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退轉法輪經》二 ▪第3页
僧祐錄雲安公涼土異經在北涼錄第二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名阿羅漢
得無等等 同一切法 而知無相
平等菩提 能如是解 說名羅漢
知如實法 清淨無濁 爲衆說法
而無所說 度無量衆 亦無動搖
不得衆生 斷常諸邊 而衆皆見
度脫苦惱 究竟諸法 無生無滅
而已方便 度脫衆生 不壞于色
受想行識 亦複如是 即名解脫
于諸凡夫 而無動相 建立佛法
安住解脫 能令衆生 不念果報
佛解脫相 爲人說法 妄取菩提
修行布施 持戒忍辱 爲除妄想
懈怠懶惰 取相精進 除解脫相
羅漢所說 生禅定想 愚無智慧
爲令解脫 說阿羅漢 此無相法
能除虛妄 如是說法 名阿羅漢
衆生虛妄 取聲聞想 無解脫相
羅漢說法 父母妻子 愚癡取著
則非菩提 染著生死 兄弟姊妹
妄生親愛 寂滅解脫 名阿羅漢
造諸行業 貪著親愛 見即生戀
本是我親 更相染著 互共親愛
不識離別 令魔自在 不離世間
爲最極惡 如是過患 羅漢所說
于諸結使 皆悉覺悟 二俱虛妄
羅漢所說 爲利多人 行無戲論
如是解脫 羅漢所說 在家出家
多生妄想 凡愚取著 羅漢解脫
見家系縛 廣顯正法 凡愚妄想
羅漢解脫 棄舍凡夫 無利佛法
舍利無利 名阿羅漢 見有高下
若幹等種 衆生取想 羅漢解脫
成就取">相 多所修習 如是著相
善能解脫 得佛福田 究竟真實
妄取是田 羅漢解脫 無滅非滅
亦物非物 雖修菩提 不得菩提
持戒毀戒 有智無智 衆生愚癡
起于二想 人多取著 有若幹種
解脫此想 羅漢所說 作福田想
非福田想 無智凡愚 作種種想
于諸女人 及與男子 聖非聖法
作二種心 如是衆生 凡愚無智
取著二想 羅漢解脫 退不退法
有記無記 近坐菩提 不取菩提
得菩提已 畢竟寂滅 永離生死
取涅槃想 斷衆生縛 滅一切相
是故羅漢 爲名解脫 菩薩法爾
現爲羅漢 不起法忍 即羅漢智
如是羅漢 菩薩不譏 心常住于
最上菩提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今當知。是名如來等正覺爲諸菩薩摩诃薩方便說阿羅漢。阿難言。雲何如來等正覺複爲諸菩薩摩诃薩說名聲聞。佛言。阿難。菩薩能使無量阿僧祇衆生。以佛法聲令一切聞。故名聲聞。亦令得聞不可思議聲。聞不可思議聲已。而于菩提無有戲論。以清淨聲令彼得聞。亦名聲聞。又使得聞唯涅槃樂更無余樂。聞如是聲亦名聲聞。又使得聞根力覺道禅定解脫。諸叁昧等念處正勤證于無余。如是之法令無數衆皆悉得聞亦名聲聞。是身苦空無我。而諸陰相皆不可得。凡夫愚癡。分別此身妄起取著。聞如是聲亦名聲聞。又得眼界虛僞不實。乃至佛眼皆同眼界不可思議。能令衆生如實而見。于一切法無成就相名成就眼。如是法相使衆生聞名爲聲聞。如呼聲響令衆生聞名爲聲聞。不應于聲而妄取著。無有聲相亦無所得。聞如是聲名爲聲聞。不應于香而取香相亦無所得。譬如有人夢中聞香實無有香。于無香中妄起香想。但是顛倒自生分別。而取香相凡愚信受。聞如是聲名爲聲聞。舌入相空猶如肉段不能知味。亦如聚沫不可爲喻。過于喻故非味非具。分別味相實無所得。如是味界及不思議界平等無二。離心無念亦無思惟實無心想。聞如是聲名爲聲聞。已所知法皆令他聞名爲聲聞。若聞于身分別身相。身相體性本空非生非不生。是名菩提。令無量衆得聞是聲名爲聲聞。心性無體實無所有。皆如幻化非生非滅。能令衆生皆悉得聞名爲聲聞。佛告阿難。聲聞法施不可思議。得證是道名不思議。以是不思議法施能生菩提。何以故。種子相似生故。無果爲果。非財施所得。從聞信解名爲聲聞。財施微小法施爲上。如是法施不嫉于他。亦無施相不著是施。譬如幻化無分別。不生願求不取施想無願求故。阿難當知。如是施者成就菩提。從聞信解名爲聲聞。盡一切相離諸結使。出過聲聞一切僧上。發大音聲演說佛法。何以故。得具足聲出過一切諸音聲故。出是聲已令聞佛法。知諸聲相非一非異成就正信。說法無二亦非不二。聞如是法名爲聲聞。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無量衆生聞 佛法不思議
菩薩廣大辯 是名爲聲聞
聞已信菩提 無濁無戲論
令一切悉聞 是名爲聲聞
聞于涅槃樂 是樂最第一
普令聞寂滅 是名爲聲聞
諸力及覺道 念處與根等
速得于究竟 是名爲聲聞
聞此身苦空 無有堅實相
貪恚癡所侵 是故分別身
亦聞于眼入 非實而見實
衆生多愚癡 凡夫盲無智
若得于佛眼 正見不思議
逮得如是眼 無複諸愚癡
諸法無成就 一切衆生聞
以如是因緣 亦名爲聲聞
一切諸法相 猶如呼聲響
此中無聞者 亦無有說者
令無數衆聞 是名爲聲聞
此中無所聞 無有染著者
譬如人夢中 雖聞多種香
無一成就者 如是知香體
遠離一切垢 亦無聞香者
菩薩之解脫 多顛倒衆生
聞舌猶肉段 不能得知味
肉段若知味 亦應知平等
分別如是相 貪味爲最惡
此界難思議 是名知于味
決定知味已 菩薩無所著
令衆聞決定 是名爲聲聞
觀身分別相 本性空無生
若知于真實 無生無能生
菩提如是相 亦無生能生
普令衆生聞 是名爲聲聞
意亦如是知 體性無所有
空無體性故 能令一切聞
如物法無生 無滅亦無二
無相無所見 是名爲聲聞
鹹使聞其施 法施不思議
修行趣道場 成就于菩提
譬如種種子 各得相似果
修施不思議 證道亦複然
悉施諸財物 法施爲最勝
舍心無貪嫉 是名菩提道
心常不取著 雖施無依怙
若能如是施 速證于菩提
能離一切相 悉舍諸結使
無有諸染著 是名爲聲聞
其聲甚微妙 于諸聲最上
此聲令遠聞 佛法不思議
能令一切知 諸聲無所依
非一亦非異 是名爲聲聞
欲令一切聞 諸佛之所說
隨所聞法音 皆發于菩提
聞諸福田中 佛福田最勝
隨佛所住處 親近救世尊
使聞叁千界 安住于虛空
衆生亦複爾 皆同涅槃相
所說四大界 分別爲衆生
猶如虛空相 等于不思議
諸界如是相 亦無有能知
是中無生死 無惱無涅槃
諸法無真實 衆生亦皆然
是名寂滅界 雲何見生者
爲無量衆生 晝夜常聞知
不著己名利 但爲衆生說
當知是聲聞 欲令一切聞
實非聲聞法 但現爲聲聞
世雄假名說 說法中最上
是故知衆生 一切皆如相
是名爲聲聞 無漏除結縛
解脫一切結 而爲衆生說
顯示離諸縛 清淨無調戲
見已爲人說 佛法皆亦然
不久當得見 如佛所說法
菩薩所修行 于法無染著
是名爲聲聞 無縛而清淨
亦使一切聞 如聞而修行
阿難汝當知 我以方便說
如是知聲聞 菩薩無所依
阿難當知。是名如來等正覺爲諸菩薩摩诃薩方便說名聲聞。阿難言。雲何如來等正覺。複爲諸菩薩摩诃薩說辟支佛法。佛言。阿難。菩薩現見一切法。雲何現見。所謂知諸法無诤皆是假名。不壞法性而能見法證法。是名辟支佛。佛不思議。于一切法及諸衆生。同涅槃相等無差別。無形無相清淨寂滅。實際衆生際涅槃際。猶如影幻無分齊無所有。于此諸際亦無際相。非言非說無所依止亦無所說。何以故。如我空無生無滅知衆生際。則知法際生死際即是佛際。知如是際。是名辟支佛。現知于色。色者則名色陰。色陰盡已。但有言說。無我我所。何以故。如說色陰。但有言說。是空無生無滅。言無言相。雲何以言說。說是色陰。亦現見受想行識。乃至說是識陰。知假名識陰等。但有言說。言說皆空無生無滅非實非虛。言說尚無。何況陰相。如是五陰。從假名起。是名辟支佛。何以故。因于名字言說爲色。色但假名。無因非因。說名爲因。是陰因緣不可說相。一切諸法無依無緣。如是覺知名辟支佛。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現見一切法 皆悉知無诤
不生亦不壞 無有濁亂相
現見一切法 本性皆空寂
體相如是者 則無有決定
現見究竟處 一切法亦然
是名爲正智 緣覺不思議
衆生及涅槃 前際不可得
是際無有生 佛亦難思議
如衆生涅槃 無生無出處
若法無生相 是名爲涅槃
衆生與涅槃 皆如水中影
有像無衆生 是名爲涅槃
衆生與涅槃 一切假名說
無生亦無滅 但有假名字
如是言說相 知無有衆生
是義應當知 衆生即涅槃
一切言說空 無心亦無法
以言說非言 決定無知者
非言際無依 言說亦無住
如是言說相 衆生不思議
衆生及涅槃 實際非實際
出離得安隱 永趣寂滅宅
一切衆生際 猶如于影響
無因亦無緣 實際不思議
一切諸法本 但以假名說
是際無所有 不得名字相
實際無言說 亦無能知者
以空無實際 衆生不思議
實際無言說 言說無所成
真實相如如 衆生亦無際
言說相自空 非以言故知
如汝之所說 衆生莫能思
如是實際相 非思議能知
是名正覺說 辟支難思議
現見于色陰 但有假名字
如是陰相性 常離于言說
無有真實相 乃名爲出世
如是知諸陰 本性無住處
是色無所有 假名以爲陰
但有空名字 不生亦不滅
言說及諸法 無有決定處
若無有言說 是名說色陰
現見于痛陰 想行亦如是
乃至識陰等 但有假言說
見陰不可說 離于一切相
本性無所有 不生亦不住
如所說真實 遠離一切法
如是知諸相 體性無住處
假名之所說 說陰等亦空
知言說空已 無生亦無滅
言說及諸法 無有決定處
若無有言說 是名爲識陰
是陰離言說 不可得限量
無生無滅相 亦無所依處
解脫諸煩惱 非業非果報
非覺亦非陰 非言非涅槃
是想無決定 亦無有智慧
內外不可得 無懈怠精勤
無調戲疑惑 亦無有成就
不驚不怖畏 無有一切色
亦不見于空 無相亦複然
無有一異相 非縛亦非解
一切諸言音 是聲無所入
是名爲律陀 非言所能及
究竟于現見 而說無盡法
得是叁昧已 不著于言說
此智若現見 等說阿律陀
律陀同諸法 默然而演說
于此現見倒 不從他因緣
是名爲正覺 緣覺不思議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不退轉法輪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