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六十一 ▪第2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境耶。又古德雲。衆生染心。于依他起自性中。當知有二種遍計所執自性執。一者隨覺。即現行執。二者慣習。習氣隨眠。即執種子。依他起性者。依他衆緣和合生起。猶如幻事。名依他性。圓成實性者。一味真如圓滿成就
問。如何是能遍計自性之理
答。准護法雲。第六第七心品執我法者。是能遍計。唯說意識能遍計故
問。如何是所遍計自性之理
答。准攝論雲。是依他起。遍計心等所緣緣故。慈恩雲。叁性之中。是依他起。言所緣。必是有法。遍計心等。以此爲緣。親相分者。必依他故。不以圓成而爲境也。謂不相似故
問。叁性中遍計是妄想。即無。依他屬因緣。是有不
答。此二性能所相生。俱無自體。何者。因妄想故立名相。因名相故立因緣。若妄想不生。名相何有。名相不有。因緣即空。以萬法不出名故。楞伽頌雲。譬如修行事。于一種種現。于彼無種種。妄想相如是。釋雲。此破妄想遍計性也。如二乘修諸觀行。若作青想觀時。天地萬物。莫不皆青也。以無青處見青。由心變故。于一色境。種種不同。譬凡夫妄見生死。亦是無生死處妄見生死也。又經頌雲。譬如種種瞖。妄想衆色現。瞖無色非色。緣起不覺然。此破因緣依他起性也。如目瞖所見。差別不同。彼實非有緣所起法。斯則妄想體空。因緣無性。即是圓成究竟一法。如明眼人。見淨虛空。況一真心。更無所有
問。此叁性中。幾法是假。幾法是實
答。識論雲。遍計所執。妄安立故。可說爲假。無體相故。非假非實。依他起性。有實有假。聚集相續。分位性故。說爲假。有心心所色。從緣生故。說爲實有。若無實法。假法亦無。假法依實因而施設故。圓成實性。唯是實有。不依他緣而施設故。釋雲。遍計。有名無體。妄情安立。可說爲假。談其法體。既無有相。非假非實。非兔角等。可說假實。必依有體總別法上。立爲假實故。依他。假有叁種。一聚集假者。如瓶盆有情等。是。聚集法。多法一時所集成故。能成雖實。所成是假。二相續假者。如過未等世。唯有因果。是相續性。多法多時上。立一假法。如佛說言。昔者鹿王。今我身是。所依五蘊刹那滅者。雖體是實。于此多法相續假。立一有情。至今猶在故。叁分位假者。如不相應行。是。分位性。故皆是假。一時一法上立。如一色上。名有漏。可見。有對。亦名色等。並是于一法上。假施設故。若彼實者。應有多體。其忿恨等。皆此假攝。心心所色。從因緣種生。故說爲實。又叁性者。即是一性。一性即無性。何者。遍計無相。依他無生。圓成無性。解深密經雲。瞖眼人。如遍計。現青黃。如依他。淨眼。如圓成。攝論雲。分別性如蛇。依他性如藤。若人緣四塵相。分析此藤。但見四相。不見別藤。但是色香味觸相故。藤非實有。以離四塵外。無別有藤。所以論偈雲。于藤起蛇知。見藤則無境。若知藤分已。藤知如蛇知。若知藤之性分是空。則例如藤上妄生蛇想。攝論雲。菩薩不見外塵。但見意言分別。即了依他性。雲何了別。此法。若離因緣。自不得生。根塵爲因緣。根塵既不成。此法無因緣。雲何得生。依初真觀。入依他性。由第二真觀。除依他性。則唯識想息。意言分別顯現。似所聞思一切義。乃至似唯有識想。皆不得生。生緣有二。謂分別性。及依他性。分別性已滅。依他性又不得生。既無二境。故一切義。乃至似唯識想。皆不得生。唯識想尚不得起。何況余意言分別而當得生。菩薩住何處。唯住無分別。一切名義中平等平等。又依二種平等。謂能緣所緣。能緣即無分別智。以智無分別。故稱平等。所緣即真如境。境亦無分別。故稱平等。又此境智。不住能取所取義中。譬如虛空。故說平等。平等。由此義故。菩薩得入真實性。此位不可言說。以自所诠故。證時離覺觀思惟分別故
古德問雲。我見所緣影像若是依他有者。應有依他性實我
答。此相仗因緣生。但是依他性幻有之法。而非是我。由彼妄執爲我故。名妄執。此有兩重相。約此相從因緣生。有力能生心。此乃是有。名依他性法。于此不稱所執法義邊。名遍計所執。乃名爲無。如人昏冥。執石爲牛。石體不無。我見所緣緣。依他相有。如石本非牛。妄心執爲牛。此所執牛。其體全無。如相分本非我。妄心執爲我。此所執。其體全無。但有能執心。而無所執我。謂于此石處。有所緣石。而無所執牛。于此相分上。有所緣法。而無所執我。又況雲。如南方人不識駝毛。曾于一處聞說龜毛。後忽見駝毛。由不識故。妄謂駝毛以爲龜毛。此所見駝毛是有故。如依他性法。其駝毛上無龜毛。妄心謂爲龜毛。如所執實我法故。論雲。有義。一切及心所法。由熏習力。所變二分。從緣生故。名依他起。遍計依斯。妄執定實。有無一異。俱不俱等。此二名遍計所執性
問。叁性中。幾性不可滅。幾性可滅耶
答。准佛性論雲。二性不可滅。一性可得滅。何以故。分別性本來是無。故不可滅。真實性本來是真。故不可滅。依他性雖有不真實。是故可滅。所以分別中邊論雲。分別性者。謂是六塵。永不可得。猶如空華。依他性者。謂唯亂識。有非實故。猶如幻物。真實性者。謂能取所取。二無所有。真實有無故。猶如虛空
問。依他起相。但是自心妄分別有。理事雙寂。名體俱虛。雲何有憂喜。所行境界
答。譬如夜行。見杌爲鬼。疑繩作蛇。蛇之與鬼。名體都無。性相恒寂。雖不可得。而生怖心。以體虛而成事故。清涼疏雲。若依攝論說喻。皆喻依他起性。然並爲遣疑。所疑不同故。所喻亦異。一以外人聞依他起相。但是妄分別有。非真實義。遂即生疑雲。若無實義。何有所行境界。故說如幻。謂幻者。幻作。所緣六處。豈有實耶。二疑雲。若無實。何有心心法轉。故說如焰。飄動。非水似水。妄有心轉。叁疑雲。若無實。何有愛非愛受用。故說如夢中。實無男女。而有愛非愛受用。覺時亦爾。四疑雲。若無實。何有戲論言說。故說如響。實無有聲。聽者謂有。五疑雲。若無實。何有善惡業果。故說如影。謂如鏡影像。故亦非實。六疑雲。若無實。何以菩薩作利樂事。故說如化。謂變化者。雖知不實。而作化事。菩薩亦爾。是以萬法雖空。體虛成事。一真非有。無性隨緣。則湛爾堅凝。常隨物化。紛然起作。不動真如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宗鏡錄》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41】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