不遍空故。作義雖同。動義別故 有動作我有所作者。是則常作。不應複作。我常有故。恒動常作。非今始作。不應複作。量雲。汝動我未作先應作。恒動作故。如今所作 無動作我而有所作。不應道理。量雲。無動作我應無所作。無動作故。如虛空等
第四難中。若有因作而言我作。便違自宗。若無因作。我應恒作。我恒有故。不待因故。量雲。余一切事。未作此事時。亦恒應作。執我恒有不待因故。如今作時
第叁于蘊假設難中分二。初敘四計。後別征斥。四計者。初即蘊計。後叁異蘊。異蘊中。初我。異蘊住在蘊中。次我。異蘊住于蘊外。我仍屬蘊。謂此是色我。乃至識我。後住蘊外而不屬蘊
破第二計。難常中有四破。第叁若不生起法及非法應諸蘊身畢竟不起者。我若不造法及非法。後蘊應無。以無因故。量雲。應後蘊畢竟不生。執我不起法非法故。猶如兔角 又應不由功用我常解脫。以不生起法非法故。量雲。汝我在生死不由功用應成解脫。不造法非法故。如涅槃位。彼說我得涅槃之時。離衆縛故。名爲解脫。在生死中。便有縛縛。又于此滅壞 後于余處不作而得有大過失等者。我無常滅。業亦隨無。後余果生無因而有。是謂不作而得過也。我今佛法種刹那滅。隨本識中前滅後生。果由因起。汝無熏習我滅業亡。後果無因故成大過。量雲。汝我滅已後有果應不生。以無因故。如兔角等
破第叁計中。若蘊外余處汝處計我應是無爲。此難乍似相扶極成。彼計常故。今此無過。六十五雲。無有變異。是其常相。我既無變。當來現在有二因緣。皆不應理。若當來無變者。便無生老病死損等。爲人天等。五趣流轉。若現在世無變者。便于愛非愛等諸境界中。應無苦樂愛恚癡等之所變異。乃至不應由此等故行法非法。我既有此現當變異。即是無常。體即是蘊。故實蘊有。便無此相。此相無故。應是無爲。若是無爲。便無此相。量雲。汝受蘊我應無此等變異之相。許無爲故。猶如虛空。此言應是無爲者。顯我應無變異相義。或此中意。難成虛空。汝我應是虛空無爲。許異蘊故。如空無爲。其真如等。非定異蘊。無不定過
破第四計中。應無染汙者。六十五雲。若無有蘊。便無有色與身相…
《瑜伽師地論略纂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