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問答》

「諸宗部」經文1873卷45頁碼:P0598
唐 法藏述

  《華嚴經問答》二 ▪第3页

  下卷 / 法藏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性起法。然而約善行相顯處。故作如是說。地獄等中不顯行相故也

  問。小相品文雲。菩薩小相光明照地獄衆生。被光衆生從地獄出。以生兜率天得十眼等。乃至廣說。疏雲。此文難解。謂釋迦菩薩光益一衆生。其一衆生亦益一切衆生。如是益盡窮後際等。其義雲何。答。是顯菩薩光明力大。故至未來雖益。且舉所化生展轉益。以顯本光明力大義。所以者何。其光即稱法光明。故如其法作不思議利益。是即一時至叁世。望一一衆生每各各差別益。亦能利他。如是作不思議利益事也。此事不思議也

  問。此但菩薩光明何故現佛智德乎。答。舉菩薩劣光明校顯佛小相身勝。舉小相顯大相勝耳

  問。離世間品中。諸行法皆前諸位所行者。何故重說乎。答。約行實無異。然而前但說依位顯示普法。而未說其所顯示普法行者行何等道品行。故今更寄起行之始會普光處。一乘菩薩所行二千道品行說也

  問。前已說諸位地因果方便及性起道理。有何不及故更說。答。前來示現方便修成因果及此因果行德何成以何來。然而未說得此行以修行者如是行修之儀則。故今方說。爲信解知法人修行如是如是行耶

  問。離世間中已說修因得果行相。何故祇林中更說得法門相乎。答。離世間中依所信行之法進修相說。然而未示依人修行得如是法之義。是故入法界品中。更示現依善知識人修得行相。以爲後人軌則也

  問。此祇林佛成道第八年中所造。又身子等諸弟子等。成道以後異國中出家入道人等。雲何即此第二七日一時述例乎。答。此皆依如來解脫無障礙九世十世等時。一切處一處一切時一時中說。在事述列不可說。現漸教相列耶

  問。漸教相中。舍利弗等法華會至方一乘入。所入一乘即是華嚴別教。既入別教者。何故此文中同在祇林。而如盲聾不見聞佛菩薩所現之事。答。爲欲顯教義深故。順前未入時及愚法說不分。約根欲熟有分故同在會後聞法。此即回入一乘相

  問。此處入一乘。聲聞等但愚法也。爲有叁乘中聲聞等耶。答。通有二教二乘。若入一乘機熟。如來一代中皆在此會

  問。何故前余會不在乎。答。約相前諸會唯菩薩依位地說。菩薩因果故。爲顯不共相不在。今此會爲顯入法界之心及入法界之人廣大無限故。得法成德之處故。通始終回也

  問。此顯不共中。但二乘乃不共耶。叁乘大乘菩薩等爲不共耶。答。若約未入一乘之義者。皆得爲不共。且從下說二乘耳

  問。此會入法界人幾有品類乎。答。雖無限而且約文顯者有二類。謂會初中由佛入奮迅定故。所現之法界行德。見諸菩薩及天王等即入法界。得不思議法等爲一類。此即臨證之際至人等也。由此菩薩等類入佛法即與佛等。以得法故。後文殊等諸知識以所得之法。下攝機緣令入法界故。身子等及善財等人彼攝。入法界人等爲第二類也

  問。善財值知識時所聞法門皆如聞得證耶。聞以後修行方得耶。答。隨所聞法聞即得證也

  問。若爾既得法門因。緣得益中明過去無量劫中值諸佛。聞法供養等諸行修方得此法門。善財今方但聞所說法門耳。非修行無量劫行雲何得乎。答。已得此法門即入法性。入法性即自他無二。叁世無前後故。善知識所得因果。自利利他法門。即是善財自行成故。隨所得法門其因果前後之法。皆自無不行得法。不移一時而即成無量劫。隨所聞法門無量劫中修行以得。豈不修有得果之義乎

  問。若隨所值知識同因行發心時節者。諸知識聞法皆可齊同。何故諸知識發心。值佛修行時節。皆不同耶。答。欲顯法不同故。如是示現耳。諸不同皆由同方不同耳。准可思也

  問。鈔又雲。初菩提心法門中。得信法門迳十千劫成佛者。行佛非位佛。璎珞經十信行中非位中等者。此約一乘行佛成時節迳十千耶。爲叁乘行佛成時節耶。答。諸叁乘教中。十千劫中十信行滿更示現一乘行佛滿之處耳。非叁乘滿佛。亦非一乘行滿佛。但十千劫不動此十千劫。不可說不可說劫方行佛滿成。如是八萬劫等。乃至一劫二劫到等之義例可知思也。又孔目雲。華嚴經中成佛有五中。寶莊嚴童子等二人現身成佛等。雲何知其相。答。寶莊嚴童子即現身中。值佛聞法得信解自分勝進位諸叁昧門等。即知成信滿佛等。又兜率天子等既現身中即得離垢叁昧少分。速諸功德等。故知現身成佛。善財童子既現身至普賢菩薩知識。而彌勒知識言。當來我成佛時。汝見我故知後生中成佛。此等且約文相。據見聞等叁位爲叁生。故作如是說耳。約實共皆同。但以一身中成佛言一身者。法性身無別分段等身。若隨緣現成佛即同叁乘教所說也。約一乘教實法念念每成佛等。如前說也

  問。大解大行等八大人等。所行之行法甚極微細。而樂世有趣闡提道。墮無盡阿鼻地獄等者。其義雲何。答。此人等從未入種性等下。至世間毛裏無正善人等列。即第叁階人。其行雖極細而有樂世有之病。故不得出世正善根也

  問。何等樂世有之病乎。答。此病有粗細。粗可知。細者設聞甚深教法及師語極細理。以自分別心尋伺觀察。即計佛法如是。即見法分齊。自心即住于其見聞處故。不得思修慧。及障出世無分別智故。名爲樂世有。此即墮隨聲取義五過故。不能進修。無正信解故

  問。若爾何等人離此過乎。答。若自心以不能計處中至者仰推于佛。不自爲已心之分。唯佛所知非我境界。如是人乃深信佛智慧者也

  問。何等深理聞乎。答。一切言皆同乃至一切法皆無住無我之言聞。如聞取不得。不聞故。即迷其無住之理

  問。既聞無住言能信解無住理豈迷乎。答。便解。若聞無住言。其心見爲無住理者。即是但自心作無住耳。非佛所言之無住理。所以者何。以自心不得無分別智故。何能見彼無住之理乎。若不見而爲見者。豈爲正信乎。自中不正信。而亦爲他傳說者。即亦诳他。又未得證見佛境。而言佛如是說者。即謗佛。又不見佛境界爲見。即增上慢故退勇猛精進。又如是人若值其所見違者。即起盡嗔恚。造諸惡業故。即趣闡提道。不應不慎。行人大要

  問。若爾雲何見彼理乎。答。既聞無分別之理。但以無分別智乃證者。念念修無分別智方便可無余事也

  問。雲何正信佛言乎。答。須解佛言緣處中言耳。非謂其法如所言法故如是言也。若能如是解無定見處者。即爲欲所信解。不解之處得證知。故速速修無分別智。聖意蓋其如是令進修乎。上來所作之諸文義。皆如是解。莫如言取解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本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經文閱讀已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