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次第初門》六 ▪第3页
卷下之上 / 陳隋國師智者大師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于空
十無始空 無始空者。一切世間。若衆生若法。皆無有始。如佛告諸比丘。衆生無始無明。覆愛所系。往來生死。無始可得。可破是無始。于無始中無執著。故名無始空也
十一散空 散空者。五衆和合故有人。若以智慧。一一分別。破散人與五衆及所破散法。皆空無所有。如佛告羅那。此色破散滅令無所有。余衆亦如是。是名散空
十二性空 性空者。性名自有。不待因緣。若待因緣。則是作法。不名爲性。今諸法中皆無性。何以故。一切有爲法。皆從因緣生。因緣生則是作法。若不從因緣和合。則是無法。如是一切諸法性不可得。故名爲性空
十叁自相空 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種相。一總相。二別相。總相者。如無常等。別相者。諸法雖無常。而各有別相。如地有堅相。火有熱相。如是二種相皆空。故名相空。分別性相不同。或言名異體同。或雲名體俱異。所以者何。性言其體。相言其識。性以據內。相以據外。相如見黃色爲金相。而內是銅火燒石磨。知非金相性。故別明相空
十四諸法空 諸法空者。一切法名。五衆十二入十八界等。是諸法空。皆入種種門。所謂一切法。有相知相識相緣增上相因相果相總相別相依相。是等一切皆空。空無實故。名諸法空
十五不可得空 不可得空者。一切法及因緣畢竟不可得。故名爲不可得空。又解雲。上以諸法空。空一切法。皆不可得。若作可得。則爲斷滅。若知是不可得。亦不可得。則于不可得中心不沒。故名不可得空也
十六無法空 無法空者。無法名。法已滅。是滅無。故名無法空。有人解雲。過去未來法。名無法。是無法不可得。故名無法空也
十七有法空 有法空者。有法名。諸因緣和合生。故有。二法無故。名有法空。有人解雲。現在一切法。及無爲法。名爲有法。如是有法。皆空故。名有法空
十八無法有法空 無法有法空者。取無法有法相不可得。故名無法有法空。亦以觀無法有法空。故名無法有法空。有人解雲。過去未來現在一切皆空。故名無法有法空也
十喻初門第四十六
一如幻 二如炎 叁如水中月 四如虛空 五如響 六如犍闼婆城 七如夢 八如影 九如鏡中像 十如化
次十八空而辯十喻者。此十喻既爲易解空故說。若修十八空觀者。不善用十喻。曉其迷執滯有之情。體法真空。正解發則無由。故次十八空而辯十喻。爲成觀空之易悟。亦以異于二乘壞法而修空也。此十通名喻者。借事四理。以曉迷情。故名爲喻。今以世間幻夢易解之空。以譬迷心冰執難解之空。令同易解。故此十事爲喻也
一如幻 如幻者。譬如幻師幻作象馬。及種種諸物體。雖無實。然有幻色可見。幻聲可聞。與情相對。而不錯亂。無智不了。謂之爲實。諸法亦如是。皆是無明幻作。雖空而可見聞。不相錯亂。迷心不了。妄執爲實。修空觀者。若知諸法同如幻相。則心無所得。豁然開解。悟一切法皆悉空寂。故說如幻
二如炎 如炎者。炎以日光風動塵。故曠野中如野馬。無智之人。初見謂爲水。男相女相。及一切法相。亦如是。結使煩惱光諸行塵邪憶念風。生死曠野中轉。無智慧者。謂爲一相。爲男爲女。是名爲炎。複次若遠見炎想爲水。近則無水相。無智之者。亦如是。若遠聖法。不知無我。不知諸法空。于陰入界性空法中。生人想男想女想。近聖法則知諸法實相。是時虛诳種種妄想盡除。以是故說如炎
叁如水中月 如水中月者。月在虛空中。影現于水。實法相在如法性實際虛空中。凡夫心水中有我我所相現。以是故如水中月如小兒見水中月。歡喜欲取。大人見之則笑。無智人亦如是。身見故見有吾我。無實智故。見種種法。見已歡喜。欲取諸相。男相女相等。諸得道聖人。愍之而笑也
四如虛空 如虛空者。虛空但爲有名。而無實法。虛空非可見。遠視故眼光轉見彯色。諸法亦如是。空無所有。人遠無漏實智慧故。棄實見彼我男女屋舍種種物。若修空觀。入實相理。則一切皆無所有。故說如虛空也
五如響 如響者。若深山溪谷中。及空大舍中。若語聲若打聲從聲有聲。無智者謂爲有人語聲。智者了是聲無人作。但以聲觸。故名爲響。響事空而能诳耳根。一切音聲言語。亦如是。人欲語時。口中出風。名憂陀那。還入至臍。響出時觸七處退還。是名語言如響。無智者不識語之因緣。謂爲實心。取生憂喜。智者知語因緣無實如響。聞之心不生著。諸法如是。故說如響
六如揵闼婆城 如揵闼婆城者。日初出時。見城門樓橹宮殿。行人出入。日轉高轉轉滅。但可眼見。而無有實。無智人不識。謂之爲實。智者見之。即知無實。諸法亦如是無智不了。妄計有假名。吾我陰入界之實。智者了達。皆無所有故說如揵闼婆城
七如夢 如夢者。夢中無實事。謂之有實。覺已而還自笑。人亦如是。是諸結使。眠中實無而著。得道覺時。乃知無實。亦複自笑。以是故說如夢。又夢以眠力故。無法而見有。人亦如是。無明眠力故。種種無而見有。所謂我我所。男女等也
八如影 如影者。但可見而不可捉。諸法亦如是。雖眼根等見聞覺知。實不可得。又如影映光則現。不映則無。諸結使煩惱。遮正見光。則有我相法相影。若結使煩惱滅。則我相法相皆無。又如影人去則去。人住則住。善惡業影。亦如是。後世去時亦去。今世住時亦住。報不斷故也
九如鏡中像 如鏡中像者。鏡中之像。非鏡作非面作。非鏡面和合作。亦非無因緣作。雖無定有。而亦可見分別。諸法亦如是。非是自有非他有。非共有亦非無因緣有。雖有不可得。但以名字。而有分別。如鏡中像。實無所有。而诳惑小兒。令生憂喜。智者雖見。即知非實。故無憂喜。諸法亦如是。诳惑凡夫。生諸煩惱。實智慧者。雖複見聞。既知無實。不生結業。故說如鏡中像
十如化 如化者。若諸天仙聖。得神通者。能有變化。諸物如化人。無生老病死。無苦無樂。亦異于人生。以是故空無實。一切諸法亦如是。皆無生滅。又如化主無定物。但以心生便有所作。皆無有實。人生亦如是。本無所因。但從先世心。生今世身。皆無有實。以是故。說諸法如化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法界次第初門》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