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瑜伽師地論略纂》

「律疏部·論疏部」經文1829卷43頁碼:P0001
唐 窺基撰

  《瑜伽師地論略纂》叁 ▪第3页

  卷第叁(論本第六第七第八) / 基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應。乃至亦非受用境界分別意相應。既無此五。不由功用我應解脫。無有染汙。又我與身不應相屬。量雲。我應無染汙任運解脫。又應不言我有色等。計異蘊故。不爲蘊故。如虛空等。彼計實我雖不屬蘊。仍言我有色等。故爲此難。不爾便有相扶極成 不應相屬者。是我有色等義。非攝屬義。第四于彼立有難中分二。初爲二征。後隨別釋征。初複二。初標二門。後隨別釋。此難思覺有我中。已正當見知我有也。釋第二門中。複分爲二。初標二門。後隨別釋。二門者。一所成業。二我所執具

  業中有五。一如種子難。親所作故應無常。二如陶師難。別體成故應非常。叁如神通難。有自在故。應無地獄貪嗔等生。四如地難。無作所依顯了業故。五如空難。色無假立。無業用故

  若是我所執具者。若言如鐮等者。此意說言。謂鐮非但能斷他物。離鐮之外。亦有刀等能斷于鐮。離見等外于余物上。別有能見。能見等用。定不可得。故離見外無別有我而執見等 又釋非但鐮能斷物。更有余物能斷于物。離見等外別見業故無有我。此釋稍疎。喻不相似。難見等是我所執具故

  如世間火雖能燒者亦得能燒等者。人爲能燒者。火爲所執。能燒之體。火離于人。自能燒物故。見等見物離自能見何假我耶。此二比量。思准可知

  上來合難即見者等相展轉相生。自下方難離見者等相。第六生死涅槃難中。諸行中此流轉相可得如于身牙河燈乘等者。此意說言。如于身行中流轉可得。其外法牙河燈乘者。雖無有我。亦得流轉。故身流轉。何須有我。量雲。內身流轉定無有我。有流轉故。如牙河等

  七作受解脫難中。設是我者我應無常者。彼受者作者等不是諸行。即是我者我應無常。有作用故。如手足等。若無變異應非受者等。無變異故。如虛空等

  十施設衆見難中有叁。一難我見善不善。二難無我見善不善。叁難我及我見計爲我邪。我見有二。一執我見彼說顛倒。二緣我慧彼說非倒。今雙問雲。初難善者問緣我慧。量雲。緣我之慧亦應顛倒。緣我慧故。如執我見。或設難執我見。若是善者。如文可知。若不善者。不應說正及非顛倒者。見已不善。應非順境。如何名正。我有稱心緣起我覺。所執之我說非顛倒。唯識敘彼雲。若爾如何執有我者所信至教。皆毀我見。稱贊無我等。乃至廣說。故今問彼。無我之見若言是善者。外道亦贊無我見故。若言不善而一切智者。此縱彼師名一切智。贊無我見速證涅槃。今說爲不善故。不應道理。若說佛爲一切智者。贊無我見他不信故

  第五常論中。文亦有五。我及世間皆是常住等者。世間有二。一五蘊世間。二國土世間。數論師計。二皆常住。或隨所應。余師所計。我者自我。世間者他我。下諸常論法依此計。作者有二。一自作。謂宿作因。二他作。空時方我本際等作。此非二作者作。名非作者作。亦非自在天。及梵王等。諸變化者之所變化。名非化者化。此依八十七卷釋。由性常故不可損害。如山地等積集而住

  伊師迦者。西方二釋。一近王舍城。有高大山。堅硬常住。我等亦爾。或複有草。名伊師迦。體性堅實。故喻我等

  六十二見中。四十見是常見。謂四一切常。四一分常。八有想。八無想。十六非想非非想。並計極微體性常住。勝論順世。皆有此計 敘執有二。初敘四十常見所因。後敘極微執常所以。六十二見。如此卷。及後卷之五十八八十七。顯揚第九。第十。對法第一。唯識第六。別章等釋。其梵網。六十二見經。及舍利弗阿毗昙。是正量部義。長阿含經梵動品。是大衆部義。大毗婆沙第一百九十九。二百。是一切有部義。非此所宗。其大品經第十五。大智度論。說身邊見以爲根本。五蘊各有四我所見。叁世各成二十句見。並本合有六十二見。隨機別說。非此所明。恐繁不述

  依下中上靜慮者。此四一切常論。八十七雲。謂計前際叁常論中。由上中上清淨差別。各宿住隨念俱行。意顯依下品定起宿住念。知過去二十成劫。依中品定憶四十成劫。依上品定憶八十成劫。皆悉是常。由執世間空劫爲隱。有劫爲顯。非滅壞故。四依天眼見現在世。不知生滅。或見諸識。此滅彼生。無斷絕故。見粗非細遂執爲常。天眼爲先。方見生死現在故。是未來前際。此中前叁憶過去世。後一現在未來前故。合名前際。此諸見中。過去名前際。未來名後際。現在通二。待望別故

  或見梵王隨意成立者。一分常見。梵王立言我常子無常。有事彼者。隨彼意立此無常彼常。是初一分常見

  或見四大種變異等者。聞梵王立大種常。心無常。或心常。大種無常。同彼忍可名第二一分常見。叁戲忘天沒。來生此間。四意憤天沒。來生此間。得宿住通。二俱憶言在彼諸天無此二事。故是常住。我有來此故無常。故名第叁第四一分常見。此中說依定得宿住念。憶色界法勝計者見故。略說初二不說後二

  後際見中于想及受雖見差別等者。雖見受及想二體。我所差別。不見此二自相差別。執爲我所計。我有想等叁十二見。若見自相之執我所或不見自相者。顯揚第九雲。不見我自相差別。謂不見我都無自性。執此想受爲我有之。遂便發起叁十二見。我及世間諸常見。生八有想八無想見。俱非之中。有色等四。有邊等四。小想等四。合名爲想。有樂等四合名爲受。至下當知 有想者。除無想天及非想非非想。余一切地 無想者。謂無想天 俱非者。謂非想非非想處

  計有爲先有果集起離散爲先有果壞滅等者。謂彼計執。實有體性。空劫時爲先。至成劫時有果集起。散常極微集成粗故。于壞劫時。粗聚衆色離散爲先。有四大壞滅。還唯極微。住在空劫時。彼由宿住隨念。見壞劫未粗色散成微。成劫之初散微成聚色。或見空劫逈色諸微。遂執爲常。此勝論師執細常粗無常

  破執有二。初破。後結。破中初破叁十二見。後破極微。初中複四。第二破中。若取我者憶念過去如是名等諸有情類等者。謂得宿住隨念有情。憶念我昔如是名姓。名姓既非我體。如何言念取我而生

  第叁難雲。緣彼現前和合色境眼識起時等者。此中問意。眼識現在緣色之時。住昔曾起耳等識法。爲滅爲轉。若言轉者。于曾所起百千境識。由今現在一色境界。依一切時位。彼諸識皆起。便違正理

  第四破雲。所執之我由想所作及受所作等者。此中意顯。想受二法俱爲我所。由此二種擊作于我。我或有時。有一想等。故想受二名爲能作。我爲所作。如世財物擊作有情。有情或時。緣少財等生貪嗔等。此亦如是。非我先無爲想受作方始。有義

  若言無者。有一想已後種種想等者。此下合難想受作我無變異義。以有想十六見爲難。十二見想作。四見受作 一想者。八十七雲。在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種種想者。謂在下地狹小想。即種種想。無量想即是一想。無所有處亦是一想。非無量想。略故不說。又執少色爲我。想爲我所。想與彼合名爲少想。瑜伽故指在種種想地。執無量色爲我。想爲我所等。名無量想。瑜伽故指在于一想。然八十七雲。如其次第。前二有後二。然逆次第非順次第。義理推故。此難前想所作無變異

  我純有樂等者。八十七雲。有樂。在下叁靜慮。有苦。在捺落迎。有苦有樂。在鬼傍生人欲界天。不苦不樂。在第四靜慮已上諸地。此難前受所作無變異。又想論中八句

  又若計命即是身者。下。因難想作。便明有想論中我有色等死後有想等余八句。以前敘執中。于想及受皆起執故。命者我也。執我有色死後生有想地。執我非色死後生有想地。若執我俱遍色非色無二無缺。彼計我亦色亦非色死後生有想地。爲准此第叁句。說第四我非色非非色死後生有想地

  又若見少色少非色者。彼計我有邊。計色非色二俱是我。但見少故。名爲有邊見。彼二無量。便起第二。計我無邊見色我少非色我無量。或翻見此。便計第叁我亦有邊亦無邊。第四句翻此可知。文別義同。更無別理。或翻第叁別有自體。謂得涅槃解脫之我。遠離二種。名非有邊非無邊。此四爲先。死後皆生諸有想地。故十六論合難想受所作我體無變異義。若無變異。雲何有此變異不同。唯難想受二所變異。無想俱非故略不說。後二四句。與無想八及俱非八。初執我同。但是死後。如前所說。生地有異。無多別故。略而不說

  第二段。破極微中有五。初難中。若已觀察違諸量故者。現比二量。所不得故。猶如兔角。定非實有。彼宗雖計現量所得。此宗說非空劫逈色。但有阿拏已上粗色。現量可得。非極微故。小乘雖言輪王及天眼二現量得。然非我許。虛構成故

  第二難雲轉複羸劣而言是常不應理者。量雲。極微轉小應非是常。損減羸劣故。如阿拏色。彼計比粗色損減無常故 若由異相是則極微超過地水等相者。即應粗物是地水等極微。乃非許異相故。量雲。極微應非地水等相。許異微等地等相故。如心心所。又亦不能生地等果。非種類故。如心心所。又彼極微離地等外更無異相可得定非地等。非彼類故。如虛空等。此中二難皆是本宗

  第叁難中。若不異相者由與彼因無差別故亦應是常等者。彼本計雲。所生粗色不越因量故。難因果二相既無差別。因亦應爲果。無異相故。如果。果亦應爲因。無異相故。如因。故無決定 若從離散應一切時一切果生等者。成劫之時。聚色若從散別極微生。即空劫時所有極微。皆能生果。因恒有故。如劫成時。非但成時爲因有果。故成因果無決定義。又粗聚色性。是無常能生。散極微體是常住。粗細常住二返相生。應一切時。相違之因生一切果。故說應無因果決定。計異類法得相生故已上設遮。下破本計 若言不過彼形質量等者。因果二量大小既同。雲何極微名質分粗形有分。成唯識雲。所生果色不越因量。應如極微不名粗色。爲量如彼。顯揚第十四雲。若不過者。粗質礙物。應如極微不可執取。不見質礙。不明淨物。同在一處故非道理。彼說量德合故非粗似粗等救。皆如彼破

  若言過者諸極微體無細分故不可分折取生粗物亦應是常者。極微不可折。有體既稱常。粗物雖過本。有體…

《瑜伽師地論略纂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