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華經》六 ▪第2页
西晉月氏國叁藏竺法護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受持諷誦學者。去于無上正真之道。爲甚遠矣。是景摸者。諸菩薩業。假使聞此正法華經。諷誦精修懷抱在心而奉行之。爾乃疾成最正覺矣。佛語藥王。一切菩薩。其有不肯受諷行者。不能得至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也。所以者何。吾前已說班宣此言。假使有人不樂斯經。則爲違遠于諸如來。此經典者。道法之首衆慧之元。成就菩薩。若有菩薩聞此經典恐怖畏懅而不愛樂。則當知之。新學乘者。若不恐怖。則是久修菩薩之行。若聲聞遇是經法。或恐或怖心懷畏懅。爲憍慢恣佛語藥王。如來滅度之後。若有菩薩及大士等。欲以是經爲四部說。著如來衣坐于世尊師子之座。然後爾乃爲四部衆宣傳此經。何謂著衣于如來被服。謂人忍辱柔和安雅。是則名爲如來被服。其族姓子。當修此衣。何謂世尊師子之座。解一切法皆悉空寂。處無想願。是爲世尊師子之座。又族姓子。當作是住所坐若茲。以此經法爲比丘比丘尼清信士女天龍鬼神廣分別說。其心踴躍不懷怯弱。志于大道開道四輩。其族姓子。若複處于他方世界。化作化人及與眷屬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頒宣此法。設使有聞而不樂者。吾起令樂必使愛喜。若在閑居圹野之中。有天龍神揵沓惒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吾遣化人爲說經法。雖複逈在異方刹土。普當自現令衆人見。若受此典。不識句義失其次緒。使諷學者。蒙其威神令達義次。爾時世尊。即說偈曰
皆相棄怯亂 而當聽此經
是法難得遇 信者亦難值
如人欲求水 穿掘于高原
數數積功夫 但睹燥幹土
彼觀自思惟 其水爲甚遠
所掘深乃爾 續見幹燥土
然後轉漸睹 濕土稍稍現
爾乃心決疑 今已得近水
其不聞是經 不數修行者
其人離道遠 去佛慧若此
斯經深巍巍 決諸聲聞事
還聞此經王 聽之思惟義
則得近大道 智者成聖慧
猶如見濕土 爾乃知得水
當入于佛室 被服如來衣
則處吾聖座 明者乃說此
慈心入吾室 忍柔和被服
解空師子座 而說無所畏
設刀凡石打 爲人見罵詈
故爲說此法 吾悉忍斯音
遊在億千土 吾身當堅固
無思議姟劫 爲衆生分別
佛滅度之後 爲衆去怨結
多遣諸化人 而說此經典
比丘比丘尼 清信士女等
當供養此輩 及諸來會者
石打杖撾罵 懷結而惡口
若有設此凶 化人悉呵教
假使獨自行 而諷誦玩習
不被無惡聲 質直遊閑居
其人在彼行 畫夜一己身
吾遣與共俱 爲伴說此典
其人辯才 無所挂礙 多能明了
隨順之法 可悅人民 億百千姟
猶如佛聖 之所建立 假使有人
不依此法 則爲名曰 諸菩薩逆
學者遊行 及有所坐 得見諸佛
如江河沙
正法華經七寶塔品第十一
爾時佛前。七寶之塔從地踴出。二萬裏適現繞佛。超在虛空自然而立。其塔殊好色若千變。五種之華而雨其上。紛紛如雪。莊嚴校飾塔寺講堂。以無數寶因共合成。百千欄楯窓牖軒戶。不可稱計。懸衆幡蓋垂寶璎珞。諸明月珠羅列虛空。猶如衆星。香爐寶瓶滿中名香。栴檀芬馨一切普勳。叁千大千佛之國土。金銀琉璃水精珊瑚虎魄車[(王*巨)/木]馬瑙。以爲寶蓋。其蓋高顯至第一天。忉利諸天及四天王。皆散意華供養七寶塔。其塔寺中自然發聲。歎言。善哉善哉世尊安住。審如所言。道德玄妙超絕無侶。慧平等一猶如虛空。實無有異。時四部衆見七寶塔。在于空虛高大微妙。巍巍無量光耀炜晔。靡所不照。頒宣善哉。歡喜踴躍叉手而立。瞻戴無厭。時有菩薩。名曰大辯。見諸天人心懷猶豫。乍悲乍喜欲得知此。何所瑞應。故前問佛。唯然世尊。今者何故。七寶塔寺現大聖前。高廣無極莫不見者。而寶塔寺自然出聲。贊曰善哉。何所感動而有此瑞。世尊則告大辯菩薩。此寶塔寺有如來身。完具一定而無缺減。東方去此不可計會。諸佛世界有佛。號名多寶如來。國曰寶淨。本行道時而自發願。吾會當以此正法華經當自修成。使諸菩薩皆得聽聞。然後乃坐于佛樹下。還成無上正真之道。其佛所念。果如所言。爲諸十方講說經法。開化一切皆令得道。于時其佛臨欲滅度。普告諸天世間人民及諸比丘。吾滅度後。奉如來身全取其體。一等完具興大塔寺。若見塔者悉得其所。功德難限。于時其佛。建立如是無極聖化。十方世界其有講說此法華經。吾七寶塔。踴現諸佛所說經處。其舍利身在七寶塔。贊言善哉。佛告大辯。是七寶塔在于東方而處于下。去是無量江河沙佛土。在于虛空未曾出現。今見能仁如來正覺。本行學道爲菩薩時。用衆生故不吝身命。精進不懈行權方便。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求頭與頭求眼與眼。求鼻與鼻求耳與耳。手足支體妻子侍從。七寶車乘象馬衣裘。國邑墟聚恣人所求。無所愛惜自致得佛。今故來現致敬能仁。欲令能仁佛坐我所有師子金床。講正法華開化一切。使蒙其恩。能仁如來尋如所勸。則升講堂師子之座。分別數演正法華經。而說頌曰
設聞多寶佛 知其名號者
未曾畏終始 不複遭苦患
若聞藥王師 假記名號者
衆病自然愈 尋則識宿命
一切所供養 奉法爲最上
分別空無慧 自致得佛道
宣暢法華經 以示諸不及
解本無叁乘 順一無上真
佛告大辯。今者多寶如來至真。在斯塔寺遙聞說此正法華典。是以踴出。贊言善哉。大辯菩薩複白佛言。唯然世尊。今我等類諸來會者。欲得睹見多寶佛形。願垂恩慈加以威神。使諸來者各得其所開發大道。佛告大辯菩薩。多寶如來本亦自誓。我之塔寺所至方面。聽此經典設諸如來及四部衆。欲睹吾身。隨其十方之所欲願。皆當得見。鹹共供養于此化像。大辯。欲知我身。亦當感是十方諸佛。一切世界所化如來。講說法者皆令詣此。爾時大辯菩薩複白佛言。唯然世尊。垂加大恩。普現一切十方國土諸佛聖德。佛默然可。即時演放眉間衆毛微妙光明。普照十方各各五百江河沙等億百千數諸佛國土。一切世尊各各普現。止其國土坐于樹下奇妙莊嚴師子之座。與無央數百千菩薩。在寶交露布好座具。珍琦殊異懸缯幡蓋。垂于四面諸佛座上。爲諸衆生講說經法。音聲柔和靡不解達。百千菩薩啓受所聞。東西南北四偶上下。無數百千億姟難量江河沙等諸佛世界。皆亦如是靡不見者。時十方佛各各自告諸菩薩等。諸族姓子。汝輩當往詣忍世界見能仁佛如來至真。並當瞻戴多寶世尊形像塔寺。彼時于此忍界所有功勳善德。殊雅威神自然而現。七寶諸樹周匝而生。其地悉變爲绀琉璃。以紫磨金而爲長繩。連綿莊飾八交路道。其地平正。除諸郡國縣邑村落大海江河川流泉源。皆不複現。但見自然諸天香爐燒衆名香普雨天華。于此佛土。應時移徙諸天人民在他佛國。時諸衆會現在七寶諸交露帳。諸交露帳莊嚴殊妙。不可稱量遍此佛土。時彼十方一切諸佛。各有侍者。亦複皆來詣此忍界。各各至于衆寶樹下。此諸寶樹高二萬二千裏。枝葉華實各各茂盛。斯寶樹下有師子床。高二萬裏。皆以奇寶衆珍爲座。如來座上。如是比像。于此叁千大千世界。但見諸佛靡不周遍。非是釋迦文如來至真等正覺之所變現也。各從十方諸佛刹土而來到此。顯示大道無極之德。爾時世尊釋迦文尼。變諸如來所化形像。在于八方各二萬億所有國土。皆無地獄餓鬼畜生。移徙諸天及阿須倫。在于他方諸佛世界。令二萬億諸佛國土地绀琉璃。皆以七寶變成樹木。其諸寶樹高二萬二千裏。枝葉華實各各茂盛。諸師子座高二萬裏。此諸佛土而皆平正。無有河海衆流泉源。亦無諸山目鄰大目鄰須彌山王鐵圍大鐵圍。一一佛土其地平等七寶合成各各莊嚴。諸寶交露快樂難量。遍布諸華燒衆名香。諸寶樹下各有如來坐師子床。如是比類複更別有二萬世界能仁如來。各爲諸方而特莊嚴。顯現清淨。皆爲諸佛作其處所。此諸佛土。亦無地獄餓鬼畜生。諸龍鬼神及阿須倫。亦複移徙諸天人民在他佛土。此諸佛土地绀琉璃。以紫磨金而爲寶繩。連綿諸樹八重交道。又彼諸樹高大妙好亦複如前師子之床莊嚴交飾。其地平正無有山河江海之事。香華衆寶珍琦交露。垂明月珠亦複如前。行來進止道徑由路等無差特。爾時釋迦文佛所化如來。在于東方恒沙等刹班宣道教。皆複來至。十方世界各叁千億諸佛正覺。皆來詣此。如來悉坐于師子寶床。各取寶華授諸侍者。諸族姓子。汝等往詣耆阇崛山能仁佛所。致吾名字敬問無量。聖體康強力勢如常所遊安耶。以此衆華。供散彼佛及諸菩薩衆弟子上。宣我所言。多所開化。于是釋迦文如來至真。見諸所化各各坐于師子之座。及諸侍者皆來集會。赍華供養。即從坐起住于虛空。四部之衆悉亦各起叉手而立。佛以手指開七寶寺講堂之戶。亘然通徹晃若日出。譬如開于大國城門。而以管籥去其關軸內外無礙。釋迦文佛以手兩指。開七寶寺講堂之戶。現其威德不可稱限亦複若茲。如來這開七寶寺戶。多寶如來至真等正覺身即現矣。坐師子床肌色如故亦不枯燥。威光端正相好如畫。口重宣言。善哉善哉。釋迦文佛。說此經典。何其快乎。吾以欲聞此經法故。故自出現。時四部衆見多寶如來至真等正覺。聞其滅度去世以來不可稱計億百千劫。聽言善哉。甚大驚怪。初未曾有。即以天華。供養散于釋迦文佛多寶如來。時多寶佛則以半座與釋迦文。七寶寺中有聲出曰。釋迦文佛願坐此床。釋迦文佛辄如其言。時二如來共同一處。在于虛空。七寶交露坐師子床。時四部衆各心念言。諸佛至真道德高遠而不可逮。巍巍難量不可稱限。惟願如來。垂意見念加威神恩。令我等輩俱處虛空。佛知所念現神足力。使四部衆自然超上處于虛空。時釋迦文佛告四部衆諸比丘等。于此忍界誰能堪任說是經典。今是其時亦是大節。如來現在若滅度後。當受此法持諷讀誦。今如來身幸欲滅度。比丘當舍如來所供養供事之誼。奉順恭敬于此經典。于時說頌曰
無極大聖 來至于斯 導師因現
琦妙塔寺 比丘欲知 聽法故舉
何人省是 不興精進 滅度以來
無央數劫 今日乃能 欲聽…
《正法華經六》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