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五 ▪第2页
宋涼州沙門智嚴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百千衆生。心皆擾動作是念。無有二佛並出世間。以何緣故彼作是說。唯願如來敷演其義。令此大衆心不擾動。所種善根增益明淨。世尊。如人澡浴嚴治發爪膚色鮮淨。複以赤栴檀水更浴其身。膚色鮮淨倍勝于前。世尊。是諸衆生亦複如是。若聞說是語義。所種善根增益。明淨倍勝于前。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皆共一心聽 我說是語義
何故名如來 世尊及佛耶
能知過去如 亦知未來如
見一切法如 是故名如來
如先昔諸佛 行不思議施
我亦行此施 是故作是說
如先昔諸佛 求無依倚道
我亦如是求 是故名如來
不住一切法 求寂靜菩提
亦不得菩提 是故名如來
如昔諸菩薩 勤苦行忍辱
我亦行是忍 能到忍彼岸
如我昔精進 勤求于菩提
彼亦勤精進 是故名如來
彼已能通達 諸法平等相
亦不生心念 是故名如來
不念一切法 其性常平等
知此平等已 而無差別心
已能通達此 如如平等定
通達此定故 是故名如來
所說一切法 各自有性相
已知此性相 畢竟常寂然
知相名爲慧 知虛名爲智
若能知衆生 名到慧彼岸
如先昔智者 智慧到彼岸
亦不得此慧 到彼岸寂然
彼亦得此慧 而到于彼岸
不得此慧故 是故名如來
不得菩提如 其性相難議
不得一切法 是故名如來
已能逮無著 不著如如來
不著一切法 通無著道故
如先導世師 能知見正道
此道真實相 未曾有始終
彼亦如是修 最勝無上道
此道無始終 性空無所有
知道無始終 諸法皆平等
亦知如平等 是故名如來
道如菩提如 及與不住如
知如如虛空 是故名如來
我所說諸法 其如常平等
若能見此如 應當求菩提
阿難以是事 彼作如是說
如說能修行 彼亦如是行
若能行是行 能作如是說
知是不退轉 無畏諸菩薩
阿難應當知 無畏諸菩薩
能作如是說 自言是如來
阿難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得何等法名世尊耶。爾時世尊。便說偈言
皆共一心聽 此百千億劫
求如是菩提 無量難思議
爲諸衆生故 求如是菩提
未曾有怖畏 是故名世尊
不畏于生死 正住生死中
化度諸衆生 是故名世尊
雲何不怖畏 雲何住生死
雲何度衆生 雲何名世尊
生死無有法 而可破壞者
不牢不破壞 以此度衆生
是名不怖畏 是名住生死
是名度衆生 是名爲世尊
知諸法虛空 而無怯弱心
宣說諸法相 而無所怖畏
已斷諸怖畏 遠離諸難處
不畏難處故 度難處衆生
度多億衆生 過生死崄難
亦不得生死 及所度衆生
安置諸衆生 寂靜涅槃岸
亦不得衆生 是名爲世尊
恒爲諸衆生 說如虛空法
未曾生怖畏 是名爲世尊
法性無差別 說有種種名
平等如菩提 菩提不可得
教導諸衆生 令趣向菩提
雖教如是法 未曾有所說
不可說而說 度脫多衆生
無畏無所取 是故名世尊
遠離一切想 能修菩提相
已過一切想 是名爲世尊
已能滅諸想 煩惱無有余
以是故得稱 名之爲世尊
以慧觀諸法 知諸法平等
常不求少法 是故名世尊
不重于名譽 亦不求名譽
恒爲諸衆生 說離名譽法
菩提離名譽 彼亦如是求
若有重名譽 是名遠菩提
是聲猶如響 分別故多種
橫生諸分別 我有如是名
不著一切聲 亦不依倚名
無戲論菩提 是名爲世尊
知如是諸法 名之爲世尊
亦不得菩提 是故名世尊
知如是諸法 而無有所著
求如是菩提 解脫無有漏
阿難以是事 及諸余因緣
菩薩摩诃薩 自言是世尊
阿難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得何等法名爲佛耶。爾時世尊。便說偈言
覺知一切法 此法無所有
已覺無有法 是故名爲佛
覺了諸煩惱 不令得自在
以智離煩惱 是故名爲佛
能覺此身空 此身無所屬
此身不牢固 牢固不可得
愚于不牢身 而生堅牢想
彼如實覺知 是故名爲佛
覺無明無智 自性無所有
已得于明智 是故名爲佛
所有過去想 覺知是無想
知想無">相故 更不隨此相
修未來諸想 現在想亦然
已修一切想 是故名爲佛
覺知色前際 未曾有生起
凡小雖分別 不能令色生
覺受無根本 根本不可得
于一切法中 亦無有受者
知想猶如幻 其性無所有
于一切法中 不爲想所累
知行不能作 種種諸身相
身空行亦空 是故無所作
知行及與身 猶如芭蕉樹
如實能覺知 是故名爲佛
觀識之實性 亦不在身內
亦不在身外 而可有是識
于一切法中 識性不可得
而于此身中 無形無處所
能如是知識 識性無所有
無想猶如幻 未曾見識生
于一切法中 無有見識者
一切衆生性 未曾有作者
衆生無作者 諸法畢竟然
若法若衆生 無有來去相
覺一切諸法 畢竟無有相
無分別戲論 是故名爲佛
如諸佛不住 佛正法大乘
不住一切法 是故名爲佛
如如諸法如 諸佛不住如
佛如菩提如 是竟不可得
爲求菩提故 應發如是心
能覺此心相 少法不可得
爲求菩提故 應發如是心
此心菩提等 亦覺知如幻
阿難以是事 彼作如是說
自言我是佛 如佛導世師
以佛之名聲 說如是等法
若有住此法 盡應求菩提
若有知此法 是則近菩提
于一切法中 不生諸疑惑
于諸法無疑 必爲世間上
已知此法故 能解密語義
爾時世尊。說如來世尊佛名已。是時會中百千衆生白佛言。世尊。我等無複疑網逮大照明。得解菩薩摩诃薩名爲如來世尊佛義。以一切法不可得故。于諸法中逮得法忍。如來今者猶如父母矜接我等。不令我等心有擾動。亦得覺知不擾動法。猶如虛空不可擾動。所以者何。我等今者覺一切法。猶如虛空無擾動故。爾時會中百千衆生。頭面禮佛右繞叁匝。去佛不遠默然而坐
爾時會中有菩薩摩诃薩。名常笑諸根清淨。即從坐起。以種種華而散佛上。即說偈言
衆生多果想 能解彼果想
離果得具足 故禮世間智
衆生貪著果 行種種果名
唯佛能除解 故禮世間智
宣說果平等 而以覺悟他
說果是假名 故禮世間智
宣說平等法 住平等法中
覺一切法等 故禮世間智
衆生得果想 除此有得心
唯佛能除斷 故禮世間智
具知果寂滅 不住種種果
諸佛善密語 故禮世間智
爾時常笑諸根清淨菩薩摩诃薩。說是偈已。贊歎世尊。頭面禮足右繞叁匝。去佛不遠一心觀佛。目不暫眴歡喜而住。爾時會中有菩薩摩诃薩。名蓮華德藏。即從坐起。以花散佛。說此偈言
衆生多有想 能解此有心
離怖無所取 故禮牟尼尊
于諸有寂靜 說無所有法
遠離一切有 故禮牟尼尊
知有是空無 其性無有我
以遠離有畏 故禮牟尼尊
遠離諸憂戚 能拔憂戚者
永斷諸系縛 故禮牟尼尊
爾時蓮華德藏菩薩摩诃薩。說此偈已。贊歎世尊。複更說偈。而白佛言
于後惡世中 若有聞此經
不生怖畏者 皆應合掌禮
爾時無垢意菩薩摩诃薩。即于佛前。而說偈言
若有聞此經 不生疑惑者
于一切時中 應以衆花散
爾時廣思惟菩薩摩诃薩。即于佛前。而說偈言
此經中廣說 無量諸佛法
衆生聞是法 不疑惑者少
貪著于己身 生種種身想
得聞如是經 雲是顛倒說
當知屬于魔 爲魔所抑持
無智聞此經 返更生疑惑
爾時青蓮華目菩薩摩诃薩。即于佛前。而說偈言
若有聞此經 不生疑惑者
猶如世間眼 亦名施眼者
爾時樂供養塔菩薩摩诃薩。即于佛前。而說偈言
若有聞此經 深生信樂者
此人處世間 猶如最上塔
爾時渴仰意菩薩摩诃薩。即于佛前。而說偈言
雖在生死中 應數生渴仰
不著一切法 能不疑此經
爾時樂以衣施菩薩摩诃薩。即于佛前。而說偈言
應以多億衣 細軟而平正
以供覆其身 不疑此法者
爾時樂以食施菩薩摩诃薩。即于佛前。而說偈言
所說諸肴饍 味中最上者
應以供其人 不疑此法者
爾時悲念樂見衆生菩薩摩诃薩。即于佛前。而說偈言
悲念諸衆生 應數數涕泣
而于此經中 無有信樂意
若人少時間 疑惑于此經
當知地獄來 還趣向地獄
親近惡知識 不解是深法
無明網所覆 不向此妙趣
破戒自纏裹 惡意好求短
貪著于利養 能誹謗是經
不勤求菩提 懈怠不精進
惡慧樂小法 不信解是經
貪利養衆生 計我隨愛欲
深著于叁世 不能信是經
愚佷惡心性 染愛盲無智
好樂多談說 而不信是經
好選擇衣服 貪味嗜飲食
少于白法者 能誹謗是經
著果諸衆生 好說著果法
解佛微密語 如是者甚難
過去先昔佛 無上導世師
盡能供養者 能信解是經
爾時遠離惡法菩薩摩诃薩。即于佛前。而說偈言
愚心貪著果 能誹謗是經
應遠離是人 猶如臭糞穢
亦如爛死屍 行者皆遠避
謗此經衆生 皆應常遠離
猶如劫村賊 住大曠野中
聞者皆馳走 恐爲我作難
應如是馳走 遠離是惡賊
嗔恚懷惡意 誹謗是經者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