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退轉法輪經》叁 ▪第2页
僧祐錄雲安公涼土異經在北涼錄第二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證諸法。皆得如彼文殊師利所解實相。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雲何如是百千萬億衆生皆生疑悔。何故如來不自爲說令斷疑悔。于是佛告阿難言。如是百千萬億衆生。皆從文殊師利發菩提心。于文殊師利而得調伏。阿難複言。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耶。佛言如是。阿難。一切衆生皆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何以故。皆由文殊師利善知識故。阿難言。如是等諸比丘。信行法行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聲聞辟支佛想盡。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耶。佛言。有難信者。少智下劣者。懈怠懶惰少精進者。貪嗜飲食近于五欲。樂處愦鬧心不遠離。忘失正念無智慧者。心無正定常驚亂者。增上慢者。取著增上慢者。貪著己身樂于壽命不觀無常。多諸貪嫉愚癡無智。毀破禁戒心生惱害。于佛法中起于疑惑。見無智者。近惡知識遠離善知識。亦不恭敬善知識。不學般若波羅蜜。不修陀羅尼諸經之王。常起妄見。著妄見已得于惡師貪樂衣缽。于和上阿阇梨無恭敬心。亦不樂親近。于初中後夜心生懈怠。兩舌難信好喜妄語。惡口貪嫉親近邪見。習邪見已常修邪觀不好學戒。心無慚愧無所顧畏。親近愚癡樂行外道。不信空無相無願無生無滅。于一切法不生信心。阿難。如是人等難可解悟
爾時世尊默然而住。是時阿難承佛神力。問文殊師利言。如來何故默然而住。文殊師利答言。于末法中。後未來世多有衆生。在于彼世成就如是心。不信法不能解了。是故如來默然而住。阿難言。複有衆生能信如是法不。文殊師利答言。亦有衆生少能信者。阿難。少有衆生能識于寶。多有衆生不識是寶。阿難。少有衆生能生信解。如是說法城邑聚落。多有衆生棄舍不信。何以故。是彼衆生宿世因緣。本作謗法罪業障故。阿難言。唯願文殊。當令是諸衆生信解所說。文殊師利言。汝當問佛。佛自爲汝分別解說。爾時阿難白佛言。惟願世尊。時爲我說。族姓男女少信解者。彼得聞已生大歡喜。爾時世尊遍觀四方面門出舌。普覆叁千大千世界。從其舌根出大光明。遍照東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如是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各于十方恒河沙世界。爾時四衆。以佛神力亦見東方恒河沙世界諸佛同說此法。亦皆遙聞不增不減。如是次第十方世界亦複如是。于是世界諸佛說法如此。大衆皆悉見聞。得見聞已。亦皆一心勸請。世尊。惟願哀愍。重爲我等分別演說。使見無量無邊不可稱數諸佛所說。不增不減不可思議諸佛正法。唯願世尊。時爲說之。還攝舌相。佛告阿難。頗有作妄語人能得如是舌相不耶。阿難言。不也世尊。若有實語柔軟語諸有智者。善能調順利益語。慈悲喜舍如是等。乃至一切智人。得是舌相。惟願世尊。爲族姓男女有少信者分別解說。亦爲憐愍不解者說。當使此輩心生悔恨。爾時佛告阿難。四衆已集正身端坐。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緊那羅迦樓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諸來在坐能聽法者。皆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各于此地而說正法。不增不減如今所說。爾時四衆。及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心生歡喜。皆脫上服以奉于佛。或散華香。或散華鬘。或以金鬘。或以銀鬘。或以琉璃鬘。或以玻璃鬘。或以馬瑙鬘。或以毗盧旃鬘。或以曼陀羅華。摩诃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诃曼殊沙華。或以所作之華而散佛上。或以天優缽羅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以散佛上。于虛空中。天樂自鳴。龍雨真珠。諸婦女等。以身璎珞。各脫上服以供養佛。整其衣服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皆共同音。白佛言。世尊。如來無二。爾時佛告阿難。如是如是。如彼所說。如來無二永盡愚癡。如來世尊無有吝惜。無一切過。已離過故。離于諸欲。一切塵垢清淨無染。憍慢貪嫉悉斷無余。智慧具足覺悟正法。到于彼岸。猶如大梵得大自在。威儀具足究竟諸行。得四具足。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而不取著有爲無爲。不染生死。從佛世尊得正解脫。得具足見無阙失見具足親近。阿難言。雲何如來。得具足見無阙失見。具足聞佛具足見佛具足親近。佛告阿難。汝不知耶。阿難言。我實不知。佛言。汝今谛聽。當爲汝說。阿難言。唯然世尊。願爲解說。阿難。汝今聞我釋迦牟尼佛。已聞當聞。如是等。皆得不退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何以故。一切法身若有所說。其見聞者皆悉利益。阿難。若以一華供養如來。及般涅槃後。爲佛舍利起塔供養。亦得不退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阿難。乃至畜生。得聞佛名。亦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耶。佛言。阿難。複有人聞釋迦牟尼佛音聲。稱其名號。皆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種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聞釋迦牟尼佛名號。如其所說皆實不虛。阿難。譬如尼拘陀樹。若一若二若叁若四。乃至五十百千無量等衆。止息其下皆蒙覆蔭。阿難。于汝意雲何。尼拘陀子爲大小耶。阿難言。尼拘樹子最爲甚小。佛告阿難。如是尼拘陀樹。以水雨糞土人功因緣。積其日月漸漸長大。阿難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難。以尼拘樹子本甚微小。以水土日月因緣故。漸漸長大。如是阿難。得聞釋迦牟尼佛名。善根種子終不敗壞。不退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亦複如是。何以故。無相種子于一切不住。是故不壞。以不壞故。如是種子不可毀壞。亦不取相。是故于一切法不壞。阿難白佛言。世尊。爲是如來本願之力。爲是諸佛法應爾耶。佛即答言。以本願力故。若有衆生聞我名者。皆得不退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一切諸佛法亦如是。何以故。一切佛法皆平等故。阿難言。一切佛法平等有何利益。佛言。能令衆生雖不聞法以發願力故亦使得同聞法利益。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成就未曾有法故。能大利益諸菩薩摩诃薩等。佛言。如是如是。阿難。我今雖爲衆生作大利益。若聞法者。無不得住利益福田。我于過去供養諸佛。不惜身命。一切皆舍。離諸貪嫉。勤修精進。諸根清淨。于一切法。不取不著。無所依止。是故阿難。我成菩提能大利益一切衆生
不退轉法輪經降魔品第六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說是不退轉法輪。能令惡魔使不擾亂。何以故。佛言。是文殊師利神通之力。能使波旬不令得聞。文殊師利發真實誓。能令惡魔聞空中聲。釋迦牟尼佛轉不退法輪。爾時波旬。身毛皆豎心生驚怖。作如是言。見此世界皆非世界。憂愁涕泣身變朽老。如百歲人發白面皺。是時魔王。形體膚發亦皆俱老。爾時魔王。將四種兵魔及魔天。皆詣佛所。亦如如來初成道時。嚴治器仗而來向佛。各見己身皆悉朽老。如百歲人形體攣曲。持杖而行到于佛前。時四種兵及虛空諸天。皆聞釋迦牟尼佛轉不退法輪。而此四兵皆不能進。即住一面心生驚疑。悉不能得隨魔王意。爾時魔王。獨至佛所無有伴黨。而白佛言。世尊。我今衰老願賜手力。本所有國皆非我有。如來大悲憐愍一切。甯不與我一人以爲手力。于是佛告波旬。我觀衆生界分甚多。譬如恒沙無有量數。日日成佛得般涅槃。若一劫若過一劫。不能令彼衆生界減。爾時魔王白佛言。世尊。衆生界分雖多無量。我無一人可爲手力。或當傾危誰見扶侍。惟願如來慈哀慰喻。令得還宮並諸眷屬。于是佛告波旬。顛倒衆生諸不信者皆屬于汝。是汝手力。是卿等侶。爾時波旬甚大喜悅作如是言。我今當令一切衆生不起信心皆生疑惑。墮疑惑者悉是我力。爾時波旬白佛言。唯願世尊。重見慰喻令我歡喜。如佛言曰。若得聞佛稱其名號。皆得不退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唯願如來。默然莫作是說。若有聞者是諸衆生。當勤精進修于菩提。唯願世尊。如是慰喻。爾時佛告波旬。勿生愁惱。歡喜而去。我今當令無一衆生發菩提心。亦無衆生而能動于衆生界者。乃至無一衆生于色動。及受想行識動。乃至無一衆生于身見疑戒取等動。亦無衆生于過去未來現在想動。無有衆生于殺盜淫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欲嗔恚邪見等動。乃至不見衆生于諸邪有而能動者。我亦不見衆生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不見衆生。于衆生想。壽命想。父母想。兄弟想。妻子男女想。晝夜想。一月想。半月想。歲數想。劫想。施想。戒想。忍辱想。精進想。禅定想。智慧想。力無畏想。五根想。七覺意想。八正道想。佛想。法想。僧想。菩提想。無礙想。一切法不動想。無有衆生于此諸想而能動者。波旬勿生憂惱。歡喜而去。爾時波旬聞是語已。離諸憂惱。便大歡喜。即于此處還複壯年。並以天華而散佛上。繞佛叁匝。于世尊前。而說偈言
我今心歡喜 救世叁佛陀
佛所說無異 真實不虛妄
爾時波旬說是偈已。歡喜而去。還于本宮五欲自娛。更不複起擾亂之心。魔去不久。爾時大地六種震動。阿難白佛言。世尊。今此大地。以何因緣六種震動。非魔力耶。佛言。是我神力爲遣魔故。令此大地六種震動。爾時有六十四百千衆生。得無生法忍。是故大地六種震動。阿難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起疑惑不。佛言。複有十億衆生。心生疑惑。我等今者。無謬聞乎。各皆迷亂。不識四方。從何而來。以癡冥故。悉不相見。爾時阿難白佛言。唯願世尊。當疾哀愍爲彼衆生作大照明令離疑惑。如來所說假名法相。若不可知悉墮地獄。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何故令此魔王心得少惱歡喜而去。都無一人住于菩提。亦無衆生能動衆生界。于色受想行識亦無能動。乃至身見一切取相六十二見。過去未來現在種種相動者。亦無衆生于殺盜淫妄語惡口兩舌绮語貪嗔恚邪見等動者。何故如來作如是慰喻魔王波旬言。無衆生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智。乃至無衆生壽命父母兄弟妻子男女晝夜等想。亦無一月半月歲數時節諸劫之想。如來何故作如是說。慰喻波旬少惱而去。亦無衆生于菩提心想動。于根力無畏想動。根覺意道想動。無佛想法想僧想菩提想無礙想動。菩薩想動。如來何故慰喻波旬少惱而去。複言。當使無一衆生同于法想。世尊何故作如是說。唯願如來。爲此等衆作大照明。當使未來一切衆生得蒙照明。得照明已。當令此法次第相續使不斷壞。若有衆生。深心信解受持是法者。當爲是人演其因緣。如來何故作如是說。爾時世尊即爲無數百千衆生除諸疑惑。重說偈言
菩提無住處 亦無能住者
以是因緣故 說無住菩提
菩提及衆生 非一亦非異
以是因緣故 說無住菩提
衆生本不動 其界亦複然
是法無成就 究竟無所得
衆生體相空 其界難思議
無有能動者 惟一切智知
如所說諸陰 衆生無動相
陰即是衆生 無二無住相
陰以空爲體 性相即不動
若無相可取 雲何有動者
是故知諸陰 亦無有動相
言說永寂滅 無相亦無體
身即是陰相 陰即名行處
非行處而行 說陰名爲空
所說空界者 不生亦不起
如是同于陰 是名不可動
身見相無體 亦無法可得
不得故無動 我今如是說
不取衆生相 究竟無所住
亦無有心相 形處不可得
若說于諸見 現示六十二
如是衆生等 亦如水中像
諸見同水像 六十二亦然
無我無所有 其性不可動
過去及未來 現在亦複爾
無相無所有 皆如炎水像
是名爲無我 不得衆生想
衆生不可動 亦無能動者
譬如殺生者 處生死曠野
亦住于寂滅 是名爲不動
欲令衆生動 衆生不可得
實無有衆生 是名說不動
菩提無有斷 亦無有能度
是故當勤修 不得于動者
法施不思議 度過去衆生
應當勤修習 是名不可動
度脫于邪欲 亦不得邪想
應當勤修習 是名不可動
妄語諸衆生 爲令得解脫
當發大精進 如彼不動相
惡口及兩舌 绮語亦複然
如是平等相 如焰無所有
諸法皆如是 亦無依止處
猶如呼聲響 善知寂滅相
過去諸無明 著我故生憂
若證于無我 是名爲不動
能知煩惱害 體性本無相
無相即菩提 是名爲不動
深證諸邪見 得修于正智
離邪見叢林 是名爲不動
若心得無欲 現受寶女抱
乃至諸童女 智者所遠離
以邪相持戒 而不舍正法
智者無心意 惟求于聖道
是名修法忍 顯示于外道
無心而行忍 亦不近涅槃
外道自顯異 五熱爲精進
非智所修學 苦行非菩提
外道所說定 取相爲行處
非佛所贊歎 亦不令他學
菩薩無所畏 能攝諸衆生
以是因緣說 取相所不動
非取著所攝 能生菩提心
菩提不取相 是故不能動
父母兄弟等 姊妹及妻子
譬如于幻化 是故不能動
一切取相法 皆悉無所有
若住無所有 是故不能動
若有晝夜想 一月及半月
如是一切想 如炎水中像
布施及持戒 修忍辱精進
皆起于取著 是相則爲動
菩薩大勢力 禅定修智慧
若有無畏想 一切想非想
覺意及正道 本有菩提想
愚癡之所起 智者則遠離
佛及衆法想 乃至有僧想
如是種種想 皆說爲動想
菩提名無想 種智即菩提
遠離如是想 菩提難思議
是故作是說 來者如水像
若動彼想已 則不遠菩提
菩提與衆生 一切法如如
故我如是說 不知惡魔心
佛次第說遣魔偈已。十億衆生斷除疑惑得法照明。于一切法得無生忍。得是忍已。十億衆生。住于佛前。而說偈言
佛道難思議 最勝之第一
故號爲世尊 除疑蒙安慰
一切皆照明 安住于佛道
神光遍十方 見無數億佛
見佛得聞法 色相莊嚴身
除穢得淨智 救世能度者
于億福田中 佛福田最勝
隨佛所住處 無上救世尊
爾時十億衆生。聞說偈已。皆以盛服。供養于佛。及供養法。作如是言。當令一切衆生。悉聞是法。皆共來集。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轉是遣魔法輪。諸族姓男女得聞是已。皆悉解脫信受無疑得幾所福。佛言。阿難。若族姓男女。日初出時。親近供養恭敬尊重贊歎百佛。于中時親近供養百佛。乃至晡時供養百佛。于初夜時供養百佛。于中夜時供養百佛。于後夜時供養百佛。以衆妙樂具最上衣服。于二萬歲供養于佛。日常六時尊重贊歎。行住坐臥修行供養。初不暫息。阿難。于汝意雲何。得福多不。阿難言。得福甚多。不可以譬喻知其限數。佛言。阿難。若族姓男女。得聞如是遣魔章句。其義次第聞已。複能信解不生疑惑。是人功德倍多于彼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不退轉法輪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