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傳法正宗定祖圖》

「史傳部」經文2079卷51頁碼:P0768
宋 契嵩編

  原夫菩提達磨。實佛氏一教之二十八祖也。與乎大迦葉。乃釋迦文如來。直下之相承者也。傳之中國。年世積遠。譜諜差謬。而學者寡識。不能推詳其本。真遂不諒。紛然異論。古今頗爾。契嵩平生以此爲大患。適考其是非正其宗祖。其書垂出。會頒祖師傳法授衣之圖。布諸天下。而學佛者雖皆榮之。猶聽瑩未谕上意。契嵩幸此。竊謂識者曰。吾佛以正法要爲一大教之宗。以密傳受爲一大教之祖。其宗乃聖賢之道源。天地生靈之妙本也。其祖乃萬世學戒定慧者之大範。十二部說之真驗也。自書傳亂之暧昧漫漶。天下疑之幾千百載矣。今上大聖。特頒圖以正其宗祖。然聖人教道。必聖人乃能正之。是豈唯萬世佛氏之徒之大幸也。亦天地生靈者之大幸也。契嵩因不避其僭越愚妄之誅。敢昧死引其舊事。推衍上聖意。仰箋乎祖圖。亦先所頒祖師傳法授衣之謂也。然其始亂吾宗祖。熒惑天下學者。莫若乎付法藏傳。正其宗祖斷萬世之诤者。莫若乎禅經。禅經乃先乎付法傳。六十二載始終備。二十八祖。已見于晉之世矣。付法傳乃真君廢教之後。缺然但謂二十四世。方見乎魏之時耳。適以禅經驗。而付法藏傳果其謬也。若如來獨以正法眼藏密付乎大迦葉者。則現之涅槃經智度論禅經。與其序也。以意求之。而佛之微旨存焉。上睿性高妙。獨得乎言謂之外。是乃天資佛記也。故其發揮禅祖。雅與經合。宜乎垂之萬世。永爲定斷叁學。佛子遵之仰之。天下不複疑也。其圖所列。自釋迦文佛大迦葉。至乎曹溪第六祖大鑒禅師。凡叁十四位。又以儒釋之賢其言吾宗祖。素有證據者十位。列于諸祖之左。謹隨其傳法正宗記。詣阙上進。塵黩宸眷。不任惶恐震懼之至。謹序

  始祖釋迦牟尼佛。示生于中天竺國。爲淨飯聖王之子。尋舍轉輪聖王位。出家成無上道轉大法輪。其後七十九歲垂般涅槃。乃以其大法印付其高第弟子摩诃迦葉。並敕阿難副貳傳化。複以金縷僧伽梨衣。令大迦葉轉付當來補處彌勒佛。其說偈曰

  法本法無法  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  法法何曾法

  第一祖摩诃迦葉。本摩竭陀國人。出于婆羅門氏。其形金色。先舍家入山。以頭陀法自修。及會佛出世。遂歸之爲師。佛般涅槃之後。乃命衆阿羅漢與結集法藏。其後持佛衣。將入定于雞足山以待彌勒下生。乃以其法印傳之阿難。說偈曰

  法法本來法  無法無非法

  何于一法中  有法有非法

  第二祖阿難。姓刹帝利。斛飯王子。釋迦如來之從弟。慕佛出家爲佛侍者。總持第一。傳佛所說之法。若水傳器。未嘗忘逸。及其欲趣滅度。乃以法付其弟子商那和修。又囑累乎末田底迦者。說偈曰

  本來付有法  付了言無法

  各各須自悟  悟了無無法

  第叁祖商那和修。亦曰舍那婆斯。摩突羅國人。姓毗舍多氏在母之胎六年生。有自然之服隨身而長。出家爲阿難之徒。預受佛記居優留茶伽藍。先伏其地之二火龍。然後領衆處之。及其將入涅槃。乃以法付其弟子優波鞠多。說偈曰

  非法亦非心  無心亦無法

  說是心法時  是法非心法

  第四祖優波鞠多。吒利國人。姓首陀氏。師商那和修。出家得道。有異迹。號爲無相好佛。度人最衆。所記其人籌數盈溢石室。將入滅。遂以法付其弟子提多迦。說偈曰

  心自本來心  本心非有法

  有法有本心  非心非本法

  第五祖提多迦摩伽國人其姓則未詳。初從鞠多尊者出家。行化至中印土。會大仙者彌遮迦自說夙緣。求爲其徒。及將入滅。乃以法付彌遮迦。說偈曰

  通達本心法  無法無非法

  悟了同未悟  無心亦無法

  第六祖彌遮迦。中印土人。姓則未詳。初厭仙術。求師提多迦出家學佛。既而證果。行化至北天竺。得異人婆須蜜。爲其說佛昔嘗記汝將紹祖位。即攝受爲之弟子。將般涅槃。乃以法付婆須蜜。說偈曰

  無心無可得  說得不名法

  若了心非心  始了心心法

  第七祖婆須蜜。北天竺國人。姓頗羅墮氏。始常服淨衣。持一酒器。神氣自若。人皆不測。及遇彌遮迦顯其夙因。遂投器從之出家。證道納戒。行化至迦摩羅國。以論議服佛陀難提。爲之弟子。將入涅槃。乃以法付之。說偈曰

  心同虛空界  示等虛空法

  證得虛空時  無是無非法

  第八祖佛陀難提。迦摩羅國人。姓瞿昙氏。生而頂有肉髻。性大聰明。能一覽悉記。其齒已四十歲。會婆須蜜來其本國。乃慕其說法。從之出家。得道納戒。亦務遊化。至提伽國。得奇人伏馱蜜多。爲之弟子。臨般涅槃。乃以法付之。說偈曰

  虛空無內外  心法亦如此

  若了虛空故  是達真如理

  第九祖伏馱蜜多。提伽國人。姓毗舍羅氏。生已五十歲矣。口未嘗言。足未嘗履。遇佛陀難提至其舍。父母將以見之。既見難提忽自發語趨其前而行。即願師之出家。尋亦成道。戒已遊化至中印土。得香蓋長者子。即脅尊者也。以爲弟子。將滅度。遂以法付之。說偈曰

  真理本無名  因名顯真理

  受得真實法  非真亦非僞

  第十祖脅尊者。中印土人。在胎凡十六年乃生。因名難生。多有異迹。會佛陀難提至其國。父香蓋攜詣之。求與攝受。及爲比丘修潔精苦。晝夜脅不至席。故號脅尊者。遊化至花氏國。先示瑞相。後果得富那夜奢。出家爲之弟子。及其垂滅。乃以法付之。說偈曰

  真體自然真  因真說有理

  領得真真法  無行亦無止

  第十一祖富那夜奢。花氏國人。姓瞿昙氏。生有道性。自知當遇聖師。及脅尊者至其國。乃詣其法會。語論相契。即從之出家。得道遊化至波羅奈國。得馬鳴爲之弟子。然正合佛記。及臨入滅。乃以法付之。說偈曰

  迷悟如隱顯  明暗不相離

  今付隱顯法  非一亦非二

  第十二祖馬鳴。波羅奈國人。未詳其姓氏。初從富那夜奢。出家得戒。其師爲說夙緣曰。汝昔嘗化彼一國之人。裸形如馬而其人悲鳴。戀汝之德。因是號汝馬鳴也。遊化至花氏國。遂降迦毗摩羅大魔。即攝伏爲之弟子。垂般涅槃。乃以法付之。說偈曰

  隱顯即本法  明暗元不二

  今付悟了法  非取亦非棄

  第十叁祖迦毗摩羅。花氏國人。未詳其姓氏。初爲外道。有大幻術。因詣馬鳴。較法不勝。遂爲其徒。得道戒已。亦遊化至西天竺。降大火龍。因之得龍樹。爲之弟子。將滅乃以其法付之。說偈曰

  非隱非顯法  說是真實際

  悟此隱顯法  非愚亦非智

  第十四祖龍樹。西天竺國人。未詳其姓氏。大聰睿。世學無所不通。其國有山名龍勝。其山先有神龍。所居有巨樹能蔭衆龍。及龍樹有所感悟。意欲出家。遂入其山依樹修行。已能爲群龍宣說佛法。迦毗摩羅知其名。乃來就見。龍樹遂禮之爲師納戒。遊化至南天竺。得迦那提婆。垂滅度以其法付之。說偈曰

  爲明隱顯法  方說解脫理

  于法心不證  無嗔亦無喜

  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南天竺國人。姓毗舍羅。會龍樹至其家及門。龍樹先遣以滿缽水置其前。那提即以一針投之水中。遂師龍樹出家。爲其高足弟子。其後行化至迦毗羅國。得羅睺羅多爲徒。將入滅以法付之。說偈曰

  本對傳法人  爲說解脫理

  于法實無證  無終亦無始

  第十六祖羅睺羅多。迦毗羅國人姓梵摩氏。既遇提婆。得明其家樹耳之緣。即師之出家。悟法有異迹。其後統徒遊化至室羅筏城。以佛記訪僧伽難提。尋亦得其出家爲弟子。將般涅槃。乃以法付之。說偈曰

  于法實無證  不取亦不離

  法非有無相  內外雲何起

  第十七祖僧伽難提。室羅筏國人。姓刹帝利。乃其國王之子。謂是昔婆羅王佛也。示生王家。遂于王宮落發受戒。尋出其國之名山石室修禅。會羅睺羅多至其禅所。因伏膺益求法要。羅多即以法傳之。後往摩提國。尋羅多所記嗣法之者。乃得伽耶舍多。入滅以法付之。說偈曰

  心地本無生  因地從緣起

  緣種不相妨  花果亦複爾

  第十八祖伽耶舍多。摩提國人。姓郁頭藍氏。平生尤多奇迹。會僧伽難提來其舍相求。因師而出家納戒。即得付法。遊化至月支國。遇鸠摩羅多。爲說其家異大之緣及原吉夢。鸠摩羅多即師之出家。將入涅槃乃以法付之。說偈曰

  有種有心地  因緣能發萌

  于緣不相礙  常生生不生

  第十九祖鸠摩羅多。月支國人。姓婆羅門氏。夙稱不測之人。以緣示生于此。尋得師伽耶舍多。出家傳法。行化至中天竺。得阇夜多爲其弟子。將滅乃以法付之。說偈曰

  性上本無生  爲對求人說

  于法既無得  何懷決不決

  第二十祖阇夜多。北天竺人。未詳其姓氏。會鸠摩羅多至其本國。聞其所說業通叁世。感悟從之。出家得法。乃遊化諸國至羅閱城。得婆修槃頭比丘爲徒。將滅以法付之。說偈曰

  言下合無生  同于法界性

  若能如是解  通達事理竟

  第二十一祖婆修槃頭。羅閱國人。姓毗舍佉氏。在胎嘗有聖僧。以其夙緣告其父母。及生大異。稍長從光度羅漢出家。慕飲光修杜多行。尋會阇夜多得傳大法。遊化至那提國。得摩挐羅爲徒。將滅以法付之。說偈曰

  泡幻同無礙  如何不了悟

  達法在其中  非今亦非古

  第二十二祖摩挐羅。那提國人。姓刹帝利。乃其國王之子也。有大神力。父王命師婆修盤頭出家。已得戒付法。遊化自西天竺以神通自舉至月支國。得鶴勒那比丘。即以法付之。尋般涅槃。其付法偈曰

  心隨萬境轉  轉處實能幽

  隨流認得性  無喜複無憂

  第二十叁祖鶴勒那。月支國人。姓婆羅門氏。在胎及生。頗有異迹。尋從羅漢比丘出家納戒。常林棲誦經。以夙因緣感群鶴依之。故得其號。晚因摩挐羅得法。遊化至中天竺國。得師子比丘爲其徒。將滅以法付之。複誡之曰汝往他國。其國有難。而累在汝躬。慎早付授。無令斷絕。偈曰

  認得心性時  可說不思議

  了了無可得  得時不說知

  第二十四祖師子比丘。中天竺國人。姓婆羅門氏。少已出家習定。晚又師鶴勒那。得付大法。往化于罽賓國。先化正他宗者如達磨達等甚衆。後得長者子斯多。決其握珠之緣。遂受之出家。以其夙緣特加其名曰婆舍斯多。斯多戒已師子乃謂曰。適觀此國。將加難于我。我豈苟…

《傳法正宗定祖圖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傳法正宗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