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諸法勇王經》

「經集部」經文822卷17頁碼:P0846
劉宋 昙摩蜜多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所住處者。是處必能出四大河。于諸衆生多所利益。以是因緣。四大海水爲諸衆生之所受用而作窟宅。所謂卵生諸飛鳥等。及余禽獸人與非人。世尊。是阿耨達池。成就如是無量功德。佛告舍利弗。譬如阿耨達多龍王體離叁怖。菩薩亦爾體離叁怖。何等爲叁。一地獄怖。二畜生怖。叁餓鬼怖。舍利弗。如因阿耨達池出四大河利益無邊無量衆生。菩薩亦爾。以四攝法攝取衆生。一者布施。二者愛語。叁者利行。四者同事。舍利弗。菩薩摩诃薩以四攝法利益衆生。舍利弗。如因阿耨達池出四大海。菩薩亦爾。因菩提心出一切智海。舍利弗。如因大海爲諸衆生而作安隱快樂住處。舍利弗。一切種智亦複如是。爲叁界衆生而作安隱快樂住處。何等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也。舍利弗。皆由菩薩周旋教化故。令叁千大千世界所有衆生得受安樂。何以故。舍利弗。若有菩薩出現于世行菩薩道。因修行道則得授記。因得授記則便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轉于法輪。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及梵天王魔王波旬。所不能轉。衆生聞已則有四衆。所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是四衆等以是因緣。于天人中而受種種微妙快樂及離欲樂。舍利弗。于意雲何。如是之法因何而出。舍利弗言。皆由菩薩因緣而出。舍利弗。于意雲何。叁界系法複因誰出。舍利弗言。亦由菩薩因緣而出。佛告舍利弗。于意雲何。于是系法頗有一法能報菩薩所作恩不。舍利弗言。無也世尊。何以故。由于菩薩如是之法出于世故。世尊。譬如有人多饒珍寶有慈心故以己庫藏無量珍寶百千萬億那由他物施于貧人。如是展轉。給二人叁人四人五人十人二十人叁十四十五十百人千人百千萬人。如是乃至無量衆生及色非色。悉舍一切所有財寶。給施如是無量衆生。亦爲除其怖畏系縛鞭杖诃責諸惡趣等。兼複安止于人天樂。而是衆中有一士夫。析破一錢以爲百分。以一分錢欲報是人所施之恩。世尊。于意雲何。是大施主于諸衆生多所利益。是人方以一分之錢欲報其恩。甯得報不。不也舍利弗。舍利弗言。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如彼富人利益一切無量衆生。及爲斷滅一切諸惡。以一分錢而報其恩。世尊。行大乘者亦複如是。以如是等無量衆生所受種種隨意快樂。欲報菩薩發意之恩。亦如彼人以一分錢報施主恩

  爾時佛贊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汝今則爲隨順我行。舍利弗。一切衆生若于百世千世萬世百千萬世。一一世中盡其形壽。舍身皮肉骨髓筋脈奉上菩薩。尚不能報如是菩薩百分千分百千億分乃至算數所不能知分中一分之恩。何以故。舍利弗。我觀一切人天大衆及阿修羅。無有能報是菩薩恩。唯除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何以故。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則爲一切無量衆生之所受用。多所利益。舍利弗。如閻浮提出栴檀樹。其芽生時能除一切嬰孩男女所有病苦。其葉生時複能療治童男童女所有患苦。若樹增長枝葉扶疏能蔭涼時。衆生在中悉能除滅一切病苦。其花開敷能令人天成就快樂。其果熟時有大光明遍照十方。若有衆生見已生念識其光明。即得除斷生老病死。及其壞時有諸衆生取其樹身。終不畏有貧窮之苦。若取枝葉還至家中。則無複有饑渴之患。舍利弗。是栴檀樹出現于世常益衆生。無有不作利益之時。從芽生時。乃至取其枝葉還家。常爲利益。舍利弗。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初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時。以四攝法攝取衆生。既發心已其心常緣于叁解脫。何等爲叁。空無相願。樹增長者。謂無生忍法。花開發者。謂已成就一切種智。果實熟者。謂于如來入般涅槃。樹破壞者。謂涅槃已以神通力碎身舍利如葶苈子。取其枝葉而還家者。謂于如來既涅槃已。收取舍利起諸塔廟。衆生入中衰惡消除。舍利弗。是故當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有諸衆生于中所種一切善根則得畢報。何以故。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則爲欲令行佛種者共相紹繼。亦欲令彼聲聞緣覺無有斷絕。能與一切無量衆生人天快樂。及離煩惱無漏之樂。舍利弗。若有能與一切衆生人天快樂。及離煩惱無漏之樂。如是之人可得說喻明其比不。舍利弗言。不也世尊世尊。無有天人沙門婆羅門若魔若梵。及余一切無量之衆。或于一劫百劫千劫百千萬劫。乃至無量阿僧祇劫。能報菩薩發心之恩。舍利弗。以是故。善男子善女人欲得無上畢報施恩。應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報過去諸佛恩者。亦當如是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報未來諸如來恩者。亦當如是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報今現在十方諸佛恩者。亦當如是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舍利弗。唯有二人能報佛恩。何等爲二。一者盡漏。二者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舍利弗。是二種人善能供養諸佛如來。善報諸佛所有恩惠。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所說二種人  能供養諸佛

  所謂阿羅漢  菩薩摩诃薩

  是名曰二人  供養諸世尊

  而于叁界中  更無第叁人

  若有能平等  觀察一切法

  如是等人輩  是則名智者

  悉以妙五欲  可愛諸所須

  供養是菩薩  猶不報其恩

  若供養離愛  後身阿羅漢

  及發無上心  行于菩提者

  是則爲第一  無上之福田

  天人及諸梵  各以已所愛

  供養是菩薩  亦不報其恩

  如是二種人  其實無所須

  雖得上供養  而心無貪著

  以是因緣故  雖奉不能報

  世間諸智者  若欲供養佛

  應發菩提心  修行于忍辱

  若欲作功德  數數無有量

  當爲菩提故  行于無上業

  若欲得禅定  修四無量心

  是人應精進  爲于佛智慧

  欲得一切樂  消除諸苦惱

  如是諸人等  應于佛法中

  而生厚重欲  畢求無上道

  若欲得觐見  無量諸世尊

  應生恭敬心  深求正真道

  若欲從一界  至于無量界

  應生勤精進  深欲于菩提

  欲見過去佛  應生欲精進

  爲于菩提故  善順而修學

  若欲得疾見  未來世諸佛

  亦應爲菩提  至心專修道

  若複欲得見  現在諸世尊

  亦應爲菩提  生于善欲心

  當知是等人  最上非凡下

  若欲于衆生  普行慈心者

  是人應勤進  速求無上道

  若欲令衆生  悉除諸苦惱

  應學無上智  中間莫廢舍

  若欲與衆生  一切諸快樂

  智者爲菩提  應發深善欲

  若欲滅衆生  無量諸惡趣

  智者應攝取  畢竟菩提心

  是人之所得  無量諸功德

  一切無有人  能說其譬喻

  謂發菩提心  欲成無上道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大德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今說此經得幾功德。幾所衆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佛告舍利弗。汝今不應問如是義。何以故。舍利弗。如來若說一切智事。令多衆生生于疑惑。何以故。舍利弗。諸佛世尊有無量戒禅定智慧無邊神力。舍利弗。于意雲何。如來能說虛空邊際分界限齊可知可計可籌量不。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虛空邊際無有人能已知今知當知。佛告舍利弗。佛智亦爾。聲聞緣覺已不知今不知當不知。何以故。舍利弗。如來所有無上智慧。非諸聲聞緣覺境界所行處故。舍利弗言。是諸衆生甚爲希有。善能分別無上菩提。而能發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是諸衆生甚爲希有。善能分別無上菩提。而能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舍利弗。于意雲何。閻浮提中所有水陸空行衆生盡得人身。若有一人教是諸人令其安住五戒十善。舍利弗。于意雲何。是人以此因緣得福多不。甚多世尊。是人得福不可以譬喻爲比。我今當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其安住五戒十善所得功德。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信行。舍利弗。且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信行。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法行。舍利弗。複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法行。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八人。舍利弗。複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八人。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須陀洹果。舍利弗。複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須陀洹果。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斯陀含果。舍利弗。複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得斯陀含果。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阿那含果。舍利弗。複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得阿那含果。不如有人教誨一人得阿羅漢果。舍利弗。複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緣覺。舍利弗。複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緣覺。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舍利弗。複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發菩提心。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不退轉。舍利弗。複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不退轉。不如有人教誨一人令得無生法忍。舍利弗。複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得無生法忍。不如有人勸教一人令得速成無上智慧。舍利弗。複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所有衆生。令得速成無上智慧。不如有人精勤修集如是經典。何以故。是經能壞一切魔衆。能破諸陰不近諸界。分散諸入滅除煩惱。發白淨性除卻累法。若能以是一切諸法勇王經典。爲他衆生廣分別說。所得功德無量無邊不可稱說。舍利弗。置一閻浮提所有衆生。置四天下所有衆生。置小千世界所有衆生。置中千世界所有衆生。置叁千大千世界所有衆生。舍利弗。若于東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如恒河沙等所有世界。其中衆生。若有色若無色。有想無想。水陸虛空。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是諸衆生漸漸次第得成人身。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悉教爾所無量衆生。令得安住五戒十善。舍利弗。于意雲何。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舍利弗言。甚多世尊。是人所得功德不可以譬喻爲比。舍利弗。複置是事。若教十方如恒河沙世界衆生。令得信行法行八人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不退轉無生法忍。速成無上一切智慧。不如有人以是一切法勇王經典。爲他衆生分別廣說。所得功德。于前勸化。衆生功德。最爲殊勝最尊無上最妙最善最勝無過。無有比類無與等者。舍利弗。當知如是無上方便。能令菩薩畢定修行于菩提道。何以故。舍利弗。若有菩薩聞一切法勇王經典。聞已即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當知是人能爲衆生而作福田。無有等等無有比類。已得解脫到于彼岸。清淨調柔寂滅涅槃爲佛真子應受供養。是爲勇健師子丈夫過出人天。是人中龍。天中之天。是無所著是不系縛是無挂礙。所作已辦成一切業。是無量功德成就具足。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發菩提心  畢竟到彼岸

  如是諸大人  心無有疑惑

  若施是等人  得福報無量

  欲得如是福  當發菩提心

  既發菩提心  所得福德聚

  欲稱其少分  不可得計量

  教無量世界  所有諸衆生

  悉令住五戒  乃至轉增上

  雖作如是教  不如發菩提

  其余更無等  唯除解是經

  若學是經典  即是良福田

  應受人天供  寂滅善調伏

  若聽是經典  即是佛真子

  亦名勤精進  寂靜到彼岸

  是天龍師子  故名爲大人

  亦是天中天  衆生之最尊

  若有能宣說  如是妙經典

  是則得名爲  人中之無上

  佛說偈已。大德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世尊。于今一切法勇王經中。略說菩薩所有教誨。世尊。菩薩摩诃薩雖于無量阿僧祇劫奉修菩薩所應之行。猶難得成無上菩提。世尊。而今于此經中說無上道則爲不難。世尊。是諸衆生快得善利第一之利世尊。若有衆生得聞是經。讀誦通利爲他廣說。當知是人則爲已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世尊。善哉善哉。是妙經典。惟願如來複垂重說。何以故。如我解佛所說義理。若過去諸佛所說經法。是經于中最爲殊勝。未來諸佛所說經法。是經于中亦爲最勝。若現在十方諸佛所轉無上法輪。是經于中亦爲殊勝。世尊。我亦曾說無量經典及其文字。亦從如來聞無量經及其義味。未曾得聞如是經典。善哉世尊。惟願哀愍數數廣說如是經典。佛告舍利弗。如是之義如來自知。隨有衆生生信解心。我于爾時當爲廣說而攝取之。舍利弗。如此皆是如來所知。非是聲聞辟支佛等所能及逮。舍利弗。我今說是微妙經典。八萬四千梵天與人。叁十六億欲界諸天未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今悉發心。叁十億諸天得無生忍法。因地諸天諸龍鬼神無量無數未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今悉發心。舍利弗。我見如是利益義故。時時廣說如是經典。爾時會中有無量百千衆生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合掌長跪瞻仰如來目不曾眴。爾時如來熙怡而笑。諸佛常法不以無緣而微笑也。既微笑已。從其面門放種種光青黃赤白紫頗梨色。照于無量無邊世界上至梵天。繞身叁匝從頂而入。爾時大德舍利弗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諸佛不以無因緣笑。世尊。今者有何因緣而微笑也。佛告舍利弗。汝今見此無量無數百千衆生。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向我合掌侍立瞻仰目不眴不。已見世尊。佛告舍利弗。是諸大衆願樂欲聞菩薩所修無上之行。舍利弗。如來隨知一切衆生所念所行。是故我今當爲說之。舍利弗。若人不見過去現在未來世心。是則名爲菩薩之行。複次舍利弗。若複不見諸陰性想。不貪諸界不著諸入。舍利弗。是名菩薩所行之法。是則如來正覺所說說。是菩薩所行法已。叁千大千佛之世界六種震動。爾時波旬及其眷屬。處在魔宮驚怖戰栗尋即落地。各于佛前而說。偈言

  我及眷屬等  今者悉破壞

  一切皆落地  無有能還者

  若佛演說此  經典無遺余

  能破煩惱魔  陰魔及死魔

  令其勢力喪  一切無有殘

  以聞諸法空  魔力遂羸損

  得于無我智  死魔則退散

  悟法性空故  更不受後生

  爾時波旬。複說偈言

  善哉勤精進  無上之大龍

  我今與眷屬  悉受無量苦

  惟願慈哀顔  矜愍見慰喻

  令我緣是因  不入于死門

  爾時如來即爲波旬。而說偈言

  波旬汝眷屬  若欲脫死門

  應于此經典  深生信淨心

  一切世間中  少有能信者

  是故汝今應  信受奉行之

  爾時波旬聞是偈已。歡喜踴躍忽然不現。佛說經已。大德舍利弗及所問比丘。並余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大衆。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聞佛所說莫不歡喜。贊言善哉。作禮而去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