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宗鏡錄》

「諸宗部」經文2016卷48頁碼:P0415
宋 延壽集

  《宗鏡錄》叁十 ▪第2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應以塵對余刹以辯重重。欲令易見。且以一塵望余塵。謂一塵之內所含。諸刹。彼所含。刹亦攬塵成。此能成塵。亦須稱性。塵既稱性。亦須含刹。第二重內所含諸刹。亦攬塵成。塵複稱性。亦須含刹。第叁重塵含第四重刹。第四重塵含第五重刹。重重塵成。重重稱性。無窮無盡。猶如鏡燈。以喻帝網。若言帝網。從喻受名。若就法立。應名重現無盡門。如一珠之內頓現萬像。如一塵內頓現諸法。但是一重。一珠現于諸珠。方成重重之義。珠皆明淨。如塵稱性。一珠現于多珠。猶如一塵現于多刹塵。所現珠影。複能現影。如塵內刹塵。複能現刹。重重影明。重重互現。故言至無盡。釋曰。重重無盡者。即是一一法。皆含真如心。性無盡之理。所以互遍重重。如無盡意菩薩經雲。無盡意言。以一念慧。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我當如是覺了分別。舍利弗。是名菩薩一道無盡。又菩薩璎珞本業經雲。佛子。法門者。所謂十信心是。一切行本。是故十信心中。一信心。有十品信心。爲百法明門。複從是有法明心中。一心。有百心故。爲千法明門。複從千法明心中。一心有千心。爲萬法明門。如是增進至無量明。轉勝進上上法。故爲明明法門。百萬阿僧秖功德。一切行。盡入此明門。釋曰。何以入此明門。以自心明故。能通萬法故。名之爲門。況帝珠瑩淨。影現重重。比塵刹性明。能含萬法。如觀佛叁昧海經雲。佛告阿難。善法者。所謂一切無量禅定。諸念佛法。從諸心想生。是名功德藏。雜華嚴經。一乘修行者。秘密義記雲。緣起陀羅尼者。一起而一切起。見一而見一切。故一切諸法不可說不可說。一法中有十。重重現顯。此一法中所顯。一切法中亦複如是。十重重顯現。無盡無盡。如摩尼雨寶。經十不可說十無盡故。以此陀羅尼無盡寶。雨一切諸十不可說十無盡寶。此所雨寶中。又雨十無盡寶。乃至無盡無盡。故名因陀羅尼。此中所明陀羅尼。不有余處。不出大日毗盧遮那法界身。此身即是一切衆生身。總持十不可說十無盡法。故名陀羅尼。此身中有八種五摩尼。若約圓融。不問佛衆生。皆俱圓融顯現。不可具說。凡夫不解故。不得根五用。聖者解故。得根五用。得五根用者。通名二種陀羅尼。即根本因陀羅尼。緣起陀羅尼。八種五摩尼者。一者。上方體著有五摩尼。一眼.二耳.叁鼻.四舌.五口.二者。左方有五摩尼。一大指.二頭指.叁中指.四無名指.五小指。叁者。右方五種摩尼。即右手五指。四者。下方足亦五摩尼。一大指.二頭指.叁中指.四無名指.五小指.五者。下右方五摩尼義。即右足五指。六者。就全身又五摩尼。一頭.二左手.叁右手.四左足.五右足。七者。就五大五摩尼。一地.二水.叁火.四風.五空。八者。就五內又五摩尼。一心.二肺.叁腎.四脾.五肝。辯業用者。一眼。此雨能遍照分別十方所有善惡法。十無盡佛國土微塵數。諸佛菩薩。聲聞緣覺。十不可說體相心行。又照見世間種種所有十不可說衆生。十無盡苦樂等事。此光明寶摩尼王。若不善用。一刹那中沈苦輪回。無有窮已。若善用。一刹那中究竟無上菩提。如一刹那。一切刹那亦爾。二耳。此雨能分別世間種種苦樂等音聲。又無漏聖者音聲。此光明寶摩尼王。若善用。即一刹那中究竟無上菩提。若不善用。一刹那中招無出期苦。叁鼻。此雨能分別一切世間種種名香。凡聖正報身分。依報宮殿等香。又人間中種種作善作惡。念善念惡。乃至念無上菩提等香。此光明寶摩尼王。若善用。一刹那中究竟無上菩提。若不善。用一刹那中招十無盡苦。四舌。此雨能分別演說十無盡佛刹塵數。一切諸佛菩薩等十不可說無漏妙法。乃至一切世間善不善身口意業行等。此光明寶摩尼王。若善用。一刹那中究竟無上菩提。若不善用。一刹那中招無出期苦。五口。此雨能分別演說十佛刹塵數。佛菩薩十不可說叁業行。十無盡諸衆生所有邪正等法。此光明寶摩尼王。若善用。一刹那中究竟無上菩提。若不善用。一刹那中招無出期苦。二者。上左方摩尼。一一摩尼。周遍十不可說法界。能雨十不可說天衣天馔華香等。種種莊嚴雲。此光明寶摩尼王。若善用。一刹那中究竟無上菩提。若不善用。一刹那中招無出期苦。叁者。上右方五摩尼。如左方亦爾。四者。下方左五摩尼。雨能令飛行十方不可說十無盡法界虛空界佛國土海。曆事諸佛。承給供養。以此無礙神足。一刹那中。遍至十不可說一切衆生界。示教利喜。回向佛道。無疲無厭。此光明寶摩尼王。若善用。一刹那中究竟無上菩提。若不善用。一刹那中招無出期苦。五者。下方右五摩尼。雨無盡寶。如左亦爾。如上所說。一一身分中法界。法爾十重重。十無盡。不可窮極。如不思議品雲。一切法界虛空等世界。悉以毛端周遍度量。一一毛端處。于一一念中。化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等身。乃至一一法中。說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等名句文身。充滿法界。一切衆生。無不聞者。盡一切未來際劫。常轉法輪等。此則處以毛端。該于法界。時以刹那。盡于劫海。謂于此處頓起業用。謂于此時常起業用。此亦不待因緣。諸佛法爾。六者。全身五摩尼者。若善用。名金剛輪。若不善用。名地獄猛火輪。上方摩尼者。名日月星宿摩尼。若善用。不起風雷雲霧。若不善用。現種種不吉祥事。其余四摩尼。總名拒敵劍輪。七者。五大五摩尼。總名莊嚴佛國土。成就衆生。八者。五內摩尼。此有十義。一名因陀羅網。體備五珠者。重重無盡義。二名錠光頗梨。如頗梨鏡。頓現萬像故。叁名圓鏡。普現諸法。無分別義。此二鏡。二名一義。四名滿月。清涼解脫義。息煩惱焰故。五名烈火。令無遺余義。如劫火故。六名金剛杵。拒敵義。破煩惱軍故。七名閻浮金。無礦無價義。八名無價摩尼。雨寶無量。亦無類義。九名無畏印。如持世間大王印。隨所至處得無畏故。十名大日如來。奪千電烈宿。百千億十不可說日月光明義。又因陀羅網者。約喻說。網主。即天主。由宿世十不可說劫。曆事供養諸釋梵王。是故得此果報。以此寶網。莊嚴天宮殿。以化諸天衆。悉令知一切善惡業報。諸天衆見此事已。皆悉不放逸。令勤行精進。乃以此網。令類知十無盡重重法界法門。故顯其體德。備五珠者。如是無盡五珠。五五爲部。其數無量。何故得如是依報莊嚴者。由一念中。如是以十無盡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等。乃至演說十不可說十無盡法門海。熏修自身心故。得如是十無盡依報。所有世界海中十不可說諸天衆。皆悉流入大日毗盧遮那果海中。如一念。一切中亦如是。不可窮盡。此皆去情思之。是名體德備五珠也。五珠者。白珠.赤珠.青珠.黃珠.黑珠。一爲本法。攝余四珠。如舉一爲本法。余四隨舉爲本法亦如是。又白珠中余四現。及本白影。影。又影現。如白珠現。影中。又影現。一切珠亦如是。如是十重重。十無盡。不可具說。又諸衆生所造作業影現。善惡無記現。又無漏聖人所證因果。上中下位分。于中皆具現。如天珠中現。一切宮殿樓閣。柱楹梠桷現如是。是時諸天。見此事已。深起慈悲心。救護心。叁業中不作惡心。勤行精進。不敢放逸。又此五色珠中。隨衆生業影現。白中。天清淨業現。赤中。無記業現。青中。餓鬼畜生業現。黃中。人間種種輪轉不相舍離世善業現。黑中。地獄種種苦業現。乃至十方諸佛八相成道。靡不于中重重影現。心等五色珠因陀羅網亦如是。于中有業識細相。轉識中相。現。識粗相。目見可貪色時。眼脈走黃。黃熏隨五摩尼黃色現。是名貪業現五道業作。目見可嗔色時。目脈走青。青熏隨色摩尼青色現。是名嗔業現五道業作。目見可善可惡不識不知色時。目脈走黑。黑熏隨色摩尼黑色現。是名癡業現五道業作。純白色時。此諸天業現。表而可知。約實而言。一一業中皆具一切。如是重重無盡。即德用自在門。是根本因陀羅尼。並是實義。非變化成。此是如理智中如量境界也。皆是法性實德。法爾如是。十重重藏。十無盡藏。此約圓教法以十數顯重重。亦以十數顯無盡。又此天網能現一切影。即是意業。能雨一切寶。即是身業。能出一切音聲。即是口業。然一切諸法。皆從果海中出。然還無不歸于果海中。約實而言。至意。此中在者。正此果海之文處。此中有叁。一德用自在。如珠喻。二知根海。叁如根五用。如前已辯。此知根海一種。能知者。有叁種人。一佛。二菩薩。聲聞。緣覺。叁凡夫。雲何根海。謂大日毗盧遮那智藏海。此海中有叁種波。此上叁種人。次第能知。此海本來寂。雲何生波浪。由忽爾念無明風。起于波浪。雲何波相。此無明風動智藏海。中生波浪。譬如以铛盛清水。初置火邊。初時細動。有如粒子。漸大動。有如細流。漸大動。有如湧騰。然此自然隨風之色。或得破種種谷。破諸草木。或滋萌五谷。成熟一切果實。若欲起此風時。最初雲霞于外顯現。然後起大風。若此拔草木根栽。及諸五谷。海上起黑雲。若此破五谷一切果實。不拔草木根栽。海上起青雲。若此成熟五谷。滋萌一切華草。海上起白黃雲。若此非善非惡。海上起慶色赤雲。由此叁種能。知若此極細。一船師所知。若此中。二船師所知。若此極粗相。于上現。凡夫所知。如是毗盧遮那智藏海中。有叁風叁波。秘密難知。良以一切衆生自心處內有八辦(普[耳*ㄎ]反即一切衆生心腹內有八辦爲革五藏。其八辦相狀。一似牛黃也)和合成蓮華。此蓮華中有正遍知海。是名毗盧遮那智藏。亦名蓮華藏莊嚴世界海。此海有叁種波者。一業相。二轉相。叁現相。然此蓮華藏海。有二種門。一大藏金剛門。二差別金剛門。然凡夫華未開發。聖者華已開發。此未開發華萼上有九孔。名差別金剛門。此華莖上有一大孔。是名大藏金剛門。凡衆生業將起。從大藏門風起。飄動心海。乃至湧出差別門中已。後。眼等五根面上。乃至諸根中周流。不知手舞足踏。手擎足擾動。初發微細。是名業相。諸佛境界。次漸粗湧出差別門。未現面貌。是名轉相。諸菩…

《宗鏡錄叁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