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

「法華部·華嚴部」經文271卷09頁碼:P0300
劉宋 求那跋陀羅譯

  《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中 ▪第2页

  法師求那跋陀羅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

  若有長思慮  事失不吉利

  以是善莊嚴  妨廢發意事

  王又問言。薩遮。複有衆生慧者慧贊有過患耶。薩遮答言。實有大王。王言。誰是。答言。大王。此大軍王子是。慧者慧贊然有過患。王又問言。大軍王子有何過耶。答言。大王。有大悭惡覆蔽之過。劫奪他財。大王。慧者不應有大悭惡。如說偈言

  若人主有悭  得封不知足

  是所聚集財  至他世憂愁

  王又問言。薩遮。複有慧者慧贊然有過患。薩遮答言。實有大王。王言。誰是。答言。大王。波斯匿王。慧者慧贊然有過患。王言。婆羅門。波斯匿王有何過患。答言。大王。波斯匿王有多食過。大王。夫有慧者不應多食。何以故。大王。若有多食。懶怠身重所食難消。如說偈言

  人主多食  懶怠身重  又損覺知

  顔狀不鮮

  王又問言。婆羅門。世衆生中複有慧者慧贊然有過患。薩遮答言。實有大王。王言。誰是。答言。大王汝是。世間慧者慧贊。汝亦有過。王言。婆羅門。我有何過。答言。大王。汝多暴虐惡性卒急粗犷無慈。大王。夫有慧者不應粗暴。若慧者粗暴。人不多附。乃至父母亦不適意。況余衆生。大王。若聰慧者不應粗暴。大王。有慧之人應深長思。如說偈言

  若有粗暴  不長覺思  必有呵責

  無人親附

  爾時栴茶缽樹提王。面聞自過。嗔恚忿惱。不適其意。不能忍耐。語薩遮尼幹子言。汝應于是大衆之中呵責我耶。以嗔恚故。敕令斬殺。爾時薩遮驚怖。向王說如是言。大王。不應作是卒暴。施我無畏聽我所白。王言。與汝無畏汝欲何說。大王。我亦有過。我王面前說王過惡。言多暴虐。惡性卒急。粗犷無慈。如實而說。大王。慧者不應于一切時說他實事。大王慧者應當知時非時。何以故。大王。如實說他。多不適意。人不親附。無慧者呵。如說偈言

  如實說人王  凡夫者所毀

  是以智慧者  思量然後說

  爾時此王歎言善說。複重問論。婆羅門。世衆生中。頗有衆生慧者明了。無亂心智。無過咎耶。薩遮答言。實有。大王。王言誰是。答言。大王。此沙門瞿昙是。釋王種釋種出家。如我等所瞻。彼無過咎。其種貴故無有過咎。生于轉輪王種姓故。無有過咎。不生厮下種姓中故。無有過咎。釋種生故無有過咎。色貌威德極端嚴故。無有過咎。相好莊嚴故。無有過咎。以是義故。無有過咎。是釋瞿昙若不出家。當作于大轉輪王。七寶成就。所謂輪寶象寶馬寶摩尼寶女寶藏臣寶主兵寶。千子具足勇健端正。能壞他衆。亦皆成就轉輪王相。于四天下統領自在。正法之王。兵仗不用。正法治國。既出家已。苦行六年。日日食于一麻一米。坐菩提樹降伏魔衆。既降伏已。一念心慧。如所知。如所得。如所觸。如所覺。如所證。一切覺知。無有衆生與等等者。何況有勝。是沙門瞿昙無有等者。故無過咎。何以故。大王。是沙門瞿昙家種無等。端正威德無與等者。智慧威德無與等者。是故無過。如說偈言

  持于叁十二相好  出生釋種人師子

  是淨飯王之太子  世尊一切智無咎

  薩遮尼幹子如是說已。缽樹提王言。大婆羅門。汝今當說。何等是如來叁十二大丈夫相。婆羅門言。我今當說。王言。何謂也。大王。是沙門瞿昙。善安跱立足下平滿。輪輻圓足。手足柔軟。指長[月*庸][月*韱]。手足網鞔。是沙門瞿昙。足跟[月*庸]平。足骨鈎鎖。是沙門瞿昙。其[跳-兆+專]鹿[跳-兆+專]。是沙門瞿昙。其身端正。是沙門瞿昙。陰藏隱密。是沙門瞿昙。其毛一一右旋。是沙門瞿昙。毛悉上靡。是沙門瞿昙。其發绀青。是沙門瞿昙。皮膚金色極上細軟。是沙門瞿昙。七處圓滿。是沙門瞿昙。身體[月*庸]滿。是沙門瞿昙。極好支節。是沙門瞿昙。身不逶迤。是沙門瞿昙。身極長廣。是沙門瞿昙。周身團圓如尼拘陀樹。是沙門瞿昙。身如師子王。是沙門瞿昙。具四十齒。是沙門瞿昙。其齒密致。是沙門瞿昙。牙齒齊平。是沙門瞿昙。牙齒鮮白。是沙門瞿昙。得上勝味。是沙門瞿昙。其舌廣長。是沙門瞿昙。有梵音聲。是沙門瞿昙。眴則俱眴。是沙門瞿昙。其目绀青。是沙門瞿昙。白毫相具。是沙門瞿昙。其頂有髻。大王。是沙門瞿昙。具叁十二大丈夫相。以是義故無有過咎。如說偈言

  出生釋種頂有髻  其發绀青而右旋

  目如青蓮牛王眴  是故世尊無過咎

  迦陵頻伽梵音聲  其舌長廣淨鮮薄

  人中世尊齒齊密  含齒四十而白淨

  一切世人及諸天  瞻睹其美皆歡喜

  佛世尊舌遍覆面  是故衆生無與等

  一切衆味悉和集  世尊舌相之所出

  一切衆味作一味  是故世尊無過咎

  如師子身頻婆唇  其肩端嚴廣滿好

  世尊身如尼拘樹  周匝團圓善安住

  世尊莊嚴身端直  人師子身極長廣

  七處旋滿無與等  上妙金色善鮮淨

  人師子毛而上靡  其體皮膚極細軟

  其髻各各合螺成  是故衆生無與等

  又師子跱不曲垂  陰藏隱密如馬王

  髀[月*庸]圓滿鹿王[跳-兆+專]  其誰瞻視不歡喜

  世尊手足有網曼  其指纖長赤銅爪

  足跟[月*庸]平鈎鎖骨  足下平滿無高下

  世尊手足莊柔軟  纖長指普有輪相

  人尊足安而平跱  履行地時不傾動

  無與等者如是相  世燈如是善莊嚴

  處在大衆甚尊妙  猶如月王處衆星

  是大丈夫色如是  世尊爲世作燈明

  何況其余無漏法  以是法故自然覺

  大王。是沙門瞿昙。其色尊妙。一切衆生無與等者。以是義故無有過咎。大王。是沙門瞿昙大慈力成。于諸衆生其心無礙。常行大慈無礙無著。自然普到一切世界入諸衆生。大王。如摩尼寶能清濁水。寶性淨故。能令一切濁水清淨。大王。沙門瞿昙亦複如是。內清淨故。能淨一切衆生結使濁汙淤泥。是故無過。如說偈言

  慈心普遍世  叁世諸世界

  一切衆生心  一切智普慈

  無處不普至  是慈無與等

  普覆虛空界  一切智無過

  善淨摩尼寶  能淨淤濁水

  世尊淨諸有  淨衆生結垢

  大王。是沙門瞿昙。成叁十二大悲之行。何等叁十二。見世衆生沒愚癡闇。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行于大悲。見世衆生在大無明[谷-禾+卵]。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行于大悲。見世衆生墮在于大生死輪回。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行于大悲。見世衆生常勤行于不善寂法。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行于大悲。見世衆生隨于大流順流而去。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墮于大山大苦逼切。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離于聖道墮于邪道。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閉大牢獄自然纏縛。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貪于色聲香味觸故無厭無滿。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是愛奴仆常系屬他。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老死逼切羸劣困悴。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常病逼切。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爲叁火燒常觸燋熾。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下纏所纏增長生死。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心常驚怖。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貪嗜少味不見過患。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久眠放逸。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墮大饑餓常互相害。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常在衰損互相劫奪。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無明所盲常不明了。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共相鬥诤惱亂不息。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如芒草滋萁。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不淨交會離于清淨。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行于諸難離于無難。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多于疑惑著諸邪見。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如兜羅華依種種見。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想心見倒無常常想苦有樂想不淨淨想無我我想。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擔負重擔常受苦乏。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依止羸劣不堅牢想。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常在垢汙。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系縛欲有而心貪著。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利養覆蔽常求于利。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見世衆生墮在種種病苦憂悲啼哭愁惱衆苦大聚。是沙門瞿昙。于是衆生而起大悲。大王。此沙門瞿昙。成就如是叁十二種大悲行故。是故無過。如說偈言

  無明愚癡大闇黑  見無明[谷-禾+卵]蔽衆生

  見衆生趣生死獄  是故人尊生大悲

  衆生常勤造衆行  正覺見衆生流漂

  恒常隨順此流漂  十力常生大悲心

  墜墮于極高大山  見衆生行于邪道

  善安止于聖道中  安寂靜處無煩惱

  諸邪見者所系縛  愛怒境界無滿足

  爲生老死之所沒  是故十力有大悲

  種種衆苦所逼切  見世叁火燒熾然

  驚怖畏之被鹿皮  以是緣故十力悲

  衆生貪著嗜于味  放逸貪著于境界

  見其墮于饑餓道  調禦能救于怨害

  見諸衆生互相害  爲無明闇所覆蔽

  猶如">芒草蔓滋萁  以是緣故十力悲

  淫欲所生諸系縛  見諸衆生行難行

  行于邪見稠林中  以是緣故十力悲

  于不淨中有淨想  無常有常無我我

  見諸衆生厭重擔  是故十力生于悲

  見擔負于大重擔  凡夫常依止羸劣

  常爲諸結所汙染  是故十力有大悲

  見爲利養所覆蔽  複次境界無厭足

  墮于欲有之大海  是故十力有大悲

  多于種種憂愁病  見諸衆生苦惱已

  爲是一切諸苦惱  是故十力有大悲

  知于非有亦非無  彼常有于大悲心

  一切衆生普遍心  是故一切智無過

  大王。今複略說。是沙門瞿昙成就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四禅。五根。五力。七助道法。八聖道分。成就具足。是故大王。是沙門瞿昙。無有過咎。如說偈言

  常勤精進修念處  大覺善知于正斷

  大仙禅定得自在  勝出衆生無過咎

  調禦世成諸神通  諸辯自在到彼岸

  如來善知解脫咒  大覺善通達諸谛

  于梵行處得自在  修于慈悲及喜舍

  善安止住于定慧  是故常無衆過咎

  大仙善知助菩提  如來善知八聖道

  見衆生苦于聖道  究竟安止安樂渚

  一切世界無衆生  有與世調齊等者

  一切智成一切德  恒常不毀呰于他

  大王。是沙門瞿昙。成就十力。王言。大婆羅門。何等是名如來十力。大王。是佛如來。是處如實知。是處非處如實知。非處去來現在作業受業住處因報如實而知。無量諸界種種世界如實知之。若諸余人余衆生等種種所解如實而知。若余衆生余人等根勝非勝根如實而知。一切至道如實而知。若余衆生余人諸根諸力。助道諸禅解脫定次第定。一切結使汙染白淨。隨各各處如實了知。念于無量種種宿命。若于一生若無量生。如其所行如其所說如實而知。天眼清淨過于人眼。見諸衆生種種生死。乃至生于善道惡道如實而知。諸漏盡無漏心解脫及慧解脫如實而知。大王。是名如來十力成就。具足力故。名持十力。名無降伏。是故無過。如說偈言

  是處非處  如實而知  實說大人

  彼無有過  過去無障  彼有智慧

  未來現在  知不失之  善知業報

  知有因緣  如實不錯  世調禦知

  知于無量  種種諸界  善知諸界

  世人無等  世種種解  無量諸佛

  照世明知  如實不異  知于鈍根

  亦知中根  又知熟根  到于彼岸

  一切至道  如實而知  根力助道

  神通解脫  汙染白淨  各各了知

  無有障礙  知見無礙  念于平等

  無量稱實  自身及他  如實不異

  天眼清淨  過于人眼  生死衆生

  調禦悉見  知諸漏盡  亦知解脫

  無漏有異  亦悉知見  是人尊力

  覺了自在  是一念有  心無分別

  動發非發  自然而有  始初轉輪

  無分別行  一心而知  諸衆生思

  及衆生心  無有二相  是故無過

  佛得自在  一切善法  出諸德事

  大王。是沙門瞿昙。成就四無畏。王又問言。大婆羅門。何等如來四無畏也。大王。是沙門瞿昙自言。我得于正遍知。若有沙門諸婆羅門魔梵及世言。汝于諸法不正遍知。我不見是相。不見相故得安隱行。得無畏行。自言。我得最勝處行。在大衆中。正師子吼。能轉梵輪。沙門婆羅門及余諸世。無有能轉是正法者。佛自誓言。我諸漏盡。若有說言。汝漏未盡。佛不見是相。不見相故。如來得于安樂之行。得無畏行。得勝處行。在大衆中。正師子吼。能轉梵輪。沙門婆羅門及余諸世。無有能轉是正法者。佛說障道法。若有說言。親近是法無有障礙。佛不見是相。不見相故得安樂行。得無畏行。得勝處行。在大衆中。正師子吼。轉于梵輪。沙門婆羅門及余諸世。無有能轉是正法者。我說聖出道。若有說言。親近是者不能出世。佛不見是相。不見相故。得安樂行。得無畏行。得勝處行。在大衆中。正師子吼。能轉梵輪。沙門婆羅門及余諸世。無有能轉是正法輪。大王。此是如來四無所畏。如來成就是四無畏。在大衆中。正師子吼。是故無過。如說偈言

  衆中師子吼  人調無所畏

  更無與我等  況衆生有過

  若我所覺法  是真實不虛

  是正遍知見  鹿王師子吼

  若有違逆者  不見有彼相

  以不見相故  人調無所畏

  我一切漏盡  我身是無漏

  無有似等者  諸天及世人

  有是障礙法  世調禦所說

  是真實空虛  無有可變異

  我說出道法  自覺已演說

  修行此法者  無有于障礙

  大健知是已  如來得安樂

  得于無畏樂  勝大丈夫行

  轉于梵法輪  余無有能轉

  世間所不轉  惟除兩足尊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