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六
宋涼州沙門智嚴譯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甚爲希有。是諸菩薩摩诃薩。決定善說菩提之法。世尊。爲是自叁昧力。爲是佛威神力。爲是此經叁昧力能作是說耶。佛告阿難。是諸善男子。曾于六十億那由他諸佛所。聞說是經無有增減。如我今者說微密語。等無有異。彼不以叁昧力故能作是說。所以者何。彼于此經現見通達故。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有聞此經能信能解不生疑惑者。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得幾所福。佛告阿難。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滿閻浮提七寶施諸如來。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是經信解不疑。阿難當知。其所得福甚多甚多。阿難。置閻浮提。假使以恒河沙世界滿中七寶施諸如來。若有得聞此經信解不疑。其福勝彼。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以閻浮提 滿中七寶施
奉諸佛如來 慈悲導世者
亦如恒河沙 數等諸世界
滿中諸珍寶 以奉上諸佛
若有聞此經 能信能解者
亦不生疑惑 其福勝于彼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是經能信能解。能信解已。複能受持讀誦通利。是善男子善女人得幾所福。佛告阿難。若善男子善女人。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遠離是經。于百劫中。行檀波羅蜜奉施諸佛。如是于百劫中。護戒忍辱精進禅定。起五神通修行智慧。以遠離此經故。不如善男善女。得聞是經信解不疑。受持讀誦悉令通利。其福勝彼。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滿百劫中 以種種肴饍
以供導世師 未名供養佛
若能持此經 是名供養佛
諸佛敬法故 是無上恭敬
若滿百劫中 以種種衣散
救世大精進 未名供養佛
若能持此經 是最勝供養
是名供養佛 勝前以衣施
若滿百劫中 以種種華散
救世大精進 未名供養佛
欲以最勝供 供養諸佛者
應當持此經 不染著諸果
此供是大供 諸供中最上
若能持此經 而不計于我
若滿百劫中 堅固守淨戒
若不持此經 彼皆無名稱
若能持此經 此戒有名稱
于諸戒中上 勝先行戒施
雖有純淨戒 無量難思議
應當常勤求 受持如是經
如此經中說 善修戒行者
不名爲惡戒 亦不名破戒
若持此經戒 名持菩提戒
持菩提定戒 具足無作戒
如是等諸戒 皆于此經說
若能持此經 具足一切戒
若人滿百劫 能行大忍辱
衆生惡口罵 其心皆能忍
若截其手足 其身不擾動
未曾起惡心 嗔恨于他人
行如是忍辱 如忍辱仙人
雖經百劫中 其忍不爲上
若有聞此經 信解能堪忍
是忍名爲上 是忍名賢善
是忍名最勝 是忍無有上
若能持此經 而無所染著
欲求無染著 諸佛無上智
不應生染著 速受持此經
若滿百劫中 常立不坐臥
除卻諸睡眠 勤行大精進
智者勤精進 流布如是經
是人到無畏 勝彼大精進
若滿百劫中 能起五神通
不得聞此經 其智不爲上
若能持是經 通達無依義
于諸神通中 是神通最上
若滿百劫中 修行諸智慧
此慧是世間 分別世間法
若不學此經 不名爲明慧
若能學是經 是名堅固慧
若有聞此經 信樂無有上
是人名爲慧 亦名通達者
欲以如是慧 能知諸法如
應宣說此經 當得如是慧
慧者所行法 皆此經中說
應當勤精進 受持于此經
爾時阿難。即于佛前。而說偈言
應往一由旬 乃至百由旬
聽受如是經 能舍離諸果
設有大火坑 縱廣一由旬
智者從中往 聽受如是經
欲得諸聖戒 于諸戒中上
應流布是經 能淨于戒身
欲得諸聖禅 于諸禅中上
應流布是經 燒一切煩惱
欲得諸聖慧 于諸慧中上
應流布是經 能淨諸法界
欲往詣諸方 嚴淨諸世界
其界名喜樂 應流布是經
欲見阿閦佛 諸牟尼中尊
應當持是經 廣爲衆生說
若欲淨菩薩 種種之所行
應流布是經 得往安樂界
得見彌陀佛 光明不可議
應流布是經 諸佛之所說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言。所以者何。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不散心讀誦此經爲他解說。欲見諸佛即皆得見。若以散亂心讀誦此經爲他解說。其人命欲終時。眼見百千諸佛。所以者何。一切諸佛皆守護是善男子善女人故。爾時會中有一童女。名曰師子。與五百童女俱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白佛言。若有女人。受持此經讀誦通利有何功德。爾時世尊告師子言。若有女人。欲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受持是經讀誦通利。當知是身最是後邊。所以者何。若有女人。以不散亂心受持是經讀誦通利。所有煩惱受女人身者不現在前。師子白佛言。世尊。何等煩惱能受女身。佛告師子。凡諸女人見他女人形容端正。以金銀珍寶種種珠玑。嚴飾其身受衆快樂。見已生愛著心。不能如實觀察此身。但是糞聚臭穢不淨。假以彩色衆香塗熏。惑愚者眼便生染著。起諸煩惱故受女身。複次師子。女人之性多諸悭嫉。言說時異。心思時異。現前語異。屏處語異。爲氣味故。有諸女人不爲正法。嗔恚所弊睡眠所蓋樂喜談說。以是緣故不能受持此經。又于晝夜多染汙心少出要心。成就如是諸惱心故。恒受女身不能令止。是故師子。若女人欲不起煩惱不受女身者。應當受持讀誦此經爲他解說。所以者何。此經能除女人諸煩惱故。師子複白佛言。世尊。若有女人。不爲離女身受持此經讀誦通利者。當受女身不。佛告師子。若有女人。雖不爲離女身。受持此經讀誦通利。當知此身最是後邊。除其神足現女身者。師子。譬如有人投大火聚。而作是言。莫燒我身燒我膚色。于意雲何。是人所語得稱意不。師子白佛言。不也世尊。所以者何。火性壞人形色。佛告師子。此經亦爾。燒諸煩惱令無有余。是故師子。若有女人。欲不受女身。欲速得一切佛法。欲得見無量無邊諸佛。欲得無礙辯才。欲以慈心遍緣一切衆生者。應受持此經讀誦通利爲他解說。爾時師子及五百童女白佛言。世尊。我等于燃燈佛所受持是經。如是展轉至于今日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是師子童女。未盡女身分耶。佛告阿難。于意雲何。汝謂師子是女人耶。阿難白佛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難。莫作是言。所以者何。是師子及五百童女。以神通力現爲女身。憐愍饒益未來世中諸女人故。所以者何。一切男子不得隨意入諸家中。是故阿難。師子童女。以神通力現受女身。而此女人。無女人法。無男子法。無非男非女法。所以者何。女人法男子法非男非女法不可得故。阿難。是師子于此法中不得一切法。成就法忍逮大照明。是故阿難。一切女人應當隨學。如師子童女受持是經讀誦通利爲他解說。爾時會中有五千比丘尼。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白佛言。世尊。我從今日受持是經讀誦通利爲他解說。所以者何。我不願樂更受女身。受持是經。若不究竟讀誦通利。終不坐臥亦不睡眠。佛告諸比丘尼。善哉善哉。作如是言。發大莊嚴而自莊嚴。以大精進而自精進。所以者何。汝等不樂女身樂求佛法。是故汝等倍加精進。堅心受持讀誦是經。悉令通利爲他解說。當知汝等所受女身最是後邊。爾時諸比丘尼。聞佛所說歡喜踴躍。各各脫身所著郁多羅僧。以散佛上。而說偈言
佛無有二語 必成男子身
說我等作佛 我志願滿足
爾時會中有五千居士婦。從諸比丘尼聞是偈已。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受持此經。讀誦通利爲他解說。所以者何。我等今者欲得遠離不自在身。視人顔色猶如婢妾。女人之身雖生王家長養。令大娉與他王不得自在。盡其形壽奉事其夫。懷妊十月受種種苦。以是事故。我等從今勤加精進。受持是經爲他解說。受一食法奉持齋戒。脅不觸地。乃至奪命。誓不與夫攜手親近。要當受持讀誦是經。爾時世尊告諸居士婦言。善哉善哉。諸善女人。快說此言。汝等從今更不屬他。常得自在。不視他顔色。無懷妊苦。不更處胎。生無淫欲無女人處諸佛世界。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此諸姊等所生之處。世界何名佛號何等。佛告阿難。世界名衆寶華光。佛號放衆寶摩尼王光如來等正覺。今現在說法。此諸女人當生彼國。諸居士婦。受持是經故得見彼佛。爾時諸居士婦。聞說是已。皆生歡喜。踴躍無量。即解頸十千真珠璎珞。持用散佛。即于佛前。而說偈言
我等獲善利 得遠離女身
佛無有二語 所說皆真實
永棄如是身 卑陋女人相
但诳無智人 不能如實知
更不如婢妾 屬他不自在
亦不複十月 懷妊受衆苦
終不複更受 處胎諸惡法
已得離胎智 此智無有上
爾時諸居士婦說此偈已。頭面禮佛右繞叁匝。去佛不遠皆共就坐。一心觀佛目不暫瞬
爾時釋提桓因。以天拘薮摩花而散佛上。作如是言。世尊。我當受持是經讀誦通利爲他解說。佛告釋提桓因。憍屍迦。汝若如是終不更與阿修羅戰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欲令百千衆生所有善根轉明淨故。白佛言。世尊。如來昔者從我聞說是經發菩提心。佛告文殊師利。以是事故。汝于百千萬億那由他菩薩衆中。最爲明照。于十方世界開悟衆生。如日光明。即時大地震動。天雨衆華。繞佛世尊積至于膝。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大地震動。散諸天華積至于膝。佛告阿難。今百千萬億那由他諸天。從文殊師利聞說此言。歡喜踴躍散衆天華。皆發是言。我等當受持讀誦是經爲他解說。如文殊師利法王子快說是言。我等亦當隨學。如文殊師利照明世間。我等亦當如是照明。說此語時。皆得憶念是經如現在前。是故心生歡喜踴躍無量。複聞我從文殊師利得聞此經。阿難。是故大地震動天雨衆華。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此經成就諸大功德。此經成就未曾有功德。非是成就少善根衆生得聞此經。佛告阿難。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供養無量百千諸佛乃聞是經。聞已信解受持讀誦爲他解說。阿難。此善男子。在天人中當知如塔。若有受持讀誦是…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六》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