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七字經題法界觀叁十門頌》

「諸宗部」經文1885卷45頁碼:P0692
宋 本嵩述.琮湛注

  《華嚴七字經題法界觀叁十門頌》一 ▪第3页

  夷門山廣智大師本嵩述

  ..續本經文上一頁揀去斷空實色之情計訖。觀雲。二實色不即真空。實色是所揀。以幻色即真空故。不即斷空。斷空是所揀也

  有無不計是非香絕 二執既遣。那有能遣爲是所遣爲非。故曰冥絕也

  休厭黑暗女莫憐功德天 一念無私照。憂喜悉皆除。此頌喻顯雙遣也。涅槃經說。有一女。名曰功德天。常在前行問人求宿。人問之。汝何能也。彼女答曰。我所至處。人民和合悉皆歡喜。人遂留矣。說住未久。又見一女在門外立。主人問曰。汝何人也。答曰。我名黑暗。亦來求止。主人曰。汝何能也。彼女答曰。我所至處。令人憂怖全家不樂。人曰。爾去。吾不用汝。女曰。汝太愚也。吾之妹在爾家。我何不往。自從無始已來常相隨逐。未常離也。作是語已即入室矣。是時宅主見女人入。果然全家哀哭憂苦也。經意功德天喻人之愛生也。黑暗女喻人之怖死也。有智之者。不憐不厭悉免憂喜。此舉雙揀之妙況也。叁祖雲。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無心一亦棄有智二俱捐 兩頭撒開。中間放下。此頌法合雙揀也。無心者二乘人。入灰心定。並斷滅外道著空病也。有智者。計常凡夫。並初心菩薩著有病也。既是二執俱舍。方達叁界唯心。苟且不然。看取。夷門向下注腳耳

  風送和煙雨池開菡萏蓮 雨滴千峰翠。花無一點塵。此頌塵惑俱遣物物唯心。純是真空更無他法耳。法燈雲。岸柳含煙翠。溪花帶露鮮。誰人知此意。令我憶南泉

  到頭只這是休要問南泉 人有古今異。道無前後殊。此頌達唯心之旨。何必只在于前人哉。法燈雲。令我憶南泉。目前實際。同道方知。夷門雲。休要問南泉。截斷葛藤自肯親切。然二師舉南泉因緣。花字頌中具引。且如夷門道只這是旨意如何爲當。是指上風送池蓮之詞。爲複是奪人聲價也。若定當得出。便見句裏呈機劈面來。爍迦羅眼絕纖埃。苟或未明只這之機。顯理頌中全然漏豆也

  四顯理 塵垢盡時光始現。心法雙亡性即真。義曰。前斷實情境俱盡顯出一真之理。觀雲。凡是色法必不異真空。以諸法必無性故。是故幻色即真空。故依他無性即圓成矣

  頭頭物物獨曜無私 萬像光中獨露身。唯人自肯乃方親

  雲散家家月 昨夜浮雲風掃盡。一輪明月滿山川此頌雲喻。依他相虛前已除之。今顯理如月。即家家人人心地明白矣

  情蠲處處彰 情忘開正眼。觸處見全真。此頌遍計情除。處處物物一真獨露。下雲

  曉風楊柳路春色杏花牆暑雨琴棋潤熏飙枕箪涼 唯心的的旨。物物露真機。此頌一真之理。處處昭彰也。法燈雲。誰信天真佛。興悲幾萬般。蓼花開古岸。白鹭立沙[土*難]。露滴庭莎長。雲收溪月寒。頭頭垂示處。仔細好生看。肇論雲。物我同根是非一氣潛微幽隱。殆非群情之所盡耳

  無依無用處便是法中王 谛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此頌無依者。揀去斷實依他境也。無用者。亡二執遍計情用也。法王者。叁界依正所歸之主也。今正結顯緣幻色會歸真空之理也。明證此理是法空之王矣。若明空即色觀中獨王叁界。故曰法王。次當辨矣

  二明空即色觀 密移一步。大地逢春。義曰。此辨真空不異幻色也。一一反上以成中道。更無別義也。然妙解者。回光返照不守虛凝。擔板者。只見一邊。墮坑落塹。曲爲擔板流。重宣四句偈也

  一揀斷空 前來雖點破。疑情恐未消。義曰。前門約境。此約心揀之。然文勢相翻成後二門之義。觀雲。一斷空不即幻色。斷空是所揀也。以真空即幻色。是能揀法也

  境空心寂言不頓彰 色歸空已聞命。空即色而願聞

  色空空色難 會色歸空猶易。明空即色尤難。此頌色空者。前門以叁義破色似易領解。此門即空爲色難可比況。亦難解會。故曰明空即色難也

  子細思量看 事不厭細。再思可矣。此頌誡會色歸空之人。不令守空而住。住則成斷空之病。與外道無異也。故曰子細看耳

  外道計冥谛 莫將堤岸柳。喚作古岩松。此頌楞伽經雲。大慧。或有外道。有覺二十五真實作涅槃想。謂彼教中立二十五種谛理。最初一谛號爲冥性谛。計以爲常。皆二十五名神我。亦計爲常。我思勝境冥性變即。二十叁谛爲我受用。我既受用。爲境纏縛不得解脫。我若不思冥谛不變。既無纏縛我即解脫。名爲涅槃又楞嚴經雲。分別都無非色非空。拘舍離等昧爲冥谛也

  聲聞趣涅槃 只見錐頭利。不見鑿頭方。此頌涅槃者。此翻滅度無爲圓寂叁義。爲二乘人厭生死之苦受。欣涅槃之寂樂。舍有余而趣無余。昧本覺而成空病矣。檐寂情深。故成不回病耳

  只知雲冉冉不覺水漫漫 徐六擔板。只見一邊。此頌冉冉者。雲行貌也。漫漫者。大水行貌也。謂小乘外道認小爲大。以妄爲真。只知其一也

  月落蒹葭岸何人把釣竿 身閑臨葦岸。心靜樂煙波。此頌上句約境明空。下句約人即色也。如把釣竿人。心心只在釣竿頭。何落空之有也。肇論雲。諸家通第一義谛。皆言。廓然空寂。無有聖人。乃至若無聖人。知無者誰。誰與道遊明空即色。妙解潛彰于斯顯然

  二揀實色 已除鼻上泥痕。更遣心頭妄計。義曰。謂彼凡夫妄計色法實有自體情執難忘。故再揀耳。觀雲。二真空不即實色。實色是所揀。以真空即幻色故。是能揀法也

  空既即色何色之有 真既成渠。實渠何立

  水凍結成冰心迷境界萦 法喻雙彰。二妄顯然。此頌冰仗朔風緣成。心因妄境迷執。二俱無體。是所揀也

  水消元舊水心悟本無生 法喻齊舉。心境全真。此頌妄冰消而清水現。真心悟而本無生

  礦穢仍須煉 埋塵大寶。須設治方。此頌除實色之情。必假觀智之力。去礦內之石。須重重而煉過可矣

  真金豈用烹 一成真金體。不複重爲礦。此頌喻聖人悟真空之後。不複再同凡夫見妄色也。然而如是我有試金石也。須重驗過。若見十分色。不設余門矣。理事門中要成器用。數數入火。又且何妨

  一輪秋夜月何處不分明 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此頌實色妄情雲盡圓明。心月全彰也。處處分明。皎然獨露

  叁雙揀斷實 心境既雙遣。斷實一齊休。義曰。前雖單揀遍計之情。今顯同時。故曰雙揀。此以真空即不即法。揀去斷空實色之情計訖。觀雲。叁斷空不即幻色。斷空是所揀。以真空即幻色故。真空不即實色。實色是所揀也

  彼此俱亡湛然寂靜 二病既瘥。一體輕安

  說有何曾有 須知遠煙浪。別有好思量。此頌法相宗。佛言。一切法無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種。細而分之有一百名數。一一有法于賴耶腳下。自有親生名言種子。至如賴耶識等亦從種生。多談法相少談法性。所談法性亦法相數。如六無爲等乃至成佛。皆從修因斷障。曆叁僧祇轉識成智。智爲能證。二空真理爲所證也。從此而學者。多分計一切法實有。自體成計常病者多矣。佛說相教爲始空病。空病既除有亦不真。意顯中道。故雲何曾有

  言無未便無 眼觀東南。意在西北。此頌破相宗。且如大般若經八十余科名數。皆是遣執蕩相遮境明空。說叁性叁無性。至于佛德言大空真如。金剛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又雲。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又般若心經中所離文中。無世間(叁科)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及出世叁科。謂四谛十二緣能證所證。亦不可得也。從此而學者。多分計一切法空。成斷滅病者多矣。佛雖說空法謂遣執有之計。有執既除空藥亦遣。意顯中道。故雲未便無也。賢首國師判上二種教法。未盡大乘至極之說。爲大乘始教

  有無俱不計 二邊純莫立。中道不須安。此頌法性宗。謂佛說終頓經等。圓覺雲。有無俱遣。是則名爲淨覺隨順。又法華涅槃會上。呵小贊大會權歸實。叁乘同會一佛乘。五性皆歸一佛性。方盡大乘終實至極之說也。然前來隨機設教。爲破斷常之執。今則二執既遣。中道雙融。解真空是不空之空。達妙有是不有之有。故能有無不計妙解雙通。既成無功之功。決定功不虛棄

  賞汝髻中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此頌。法華雲。譬如強力。轉輪聖王。兵戰有功。賞賜諸物。唯髻中珠。不以與之。如有勇健能爲難事。王解髻中明珠賜之。舉斯妙況用明契中道之深旨耳。賢首判爲終教。方盡大乘至極之說

  覆庇貧和病提攜獨與孤 煩惱海中爲雨露。無明山上作雲雷。此頌。無法財曰貧。有惑障曰病。凡外病也專自利曰獨。阙明導曰孤。小乘病也。是故至聖契中道妙理。空有齊觀。運悲智心設權實教。慈蔭貧病。智拔孤獨。如得輪王髻珠。普資一切也

  回光歸去來始覺廢功夫 當時不憚穿雲路。過後思量愁殺人。此頌至聖出世爲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爲衆生緣熟而來。衆生緣盡而去。非但如今。曆劫已來爲斷常之流難可化度。曲設種種方便引導衆生。令離諸著。能事畢矣。後入涅槃。始覺利生廢其功夫耳。或可多是來賢人通徹性相二宗。妙達圓頓一乘。見權實方便多門。仰歎先聖雲廢卻多少功夫耶

  四顯解 功夫不到不方圓。言語不通非眷屬。義曰。前門約境。境相無實歸于真空。故雲顯理也。此門約心。心非斷滅不異幻色。故雲顯解也。觀雲。四真空即幻色故。凡是真空必不異色。非斷滅故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華嚴七字經題法界觀叁十門頌》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